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汉末三国之乱,为什么感觉人们都喜欢刘备一方?

2020-12-27 17:05:02

+关注


X

感谢邀请!之所以读者都倾向于刘备、诸葛亮一方主要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基本每年都会在暑期档热播,所以大部分观众对东汉末年三国之乱的印象,都是以《三国演义》为基准。

从书中可以看出罗贯中绝对是倾向于蜀国势力。

开篇从桃园结义开始说起,而整个故事主线也是围绕蜀汉政权展开。

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桃园结义这个桥段,罗贯中加上这个桥段就是让人以先入为主,营造出三人之间的兄弟义气,可以说这个设定是非常接地气的,大部分观众对义字当头的人都会冠以“好汉”的称号,从而产生好感,《水浒传》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看刘备阵营初期,以刘、关、张为主,刘备惟贤惟德,关羽义薄云天,张飞忠肝义胆。

刘备虽是皇室后裔却与其他诸侯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望都相距甚远,连诸侯都算不上。

讨伐董卓之时,刘备也只能屈居于曹操的帐下,连一方势力都算不上。

在关羽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之后,才让人们知道有刘备这一号人物。

但在盟主袁绍的眼中,刘备还是如同草芥。

刘备当初被封为安喜县尉,相当于县里的一个公安局长,最出名的事就是鞭打督邮。


《三国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三国演义之中将鞭打督邮的事从刘备身上剔除安在张飞的身上,作者做这样的处理就是不能让鞭打督邮之事打破刘备的人设,就把这个“功劳”送给莽撞的三弟了,刘备的人设是一个“讲道理的弱者”身份。

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是一个略显“软弱”的贤主,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羽张飞。

将刘备描述的略显软弱也比较符合小说中主角的路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刘备就是这样一步步逆袭,一直到最后蜀魏吴三分天下。


再看三足鼎立前后,《三国演义》中,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曹氏势力,曹操是妥妥的奸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曹丕跟他爹如出一辙。

孙权势力,孙权算是出道即巅峰,从小就被冠以神童之名,设定有点像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都是年少得名。而长大以后则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嘴边总是挂着“容我三思!”

刘备势力,正义之师,顶着皇叔的头衔,誓要恢复汉室正统,妥妥的正派。

如果回到东汉末年的年代,乱世之中哪有什么正派和反派之说,胜者为王败者寇,试想一下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会是自己做皇帝,还是主动退位让贤?

个人认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概率都是刘备自己做皇帝,参考赵匡胤黄袍加身,就算刘备真不想做皇帝,到那个时候也不是刘备一个人就能拍板的,跟随刘备的将士虽然嘴里说着匡扶汉室,但谁又不想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元勋呢?

况且刘备也并不一定不想做这个皇帝,笔者认为刘备内心也是想自己做皇帝的,就算碍于面子不夺汉献帝的皇位,汉献帝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小概率成为傀儡,大概率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乱世之中强者才有发言权,不管谁夺得政权汉献帝的结局都不会好过山阳公这个结局,起码还能善终。


这里需要说一下题外话,刘备身后的两个侍女真是太丑了,当年的剧组经费这么紧张吗?竟然用男人充当侍女。

所以为何说读者都喜欢刘备一方,很大程度是罗贯中带节奏。

加上他浓墨重彩描写诸葛亮、关羽、赵云的事迹也是为蜀汉政权加分的。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幼主可谓无人不知,而典韦忠心护主则相对被轻描淡写,存在感弱了好多。

如果赵云救主轻描淡写,典韦护主浓墨重彩,给读者传达的效果又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之所以读者都倾向于刘备阵营还是因为罗贯中主观上的“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