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吗?失败在所难免,精神千古流芳

2023-12-01 17:05:06

灯塔,大家还能清晰而深刻地铭记灯塔的意义吗?

我小时候,家乡还没有通电,在漫漫的黑夜之中,那盏发出了微弱之光的煤油灯,便是我的灯塔,那是我向往光明的寄托所在,也是承受黑暗的支柱所在。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诸侯混战,那也是一段昏暗的岁月和历史,但也有一束微弱而又顽强的光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灯塔,那便是蜀汉极致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是刘备不忘初心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是刘关张始终如一的忠义仁孝、同生共死,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越挫越勇……

但是,公元234年,秋风萧瑟,那盏灯被吹灭了,因为最后能代表正道之光的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了。

俗话说,疾风之劲草,板荡识忠臣,可遗憾的是,世人关注的是疾风摧枯拉朽的厉害,而不是劲草傲世独立的坚韧。诸葛亮六出祁山皆以失败而告终,招致了太多的非议,为了以正视听,遂有斯文。
复盘一下诸葛亮北伐失败的过程

还记得某某人一个亿的小目标这个梗吗?为什么这个梗这么引人发笑呢?因为人家是用耍流氓的方式在凡尔赛。咱不管你什么条件,就动不动给你提出一个亿的小目标,你会不会觉得很搞笑?

在这个逻辑基础上,咱们很多人讥讽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不是太尖酸刻薄了点呢?诸葛亮接手蜀汉的时候,蜀汉是个什么状态?刘备是刚学会走就摔断了腿,夷陵之战,他把蜀汉的家底子全给掏空了。

接班人是平庸之辈,骨干人才损失殆尽,百战老兵全部报废,资金链条濒临断裂,声势威望跌入尘埃,内外矛盾火烧眉毛……这是诸葛亮的发展基础。

临危受命的诸葛亮对外积极向大仇人东吴妥协,给自己争取喘息之机。对内兴建大业、发展经济、训练兵卒、平定内乱、依法治国、提拔人才、稳住朝政……争分夺秒地给蜀汉续命。如果大家不能理解,参照一下重症监护室的抢救操作,就大致能明白了。

公元227年,经过五年休养生息,蜀汉终于缓过气来了。而时不我待和机不可失同时来了,东吴和曹魏这些年一直在互撕,起到了极大的牵制作用。与此同时,曹魏也正处于交接班的过渡阶段,注意力不如平时那么集中。更为关键的是,曹魏这些年已经彻底看扁了蜀汉,在西北的防务并不是很森严。诸葛亮当机立断地筹备着北伐大业。

心挂两头的诸葛亮在向后主刘禅递交了让世代人们落泪的《出师表》后,便亲镇汉中,积极筹划着他的北伐大业。

诸葛亮也知道自身实力和机会有限,所以心思缜密地做了很多巧妙的设计。比如利用边角料孟达来牵制曹魏的兵力和注意力;比如让赵云兵出箕谷做疑兵,然后出其不意地闪电袭击陇右,意欲连接益州和凉州,然后对关中形成俯冲之势。

但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曹魏的西北大咖郭淮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了陇右,及时控制了当时已成惊弓之鸟的陇右局面,组织起了有效抵抗。也正是因为郭淮及时地组织了有效抵抗,延缓了诸葛亮的战略节奏,祁山、上邽这样的战略要地,你得硬碰硬地去砸开,你得跟时间去赛跑,如果曹魏的援军及时赶到,一切皆成空谈。

丞相有能力解决这种严峻的突发问题吗?有!一边打给那些观望势力看,咱把战斗力展现给你们看,让你们死心塌地地倒向蜀汉;一边派人去截断陇道,阻击敌军的增援部队,我不是怕你们,但我需要逐个击破的时间。

但天意弄人,丞相想要重点培养的马谡却变成了历史级的大混蛋,公然抗命,一顿骚操作,把原本能够轻松守住的街亭要隘给丢了。

街亭一败,既伤实力又伤士气,要知道丞相第一次北伐带上的总兵力也就5万左右,马谡这个败家玩意几乎就浪费了五分之一,而且那种毫无抵抗力的溃败让蜀汉军队斗志阑珊。在张郃的援军与郭淮的守军成功汇合无可阻挡的形势下,丞相只好退兵。

丞相这一路主力部队失败了,赵云那一路策应部队自然也很难取得什么大的进展,赵云在箕谷被曹魏名将曹真击败,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雪上加霜的是,赵云不久就病逝了,蜀汉老兵又凋零了一个。

