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我军轰炸机故障迫降,4人遭叛匪砍杀,空军:今后机组配机枪!

2023-08-03 16:59:32

1957年底,解放军空25、26师的驻地青海西宁机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在一个加强连的护送下,三辆军用卡车缓缓开到跑道边。卡车上站满了“上层”人物——土司、头人、喇嘛还有活佛,他们是被“邀请”来参观“飞行表演”的。

自打去年“康巴叛乱”后,青海的一部分头人和土司就开始蠢蠢欲动。有所察觉的兰州军区为了震慑这些人,特意把他们“请”到西宁机场,看一次实弹打靶的飞行表演。

表演开始,先是空26师的两架拉-11俯冲而下做超低空通场,战斗机几乎擦着人们头顶掠过,强烈的气流和轰鸣声把“客人”们吓得缩起了脖子。

接着,拉-11又对跑道尽头的20个汽油桶做了一次俯冲攻击,汽油桶被击中后发生爆燃,火光伴随着爆炸声腾空而起,“客人”们个个面露惊恐,呼吸都快要停止了。

惊魂未定之时,空25师的2架图-2轰炸机又从600米高度盘旋而下,对不远处山坡上的靶场发起航弹攻击,6枚250公斤炸弹嘶鸣着从天而降,顿时大地震颤,泥土掀翻。

图-2

站在跑道边观看演习的这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更不用说实弹打靶,面对腾起的烈焰,他们口中念叨着“神鹰、神鹰”,个个面如土色。

表演结束后,兰州军区安排了一场座谈会,客人们个个争先发言,纷纷表示一定维护民族团结!会场气氛那是相当热烈。

这个故事,来自曾参加过平叛战斗的老飞行员江达山的回忆,反映的正是平叛时期空军在高原执行的众多任务之一:心理战。

从1956年到1961年的6年间,解放军空军曾先后出动5个航空兵师和两个航空兵独立团的各型飞机,累计大约200架,前往高原配合地面部队平叛。

西宁机场的这次飞行表演,是当时航空兵的三大任务之一:展示我军力量,配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下,航空兵的其他两项任务要直接得多,那就是:侦察和空袭。

青藏高原面积广阔、人烟稀少,地形复杂,在高海拔地区我军地面部队行军非常困难,很难快速部署。因此叛匪往往利用我军兵力不足的弱点,趁虚而入,对一些县城和工作点发起突然袭击,然后迅速逃离。因此,随时掌握叛匪动向就成为剿灭他们的关键。

这时,航空兵,尤其是轰炸航空兵的优势就得到充分体现。轰炸机不但能快速发现叛军,还能对其进行火力打击,做到“察打一体”,是平叛作战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当时轰炸机在高原作战,也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机场太少。

50年代末,我军在青海能使用的机场有两个:一个是把盐湖平整后修建的格尔木机场;另一个是玉树机场;在西藏能用的机场只有一个,是拉萨附近的当雄机场。

平叛期间,我军轰炸机先后使用过外围的武功、兰州、西宁机场,以及高原上的当雄、玉树和格尔木机场。其中独立第4团图-4重型轰炸机的前进基地,就设在格尔木。

到1962年7月任务结束时,我军出动最多的,是采购自苏联的图-2双发轰炸机。

图-2设计于1938年,被誉为苏联二战时期最好的活塞式轰炸机,它可以水平轰炸,也可以俯冲轰炸,最大载弹量3吨,最大航程2600公里。从1949年10月空军接收第一批图-2算起,它一共服役了30多年。

图-2第一次平叛作战是1958年的3月25日。当时,空25师的11架图-2和空26师的8架拉-11在甘肃、青海投入战场,七个月内一共出动108架次,投弹6吨。

之所以投弹数量较少,是因为这一时期图-2的主要任务是空中侦察和巡逻警戒。数据显示,1959年2月到10月间,图-2航空侦察的架次占了总出动架次的80%以上。轰炸机之所以执行侦察任务较多,主要是因为任务适用和后勤压力。

我们先来说任务适用。

当时叛乱分子流窜性很大,经常利用地广人稀、我军兵力不足的特点钻空子。在航空兵参战前,地面部队往往不能及时掌握叛匪动向,给清剿带来很大困难。体型较大,滞空时间长,有足够压制火力的图-2部署后,不但能快速获取情报,必要时还能直接进行火力支援,对地面部队帮助很大。

