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中国拍摄的大决战三部曲,非常经典,为何动用了13万军队?

2020-04-09 18:00:28

说起我国拍摄的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决战三部曲,拍摄了着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三部电影既可以三部连续观看,又可以独立成篇。大决战三部曲在80年代后期开始拍摄,90年代初期,开始正式放映。在拍摄大决战电影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场景,我国动员了13万军队参加拍摄。认真的说,拍摄的结果非常经典。

首先,我们聊聊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具体时间是1948年冬天到1949年春天。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总计改编和消灭敌军150多万。三大战役的结束,宣告着敌军的精锐力量消耗殆尽,全国的局势大局已定。直到现在,三大战役的精彩之处,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

早在50年代,八一制片厂刚刚成立以后,就计划拍摄三大战役,纪念将士们的丰功伟绩。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经济情况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的计划,一直没有能够实现。一转眼已经进入了80年代,我国开始了着名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开始有能力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1986年,八一制片厂开始了大决战系列电影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确定剧本,八一制片厂的原则是“剧本不行,直接不拍。”为了尽可能真实反映三大战役的场景,当时,八一制片厂采访了300多位三大战役的经历者。此外,还实际考察了三大战役的很多旧址。

在准备完全充足以后,才开始了拍摄工作。当时,电脑特效的水平还非常一般,而且电脑特效不可能达到最真实的效果。为了尽可能展示40年代末期的社会现状、三大战役的宏大场面、将士们奋勇前进的场景,八一制片厂动员了大量的人员。其中,动员群众15万多人,总计300多万人次。认真的说,现在的电影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和规模。除了人员众多以外,还采用了真实的场景。

为了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八一制片厂跑遍了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从黑龙江的北国风光,到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再到风景如画的江南地区。拍摄战争场景,除了对烟火等众多方面的布置以外,还需要众多演员的配合。认真的说,很多战术动作难度很高,需要职业军人才能完成。为了更好的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我国从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等5个军区,抽调了13万多军队,参与电影的拍摄。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由于40年代的老坦克数量不够,出现了让59式坦克临时客串的情况。

在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中,很注意拍摄部队行进的宏大场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长镜头。例如在电影《淮海战役》中,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非常经典。在拍摄军队宏大场面方面,苏联有很多的经验。例如苏联当年拍摄《攻克柏林》电影的时候,动员了10多万军队。在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反映真实的场景,动员了24万军队参加拍摄。我国在拍摄战争电影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苏联电影的拍摄手法。

也许大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西方各国拍摄的影视剧中,无论是什幺类型,哪怕是战争电影,也会夹杂一些男女感情剧情。在苏联拍摄的电影中,虽然也有不好女性角色,但几乎没有男女感情色彩,这就是拍摄手法和观念上的差距。我国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男女感情剧情。90年代初期,大决战三部曲先后上映,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当时,很多当年的老战士们都还在世,对于大决战三部曲的评价非常高。有人认为,大决战三部曲系列电影,代表了我国拍摄战争类影视剧的最高水平。

最后,我们聊聊近年来拍摄的一系列战争影视剧。认真的说,从21世纪以来,拍摄的一系列战争影视剧。无论是质量,还是严谨程度,都不如之前,尤其是抗战类的影视剧,甚至出现了游击队对抗敌军一个师团的情况。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第一,现在的影视剧基本都是各种公司投资的,资金有限。第二,由于是企业或者公司的项目,没有权力请求各地武装力量协助拍摄。第三,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一代的年轻人普遍追求颜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颜值高于剧情的情况。因此,各种类型战争影视剧的质量,基本上都不是很高。作者出生于80年代后期,从小看着各种战争剧和刑侦剧长大的。作者发展了一个问题,很多三四十岁的人,基本上都喜欢看老剧,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拍摄的老剧。例如作者在地铁里,看到一个女孩用手机看电视剧,明显不是那种偶像剧。看到剧情的人物,作者感觉非常眼熟。最后才想起来,这个女孩在看90年代拍摄的《雍正王朝》。

我们继续聊大决战系列电影,在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的过程中,八一制片厂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问题,例如各级将领的口音。众所周知,各大野战军的各级将领们,来自于各个省份,当时还没有完全普及普通话。如果在影视剧中讲方言,则可以会出现观众们听不懂的问题。最后,选择了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换句话说,各级将领们讲的都是普通话,但地方口音很重,例如影视剧中的湖南版普通话、四川版普通话等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