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73年邓小平回北京,军区副司令前来看望,邓:你怎么还敢来?

2023-07-07 17:00:48

1973年春,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力荐下,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政治局会议还没有召开,邓小平没有被安排具体的工作,未来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这一天,邓小平在北京西山的一处院子里翻看报纸,警卫员走了进来,汇报称有三位老部下来看望首长。这个时候来看望邓小平,那是要冒着一定风险的。



邓小平

不多时李达、苏振华、尤太忠三人走了进来,邓小平看了看李达、苏振华,又看了看尤太忠,表情有点惊讶。他对尤太忠说:“哎呀,你怎么来了,你也敢来看我?”

听到老首长这么说,尤太忠有几分不服气:“您永远是我们的老政委,看望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寥寥数语,道出了邓小平和尤太忠的革命感情,也道出了尤太忠的侠肝义胆和义薄云天。



尤太忠将军

放牛郎出身,军中猛将

1918年,尤太忠出生于河南光山一个贫苦家庭。尤太忠的同年很不幸,他出生不久父亲就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母亲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却因做针线活累坏了眼睛。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尤太忠不得不在小小的年纪去给地主家放牛。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天他出去放牛时,突然风云突变,雷电交加,牛儿受惊四处狂奔。风停雨顿后,尤太忠四下寻找,牛儿早已不见了踪影。

把地主家的牛弄丢了,尤太忠无论如何也赔不起,留下来肯定要吃牢饭。这时候尤太忠想到了红军,听别人说红军是天兵天将,是穷人的队伍,去投奔他们一定没有错。就这样,尤太忠跋山涉水,从河南翻越千里到川陕,加入了红四方面军的队伍。

刚参加红军时,尤太忠还是一个小兵,在炊事班帮厨。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尤太忠也加入到这次史无前例的悲壮行军之中。长征路上九死一生,尤太忠也差点丧了命。

尤太忠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双腿迈不开步,眼看就要牺牲在那片大草地上。性命攸关的时刻,他遇到了詹才芳政委。詹才芳菩萨心肠,非要让这个小兵骑上自己的马过草地,尤太忠死活不从。詹才芳没有办法,就让尤太忠拽着战马的尾巴,拖着把他带出了草地。

抗战全面爆发后,尤太忠在八路军386旅772团3营担任副营长。386旅是陈赓大将率领的八路军最能打的部队,麾下的772团是我军有名的“将军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在战将云集的772团的战斗经历,让尤太忠迅速成长,也让他成为军中的传奇人物。



挺进大别山

狭路相逢勇者胜

尤太忠被称为“军中猛将,人中豪杰”,这绝非浪得虚名,而是用一枪一弹,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拼杀出来的。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共12万人突破黄河天堑南下,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大别山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地,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将直接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了阻止刘邓大军前进的步伐,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展开围追堵截。

想要挺进大别山,必须首先渡过汝河。经过一番激战,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先后渡过汝河,唯独第六纵队掩护的野战军机关和中原局机关刚刚抵达汝河北岸。

8月24日,第六纵队准备渡河,当时,河北有不断涌来的敌人,河南有阻击的敌人,前有狼后有虎,形势非常危急。

刘伯承司令员在动员大会上慷慨激昂:“情况就是这样,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勇、要猛,要杀出一条血路!”

邓小平政委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现在箭在弦上,别无他路,要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去!”

经过一番紧张的部署,王近山麾下“三剑客”,李德生率17旅掩护辎重渡河,肖永银18旅杀出一条血路,走在最前面的尤太忠16旅被刘伯承点将,前队变后队担任掩护任务。掩护全野战军渡河,这是一项决死任务,尤太忠不作他想,毅然接受了这一重任。

尤太忠将指挥所设在距离敌军两公里的大雷岗,率领16旅与敌军激战一日,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完成了阻击敌人进攻的重任,顺利掩护大部队渡河。这一战打得十分艰难,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战士们的尸体推满了汝河和山谷,多年后尤太忠回忆起那一幕,仍然暗自神伤。

战斗结束后,刘邓首长激动地对六纵说:“你们这一仗打得好啊!”