第一次北伐之后,曹魏被惊醒了,名将曹真开始坐镇西北战区,腹有良策的郭淮常驻陇右上班。关键是曹真在整顿西北秩序之后,又对西北防务进行了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调令硬汉郝昭去驻守祁山堡,并有先见之明地整修了祁山堡的城防。

然后,被丞相打得有点丢面子的曹魏又想到东吴身上找回场子,于是发动了石亭之战,结果被东吴名将陆逊给反杀了,曹魏再遭重创。

得知消息的丞相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其实也包含了第三次北伐)。原因很简单,关中防守力量被抽调一部分去支援东线作战了,而且蜀汉的老兵凋零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新兵没有老兵带,是很难发挥出什么战斗力的,形势不等人,那是相对更好的机会。

丞相这次的战略设计其实跟第一次异曲同工,他派陈式走祁山道去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亲率大军走陈仓道,然后占领陈仓堡,依托陈仓堡的有利地形击杀曹魏援军。

但运气极差的丞相碰到了死不认输的钉子户郝昭和牢不可破的陈仓城防,又被陈仓的顽固敌对势力拖住了。随着曹真安排的援军和曹叡加派的救火队长张郃日渐逼近,丞相再次失势。

但丞相终究是丞相,只要你给我机会,我就得从你身上捞点什么,丞相在撤退过程中反杀了曹魏追击的将领王双。然后,中途变道,驰援祁山战线,吓退了郭淮,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两郡。

229年4月13日,孙权称帝,丞相忍辱负重地选择了与东吴妥协,搁置矛盾,全力对付强大的曹魏。并趁机处理了内部李严不服管的问题,把他调到汉中来了。

公元230年7月,曹真力主伐蜀,因为丞相这些年让曹魏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要挽回面子,要主动出击。结果,曹真兵分子午谷和褒斜道、司马懿沿汉水西进、郭淮自陇右南下的四路合击计划因遭遇连续暴雨天气而破产,天公不作美,逆天而行的代价太大。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丞相自然是不会浪费这么有利机会的,命魏延在西线及时进行战略反攻,大败郭淮、费曜于阳谿,算是小有收获。

半年后,丞相听说曹真上次淋雨病倒了,现在快不行了,于是毅然决然地发起了第四次北伐。可谁知道,曹魏倒下了一只虎,却又来了一匹狼,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顶替曹真主持西北军务了。没办法,人家曹魏家大业大,随随便便就能拧出几个大神来,而人才凋敝的蜀汉只能翻来覆去地死操丞相这一个点。

司马懿这只老狐狸,其实很多人还是不了解他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就是一只忍者神龟,其实并不是的。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侵略如火的,比如他之前收拾叛变的孟达还有之后北征辽东的公孙度那一家子,那绝对是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正面作战只有在面对丞相的时候才会龟缩不出的,还有就是搞权谋政变的时候善于扮猪吃老虎。

丞相第四次北伐充分发挥了运动战的精髓,那就是缴获敌人的资源去攻打敌人。他兵出祁山,然后火速拿下祁山堡和上邽,然后悠哉游哉地收割着上邽那丰富的粮食产品,坐等司马懿来跟他对决。

遗憾的是,司马懿太狡猾了,他只是缠而不打,即便手下将领讥笑他胆小如鼠,他也跟个没事人一样。他就是要利用主场优势耗死远道而来的诸葛亮。

但是,再狡猾狐狸也终究会栽在精明的猎人手里。诸葛亮不断地挑逗魏军,但同时布好了口袋等着司马懿。司马懿觉得自己欲扬先抑的酝酿情绪差不多了,然后下令主动出击。

这次主动出击成了司马懿一生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西北军大佬张郃被王平挡住了,他自己亲率的主力大军被诸葛亮胖揍了一顿,三千甲士阵亡,五千铠甲被缴获,还有角弩三千一百张被诸葛亮笑纳了。

这一战其实基本上把司马懿打得怀疑人生了,他也是从此开始,再也不敢提跟诸葛亮正面对决的事情了。

原本掌握了绝对优势的丞相看到了占领陇右的希望了,因为曹魏军队已经被打崩了,而且被割了麦子的魏军也开始缺粮了。然而,诸葛亮身边又冒出了一个猪队友李严,这货因为见不得丞相好,居然忽悠丞相说军粮不继,要求丞相班师。

丞相的第四次北伐再次无疾而终,但是丞相再次回马枪建功,在木门道击毙了魏军大佬张郃。大家能理解丞相后来处理“内鬼”李严时那种滴血的心情吗?

