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两千年后能轻易割破考古人员的手,越王的剑为啥出现在楚国?

2020-12-07 08:56:38

虽然并非政治中心,但吴越争霸的历史曾经撼动过春秋时期政治格局。越王勾践更是家喻户晓,因为他先被吴王夫差捉住,又通过卧薪尝胆,实现复兴,亲自打败夫差报了血仇,并取得诸侯国霸主的地位。

这其中,越国的先进冶金技术发挥了一定作用,铸剑水平明显优于中原地区。今天我们化学分析和冶金技术发达,可以轻松说清楚古时铸剑的材料及工艺,不过在当时,这纯粹是自己琢磨试验的成果,最多存在于少数铸剑师圈子中。青铜剑质量好坏与青铜合金中锡的含量密切相关,也依赖于铸造工艺。越国人将掺锡较多、硬度较高的合金用作剑刃,掺氢多,柔韧性好的用作刀身,并采取分段铸造、整体浇铸的方法,反复铸炼,打造锋利耐用的剑中精品。



如果能找到一柄勾践用过的剑,那可算是足够珍贵。令人没想到的是,1965年,在湖北省楚国故地一个墓中,居然真的出土了一把越国勾践剑。

发现过程也很偶然,60年代,湖北省江陵地区不断遭遇干旱,政府便决定兴修水利,计划引漳河水灌溉经常干旱的农田。在挖掘引水水渠时,发现了蹊跷。一个区域土层松散,与旁边截然不同,于是,一片楚国墓葬群被发现,被称为望山楚墓。



工作人员在当年年底清理一座墓主人的内棺时,发现尸骨旁有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 。



剑的长度达到50多厘米,剑宽 4.6厘米。令人称奇的是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并未看到锈蚀的痕迹。正面靠近剑柄上刻有八个鸟篆铭文,其中六个很容易识别,为“越王xx自作用剑” ,两个不易识别的铭文,今天更多人解读为鸠浅,这就是勾践。

这剑有多牛,从剑身上的暗格花纹就可见一斑。经过成分鉴定,发现是硫化铜,可起到了防锈抗氧化的作用。而剑体表面也检测到铬成分,确保宝剑的两千多年后依然锋利。当时考古队员拿剑时不小心轻易被割破手指,血流不止。而据说拿着剑能砍破二十多层纸。



如此好的宝贝,却深藏国内30多年没有展出,国人难得一见。倒是作为外交工具,越王勾践剑数次出境展出,便宜了不少老外。



1973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经过周恩来总理特批,春秋越王勾践剑在日本展出;1984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同赴香港展出。



1993年越王勾践剑被运往新加坡参加展览,却因为新方工作人员失误,使剑刃受到损伤,新增一条划痕,成为少有的文物事故,也让人颇为痛心。



好在这把剑现在出不去了,已被列为禁止出国的文物。



国内的正式展出一直到1999年才实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春秋越王勾践剑在北京曾有过短期展出。

不知大家是否也有疑问,越王的剑,为啥出土在楚国人的墓中?



关于这一点,目前还有两种意见。



一种说法是随嫁妆去了楚国。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有人推断勾践将宝剑作为嫁妆随女儿到了楚国,而楚王又把剑赐给了楚国的一个贵族,最终作为重器成为这位贵族的随葬品。



还有个说法是楚越战争,打败越国后取得的战利品。原来,在公元前306年时,越王无疆听信了楚国空虚的误导,领军攻楚,但被早做准备的楚国伏击,越军大败,连越王自己也死于阵中。楚国出兵越国时缴获了这把剑,才带回楚国。当然,这个说法不大可靠。



不管咋说,兵器的优越在冷兵器时代是有优势的,但相比土地和人口,后者显然更有持久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