这一年,尤太忠还不到30岁,却已经是一位声名赫赫的猛将了。



旧社会灾民

回乡探亲,母亲正要出门乞讨

1947年的一天,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河南光山,这里是尤太忠的家乡。从1931年参加红军,尤太忠16年没有回过家乡,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村庄,心中难免睹物思情,想起了年迈的母亲。

邓小平知道尤太忠的家乡在河南光山,于是叫警卫员叫来了他。邓小平问:“这离你家有多远?”

尤太忠愣了一下,回答说:“不太远,大约两三个小时能到。”

邓小平接着问道:“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尤太忠回答:“还有年迈的母亲和兄长。”

邓小平感叹了一声,说道:“共产党人也是要尽孝道的,这次部队路过光山,你抽个时间回去看一看,让李达参谋长给你拿十块银元,就说我批准的。”

尤太忠一时感动地说不出话来,朝着邓小平敬了一个军礼:“谢谢政委!”

少小离家老大回,尤太忠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乡,他推开柴门,看到院子里一个老太太正端着簸箕喂鸡,头发已经完全花白。尤太忠泪如泉涌,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喊了一声:“娘!”

老太太抬头一看,整个人愣在当场,认清来人后,哭得站也站不住:“儿啊,儿啊,你可算是回来了。”

这些年尤太忠在外历经磨难,老母亲在家里也过得孤苦。尤太忠当上指挥官后,家里遭到国民党的搜查和缉拿,一家人遭了大罪。长征的时候听说儿子葬身四川,抗日战争听说儿子死在日本鬼子手上,解放战争更不用说了,敌人天天登报纸,尤太忠已经“死”了很多次了。虽然这是敌人的宣传手段,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每一次噩耗都是一次沉重打击。如今儿子完好无损地回来,怎能不让一位母亲激动又心酸。

老母亲抚摸着儿子的面庞,当初那个调皮捣蛋的放牛娃,如今已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未来的开国少将、上将,又怎么不令人感到骄傲。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几个小时后,尤太忠又一次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家乡,革命尚未成功,他还要继续奋马扬蹄。



灾民

时间一晃眼来到1958年,河南爆发大饥荒,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已是开国少将的尤太忠请假回乡,一路上看到数不清的灾民,他的眼睛一直瞪着,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尤太忠回到家中,他的大哥挑着一副扁担,正准备带着母亲出门,商量去哪里乞讨。

尤太忠当场大怒,对当地政府的基层官员怒吼道:“你们搞得什么玩意儿?”

官员战战兢兢地回答:“不是说,不是说不让特殊照顾吗?”

尤太忠说:“我说的不是我家,是那些灾民,什么情况?”

面对饥荒,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尤太忠拿出了这些年攒的一些钱,留在村子里救济村民,虽是杯水车薪,但将军的爱民之心是热忱的。



邓小平

看望邓小平,邓:“你怎么还敢来?”

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尚未安排实际职务,家里门可罗雀。

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尤太忠听说老首长回来了,就和李达、苏振华商量着一起去西山看望。当尤太忠见到邓小平时,先立正后敬礼,俨然以当年野战军政委的身份礼待,这说明了他对老首长的态度,更凸显了他骨子里的“不忘本”。

邓小平看到三人能来非常高兴,他分别发了烟。尤太忠回忆说:“我接过来一看,光板烟...那烟差得很。”他顿时感觉有些难过。

一行三人出来后,尤太忠没有回家,而是直奔京西宾馆,在那里买了五条中华烟,再次敲开了邓小平住处的大门。

当尤太忠走进客厅时,邓小平纳闷地看着他:“你怎么又来了?”

尤太忠拿出装烟的袋子,恭恭敬敬地递到邓小平面前,说:“给您拿几条烟。”

邓小平立即拆开一包烟,抽出一根放在口中,深深吸了一口说道:“久违了,很久没有抽中华烟了。”

看到眼前这一幕,尤太忠的视线模糊了,他回想起当年邓政委给他十块银元回乡的事情,不由地泪流满面。

邓小平此时回过神来,凝视着自己的老部下,仿佛又回到了汝河激战,他统领全局,尤太忠冲锋陷阵,一起走过的那一段难忘的革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