以下是一些典型战例。

1959年5月18日,田德润机组对昌都地区实施侦察,发现匪情及时通报,地面部队迅速调整作战部署,取得主动;1960年5月22日,独5团丁如松机组在莫云地区侦察时,准确查明大股叛匪的位置及数量,引导部队攻击;同年7月7日至27日,空军连续出动飞机10架次,对一重要匪首进行追踪侦察,直至地面部队将其全歼。

航空兵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受当时空地联络条件的限制,经常无法和地面部队直接建立联系。于是机组就把空中侦察到的情报在地图上做详细标注,然后在通过我军部队上空时投下,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

执行侦察任务时,轰炸机还经常直接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掩护。

1958年9月4日,我军围攻马沁雪山的一个敌人坚固据点,空25师大队长周廷彦机组驾驶图-2,向叛匪据守的阵地投弹、扫射,毙敌40余名,协助地面部队将这股敌人全歼。

1958年9月15日下午,我军一个由11辆汽车组成,载着弹药和物资的车队,行驶途中遭遇100多名匪徒袭击,情况非常紧急。接到报告后空军迅速出动两架图-2前往支援,对叛匪实施连续射击将其驱散,汽车分队安全脱困。

说完了任务适用,接下来聊聊轰炸机的后勤压力。

在高原,轰炸机的弹药供给很难。由于交通不便,物资和弹药要送上高原非常困难。飞机运输的运力有限,汽车运输又耗时太久。物资好不容易运上来,还要面临艰难的装卸和储存。地勤人员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保障时,体力消耗很大,弹药保管的难度也比平原高。

而且高原地区的弹药使用效率会更低,总需求量比平原地区还要多。这是因为,轰炸机出动时,携带的炸弹都已经去除保险,因此返航时不允许带弹着陆,必须先飞到安全区把没有使用的炸弹投掉再降落。在高原,天气变幻莫测,轰炸机经常因为气候原因无法抵达目标区投弹,所带炸弹只能做安全处理,浪费很大。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有一个统计数据,1959年3月部队进驻的第一个月,共消耗100千克炸弹231颗,其中有87颗属于安全投放,占消耗总数的30%。因为弹药的使用效率低,就大大增加了炸弹的消耗量,后勤保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兰州军区总结,轰炸机在高原作战,必须对弹药和物资的使用精打细算,提早安排集中运输。部队在作战时,也要节约每一颗炸弹。

但和比弹药供给的困难相比,机械故障带来的威胁要大的多。

在空气稀薄的高原飞行,图-2经常遇到发动机温度过高、功率大幅降低、气缸破裂、单发停车等故障。虽然部队采取了加装散热装置、提高氧气系统可靠性、拆掉不必要设备等等措施做改进,但还是出了两次严重事故,损失飞机2架,牺牲空勤人员8名。

第一次事故发生在1958年7月12日。当天7:20,空25师副师长孙守桢机组驾驶图-2从西宁飞往玉树,执行空中侦察和投放传单任务,起飞2小时后机组失去联络。指挥部立刻派出多架运输机搜索,但因天气恶劣无功而返。

直到第二天晚上10点,玉树军分区的地面搜索部队才在北巴彦喀拉山下休马滩东北56公里的一条公路西侧300米处,发现了飞机残骸,机组4人全部遇难。

三个月后空25师又发生了第二次事故,这次更加惨烈。

1958年10月3日8:35,空25师三大队大队长周廷彦驾驶图-2轰炸机由玉树起飞,机组成员有领航员温勋太、通讯员刘宝庆和射击员张佩福,他们的任务是对200公里外的扎多县莫云地区进行侦察。

10:45分周廷彦呼叫空中运输机:“右发动机工作不好,只能保持5000公尺高度平飞,不能爬高。”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由于空气含氧量不足,图-2的发动机推力本来就不太够用,此时一个发动机又出了出问题,只能维持海拔5000米高度飞行,这意味着飞机此时已经无力返回机场。

