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一六旬老太赶来询问:主席,斯大林咋没来?

2022-07-12 17:05:02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历经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风雨变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已经对黄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自强不息、源远流长的黄河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

自古以来,黄河两岸居民饱受水灾侵扰,饥荒常有发生。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要过得一年比一年更幸福,决不能再受水患侵扰,因此,治理黄河水患、提高黄河利用率,成为了建国之后毛主席心中最担心的一个大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黄河水患泛滥,毛主席决定亲自到黄河看看,沿济南、徐州、开封、郑州等地一路视察……


图|毛主席视察黄河画像

一、藐视黄河 ,就是藐视我们民族

早在1936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东渡黄河时,就曾提笔写下《沁园春·雪》,颂扬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其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指的就是黄河。


图|《沁园春·雪》

后来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还特意来到了黄河边,主席站在高处俯瞰着黄河,眼前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黄河让毛主席大受震撼。主席看着黄河沉默了很久,才张口对工作人员说道:“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站在低处看黄河,不见河流,只见洪水!”

毛主席抬起头眺望着波澜壮阔的黄河说:“等新中国解放了,我们要利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等到那个时候,人们对黄河的评价就会改变了!”毛主席这一具有远见性的想法在今天真的实现了!

1948年撤离陕北的时候,毛主席再度来到了黄河边,依依不舍地望着眼前朝夕相伴了13年之久的黄河,此时中国革命胜利指日可待,中国历史即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唯独不可以藐视黄河,因为藐视黄河,就是在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秘书叶子龙说道。


图|毛泽东(左一)在陕北

叶子龙一边听着主席的教导,一边掏出了相机,说道:“是啊,主席,照张相留作纪念吧!”

毛主席看着黄河,摆了摆手,回答道:“罢了!过河吧!这次争取不再回来,事不过三嘛!”

见主席这样说,叶子龙只能无奈地收起相机,搀扶着毛主席登上了船,叶子龙内心也很舍不得这个生活、战斗了13年的陕北,他明白毛主席内心其实也舍不得,但历史的车轮总归是要向前发展的,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地相聚!

“开——船——咧!”老船工一声嘹亮的号子响彻了黄河两岸,解开缆绳后,船就像离弦之箭一般离开了黄河岸边。这下子真的要走了,毛主席对黄河的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他嘱咐叶子龙,渡河到西岸以后还是为自己照张相吧,叶子龙高兴地掏出了相机,在西岸为毛主席照了好几张与黄河的合影留作纪念。

关于黄河,毛主席一直有一个孩子气的梦想:

“如果有可能,我就游遍黄河、长江,还要搞一班人,有地质学家、有生物学家,还得有文学家,我们骑着马,不准坐车,一直往昆仑山,再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然后翻过长江的上游,一路往金沙江、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但是现在只能‘开支票’,哪一年兑现我也不晓得!”


图|喜欢游泳的毛主席

二、治理黄河、迫在眉睫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水患一直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严重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大禹改革了治水的方法,变堵截为疏通,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成功将黄河洪水引入了大海。

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寇的进攻,竟然想出了在黄河花园口炸坝的主意,虽然一时之间抵挡住了日寇,但也带来了无穷的后患,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人民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黄河泛滥,给河南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饥荒,前前后后饿死、病死的人民多达数百万,可见,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旦失去控制,将会成为极其可怕的存在。


图|被黄河洪水淹没的两岸农田

新中国成立之后,治理黄河水患成为了毛主席心中的一件大事,即使建国后的几年中并没有发生水患,但毛主席并没有放松对黄河的关注,1950年爆发的淮河水患,更是让毛主席下定决心治理黄河。

那是在1950年的夏天,炎炎酷暑之际,人们都盼望着能够痛痛快快地下几场大雨解解暑,没想到,安徽、河南的交界地区真的下了暴雨,当地的群众都高高兴兴地享受着暴雨带来的凉爽。

