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强占果阿:葡萄牙大征服者的控制印度战略

2020-06-26 18:00:21

1510年,葡萄牙远海帝国的版图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印度次大陆。络绎不绝的年度舰队,更是将烽火点燃到东非、波斯湾与红海沿岸。但在真正具备野心和大局观的决策者看来,以上这些成就还是过于薄弱,不足以扭转整片印度洋海区的“穆斯林内湖”局面。

于是,坐落于西印度中部的果阿,就成为初代欧洲征服者们的众矢之的。纵使对方集中了当时穆斯林世界所能给予的全部资源,也无法挡住海权时代降临的滚滚洪流。

突然蹿起的西海岸明珠


位于印度西海岸中部的 果阿

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果阿就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成为国际化商港。但放在船舶技术相对滞后的年代,还远不如北方的坎贝湾与南方的马拉巴海岸要紧。当时的希腊-罗马商人,要幺从波斯湾贴着陆地向东,或者直接由季风将船只从亚丁湾吹向南印度。所以,果阿只能充当采购者们的第三选择,并作为南北两头市场的中转站。

然而,中世纪的到来却让果阿开始地位提升。尤其是在决定性的穆斯林大征服浪潮过后,当地成为进口阿拉伯良马的主要口岸。这是因为远距离海运马匹技术尚处早期阶段,商贾们又不愿意借道印度河口岸,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果阿。加上北印度的强权建立者,往往是握有中亚商路的国际化豪强,自然对海运没有刚需诉求。倒是没有稳定陆上贸易的南方势力,更容易将目光转向大海。这就在客观上促成了果阿航线的崛起。

第乌海战后 果阿才成为奥斯曼志愿军的主要据点

当然,仅仅靠马市和传统香料贸易,还不足以让果阿成为葡萄牙人的主攻对象。但正是由于这些初代欧洲征服者的不请自来,迫使穆斯林世界的许多军事资源也同步前往东方。不仅有垂垂老矣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也包括志在向东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乃至可以为金钱而向异教徒输出军事科技的威尼斯共和国。但由这些同床异梦者拼凑的联军,还是在1509年的第乌海战中遭遇大败。许多滞留在印度地区的残余部队,便顺势向南撤退到果阿,成为当地统治者的座上宾。继而以自己掌握的欧洲火器和舰船技术,准备将当地发展为突厥帝国的远海基地。

此时,日后声名鹊起的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抵达次大陆,成为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任命的印度总督。早在获得这个重要职位前,他就在印度洋各地活动了数年时间。甚至率领不足10艘战船的小型舰队,摧毁了云集在霍尔木兹岛的数百艘穆斯林船只。相比许多拘泥于有限战略的前任,他头脑中的布局更为宏大而充满挑战。希望同时控制亚丁湾、波斯湾与马六甲海峡,封堵反葡萄牙势力的大宗商品流动。至于处在当中位置的果阿,就将成为最理想的指挥中心。残存的奥斯曼志愿军进驻,更加剧了葡萄牙人攻取果阿的紧迫感。

刚刚上任的阿尔布克尔 曾在霍尔木兹名声大噪

史无前例的围攻大军


为占领果阿 阿尔布克尔克集中了史无前例的庞大部队

1510年1月,以科钦为基地的葡萄牙东方驻军,首先进攻附近的老对手卡利卡特。虽然阿尔布克尔克是极力反对这样的白白消耗计划,却拗不过从本土派来的贵族指挥官坚持。后者也是里斯本当局钦定的平衡措施,旨在避免整个印度总督区都落入某个强人控制。好在这位碍事者因带头冒进而遭印度土兵围杀,顺便将已经集中起来的部队全部拱手相让。

此时的葡萄牙舰队,已经因多年积累而将规模扩大到东进印度以来的最高值。包括23艘齐装满员的卡拉克大帆船、卡拉维尔快速帆船、加莱桨帆战舰和体量更小的本地辅助船只。上面搭载着400名海员、1200名来自欧洲的士兵与220名从马拉巴海岸招募的印度辅助军,甚至还有3000名可以用于作战的本地奴仆。以至于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都不会再有具备同等规模的葡萄牙东方驻军出场。

