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诡谲奇谋,至此无解

2024-01-21 17:05:08

(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当然其实这场全国性质的叛乱,主要是安禄山挑起的。

这个安禄山,他是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权势那不是一般大,所以他起兵之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攻陷了洛阳,半年之后,更是攻破潼关,直逼长安。

潼关是什么地方?它是关中的东大门,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一丢,那长安基本上也守不住了。

既然守不住,那唐玄宗李隆基肯定是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立刻带领文武大臣和自己的妃嫔,弃京师而逃,打算奔四川去躲一躲。

弃城而逃,仓皇离乱,一般是亡国之君的待遇,但是唐玄宗,他却是一个曾经缔造了唐朝全盛时代的皇帝。

在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国力空前,社会繁荣,人口增长,大唐子民八千万,这在那个时期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长安是当时的世界城市,对外贸易繁荣,尽显东方帝国的本色。

然而,这一切结束的是如此突然,仿佛就像是皇帝本人做了一场梦一样。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唐玄宗可以在死在开元年间,少活个二十年,那么他将妥妥的成为千古一帝。

但是现在,他只能抓紧收拾行李,然后踏上漫漫的逃亡之路。

安禄山在后边追,唐玄宗就在前边跑,君臣一行人跑到一个叫做马嵬驿的地方时,横生变故,出事儿了。

马嵬驿,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市西,往西走大概十一公里,如果您有机会去那边旅游的话,从咸阳机场下飞机,二十分钟车程就可以赶到。

(安禄山)

我们知道,安禄山起兵,他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当然,这是个很经典的口号了,历朝历代的乱臣贼子要造反,他总得师出有名,而安禄山起兵的名头,就是要除掉在玄宗身边的权臣杨国忠。

玄宗最宠幸的妃子,是贵妃杨氏,杨贵妃这个人,虽然恪守宫规,也不干政,但是毕竟她被皇帝宠幸到了一定份上了,她的亲戚们难免跟着鸡犬升天,就比如她的这位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兄杨国忠,靠着贵妃恩宠,一步一步就混到了权臣的位置上。

杨国忠的名字叫做杨国忠,但是他还不如改名叫做杨不忠,这是个典型奸臣,坏事干尽,可以说是朝野人人得而诛之。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早就劝过皇帝,说安禄山虽然势头猛烈,但是他没有后勤支撑,他扩大不了战局,朝廷只要固守,一点一点的耗着他,他早晚完蛋,结果杨国忠一意孤行,猛劝皇帝派哥舒翰出潼关迎敌,这哥舒翰虽然是一代名将,但问题是那个时候他岁数挺大了,已然年迈,又患病多年,根本就不是能打仗的状态,结果唐军在潼关吃了败仗,长安危急,杨国忠一看坏菜了,又劝玄宗赶紧收拾行李逃跑。

安史之乱前后,朝野对杨国忠就已经很有意见,而其中最有意见的,当属玄宗的太子,李亨。

得知玄宗要放弃长安出逃的消息,李亨敏锐的感觉到了大唐政治风向上的变化,于是他立刻拉拢到了当时的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这个陈玄礼,他是禁军头领,是当时护卫皇帝安全的主要责任人之一。

(陈玄礼)

李亨找到陈玄礼,说将军,杨国忠祸国已久,潼关之败责任在他,逃亡蜀中也是他出的馊主意,咱们不能让他牵着鼻子走啊,所以我建议你我联合,咱们一起在逃亡路上就把杨国忠给办了。

陈玄礼是武将,他不懂挑起一个事件之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他只知道杨国忠的确不是好东西,应该除掉,所以爽快的就答应了李亨的请求。

所以,大军到了马嵬驿的时候,陈玄礼立刻发动了兵变,杀掉了杨国忠,并且祸水东引,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

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大唐将士们的影响力必然存在,在他们来看,玄宗从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到沉湎酒色的庸主,这都是杨贵妃红颜祸水,狐媚惑主害的,所以杀掉杨贵妃,是属于将士们的清君侧。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就这么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突然降临的厄运。

玄宗是真的很爱她,也真的很舍不得他,但皇帝对权力的向往,对个人生命的保留,同样是真挚无比的。

某一种史观会认为,唐朝的衰败,问题就出在杨贵妃的身上,因为如果不是玄宗每天和杨贵妃谈恋爱,整日你侬我侬,皇帝的治国水平就不会下降到如此地步。

对于这个观点,我本人有些不解。

(杨玉环)

以史料所见,杨贵妃其人恪守宫规,不搞宫斗,也没有干出过什么秽乱后宫的事情来,她不干政,从来不过问或者参与政事,她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舞蹈才能,那么请问,这样的一个女人,她是如何导致了帝国的崩塌呢?

