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吃喝

麦当劳肉夹馍遭吐槽后,肯德基上热干面,洋快餐为何热衷本土化?

2021-01-22 08:35:07

1 月 18 日,肯德基在武汉餐厅开售热干面,这算是肯德基第一款面条类产品,也是肯德基第一次提供筷子,在此之前,麦当劳刚推出了一款新品“金招牌肉夹馍”,被吐槽特别省猪。

试想下:我们在全国各地肯德基麦当劳里面,吃着热干面,喝着豆汁,分着卤煮,挥舞着手里老北京鸡肉卷和肉夹馍,催促服务员抓紧把毛血旺往上端的场景,是不是为时不远了。

只是,你一定很好奇,为何快餐巨头如今越来越产品本土化了?

一、因为快餐店=半成品加热+堂食,推本土化产品并不难

对于肯德基麦当劳来说,尝试本土化新品的成本其实也不高,毕竟是快餐店,又不直接生产热干面或肉夹馍,不过就是半成品加配料调制而成的。

因为快餐店=半成品加热+堂食,本来就是为工业化半成品食品提供一个加热和堂食的地方。
近年来,即使我们国内各地的面类粉类小吃早就“方便面”化了,别说你在肯德基吃到的热干面是个半成品加热,各地小吃很都也都是“方便面”版,相当于是工业化食品生产制作出来的半成品。

不管螺蛳粉也好,热干面也罢,这都是工业化后流行的小吃,在操作步骤上,讲究“多快好省”和“好吃不贵”,尤其是工业化流程生产后,分解就更简单了。
对于快餐店来说,炸鸡和煮热干面来说,可能煮热干面还简单一点,毕竟热干面不费油还省事不少,当下便利店都比快餐店进步多了,各种饭团和炸鸡炸串烤红薯,啥都有。

可见,快餐巨头提出本土化产品:简单的供应链、标准化的食材和容易破解的味道,有什么难的?

二、洋快餐的本土化战略,确实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很难长久

肯德基麦当劳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本土化战略上,通过阶梯定价和产品差异,确实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很难持久。

真正的本土化产品,在肯德基推出完整的工艺配方,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后,迅速会把价格拉到盈亏点附近,我们就能用丰富的经验打败它。同样道理,麦当劳推出肉夹馍,因为成本过高(产品成本=食材成本+店面成本+管理成本),价格上肯定打不过遍布街边20到平米的夫妻店。

那么,为何豆浆油条、皮蛋瘦肉粥和老北京鸡肉卷能成功呢?
其实,以上产品,单独拿出来任何一样,都不足以让正常成年人吃饱,它都需要通过产品+的形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豆浆和油条可以配合,老北京鸡肉卷,皮蛋瘦肉粥,可以和肯德基大多数产品配套,肉夹馍不配羊汤或面,是没有灵魂的。

因此,它们本土化的核心并不是开发新品,而是在寻找新品和成熟品的相关适配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麦当劳肉夹馍和肯德基热干面,目前完全不适应现有产品体系,预计最多2到3年,就会因盈利能力弱慢慢淘汰掉的。

三、其实它们并不太追求单品成功率,而是在不停的试错

这两家快餐的本土化产品,主要卖点就不是为了追求好吃、地道,而是在强调一点: 有大品牌背书,保证干净卫生。在这个前提下,做出大家能接受的口味。

为此,它们并不太追求单品成功率,而是靠着口碑和几个核心产品可以不停地试错,试出大家喜欢的口味,就算新品没人喜欢,我们还有巨无霸和鸡腿堡,还有薯条和鸡块等。

可见,它们没必要太在意失败的这些单品,也没必要对吐槽肉夹馍猪肉不够多而义愤填膺,

毕竟麦当劳肯德基失败的单品多了去,一波热度过去,只赚不赔。

四、洋快餐热衷本土化,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曾经的麦当劳肯德基,是在中国高度追求西化,且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中国能找到的最能代表西方饮食文化的两家餐厅。

洋快餐,当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格调高,包装、外观更加靓丽,味道其实一般,“功能很差”还一份吃不饱。

那时的油条、豆浆、小笼包子,那就很低端,场所一般,倒是味道很好,性价比奇高。

如今,中国开始回归自身文化,大家还发现你俩也就那么回事,就一西方盒饭而已。
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洋外餐自然要中国化,在肯德基吃油条,豆浆,一点也不违和,这说明什么?这是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这也有赖于我们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团结,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其实这不仅在快餐上,在其他领域上,我们也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比如那些流行的“国潮”,以及那些“中国造”等等!

总之,无论是汽车、餐饮、电器或数码,还是别的行业,都要学会变通,跨界,融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当中,如果企业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很难寻求突破。麦当劳肯德基都没有将自己局限于中式快餐或西式快餐,卖肉夹馍、卖热干面,正是它们不断创新,寻找新市场的表现,真的是越来越本土化了,希望原来的美味也不要放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