让葡萄牙人纵横东方的 卡拉克大帆船

由于担心船长们不愿攻击防御水平较高的果阿,阿尔布克尔克便以远征红海为由下令出航。等到舰队在当年2月6日抵达中印度海岸的艾利山,才公开了自己的大举攻城计划。不仅是需要当地的优良港口,也必须摧毁建造中的新一批奥斯曼舰队,并依靠垄断阿拉伯马匹资源来增加外交偓佺资本。虽然依旧有许多部下对未来充满疑虑,但还是架不住总督的严厉催促和巨额战利品的诱惑。加上过往的东方争霸经历,也足以让他们理解到对手拥有欧式武备的事态严重性。因此,这个临时曝光的进攻果阿计划,便获得大部分军官的默许执行。

还是在前往果阿的路上,葡萄牙人与即将联手的盟友不期而遇。出生果阿本地的大海盗提摩吉,带着自己的劫掠船队与2000名印度教武装人员加入进来。由于不满突厥系军阀控制自己的家乡,他决定协助阿尔布克尔克攻打果阿。同时也向对方透露了自己掌握的城市近况,尤其是当地非穆斯林势力的严重不满情绪。这无疑强化了总督加速执行计划的决心。

果阿当地的印度土兵与自己的妻子

虎头蛇尾的首次围攻


果阿本身是位于河口的岛屿地形

1510年2月16日,葡萄牙舰队抵达果阿外海,浩浩荡荡的开始沿曼多维河靠近主城区。等待他们的将是超过40000人的印度、波斯、突厥和奥斯曼士兵,以及分布在防线各处的200门大小火炮。但因为没有料到对手会如此之快的杀向自己,大部分驻军都缺乏必要准备,唯有少数机警的奥斯曼志愿兵被迅速动员起来。

葡萄牙人的首个目标,是堵住他们驶往上游的潘吉姆要塞。那里刚刚安装了奥斯曼炮兵专家铸造的新式火器,并由指挥官优素福率领的400名火枪队和弓箭手驻扎。阿尔布克尔克也立即施展钳形攻势,派部将诺罗尼亚带着几百名陆战队上岸。而来自提摩吉麾下的2000名印度辅助军,也将在这个区域配合他们强攻。至于依旧搭载主力的舰队,则顺势从水面发起炮击掩护。由于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守卫要塞的奥斯曼人迅速遭优势火力压制。尤其当登陆部队也架起攻城炮轰击,兵力微弱的优素福便在对射中被击伤。虽然在残部保护下逃回主城,却也直接宣告了果阿外围防线的失守。

同样从海上抵达印度的奥斯曼志愿军

于是,大批果阿本地的印度教首领开始派代表接触这些可怕的新来者。阿尔布克尔克承诺他们继续保有特权、降低商业税收和维持原有信仰。同时也保证不会进行揭露和不必要的杀戮,期望对方能承认葡萄牙国王的宗主权。双方很快达成一致,让远征军在次日直接入城,兵不血刃的控制果阿主要区域。那些刚刚浮上水面的山寨卡拉克帆船和新完成的火炮工厂,也直接为总督的手下所据有。

然而,葡萄牙人首次入驻果阿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对手的大部分主力军被调往其他区域。刚刚继位的伊斯迈尔苏丹,原计划挥师南下,进攻南印度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那里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最坚固堡垒,也是科钦、奎隆等葡属港口的传统名义宗主。但由于阿尔布克尔的不请自来,庞大的征服计划被迫暂停。虽然伊斯迈尔被提摩吉称为没有战争经验的简单幼稚者,却也懂得果阿港对治下贾布尔苏丹国的重要价值。于是在自己过度陷入大陆争霸前就果断收手,下令突厥将领普拉德汗麾下的40000大军返回北部。

