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一万多里路,到达时骨瘦如柴、衣衫褴褛

2024-01-22 17:05:08

引言

当年蒙古铁骑曾经驰骋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子孙在广袤的欧亚地区建立了多个汗国,并形成了很多部族。在众多部族中,有一个瓦剌部族,瓦剌又分为四部,而土尔扈特就是其中之一。

17世纪,土尔扈特部生活在新疆塔城一带,跟相邻的准噶尔汗国不和,土尔扈特部人少势弱,打不过准噶尔,被迫离开塔城,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并建立汗国。但是后来沙俄来了,他们被迫臣服于沙俄。

(网络图片)

沙俄对土尔扈特实行严酷的统治和压迫。在伏尔加生活了140年的土尔扈特部下定决心回归祖国,这才有了人类迁徙史上一次悲壮、伟大的民族迁徙。

一、备受沙俄压迫欺凌

土尔扈特人虽然流落异邦,但是他们一直不忘自己是蒙古人,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土尔扈特是一个游牧部族,伏尔加流域的广袤的草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沙俄对本国进行农奴制改革,致使很多农民离开家园来到伏尔加地区开荒种地,这样势必侵占了原先的牧场。

(伏尔加河下游草原)

沙俄还把哥萨克人搬迁到伏尔加地区,哥萨克也是游牧民族,这样他们也势必侵占大量的牧场。

沙俄不断征战,就需要大量的马匹和牲畜,沙俄政府就频繁向土尔扈特征收,给土尔扈特人民造成巨大的负担。

因为战争,沙俄还不断向土尔扈特部征兵,起初沙俄政府告诉部族百姓服兵役就可以获准减少赋税,为了减少赋税负担,部族百姓只好把家中的精壮青年送出去当兵。这样负责放牧的就只剩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对畜牧生产的影响显然是非常大的。

(战争)

1767年以后的30年的时间里,沙俄从土尔扈特部共征兵数十万人,这对一个人口本来就很少的部族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大批精壮劳动力被征走,畜牧生产几乎难以为继。

事实上沙俄并没有兑现承诺,减少百姓赋税。相反,部族百姓的赋税反而在不断增加,他们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文化上,沙俄强迫部族百姓改变自己世代相传的宗教信仰,强制部族百姓改信东正教。土尔扈特部的传统信仰是藏传佛教,他们世代信佛,并且一直传承着布施熬茶的宗教习俗。部族的历代汗王,甚至还经常到西藏去参加西藏的宗教活动。

(藏传佛教僧人)

沙特的强制行为,引起部族百姓的强烈的抵制,从而加深了民族仇恨。

沙俄的残酷压榨和统治更加让部族百姓怀念故土故国,很多百姓产生了回归祖国的念头。

在流落异邦的日子里,土尔扈特人民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和祖国。部族的汗王一直珍藏着明朝给他们的汉篆封。清朝入关之后,部族立即向顺治帝送去200多匹驼马作贡品。

(战争)

康熙帝时期,部族跟朝廷的联系更频繁。部族经常向朝廷送贡品,为了绕过准噶尔,部族使者不得不绕道西伯利亚,使本来就非常遥远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而康熙也曾经派代表不远万里去慰问部族百姓。

在民族压迫严酷的形势下,老汗王去世了,按说应该由渥巴锡继承汗位,但是沙皇却硬要让另一个改信东正教的部族贵族做汗王,虽然经过斗争,渥巴锡继承了汗位,但是这件事让渥巴锡认识到土尔扈特部在沙俄是没有前途的,于是全族上下做出了东归祖国的决定。

(渥巴锡像)

二、悲壮而伟大的东归

整个部族当时有数十万人口,部族百姓分散居住在伏尔加河两岸,要想把数十万人迁移回国,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因为回国的路程有一万多里。这么多人扶老携幼迁徙,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而要做如此大规模的准备,要想不走漏风声几乎是不可能的。果然部族东归的事情被沙俄政府知道了。时间不等人,渥巴锡不得不于1771年初下达提前起义东归的命令。

而那年的气候非常特殊,伏尔加河因为暖冬的缘故迟迟没有封冻,这样河南岸的1万户部族百姓就无法渡河,渥巴锡只好带着北岸的3万户群众单独动身。

(土尔扈特东归)