可是这雨下了一天、两天、三天……一直下了半个多月也没有要停的意思,连日的暴雨引发了大洪水,洪水沿着淮河河道一路来到了淮北地区,水位迅速上涨,河水很快就溢出了河道。


图|人民遭受洪水侵袭

当时淮北正在进行土地改革,马上就要看到改革的成果了,没想到被一场洪水淹得什么都不剩,民房大片大片地泡在洪水里,人们纷纷拖家带口地离乡躲避水灾。

淮河水患日益严重,在一些高落差地区形成了洪水潮,很多民众来不及躲避就被淹死在水中,有的人爬到了树上躲避,结果被树上躲着的毒蛇咬死,一时间,淮北成了一片泽国,遍地哀鸿。

洪水过后,人们的房子被冲毁,田地也被毁了,本来长势喜人的粮食作物现在也全都被泡死了,在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淮北民众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


图|被洪水淹没的民房

淮北水患的灾情报告很快就递交到了北京中南海,同时期的北京正笼罩在炎热酷暑之中,毛主席居住的中南海四面环水,却也没有感到多少凉意。

7月20日,毛主席正在菊香书屋批阅文件,房间内十分闷热,主席一边扇扇子一边批改着文件。就在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急匆匆地送来了淮北遭受洪灾的报告,毛主席立马放下手里的工作,接过了灾情报告。

此次爆发的淮河水灾非常严重,主席下意识地联想到了黄河,一旦黄河暴发水患,将比淮河水灾严重得多,等到那个时候,中国人民会遭受更大的困难,治理黄河迫在眉睫!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当即下令有关部门要密切监视黄河沿岸各省的水情,每天都要提交一份水情报告给中央,同时毛主席也在不断地督促治理淮河水利工程,救济淮北受灾居民。

在毛主席的督促下,各地相关部门都加速运转了起来,在每天繁重的公务之余,主席也在考虑治理黄河的问题,他构思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但是这一构思是否能实现,毛主席有些不确定,他希望自己可以亲自去黄河边看看。

没过几天,毛主席出去看看的机会就来了。


图|毛主席外出视察

1952年10月,中央政治局建议毛主席外出休假,调整身体、放松心情,以缓解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一次毛主席没有推辞政治局同志的好意,并且在心中迅速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休假计划”!

毛主席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自己决定利用休假时间去黄河考察的想法,一边视察黄河一边休假,当时中央许多同志都不同意主席去,这一路上奔波劳累,不仅达不到休息的效果,还会损耗更多的精力和体力,而且当时毛主席已经快60岁了,虽然身体状态维持得很好,但大家还是不希望主席太过劳累。

毛主席理解同志们为他着想的心情,但是主席心中装着人民,他不希望淮河水患的苦难再度上演,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河,自己有必要亲自去黄河边看看,最终,毛主席耐心说服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踏上了前往黄河的路途。


图|毛主席视察黄河

三、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0月25日,毛主席专列奔驰在华北大地上,毛主席坐在车窗边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沿岸隐约可见的黄河风景,很快,列车就开进了济南城,毛主席站起身来紧盯着窗外滔滔的黄河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黄河的水位似乎比济南城都高,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

工作人员一路上也在细心观察着,有几名同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得到了大家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的心情又沉重了几分。

毛主席走下列车后,济南当地的领导干部迅速簇拥到了毛主席身边,带领着主席前往济南附近的黄河地段视察。


图|毛主席来到黄河边

当地的干部将毛主席领到了黄河大坝上,主席居高临下地看着奔腾的黄河水,问道:“这里的黄河底比济南城的地面高多少?”

领导干部立马回答:“高出6至7米!”

听到这个答案,毛主席眉头紧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高度实在是太危险了,暴雨来临后这个高度极易引发黄河倒灌,洪水冲入济南城中,即使是河水侧渗,也会给济南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你们要积极发动群众到堤坝上防守,一旦有险情出现,立马把军队调上去,坚决守住大坝!”