贾布尔苏丹国的伊斯迈尔

对于即将到来的反攻,阿尔布克尔克也早有心理准备。他在进驻果阿后就下令修缮旧的城墙,并将所有葡萄牙和印度士兵都平均分配到城市附近的5个渡口。期望利用城市本身的岛屿地形,严防突厥式大军的集团反扑。但早就迅速抵达的贾布尔苏丹国军队,似乎并不准备立刻收复失地。相反,他们在外圈建立营地和封锁设施,等待漫长雨季和禁航期的到来。结果,当恶劣气候如期而至,总督麾下的许多士兵便由于水土不服而患病身亡。至于那些不满基督徒控制果阿的穆斯林居民,也经常溜出去向苏丹的军队报告内部虚实。

1510年5月11日,普拉德汗的部队尝试了首次强攻。利用退潮阶段的河流水位下降,成功越过相距较窄的巴纳斯塔里姆渡口。依靠土耳其工匠铸造的重型火炮,压制了没有配备同类武器的少量葡萄牙士兵。同时,还有大批穆斯林居民发动起义,让阿尔布克尔克不能增援士兵援助渡口防御。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全员退回城墙背后。次日,当步步紧逼的苏丹军队继续强攻,葡萄牙人也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保住这个意外收获。总督下令执行有步奏的缓慢撤离计划,一边抵抗突厥裔士兵的进攻,同时将余下人分批撤到船上。临走前还不忘让印度教盟友处决一批穆斯林人质,并将5名伊斯迈尔苏丹的妃子也强行带上海船。

面对残酷现实 葡萄牙人被迫放弃自己的征服成果

艰难的蛰伏期


为伊斯迈尔苏丹服务的波斯-突厥裔士兵

6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下令舰队返回南方基地休整。但糟糕的无风天气,将所有船只都困在了曼多维河下游。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等待禁航期结束,才有可能脱离眼前的是非之地。但有限的补给品和狭窄的活动空间,都容易让乘员遭大规模流行病侵袭。

之后的2个月里,总督就和他的舰队一起留在原地。首先是需要忍受大量降雨洗礼,其次便是突厥追兵从两岸射来的炮弹。但绝望的葡萄牙人实际上很快就适应了前一种情况,并自然而然的以降雨作为主要的淡水资源补充。这还是由于河流的下游非常浑浊,无法提供充足的鱼类和饮水,逼的所有人不得不节衣缩食,最后发展为吞噬老鼠或皮革制品。至于敌军不断发起的远程火力轰击,也只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选择忍气吞声。以便节约宝贵的弹药,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跳帮作战。

曼多维河是从印度洋通向中印度内陆的主要水道

迫于这种残酷的现实环境,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士兵开始叛逃。他们会顶着自己人的火枪射击,纵深跳入河中潜水,然后上岸成为突厥人的胜利吉祥物。伊斯迈尔也没有立刻惩戒这些基督徒囚犯,转而用他们写信劝降余下的葡萄牙士兵。只是在总督和所有贵族军官都坚定不移的情况下,大部分士兵也羞于向自己所不耻的对手投诚。一直熬到海风在8月15日恢复,才终于能进入大海撤退。在这场虎头蛇尾的第一次果阿作战中,仅来自欧洲本土的士兵就有200人丧命。但阿尔布克尔克却不愿意放弃希望,转而寻求集中更多力量进行第二次尝试。

当铩羽而归的葡萄牙舰队去安杰迪瓦岛补充淡水,就遇到了刚刚抵达印度的4艘战舰。指挥官迭戈奉国王曼努埃尔之命,准备去往马六甲进行商务活动。现在却经过阿尔布克尔克劝说,全部被截留用于再次进攻果阿。但更大规模的援军,是刚刚从亚丁湾返回的12艘武装商船。他们也毫无意外的被立刻征集,除留下少数几艘船只确保胡椒贸易通常,余下都加入了总督的直属舰队。这让稍后重返果阿的葡萄牙舰队,扩张到34艘船与1680名欧洲籍士兵。

阿尔布克尔克在安杰迪瓦岛遇到了援军舰队

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围攻


当年秋季 葡萄牙舰队就重返果阿战场

1510年秋季,在向北航行到友好城市霍纳沃尔后,曾与葡萄牙人联合的提摩吉也再次赶来增援。他依靠自己的声望与大量许诺,将队伍扩充到60艘轻型帆船和足足4000名本地武装份子。