所以,唐朝的衰败,第一责任人,还是玄宗本人。

开元盛世的成就实在是太过璀璨了,在那个时代里,玄宗皇帝本人实在不知道坐拥八千万人口的自己还能有什么进步空间,所以他满足了。

人一满足,就容易懈怠,好嘛,这回皇帝也不勤奋了,皇帝也不节俭了,而是完全放松了警惕,开始舒舒服服的享受成果。

孟子说,人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刚刚登基的时候,大唐王朝还没有从武曌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玄宗有压力,会鞭策自己,可现在四海太平是天下无事,皇帝很快缩到了自己给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里,他相信,盛世将会一直延续。

然而李隆基不知道,从宏大的角度来说,封建历史的每一天都是残酷的,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王朝的发展就如同逆水行舟,只要不前进,那就是一种变相的后退。

在李亨看来,陈玄礼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除掉杨国忠只不过是自己计划中的第一步。

杨国忠是权臣,是玄宗信任之人,你陈玄礼要是不由分说把杨国忠杀了,那就等于是直接和玄宗撕破了脸皮,更何况你还逼死了皇帝的女人。

所以,按照李亨的想法,陈玄礼既然要搞兵变,就必然会搞的彻底,必然会搞的惊天动力,搞出个利益最大化。

(李隆基)

除掉杨国忠就是除掉政治对手,除掉杨贵妃就是翻开政治底牌,对手也没了,底牌也亮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在兵变中杀掉皇帝。

只要陈玄礼敢动手杀掉玄宗皇帝,那么他李亨就敢叫天下换颜色,因为自己是太子,是合法继承人,只要玄宗死于兵变,那么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新帝。

这有什么的?这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交接罢了。

太宗抢过高祖的皇位,武周抢过中宗睿宗的皇位,就连你李隆基的皇位,说白了不也是从李旦的手里夺过来的么?

但是,李亨是万万没想到,他拿陈玄礼当亲信,但陈玄礼跟他只是合作关系。

在逼死杨贵妃之后,陈玄礼没有一不做二不休的顺手把玄宗也给杀了,而是立刻表示,既然皇帝你能大义灭亲,那就说明你还是个好皇帝,既然你是好皇帝,那么我陈玄礼就第一个支持你拥护你。

陈玄礼带头效忠玄宗,这就确保了老皇帝的人身安全,你李亨想要称帝,那你就还得再等等。

功亏一篑,真是功亏一篑啊。

但是,李亨没有气馁,因为他还有plan B,陈玄礼已不可靠,他立刻分兵,带着一支队伍直奔宁夏灵武,然后在灵武快速称帝,在没有经过李隆基同意的情况下,直接把玄宗遥尊为了太上皇。

(李亨)

李亨这个皇帝,也就是唐肃宗,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了,李亨也把老父亲李隆基从蜀地接了回来。

李亨严格的限制住了玄宗的权力,让他长久的居住在兴庆宫里,陪伴的他的仍然是愿意效忠于他的陈玄礼和他生平最为信赖的宦官高力士。

当然,很快,这两个人都会以各种原因被调离玄宗身边,只留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你说李隆基会因为李亨这么莫名其妙的抢走了自己的皇位而感到愤怒吗?其实不见得,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对于李隆基来说就已经是他所不能承受的重创,杨贵妃的死更使得他的内心跌落谷底。

玄宗的袖口里常年放着杨贵妃生前所使用过的香囊,偌大的宫殿里高悬着一副杨贵妃的画像,玄宗早晚视之,每每垂泪。

在这样的爱情悲剧面前,皇位算什么?天下又算什么?在那个时间节点中,李隆基陷入到了无尽的悔恨之中。

自己是怎么把祖宗江山的基业搞成这个样子的?自己又是如何守护最爱的人的?

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早知如此,还不如在马嵬驿和贵妃一起了此残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艺术视角来看,他的一生无疑是BE美学,而对他个人来说,这却是一场曲线滑落的悲剧。

怪谁?谁也怪不着,因为如有上天,那么命运已经对李隆基,足够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