有趣的是,明明吃了大亏,司马懿、郭淮等却受到曹魏朝廷的表彰,因为当时的曹魏朝廷一致认为,击败诸葛亮是不可能的,谁只要坚持在丞相的攻击下不彻底倒下,就是大功一件。

公元234年春天,经过两年蓄力的丞相再次发动北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人总要学会给自己和理想情怀一个交代。

曹魏朝廷和西北战区听说丞相又北伐了,慌得一匹。曹叡赶紧派秦朗率两万中央军去增援大西北,因为根据前面的表现,司马懿真不一定顶得住丞相。而司马懿则继续极致发挥龟息大法,打死不出战。

丞相这次北伐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魏军的眼皮子底下屯田,意在引诱司马懿沉不住气而主动出击。但司马懿是真怂了,打死也不伸脚往前迈一步。

无计可施的丞相最后采用了激将法,给司马懿送了一套高档女装,讥讽司马懿太婆婆妈妈了。但司马懿始终坚持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生气归生气,但我生气是给那些看笑话的下属看的,我不能在下属面前丢了面子。然后跟曹叡玩起了“千里请战”的双簧曲目,再次化解了丞相咄咄逼人的攻势。

十月,天不假年的丞相病逝于五丈原,结束了他传奇而伟大的一生。也留下了没有成功的北伐事业任人千古评说。

我想说的是,关中人民后来津津乐道于“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段子,还有司马懿在参观丞相留下的军营,由衷感慨丞相是天下奇才,以及司马昭想要灭蜀而到处搜寻丞相生前各种练兵秘籍等等细节,就足以说明丞相的历史分量了。
丞相北伐失败的综合分析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藩王武装造反只有朱棣一人成功了呢?因为正常情况下,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还是综合实力,一地战一国,一国凭体量就可以轻松碾压一地,比如围剿、封锁、集中兵力以众击寡、僵持消耗等等。

搞清楚了这一点,就大抵能够明白丞相北伐的顶级难度了。益州一地挑战曹魏十州,你的战略投放能力、后勤保障、兵力补充、资源调动、战术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得陷入被动。

丞相从汉中北伐关中,在本质上就是依靠汉中经济体对决曹魏的关中经济体加河东经济体、陇右经济体,这本身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汉中早已被曹操、张鲁同志刮过一层皮了,人口、经济都不是很充裕。再加上秦岭这道天然的魔鬼运输通道,你没开打就得自我伤害掉一层皮,真正的难上加难。自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后,再无一人能从汉中成功北伐,原因就在此。想农村包围城市,却没有体量优势,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基于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丞相北伐的表现有多么逆天!明明处于必败劣势,却屡屡打出差点登顶的表现;明明是受欺负的对象,却打得强敌胆战心惊;明明是敌方失败者,却让曹魏雍凉百姓帮着编排胜利的司马懿;明明是势不如人,却逮谁灭谁,逼得对方不敢出战;明明是在逆风作战,却势大力沉逼得对方喘不过气来,多名军中大佬殉职……所以,再别说丞相不擅长军事那种无稽之谈了。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承认,丞相虽然很神奇,但他毕竟不是神。很多时候是没法做到人定胜天的。咱们可以看到,丞相的每一次北伐其实都是策划得相当到位的,但每一次都功败垂成,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弱者战胜强者通常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强者自我作死,弱者顺势摘桃子;二是强者麻痹大意,被弱者偷袭而一击成功;三是弱者有内驱优势(体系、制度、思想优势),能在战斗中不断成长,一举超越强者。

丞相和蜀汉具备了啥条件?人家曹操、曹丕(水平最差但也过得去)、曹叡这三代人都是能力在线的,曹魏势力发展得蒸蒸日上,政局日趋稳定,你蜀汉没机会捡现成便宜;你蜀汉虽然有汉室正统的政治优势,但很遗憾大汉这个品牌效应已经很微薄了,不足以扭转乾坤;丞相唯有第一次北伐占据了第二个优势,当时曹魏确实在西北的防务有点松懈。但那又怎么样呢?人家只要能及时补救,还是牢牢占据优势的。退一万步讲,即便把凉州拱手相让,那蜀汉真的就能凭借益州和凉州扳倒曹魏吗?

