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铁原阻击战,傅崇碧力挽狂澜,为何55年仅授少将?不只是资历问题

2023-11-05 17:05:09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由于新增了三个兵团的兵力,加上更换了不少苏式装备,因此志愿军攻势很猛。但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却比麦克阿瑟难缠得多,他敏锐地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弱点,发明了针对性的“磁性战术”,和志愿军保持有限接触,并以优势火力对我军进行杀伤。


对于李奇微的这个新战术,我军缺乏准备,应对不足,因此在战场上得势不得分,尽管将战线向前推进了数十公里,但歼敌数量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后勤供应开始跟不上了,一线部队已经出现了缺粮缺弹的情况,志司被迫下令后撤休整。李奇微见有机可乘,立即调集重兵,展开了全线反扑。

美军是机械化行军,速度极快,加上我军对敌人的反扑估计不足,没有交替掩护撤退,很快在全局陷入了被动。1951年5月27日美军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后,继续向铁原和杨口方向进攻。铁原不仅是志愿军重要的物资补充基地,还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果美军攻占铁原,志愿军数十万部队的退路将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距铁原最近的是傅崇碧的63军,彭德怀当即把防守铁原的任务交给了63军,并下了死命令:“不惜代价,坚守阵地,阻止敌人进攻,无志司兵团命令,不准撤退。”此时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攻势作战,63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减员,全部兵力仅剩下了24000多人,而对面美军却是4个师5万多人,另配有各式火炮1600多门,坦克300多辆,还有强大的空中支援。

兵力火力都不如对手,怎样才能守住阵地呢?傅崇碧和几个师长商议之后,决定在兵力部署上“前轻后重”,火力则是“前重后轻”,同时在前沿阵地少摆兵,多屯兵,最大限度减少敌人炮火带来的杀伤,并在夜间出动小分队对敌人进行袭击和骚扰,迟滞和疲惫敌人。在这个作战思想的指导下,63军在铁原和优势敌人血战了12个昼夜,为志愿军主力在三八线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铁原阻击战,63军毙伤敌军15000余人,自身也付出了2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当63军幸存的勇士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时候,彭德怀亲自赶来看望,望着这些衣衫褴褛,满脸硝烟的战士们,久经沙场的彭德怀眼中泛起了泪花,他哽咽地说:“祖国感谢你们!”在场众人无不落泪。傅崇碧也在这场血与火的阻击战中负了重伤,昏迷了四天四夜才醒来。

铁原阻击战,傅崇碧力挽狂澜,为后撤的志愿军主力守住了生命通道,居功至伟。然而1955年授衔的时候,作为63军军长的傅崇碧仅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为何呢?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傅崇碧的资历浅,他虽然16岁就参加了红军,但很长时间都是政工干部,职务也不高,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出任19兵团64军副政委。


如果只看资历,傅崇碧授少将并没有问题,但他在铁原阻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授衔时理应加分。我们举两个例子对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皮定均由于在中原突围中战功突出,本应授少将的他最终成了中将;45师师长崔建功,直罗镇战役中被俘后参加了红军,资历远不如傅崇碧,职务也不及傅崇碧,但由于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突出,最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如果参照皮定均和崔建功的话,在铁原阻击战中立下奇功的傅崇碧理应被授予中将,他之所以少了一颗星,主要原因在于铁原阻击战之前,63军的表现不够理想。第五次战役开打后,63军在强渡临津江时,军领导班子没掌握好189师的投入时机,不但放跑了比利时营,部队还遭到敌机的轰炸损失惨重,师长许诚被记大过。


战役第二阶段,63军被韩军第6师团缠住,动用了预备队也没能将敌人啃下来,美军趁势出击,向63军合围过来。傅崇碧见形势危急,来不及向志司请示,率部果断后撤,第三兵团左翼因此暴露,180师也处在了极为不利的境地。这两战都是扣分项,虽然后来打了着名的铁原阻击战,但傅崇碧最终还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