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王树声只是正兵团,为何能授大将?职务虽不高,资历却很老

2022-09-11 17:05:02

自打兵败河西走廊,一路乞讨回到延安之后,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就失去了军事指挥权。1938年初,晋冀豫军区成立,刚从抗大毕业的王树声被组织任命为副司令员,也主要是保障后勤。晋冀豫军区撤销后成立太行军区,王树声任副司令员,协助刘邓,干的还是训练民兵、筹措给养的事,指挥打仗与他关系不大。


王树声大将

到了1944年夏天,延安方面打算派一支部队进军河南,和当地的皮定均部“豫西抗日先遣队”会合,建立豫西根据地。主席亲自点将,让王树声率部前往。从此,王树声和老搭档戴季英联手,在豫西拉起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再次成为一方主将。

历史给了王树声一次机遇,如果能让这支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那么完全有可能创造一段辉煌历史。

谁知好景不长,王树声和戴季英在收编扩充部队时急于求成,结果收编了大量来路不明的土顽武装,再加上对蒋军的策反渗透疏于防范,结果导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豫西事变”。1944年5月至8月,豫西抗日根据地独立第7旅旅长上官子平在渑池县带头叛乱,引发洛宁县也跟着叛乱,导致一大批物资被抢,130多名干部战士被杀,损失抗日武装3000多人,影响极为恶劣。

战争是军人大显身手的舞台,同时也是严酷的考场。抗战时期,我军各路豪杰各显神通,能力强的脱颖而出、名震一方,而王树声不在此列。这一次历史机遇,他擦肩而过。

抗战胜利后,豫西根据地在蒋军的围困下处境艰难,王树声不得不率军南下桐柏,和新四军第5师以及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会合,共同组建中原军区。在商量中原突围事项时,王树声和王震这两位脾气火爆的副司令员意见相左,争吵时甚至拔枪相向。最终王树声率1纵两个旅向西南方向突围,在吃尽了苦头之后终于在武当山以北的房县一带落下了脚,并且老老实实地执行了延安的命令——在鄂西北建立根据地。


历史又一次给了王树声机遇:和山东、苏中等根据地相比,他们面对的敌情并不严重,而他手下的1纵和江汉军区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如果能在鄂西北打开局面,和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那样打几个歼灭战,那么王树声完全可以成为一方主将,其历史地位也会大为不同。

令人遗憾的是,王树声考虑到筹集粮食困难,不敢集中过多的人马,同时也担心目标太大因此采取避战措施,让部队以团为单位分散行动。这种根深蒂固的游击思想显然不合时宜,不能集中兵力,如何能打成歼灭战?不能重创敌军,又如何能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好在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是员虎将,给一路尾随的敌军几次痛击,缴获颇丰,要不然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蒋军围剿的力度越来越大,鄂西北根据地的部队越打越少,王树声又急又累,导致高血压发作,已无法继续指挥,便做出决定:一部分人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主要领导和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外线。王树声在警卫护送下一路到达山东解放区大后方,在那里安心养病。

和当初血战河西走廊时一样,在形势危急的关头,王树声没有力挽狂澜,而是又一次选择脱离部队转移,这就严重影响到延安方面对他的评价。

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时,病愈的王树声随军进入他当年起家的大别山区,担任鄂豫军区司令员,郭天民任副司令员。当刘邓主力在次年转出大别山时,邓政委专门找王树声谈话,要求他在大别山坚持下去。

这一任务极为艰巨,王树声手中也就两三千战斗力不强的地方部队,而他们的对手是已经在大别山地区扎根十几年的桂系,其中第7军和48军战斗力不亚于中央军五大主力,堪称劲敌中的劲敌。


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开进

这一回王树声是真正铁了心要在大别山站住脚了,他带着部队钻进熟悉的深山老林之中,干起了游击战的老本行,和数倍于己的敌军相周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下去。一直到襄樊战役取得胜利后,大别山根据地的压力大为减轻,王树声和郭天民抓住战机开始实施反击,连克多座县城,在淮海战役中更是表现活跃,在中野主力还没到来之前已经解放了大别山大片地区,战绩颇为亮眼。


晚年的王树声和女儿王宇红合影


王树声、杨炬夫妇与子女合影

王树声当初虽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但并未独立领导过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相对没有其他天才战将那样耀眼。在群雄逐鹿的解放战争中,他不可能成为粟裕那样的战神,即便和他当年的部下许世友、陈锡联、王近山等人相比也光芒偏弱。但自从兵败河西后就一路看跌的他,在解放战争后期也止跌上扬,也算是令人欣慰了。

解放初期,王树声担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级别并不高,但在1954年却成为国防部七位副部长之一,其他六位是黄克诚、谭政、萧劲光、萧克、李达、廖汉生。这其中,黄、谭、萧来自一方面军,萧、李、廖来自二方面军,只有王树声来自四方面军。这一人事安排似乎也预示了授衔的结局。


王树声大将

1955年授衔时,正兵团级的王树声原则上应授上将,但还是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而跻身大将行列。作为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这样的安排尊重了历史,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