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名将也会躺平偷懒?为什么章邯到了巨鹿,却仿佛失去了工作热情?

2023-12-12 17:05:03

章邯在扫平中原的敌人之后,北渡黄河,与王离共同进攻赵国。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之上,即将爆发一场旷世大战。
一、章邯北上赵国

随着“定陶之战”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偷袭成功,项家的主心骨项梁饮恨沙场。

而正在陈留打野的项羽、刘邦听到消息之后,非常震恐,迅速向东撤兵。

因为陈留在定陶的西面,原本有项梁率主力在后方坐镇,项羽才可以放心地向西进攻。

然而现在形势急转直下,定陶已经被章指导拿下,项羽的后路眼瞅着要被秦军切断。

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

于是项羽、刘邦会合吕臣的士卒,急匆匆赶回大本营,并且把楚怀王从盱眙迁到彭城。

《史记·高祖本纪》: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这个吕臣,曾经是陈胜的手下,比较忠心。陈胜被车夫害了之后,吕臣还组建了“苍头军”给陈胜报仇。

后来遇到英布,两人跑到楚怀王的公司上班。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拉着楚怀王迁都呢?

因为彭城是江淮区域的北方门户,可以依托丘陵山地的地理优势来抵御北方的攻击。

而彭城一旦失守,整个江淮将无险可守,原来的都城盱眙自然也守不住。

来看一看三人的站位:

吕臣防守彭城的东面,压力最小;

项羽防守彭城的西面,压力其次;

刘邦防守砀郡,还在彭城的西面。

刘邦被顶在最前面

这么一看,刘邦明显就是炮灰啊~

一个人顶在最外面,章邯要是冲过来,拿什么来防守?

不过这个时候章邯的选择有些奇怪。

《史记·秦始皇本纪》: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章邯认为楚国最能打的项梁已经没了,剩下的无名之辈根本不值一提,于是停止了追击,向北渡过黄河去进攻赵国。

这个话从字面上理解,也能说得通。

章邯自从东出函谷关之后,可以说是横扫中原。

张楚、魏、齐等国,没有一个拦得住他的。

也只有楚国的上柱国项梁,才称得上够资格和章邯过过招。

但这个时候,齐国和楚国都败在章邯手上,正是力量虚弱的时候。章邯凭借手中的二十万雄兵,如果进攻齐楚两国,胜算是极大的。

以章邯之前表现出来的谨慎性格,似乎更应该倾向于把齐国和楚国摆平之后,再北渡黄河也不迟。

而且这个时候的赵国,面对王离南下的长城兵团,完全处于防守态势。

秦军在黄河南北都掌握着主动权,章邯没有立即支援王离的必要。

小步推测,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之外,章邯应该受到场外因素的干扰了,很大可能是来自咸阳方面的压力。

章邯:一言难尽呐~

不管如何,章邯渡河了。

如临大敌的楚国终于可以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二、赵国国君早已换人

等到章邯渡过黄河,这时候的赵国是个啥情况呢?

此时赵国房产证上的户主已经换人了。

还记得第一任赵王是谁吗?

武臣。

当初陈胜派武臣去攻略赵国的地盘,让张耳、陈余给武臣做副手。

说白了就是不信任这两个人,让武臣压着他们点。

没想到武臣进展非常迅速,很快打下一大片地盘。然后三个人一起跳反,武臣自立为赵王。

把陈胜给气的呀!

武臣随后派手下的将军外出征战,其中一位叫韩广,负责往东北方向进攻。

结果韩广出去之后,有样学样,也跳反了,自立为燕王。

好在赵国这边做事还比较讲究,好人做到底,把韩广的家眷给送到燕国去了。

韩广领这份情,所以接下来巨鹿之战的时候,燕国也派人去救援了。

《资治通鉴》:韩广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家属归之。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位武将,名叫李良。他负责往西北方向进攻,先拿下常山郡,再进攻太原。

可是李良走到太行山的时候,由于“太行八陉”中的井陉有秦军把守,赵军冲不过去。

秦军那边还给李良写信,要招降他。李良没搭理,回邯郸去请求增援。

结果正赶上武臣的姐姐刚喝完大酒,李良看见车驾以为是武臣本人,就在路边行大礼。

按理说,手下的大将给你行大礼,就算是赵王武臣在现场,也要停下来回个话的,更别说只是赵王的姐姐。

结果也不知道这武大姐是真喝多了,还是平时骄横惯了,也不下车,随便派了个手下就让李良退下了,态度相当不友好。

这就相当于你已经拿出手机准备扫码加好友,可对方却斜着眼看你,不搭腔。

这场面多尴尬!

