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02岁中国远征军老兵曾命悬一线,想找到当年救他的美军联络官

2023-12-23 17:05:03

80年前,为保卫岌岌可危的滇缅公路,打通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中国远征军跨出国门,挥师入缅,当时21岁的苏州小伙祝寿嵩便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翻译,他曾多次躲过日机轰炸,却因为一种热带病险些丢了性命。好在一名美军联络官要了一架飞机来,将不省人事的祝寿嵩送到了后方医院,救回一命。如今,102岁的祝寿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很想找到当年的这位美军联络官或者他的后人,“没有他,我就和很多战友一样埋骨缅甸了,totally disappear。”

△祝寿嵩

燕京大学“学霸”投笔从戎,成为中国远征军

在祝寿嵩位于上海的家中,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满墙的老照片,照片记录着他每一段的人生经历。其中一张是他刚到缅甸时拍的,朝气蓬勃,目光坚韧。

△祝寿嵩各时期照片

还有一张1945年绘于密支那的素描画作,画中的他剑眉星目,多了一些沧桑,却也添了一份勇毅。“这是前线慰问的时候,来了一个画素描的人,给我画了这张像,我居然一直没丢。”祝寿嵩说。在这张素描的旁边,还有一张他手绘的远征军行军作战路线图,凝望着这张图,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祝寿嵩1945年画像

1922年,祝寿嵩出生于苏州,念过东吴附中。虽然当时在苏州时年纪还小,但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他是知道的,“跟着哥哥听广播,无线电上有讲一点,号召大家捐香烟罐头,做手榴弹,抵制日货游行我也参加过。”

△祝寿嵩小学毕业照

1940年,祝寿嵩考入燕京大学特别生物系,正常的情况下,在燕京大学读三年可以考协和医学院的正科,预科加正科一共读八年。但是,“那个时候北京已经沦陷了,学校有新闻系,所以我们当时可以看到一些路透社的消息。”祝寿嵩回忆道,念到大二的时候,因为战争被迫中断了学业,他也走上了逃难之路,从北京到天津,再到商丘。

1942年,获悉燕京大学在成都复校,祝寿嵩立刻奔赴成都。第二年,一则招募学生到驻印军做翻译的布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国家都在遭受苦难,个人在那时怎么可能太美满?”于是,他弃笔从戎报了名,“后来有汽车把我们从成都送到重庆,大部分都是从北京去的学生,一共不到100人。到了重庆以后,发了一些军用语讲义,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太难。”

△祝寿嵩在燕京大学求学时期照片

躲避轰炸、枕树而眠,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祝寿嵩犹记得,1943年4月1日,他们坐着美国的运输机从重庆出发了,飞机上没有座位,冷得要命,大家团在一起,耳边是飞机的轰鸣。“在飞机上向下看,雪白的山上有些黑点,黑的是山谷,后来才知道那就是‘驼峰’,我们走的就是‘驼峰航线’。”

大约飞了三个钟头,飞机在中印边界的一个小镇降落。祝寿嵩被分到了工兵第十团,后来又到美方第73野战医院工作了8个月,“伤员和美国医生之间的沟通,我负责翻译,也帮着医生写病历。”之后,他又被调到了新22师64团,沿着滇缅公路向前推进。

让祝寿嵩感到最危险的,就是日机轰炸。“因为我们露营的地方就是日军原来的防空洞,他们的防空洞做得很好。但是这些地点他的炮兵太了解了,打起来很准。白天的时候,听到‘哗’一下子,‘咻——’,大家听到炮弹的声音赶紧往防空洞里钻。”据祝寿嵩回忆,炮弹在竹林里爆炸响声很大,“哗啦哗啦”竹子倒下来,持续很长时间,烟雾腾天。

在森林中作战,树和他们打仗有很大关系。“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到哪里歇?就在有大树的地方。缅甸的树有一个特点,根像裙子一样,我们就要找这种树,到了晚上可以不挖洞休息,就靠着树睡。”祝寿嵩说。

行军过程中患上恙虫病,美军联络官用通讯飞机送医

1944年的秋天,祝寿嵩所在的部队正在森林里行军,而这片森林处于日军的包围圈中。在这里,他患上了一种常见的热带病——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他说:“那时哪有床啊?天天就在草丛里头,免不了的。我们也晓得有这个病,但是防不胜防。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没有什么药,导致这个病的死亡率很高。”

祝寿嵩清晰记得,被恙虫咬后有个明显特征是伤口会结黑疤,好几个月都不褪,他的伤口在腰部,得病之后就是发高烧,吃不下饭。“那时候团里对我挺好的,把一个俘虏的马给我,白天把我捆在马上,我都几乎昏过去了。在白天行军过程中,他们还在前线给我弄点稀饭,那都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可以说是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了,但是在战场中他却没有害怕过死亡,“那时候打仗,天天死人,自己会不会死,想得不太多。”

祝寿嵩一直说自己是运气好,渡过了难关。其实,这主要得益于他遇到了一名美军联络官。这名美军联络官有个特殊使命,就是研究丛林热带战,经常会和祝寿嵩交流,了解作战经过,就这样互相熟悉了。联络官得知他生病后,想到用通讯飞机把祝寿嵩送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但是问题在于没有地方可以着陆。

幸好那时候正处于旱季,经过研判,靠近行军的伊洛瓦底江出现很多沙滩,比较平坦,飞机可以在沙滩上着陆。其实转运的过程中也危险重重,“前线的飞机,日本兵当然也打的,所以有一定的危险,但没有别的选择了,就这样用通讯飞机把我送到了密支那的医院进行治疗。”

到医院后,祝寿嵩已经昏迷了,醒过来只看到自己睡在帆布床上,不知道睡了几天。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祝寿嵩转危为安,出院了。他再次回到前线,和当时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美军联络官,“当时告别不是一件大事,还要打仗。”1945年8月初,那时日本就快要投降,祝寿嵩和其他翻译被送回了国,送到昆明。

102岁中国远征军,期待能找到曾救过他的美军联络官

抗战胜利以后,祝寿嵩又重拾起因战争而中断的学业,回到燕京大学,再考入协和医科大学,195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从事抗疟工作。复员后从事医学教育工作,拥有三十年教龄的他,最后从同济大学退休。

“其实抗战胜利以后,我也有试着去找过这位美军联络官,托过一些人,但是都没有音讯。”祝寿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位美军联络官姓Stubbs,但是名并不知道,“我们都叫他 Colonel Stubbs,就是校官Stubbs。但是缅北前线也没有几个中校联络官,他是史迪威的司令部派出来的。”

祝寿嵩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Colonel Stubbs的样貌,中等身材,不是很高,一头白发,蓝眼珠,夏天的时候他很特殊,他的军用遮阳帽子很高。据祝寿嵩推测,1944年时,Colonel Stubbs大约45岁。

“现在老了想想,我该好好感激他。没有他,我就死在缅甸了。”如今,祝寿嵩希望能找到Colonel Stubbs的后人,了解这位美军联络官战后的生活,并向他表示感谢。如果您有Colonel Stubbs的线索,可以拨打025-96060与我们取得联系,现代快报将持续关注寻人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