图|毛主席在泺(luò )口大坝

随后,毛主席又前往了泺口大坝,许世友、罗瑞卿等人紧紧跟在毛主席身后,当地的一名干部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向毛主席介绍泺口大坝的情况。

从古代起,泺口一带经常会出现黄河改道、泛滥的情况,导致泺口河底淤高,每逢汛期山洪下泻,十几万亩土地都要遭殃,毛主席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他愤怒地说道:“黄患!把这里的人民搞得太苦了。”

在得知以前泺口经常会发生淤断,河水决口以后七八年都堵不住的情况后,毛主席又夸赞“泺口大坝修得好!”

了解了泺口大坝的情况后,毛主席内心感慨万分,他对工作人员说道:

“如今新中国成立,我们应该变害为利,黄河水泛滥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想办法治理黄河,引水浇地,多建设一些水浇田,这样子山东的农民不光可以种玉米、种地瓜,还可以种水稻!要多搞排水工程,使黄河水变害为利!”


图|毛主席视察徐州

10月28日,毛主席离开了济南直奔徐州,据历史记载,徐州一带曾饱受水患侵扰,时间长达七百多年,徐州一带的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不过1952年的时候黄河已经不经过徐州了,但主席还是坚持来黄河故道看看。

毛主席来徐州之前,没有提前通知徐州的地方干部,直到专列缓缓驶进徐州火车站后,当地的干部才匆匆赶来,将毛主席一行人接到了招待所。

由于没有准备,当地干部汇报工作时有些紧张混乱,毛主席却表现得很高兴,他认为这样的工作汇报才最具有真实性。在毛主席和当地干部交谈的过程中,主席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黄河故道的问题,最终主席决定登上云龙山顶,亲自看看黄河故道。


图|云龙山老照片

毛主席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爬起山来体力一点不比年轻的干部差,一路上都精神头十足,询问了当地干部许多关于明清时期黄河的问题,登上山顶后,毛主席挺起胸膛极目远眺,眺望着明清黄河故道。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四次来到这里巡视,解决徐州河道淤堵引发的水患问题,到了咸丰年间,黄河突然改道,又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徐州的老百姓深受其扰。

毛主席在考察了黄河故道的情况后,对当地的几位干部说道:


图|人民领袖毛泽东

“山上山下可以栽种一些防风沙的树,果树也要,林业部门的同志可以来考察一下,尽力减少这里的风沙危害,种果树结了果子,农民可以去卖,改善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的生活!”

离开徐州后,毛泽东专列缓缓驶入了河南地界,毛主席进入河南考察的第一站是兰封县。兰封县在当时是一个很贫困的县,毛主席不想给当地的干部带来接待上的麻烦,便决定白天出去考察,晚上在火车上休息,善解人意、思虑周到的毛主席让兰封县的干部同志深受感动。

10月30日,毛主席前往了兰考县东坝头考察,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河转向北边奔腾而去的景象,十分壮阔雄浑。

专列抵达东坝头的时候,正好是清晨,秘书叶子龙起了个大早,走下了火车,开始为毛主席考察做准备,叶子龙穿好衣服后,走下了火车,竟然看到了不远处有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

叶子龙赶紧跑了过去,这个身影不是别人,就是正在活动身体的毛主席,主席看到叶子龙过来,招招手对他说道:“走,我们去前面看看!”


图|毛主席深入基层考察

随后,毛主席和叶子龙两人就大阔步地向不远处的一个村子走去,毛主席一边走一边向叶子龙介绍兰封县的情况,兰封县自古以来就是穷地方,一旦暴发水患,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不知道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

说着说着,毛主席来到了一片打谷场旁,正好有一老一少两位农民在干农活,主席穿过田间小路朝着这两人走去,忽然主席脚下一软,叶子龙赶忙伸手扶住主席,两人低头朝着脚下看去,主席的鞋子正好踩在了一坨牛粪上。

见此情景,毛主席哈哈大笑着抬起了脚,将鞋底的牛粪蹭在了一旁的地垄(lǒng)上,他轻松地笑着说:“不小心,不小心,哈哈!”