李良本来自尊心就强,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

本将在外面拼命给你做业务,结果回公司受你家亲戚的窝囊气!

我手里四十米的大刀,今天要开开荤!

于是热血上头的李良带着人就追上去了。

李良:我可不受这窝囊气!

所以说各位老板弄家族企业要慎重,弄得好事业蒸蒸日上,弄得不好就可能被倒霉亲戚给带沟里去。

武臣这就属于被坑瘸了的那种,就这么一件小事,李良不仅砍了他的姐姐,之后更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进了邯郸城。

事出突然,任何人都没有防备。

赵王武臣正在刷手机看小步的文章,还没来得及点赞,就被李良拉了出去。

张耳和陈余两人由于消息灵通,险之又险地润了。

事实证明,赵国的真正主事者其实就是张耳、陈余这哥俩儿。连赵王都没跑掉,他们居然能成功跑路。

《资治通鉴》:赵人多为张耳、陈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独得脱。

总之,武臣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退场了。

武臣:韩广、李良,我手下怎么尽出二五仔?

陈胜:你就是第一个二五仔,还好意思讲!

后来,张耳、陈余收拢败兵,有几万人。两人发力将李良击败,失败后的李良投奔了章邯。

可赵国没有老板是不行的,总得有人盖章签字。

于是张耳和陈余找到了原来赵国的后裔,名叫赵歇,把他立为新的赵王,住在信都。

所以后来经历巨鹿之战的人,是赵歇。



三、章邯的奇怪举动

之前我们说过,从陈胜、吴广开始,第一波的六国君主一大半都是高仿。

当时的名单是这样的:

赵国:武臣;

魏国:魏咎;

燕国:韩广;

齐国:田儋;

楚国:陈胜;

这里面除了魏咎是正宗的魏王后裔,田儋能够沾点边之外。其他的全是西贝货,啥认证都没有,全是自封的。

章邯这种认真严谨的人,哪里看得下这种局面?

于是就好好梳理了一遍。

怎么梳理的呢?

当然是用二十万秦军啦。

这叫以德服人。

(赵、魏、齐、楚:神忒么以德服人!)

于是在巨鹿之战前,梳理的结果是这样的:

赵国:赵歇;

魏国:魏豹;

燕国:韩广;

齐国:田巿;

楚国:熊心;

韩国:韩成;

这下子舒服多了,基本上都是六国后裔了。

渡过黄河之后,章邯延续了强势的表现,大破赵军。并且彻底摧毁了邯郸,将赵国的老百姓强行迁移到河内。

赵歇和张耳一路败退至巨鹿,然后被王离团团围住。

《资治通鉴》: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这一招非常厉害。

先看下地图:

章邯拿下邯郸

我们可以看到,邯郸不仅是赵国曾经的都城,而且是向北进攻绕不过去的一座重镇。

章指导弄了这么一出拆迁,不仅邯郸城没了,而且敌视秦国的赵国百姓也被迁走了。

于是赵军将很难再从自己的主场获得资源补给了。

坚壁清野。

进攻方的坚壁清野。

更重要的一点,秦军的后勤补给线可以畅通无阻了。

这里要多说两句,为什么章邯如此看重后勤补给呢?

因为当时的局面是这样的:

王离率领的长城兵团,差不多20万人。

长城所在的区域,就是那条着名的400毫米等降水线,处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交界线,土地算不上肥沃。

所以几十万秦军驻守在长城,粮食肯定是没办法自给自足的,全靠从南面运过去。

现在王离带着20万人南下赵国,这吃饭问题就要章邯来解决。

那章邯凭什么能够管饭呢?