1月5日,渥巴锡首先下令杀死了生活在部族中的1000多俄罗斯商人和匠人,然后又带头焚烧了自己居住的木质宫殿。

部族群众于是也都点火烧掉了自己的住所,他们用这一行动表明了东归祖国的决心。

渥巴锡让大队人马先行,自己亲率一万勇士断后,他知道,这次起义东归少不了要跟沙俄兵进行血战。

这真是一次悲壮的东归,全部族携家带口浩浩荡荡向遥远的东方前进。全族百姓都被一种信念所支撑,他们相信,到东方去,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是他们的祖居之地,是他们的祖国,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但是东归的路何其艰难。首先他们要面对沙俄兵的追杀,当沙皇得知土尔扈特部起义东归的消息以后,怒不可遏,立即派出哥萨克骑兵前去追杀。同时派出部队把未来得及迁移的南岸的部族群众严密看管起来。

哥萨克骑兵向来骁勇强悍,战斗力极强,他们骑着快马很快就追上了东归的队伍,他们故意避开渥巴锡率领的队伍,而专门攻击赶着牲畜扶老携幼的群众队伍。因为部族的队伍太过庞大,渥巴锡很难集中起人马保护群众,致使大量百姓被哥萨克人杀害。

有一次,一队哥萨克兵锁定了一队部族百姓,就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发起攻击。渥巴锡得到情报后,就带队前去救援,但是哥萨克兵骑着快马,挥舞着大刀,见人就砍,给部族百姓造成巨大的杀伤。

而救援的勇士在广袤的荒原上常常顾此失彼,为了救援百姓,战士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次袭击,部族的百姓和战士就付出了上万人的牺牲。

(战场)

由于路途遥远,并且要经过荒凉苦寒的西伯利亚,一路上既缺乏食物,又缺乏防寒措施,很多部族百姓被冻伤,甚至冻死。有的则因饥寒交迫而病倒,病人又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多人病死在迁徙的途中。

那时的通讯条件很差,渥巴锡因为是提前起义,没有跟清朝取得联系,他们得不到清朝的接应,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向东推进。一路上既要跟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又要跟沙俄军队作战。他们遭遇的困难可以想见。

终于,在当年的5月的一个早晨,土尔扈特的庞大队伍来到了伊犁河畔。这里已经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了,他们终于到家了。

但是这是一次太过悲壮的迁徙,他们出发上路的时候,有17万多人,到达祖国的时候,仅剩下不到7万,途中整整牺牲了10万之众!

而到达祖国的这些人,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他们带的各种家什早已丢弃干净。

三、乾隆帝给予妥善安置

当最早一批土尔扈特人来到伊犁的时候,清朝派出了军队迎接。6月底渥巴锡在清朝参赞大臣舒赫德的的陪同下,前往承德朝觐乾隆帝。乾隆详细询问了土尔扈特部在沙俄受欺压的情况,以及他们艰苦东归的情形,深受感动。

(渥巴锡朝觐乾隆帝)

乾隆深知土尔扈特部急需接济,于是他立即下诏,命令舒赫德抓紧安置部族百姓。乾隆还特别要求,要抓紧接济银两,并资助他们马匹牲畜,既要保障部族百姓的生活,还要让他们能够立即投入畜牧生产。

朝廷首先拨付了20万两银子,用于购买粮食、衣物和牲畜等急需物资,朝廷还委派专人负责部族百姓的安置以及物资的调配。

朝廷安排伊犁将军舒赫德负责安置部族百姓的居住地、粮食和农作物种子,安排张家口都统常青负责从内地往伊犁调拨牲畜,安排陕甘总督吴达善负责购置羊、茶叶、皮袄等生活物资并送往伊犁。

(土尔扈特群众庆祝东归节)

解决了眼前的急需,朝廷就开始对部族百姓进行安置,为了迎接将要到来的冬季,朝廷首先对部族百姓进行临时安置。各部百姓从5月到6月中旬先后到达伊犁,负责的官员采取随到随安置的办法,来一批安置一批,确保这些人有地方居住并得到生活物资的补给。

为了让部族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进行了长期安置规划。比如把渥巴锡的部民安置在了斋尔(后来又迁居到布鲁勒和果哲尔德地区),把贵族策伯克多尔济的部民安置在了霍博克萨里,把贵族巴木巴尔的部民安置在了吉尔噶朗……土尔扈特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逃跑)

为了安置部族百姓,朝廷花费巨大,单是从陕甘地区拨付的银子就高达300万两。

土尔扈特,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蒙古部族,他们虽然一度流落异邦,但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为了躲避沙俄的严酷统治,他们历尽艰险,行程一万多里,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用自己悲壮的迁徙故事书写了一部传奇历史。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