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古人行刑总在秋后问斩!为何不敢春季行刑,皇帝:后果我承担不起

2020-09-07 17:05:07

在古时候,大部分人明智未开,思想受到局限,不会正确理解人类自然界的某种社会现象,他们一致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万能的造世主,来支配万物的丰年 祥瑞 瘟疫 灾害和健康,因此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天意。

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就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自己总结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 赏 罚刑 和春夏秋冬相照应,天意是:任德不认刑,先德而后刑,所以应当春夏封赏,秋冬行刑。

汉代时期的法律也有规定,所有的刑杀都要在秋冬季节进行,到了春季就立刻停止,西汉时期规定的时间,是在农历九 十 十一 十二月,到了唐代后期死刑的时间修改为十 十一 十二,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末,古人对秋分这个节气是非常敬畏的,秋分最神奇的是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但相反的是秋分过后白天越来越短,所以就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期早卧的说法。

所以古代的秋后问斩,它所指的是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所以综上所述!春季和夏季是万物生长滋育的季节,人类的一切行为举止要遵从上天的授意,那么秋冬季节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万物的秩序和法则不能违背,人间的刑赏处罚要顺其天意不能更改,如果逆天而行必然会引起天怒,来年之后万物皆枯,所以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敢贸然更改死刑犯的处决时间,所以秋后问斩这一说法,无论是在古书上或是影视剧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