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孟良崮一战,为何74师会被团灭,张灵甫死前留下一封信道明了原因

2023-06-01 17:02:34

1946年6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整编74师与华野解放军在涟水展开了一场大战,最后张灵甫获胜,解放军遭遇了重创。

一年之后,张灵甫的整编74师又开始向解放区进攻,然而因为进军太过深入。结果,他被粟裕等人逼到孟良崮,2天之后因为不敌而阵亡。

当时,整编74师可是国军的五大王牌之一,拥有大量美国制造的武器。这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何会在2天之内溃败呢?

其实,整编74师的溃败不仅仅是“被诱敌深入”那么简单,临死前,张灵甫曾留下一封信,道明了其中的原因。







张灵甫与74师的不解之缘

1903年,张灵甫出生在长安的一个农村,虽然当时各地军阀混乱,但张灵甫的家境还算殷实。18岁那年,张灵甫考入了长安中学,2年之后又考入了北京大学。

起初,张灵甫很钟情历史,所以所上的专业也是北大历史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所见所闻,他决定投笔从戎。

23岁那年,张灵甫听从于右任的建议,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与林彪、刘志丹等都是同学。

从黄埔学校毕业之后,张灵甫便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因为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为了第一师的团长,称得上年轻有为。

曾经,在北大期间,张灵甫的父母给他包办了一场婚姻,但张灵甫不喜欢。因此,在成名之后,他便又找了一个妻子,名为吴海兰。





婚后,吴海兰还给张灵甫生了一个孩子,一家人过得还算幸福。可是,一次张灵甫正在外边打仗,他的一位省亲回来的战友说,吴海兰给张灵甫带了“帽子”。

一怒之下,张灵甫便回到了家将妻子杀了。当然,对于这件事情还有另一种说法,吴海兰偷了张灵甫的机密文件,但却一直不承认,张灵甫这才杀了他。

吴海兰死后,她的娘家人把张灵甫告到了宋美龄那里,后来经过法律的判决,张灵甫因杀人入狱十年之久。

只不过,后来因为战争的需要,张灵甫仅仅坐了一年牢房,蒋介石便将他放了出来,成为了74军153旅305团的一员。

自此之后,张灵甫便与74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一生都将奉献给这一个军团,而74军也将带领着张灵甫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74军与张灵甫的金戈铁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灵甫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战斗中,因为作战英勇,后被南京政府擢升为305团的团长,第二年又被提升为旅长。

1941年,张灵甫参加了上高会战,因为战争的需要,他被提升为74军58师的师长。同年9月,58师因为在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原师长被枪决,张灵甫正式升任为74师58师师长。

抗日战争中后期,58师在张灵甫的领导下,再加上日军的物资不足,58师在抗日战场上不断取得耀眼的成绩,比如:浙赣会战、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张灵甫也早已今非昔比,1945年,南京政府授予张灵甫陆军少将军衔,并且升任为74军副军长。

一年之后,解放战争爆发,74军改编为74师,而张灵甫则成为该师的师长,下辖51旅长、57旅、58旅等3万余人。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可以说74师是一支老牌强队,从抗日战场上一路洗礼过来。74军整编之后,又得到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而且是清一色的美国造。

另外,该师团的军事将领个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也是经过抗日战争洗礼的,由此整编74师也有着“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美誉。

《亮剑》这部电视剧想必大家都看过,剧中楚云飞领导的美械化集团军,便是以整编74师改编而来的,榴弹炮、轻机枪应有尽有。

那么,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又是如何灭亡的呢?此事,还得从山东战场说起。
被逼至孟良崮

1947年,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落空之后,随即便改成“集中优势兵力有重点的进攻”,山东解放区便是重点目标之一,此地区国军的最高长官是汤恩伯。



同年5月,汤恩伯以74师为主力,83师、28师、48师等多个部队为辅助,总共有2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正式发起了攻击。

12日,汤恩伯下令全面进军,74师因为机械化程度高,所以率先向华东解放军主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而且还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

此时,整编74师快速向前推进,并且占领了大片的解放区。不过,就在张灵甫继续向前进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左右两侧的友军没了踪迹。

当时,张灵甫虽然向总司令汤恩伯反映了这个情况,但是骄傲自大的他,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依然想继续向前进军。

13日上午,在华野野战军“诱敌深入”的情况下,张灵甫的整编74师进入了包围圈,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13日黄昏,华野第1纵、第4纵队、第9纵队先后到达了指定位置,开始对整编74师进行合围。张灵甫发现这个情况后,急忙向汤恩伯求救,可是原本辅助74师的部队,根本就不知去向。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张灵甫想要在“垛庄”一带寻求生机,可是王必成突袭垛庄大获成功,张灵甫的原定计划泡汤,当时是14日。

无奈之下,张灵甫只能进行一场强行军,退守当时的高低孟良崮。因为是强行军,所以74师的重装备也丢弃了不少,更加剧了防守的难度。

退守孟良崮后,张灵甫再次向汤恩伯求救,可是,他所得到的回应却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根本没有国军的影子,即使有也是一些小股部队。

经过了两日的激战,74师在孟良崮的防守圈子越来越小,最终被华野的几个纵队消灭,张灵甫也当场战死。


临死之前,张灵甫曾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电报中称:“自已尽了全力。无奈友军增援不至......黄百韬、李天霞应负全责,”为何会这么说呢?
孟良崮之败谁之责任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整编74师在孟良崮大致坚守了2天的时间,当时距离74师最近的两个部队,一个是李天霞,还有一个就是黄百韬。

那时,两人距离74师也就只有五六公里之遥,奈何两人的支援一直是试探性的进攻,并没有强烈的解围之意。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是张、李二人之间有嫌隙。原来,张灵甫和李天霞曾经争夺过74师的掌控权,最终张灵甫获胜。

可是,从资历上来看,李天霞要比张灵甫的资历高,再加上张灵甫总是目中无人,所以李天霞对他非常有“看法”。





既然李天霞在救援之心上不真诚,单单凭借黄百韬一个师团的进攻,根本无法解救张灵甫的74师。由此,才会出现孟良崮的惨败。

国军将领郭汝瑰曾在回忆时说道:“站在军事的立场上,74师左右翼友军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遥,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

张灵甫死前曾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很好地回到了郭汝瑰的疑惑:“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以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

“各自为谋,同床异梦”或许就是74师魂断孟良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正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大将粟裕的看法

“孤军深入”是很多人认为74师被全歼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回忆这场战争的时候,大将粟裕却不那么认为,他认为这样的想法有点过于把敌人看得“愚蠢”。





其实,74师的失利不仅在于决策的不明确,再加上战略的执行力度不够高,同时我军的英勇作战也占据这一大部分原因。

比如,开国中将王必成曾与张灵甫在涟水对战过,当时他被打得灰头土脸,4000多个解放军战士战死沙场,整个六纵被打得失去了战斗力,被迫撤出涟水城。

在这次围剿74师的时候,王必成就发誓称,一定要消灭这个王牌师。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他奇袭垛庄,以“天降飞兵”的方式占据了这一战略要地。

原本,张灵甫想要以垛庄为防守点,但当看到王必成的军队后,他放弃了。由此,才有了后来的丢盔弃甲,选择以孟良崮固守。

可以说,如果让张灵甫占据了垛庄,那么以74师的重武器、重火力,坚持的时间肯定会比孟良崮要长。如果真的是这样,战局如何走向还未可知,甚至有可能发生逆转。





因此孟良崮一战,我军之所以能胜利,不仅仅是国军这件有嫌隙,还有我军将士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精神。

兵者,虽然“诡道也”,但能够左右一场战争的,人心也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