这个场景一直留在了叶子龙心中,那个时候踩到牛粪的毛主席笑得很开心,感觉主席的心情一下子就轻松了,叶子龙的情绪也高涨了许多。


图|毛主席在田地中

毛主席来到打谷场上干活的两位农民身旁,大声地问道:“老乡,今年的收成咋样啊?”

这两位农民只顾着干活,也没有细看眼前问话的人,只是闷闷地回答道:“不咋样,咱这盐碱地不打粮食!”

听到这话,毛主席沉重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粮食够吃吗?日子过得好不好?”

老农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笑着回答:“比解放前强多了,托共产党的福啊!”

听到老农这样说,毛主席心里有了些许慰藉。


图|毛主席在基层考察

很快,当地作陪的领导干部也纷纷赶到了,毛主席又问了一些关于黄河改道的问题,还向专家请教了一些固堤防洪的措施,在东坝头转悠了一圈,毛主席有些不解地问道:“你说这里是个‘悬河’,我怎么看不出来?”

见毛主席这样问,当地干部又领着主席到了开封柳园口,毛主席站在黄河大堤上眺望,只见高高的河床里,黄河正在飞速地向北奔腾而去,这里的河面要比开封城高个三四米,雨季来临还要更高些,毛主席摇头感叹道:“还真是悬河啊!”

毛主席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修好大坝,发大水时要迅速应对,党政军民一齐上,千万不能让百姓遭灾,随后毛主席朝着专列走去,他对送行的干部说道:“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随后,专列缓缓朝着开封驶去,毛主席继续奔波在视察黄河的路途上……


图|毛主席在郑州邙(máng)山

四、主席,斯大林咋没来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带领着视察黄河的一行人登上了郑州邙山,众人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一望无际的滔滔黄河,黄河平静的时候如此壮丽雄浑,可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会给中国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毛主席看着眼前的黄河,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黄河水患问题,让母亲河造福千秋万代!

就在毛主席沉思的时候,当地一位老太太突然急匆匆地赶来围观,老太太壮着胆子询问毛主席:“主席,斯大林咋没来?”


图|斯大林

周围的干部同志都笑了起来,没想到这邙山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竟也如此关注国家大事、国际局势,1950年年初毛主席刚访问苏联回来,看来这老太太也很关注国际局势,特意在这个时候询问毛主席斯大林有没有来。


图|毛主席握住老太太的手

见老太太这么问,毛主席也笑着握住老太太的手,认真地回答道:“斯大林比我忙,路也远,这次没来。”

罗瑞卿在一旁笑着打趣道:“老太太,真有国际主义精神啊!”

邙山上发生的这个小插曲让大家的心情都轻松了很多,在毛主席视察黄河的一路上,还发生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故事,亲切慈祥的毛主席深受人民群众爱戴,不论主席走到哪里,群众都将主席当作自己的家人、朋友,热情地招待毛主席,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实在是令人感动!

毛主席离开郑州后,郑州特意在毛主席视察处建设了一个雕像,成为了黄河流域众多风景名胜中一个极其特别的存在,直到如今,依旧有许多游客来此重温主席当年视察黄河的情景。


图|毛主席视察黄河雕像

结语: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静静流淌的长江就像一曲高山流水,优雅温柔;而黄河,像极了西北汉子粗犷的锣鼓之声,雄浑壮阔,有气吞山河之势!

自夏禹时代开始,这个曾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就变得蛮横了起来,在中国数千年岁月中,为中华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灾难和哀愁。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将治理黄河水患当成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积极督促各相关部门开展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图|如今的黄河两岸

黄河逐渐收敛了脾气,以丰富的水资源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还为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能,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的黄河,成为了真正的润泽千秋万代的“母亲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