更为重要的是,他向阿尔布克尔透露了果阿近况。由于心浮气躁的伊斯迈尔再次率军南下,留在城中的部队已减少至8000-10000人左右。由于大都是身穿白色军服的波斯人和突厥裔,所以被印度教徒形象的称为白军。但无论他们水平如何,阿尔布克尔克都决定迅速重返那片战场。

为了提供有效增援 葡萄牙战舰被迫深入河道进行射击

11月24日,以34艘葡萄牙船为核心的舰队,再次驶入曾让他们痛苦无比的曼多维河。根据战前的最后侦查,总督决定将大部分士兵分为三组进行协同攻击。自己率领的分队从西侧登陆,直取建造有大量防御工事的土耳其造船厂。余下2个分队从北面下手,直接进攻果阿的城墙。如果双方进展顺利,最后将在城市中心的苏丹宫殿会师。为了形成快速攻势,相关舰船都要驶入狭窄水道,顶着守军火力提供炮兵掩护。登陆的步兵则需要放弃旧的中世纪战术走位,模仿当时最成功的瑞士长枪方阵队形前进。

次日凌晨,阿尔布克尔克亲率装有重炮的卡拉克帆战舰出马,轰击城市西部的土耳其造船厂。然而,欧洲异教徒设计的防线也是异常坚固,让任何轻易登陆的企图都化为泡影。于是,葡萄牙人始终只能停留在河上,与坚守炮台的土耳其志愿军进行长时间对轰。由于陆基炮位的稳定性优于晃动的水面,使得海军的单纯炮击不可能迅速收到成效。但从另一侧进攻的偏师,却成功完成了登岸整队。依靠海军舰炮的有力支持,压制住城头的波斯雇佣军火力。然后将大量火药直接黏上木制城门,炸开防线上的最薄弱环节。

阿尔布克尔克最早尝试将近代步兵战术带入亚洲

当印度守军期望立刻堵住缺口,又遭到长枪方阵的密集刺杀,被迫调头逃到城区的中心位置。两支汇合的葡萄牙陆战队,立刻向着伊斯迈尔苏丹的宫殿位置进发。在那里,集中了从城墙各处退回来的波斯裔佣兵,大有将王宫变成堡垒据守的意思。但在这些中亚番兵完成重组之前,葡萄牙人的方阵又排山倒海的压了上去。由于此前从未遭遇过欧式水准的密集阵进攻,更加习惯松散队形的他们便被再次击溃。整个果阿主城区也随即落入围攻者之手。

直到此时,阿尔布克尔克亲自指挥的西线战局仍处于焦灼状态。大量窃取西欧军事技术的土耳其人,将遥远的印度河岸变成了欧陆战场。但因为有更多敌军从自己身后杀来,他们也只能化整为零的放弃阵地。留下少数穆斯林士兵困在城市不同区域,在极度绝望的状态下有坚持抵抗了一天时间。然而,所有的挣扎都已无法挽回整体颓势。长达300多年的葡属果阿时代,已经在城门被炸开的那一刻,成为板上定钉的现实。

欧洲画家笔下的果阿贵族夫妇

在这场规模更大的第二次果阿战役中,葡萄牙士兵仅有50人阵亡、300人不同程度负伤。守军则至少损失了800多名土耳其志愿军及其仆从,另有近6000名其他族裔的士兵被杀。为了报复穆斯林居民的前次背叛,阿尔布克尔克下令针对性的4日自由劫掠。同时将果阿的王位交由配合自己的提摩吉,甚至把新建的造船厂、铸炮厂和军火库都送给这位可靠盟友。

由于确信苏丹的主力军还没发迅速赶回,阿尔布克尔克便应国王和手下坚持,准备继续征服马六甲的战役。至于再次痛失主要口岸的伊斯迈尔,也会在第二年重返当地。但当局势处于悬而未决时,东进马来亚的葡萄牙远征舰队就将及时赶回。而双方的下一次大规模冲突,也将成为早期欧陆近代步兵战术在南亚的完整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