因为荥阳在他手上。

这张图每一次都要用到

在古代,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效率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同样五百里路,水运一条船能拉走的粮食,陆运可能要上百辆大车。

去掉往返路途上的人吃马嚼,20斤的粮食送到目的地能有1斤就不错了。

这还是500里的平路,如果运输距离超过1000里,或者山路、谷道、荒漠这些地形,运输成本更是直线上升。

而且还要算上车辆的损耗,古代的车都是木头做的,车轴、车轮都是损耗品,一趟下来全要更换。

没概念的朋友可以把自己的车弄到砂石路上开个几十公里,就知道这种损耗了。

而水运则完全不同。

一百辆大车至少需要100个车夫和100匹马,而一条船可能只需要几个船夫。

不仅人少,而且速度还快,如果顺流而下,水运的速度至少是用马拉车的两倍以上。

更别说船只的损耗要比马车少得多。

所以在古代战争中,能走水运就一定要走水运。

秦始皇为什么那么快就把秦帝国折腾完了?

因为他的两大工程:南征百越和北逐胡人,全都没法利用水运!

南征百越还好一点,在吃了几年亏之后,修了一条灵渠,利用湘江和漓江来运粮食。

北逐胡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全靠陆运硬抗,动用无数人去服徭役,硬生生把秦帝国给榨干了。

这么一分析,就可以明白荥阳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了。

在秦汉时期,荥阳几乎是黄淮流域各条水系的汇集点。从这里装船出发,可以把粮食送到黄河、中原和长江等各区域,非常的便捷。

所以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荥阳已经成为秦军真正意义上的进攻发起点。

而为了保障粮食能供应得上,秦国在荥阳旁边修建了可能是天下最大的粮仓---敖仓,里面存储了难以计数的粮食。

有了这么个粮仓,章邯才能有底气拍胸脯:

王离的饭我管了!

从敖仓出发,顺着黄河北上,在距离最近的地方下船,将粮食运送给王离军团。

这就是章邯必须要事先清空黄河与巨鹿之间这片区域的原因。

而这条补给线,就成为了王离20万人的生命线,也成为了后面巨鹿之战的重中之重。

章邯:搞后勤是我的老本行

看上去很合理,王离负责在巨鹿输出,章邯在后面送饭当奶妈。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章邯可是有20万主力啊!

保护粮道需要20万人吗?

当初章邯放弃了彻底消灭齐、楚的大好机会,急匆匆地北渡黄河。

结果就这?

后面我们会看到,王离攻击巨鹿并不顺利,打了几个月没打下来。

而章指导就一直驻扎在棘原城,在那观望。

这就很奇怪。

从章邯和王离从属关系上,两人应该是平级,没有上下级关系。

有一种观点,章邯是总指挥,可以节制王离的20万人。

但小步认为,不应该是这样。

一是章邯和王离两个军团加起来有40万人,秦二世和赵高不可能将全部主力交给章邯指挥,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会这么做。

二是从巨鹿之战的表现来看,章邯几乎是坐视王离被各国联军锤翻。如果是自己的下属,章邯不可能白白舍弃这20万人。

所以章、王二人应该只是相互配合,而没有从属关系。

王离:章邯你不能消极怠工啊~

那么按照常理,章指导这时候应该做什么呢?

有两种方案:

如果是要拿下巨鹿城,让赵国了账,那章邯应该和王离会合,集中40万人的力量昼夜猛攻巨鹿。用兵多粮多的优势,将赵国推平。

如果是要围点打援,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那章邯应该仿照当初进攻魏国时候的计策,对联军进行偷袭,将各国援军一勺烩了。

可偏偏章指导什么也没做,就在那当吃瓜群众。

这与之前横扫中原的强势表现,可谓大相径庭,说他消极避战也不为过。

其中的原因,不在巨鹿战场,而是在咸阳。

因为这个时候,李斯、冯去疾、冯劫等大秦的名臣,都已经败亡在赵高的屠刀之下。

史书上没有明说章邯和赵高的关系究竟如何,但如果让章邯顺利地平定六国,那么以他立下的功劳,回到咸阳之后必然成为新的一哥。

试问赵高怎么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手握20万雄兵的章邯。

而章指导必定是收到咸阳传来的消息,被弄得心神不宁。

这就好比你出差在外为公司忙业务,却传来消息说公司打算把你裁员。

谁还会有心思做事?

所以这就可以理解章邯的种种奇怪举动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彷徨和迷茫。

而章邯的迟疑最终成为了巨鹿之战项羽能够取胜的关键。

话分两头,巨鹿这边秦军在有条不紊地进攻,楚国那边项羽的日子可是非常难过。

那么项羽又经历了什么?

他是如何赶到巨鹿战场的呢?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