丞相北伐的悲剧性其实就是体现在弱者的无奈上。你没有选择,你算盘打得再好、再精、再细,只要等到强者打起精神来了,你还是要避其锋芒。

其实丞相的北伐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已经真正意义上永久地关上了成功大门了。为啥?人家没注意,你都没打过,现在人家打起精神来了,你还打得过吗?还有,你家底子薄,人才凋敝,消耗巨大,人家随便就可以拿捏你。比如不跟你打消耗死你;比如安排各种大神车轮战消耗你或者群殴你……

我相信很多朋友到现在还不明白丞相北伐失败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其实一言概之,那就是弱者的容错空间太小了。蜀弱魏强,你蜀汉不能犯一丁点错误,不能承受一丁点失败,你得每一个环节都处于理想状态,这太难了。而曹魏没关系,他可以犯错,也可以局部失败,还可以逐渐调整,你怎么跟他玩?

到这,不知道各位朋友有什么体会?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白手起家去创业,你本是弱势群体,去挑战强势群体,你资金紧缺却跟资本雄厚的对手博弈,你地位低、底气弱去跟强者对话……你犯错看看?一不小心就能让你回到解放前,你只能小心翼翼地去力求做到完美。但强者则可以无限地洗牌重来。

丞相北伐,哪一次考虑得不是相当周全?但是呢?机关算尽又如何,任何一个突发状况都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一次被马谡坑了,浪费了大好形势;第二次、第三次被走马上任的名将曹真预判了他的预判,久战无功,被逼退兵;第四次形势喜人,但内部二把手背后玩阴招;第五次被忍者神龟司马懿活活熬死。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这是弱势群体很难改变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逻辑本是必败逻辑,还有各种致命的偶然因素拖后腿或者加压,丞相焉能不败。

咱随便举个例子来解析丞相那种心力交瘁的无奈吧!

蜀汉有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只要你蜀汉一北伐,人家曹魏猜都不要猜,必定是你诸葛亮亲自挂帅,因为其他人不顶用。几场对决下来了,你诸葛亮的战术特征、思维习惯、用兵特点、战斗能力等等,都会被人家琢磨得一清二楚了,人家对症下药就可以了,后来司马懿就是不打,坚决要熬死你诸葛亮,不就是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吗?

反观曹魏,第一任主将夏侯楙,魏延说人家不行,有事吗?人家郭淮能及时补位。然后稳定阵脚后,再调兵遣将,换曹真、张郃这样的顶级将领上;曹真因病去世后,人家又有顶级将才司马懿补上。人家不断换人、不断摸清你的套路,总能找到你的命门。

因为你弱,所以你的选择单一;因为对方强,人家有很多选择。郭淮可以选择静待援兵,曹真可以选择主动出击,司马懿可以选择纠缠与消耗,那诸葛亮能选择什么战术呢?他唯一的战术就是主动出击,就是快刀斩乱麻。

综上所述,大家真的不要再去批评丞相的北伐失败了,人家是真正的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弱者没有主动权,只能跟着别人的节奏来,最后被针对性地玩死。现实生活中,猫玩耗子,耗子能有办法吗?所以,那些能吓得猫瑟瑟发抖的耗子,其实都是难得一遇的。
一点思考和感慨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理解不到丞相北伐的难能可贵?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和阅历限制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丰衣足食的优越环境中,他们没有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经历和意识,怎么可能真正理解丞相身上那种弱者的无奈呢?

咱举个通俗点的例子,你白手起家搞了一个草创公司,对方是根基深厚、家大业大的上市公司富二代,现在要求你们真枪真刀地搞PK,你觉得你有多大胜算?只要对方不给凑上前面三个必备条件,你基本上毫无胜算。战略和战术、资本和技术、团队和人才、容错和调整等各个维度,人家都能轻松拿捏你的。

很多东西,没有感同身受的类似经历和经验,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的。有些人批判丞相不自量力,这俨然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者在自带优越感说话。只有真正在底层拼搏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丞相这种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可贵之处。丞相失败了,为何世世代代被人民推崇备至?根本原因就在这,丞相是千古人臣的极致,是历史职场的典范,是奋发向上的灯塔。

而这些宝贵的精神和思想,正是我们很多人在逐渐流失和淡化的东西。对功败垂成的奋斗者挑三拣四、妄自非议,而对投机取巧的成功者无端谄媚、歌功颂德,同志们,我们真的要反省、要警惕,不要渐行渐远渐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