前排左一为周廷彦

13分钟后,周廷彦再次报告:“发动机温度高,准备迫降。”随后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玉树指挥部立即命令在空中的两架运输机赶往出事地区目视搜索,但没有任何发现;当天晚上6点,又有两个排的兵力前往搜救,次日又加派运输机搜索,但都没有结果。

一直到两天后的5日下午3:40,玉树指挥部接到骑兵部队电话,说他们在莫云东北方向作战时抓到一名俘虏,审讯时得知有一架飞机在扎盖日河的一个转弯处坠毁,据俘虏供述,机组已经全部牺牲。

俘虏交代的坠机地点,距离骑兵十四团驻地大约有63公里,指挥部立即命令骑兵向飞机迫降点进攻。

10月6日上午,一架前往侦察的运输机报告,在目标区附近的一个河谷山沟里发现了图-2残骸,周围聚集了大量叛乱分子,我军地面部队正在展开进攻。在骑兵攻击下,叛匪很快逃离坠机现场。

赶到现场的部队发现,图-2的残骸并没有爆炸和起火的痕迹,坠机点附近找到我机组全部四人的遗体,都已经被大刀砍的肢体不全。同时,机身上有大量弹洞、地面留有我军54式手枪弹弹壳。

根据现场痕迹和俘虏口供,指挥部大致推断出了当时的情况。

当周廷彦报告发动机动力不足准备迫降时,他们已经被地面的叛匪发现,飞机在迫降过程中即遭轻武器射击,通讯员刘宝庆、射击员张佩福当场牺牲。

飞机迫降后,大队长周廷彦和领航员温勋太用手枪和轰炸机上的固定机枪顽强抵抗,但由于机枪射界受限、二人也仅携带了两支五四式手枪和每人三个弹匣,因此没能压制住大批匪徒的攻势。在毙敌三人之后,周廷彦和温勋太遭到叛匪长刀砍杀并被戮尸,壮烈牺牲。

周廷彦出生于北京平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加入八路军,解放后被选调到空军。1954年他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958年随航空兵第74团两个大队转场到西宁、玉树机场。他牺牲时距开始执行平叛任务还不到一年。


此战后,部队接受教训,给大型飞机机组都增加了火力。除原来每人都配发的54式手枪和三个弹匣之外,再给每人配一支54式冲锋枪和10个弹匣、每个机组增配一挺53式轻机枪和5个弹盘,以及4枚手榴弹。

53式轻机枪

考虑到叛匪的战术素养普遍低下,图-2机组的这种火力已属强悍。此外,指挥部还要求,一旦飞机需要迫降,必须先做紧急通信联络,要尽可能详细的报告着陆点及周围典型地标、距离我军最近部队的距离等内容,确保尽快获得支援。

从我查的资料看,整个平叛作战中叛匪都缺乏对空火力,因此我军轰炸机的损失仅有这两次,主要是因为作战初期缺乏高原作战经验,对高原天气特点及陆空协同等问题经验不足而导致。

随着部队对高原环境的熟悉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轰炸机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1960年3月10日到10月20日,我军的12架图-2共执行轰炸任务81架次、侦察任务12架次,发动空袭的比例明显上升。

在长达数年的平叛作战中,轰炸机部队逐渐形成了一套“战前先进行外围侦查,不通过目标上空,攻击时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直线隐蔽进入;减少进入次数,强调第一颗炸弹的杀伤力,攻击敌人要害目标”的有效战术,取得了多次一战毙敌数百名的成功战例。

虽然从整体上看,我轰炸机部队受条件限制,作战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航空兵的参战,对震慑叛匪和鼓舞我军士气,起了非常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平叛作战,空军也积累了宝贵的高原实战经验,磨砺了战斗意志。

1961年后,由于局势已得到有效控制,航空兵出动次数大幅减少,全年仅出动6次。到1962年,平叛任务正式结束。

据兰州军区统计,平叛作战期间图-2轰炸机一共出动398架次,投掷炸弹65吨,发射枪炮弹5万发,名列各机型之首。虽然图-2对机场要求相对不高,但它的载弹量小、动力储备不足,在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进行侦察,对图-2来说也有风险。

正是考虑到图-2的这些不足,以及当时总参提出的“凡是能够在西线执行任务的部队,均应尽可能抽调一些去锻炼”的原则,从1959年3月起,我军图-4重型轰炸机部队也先后抽调出10架飞机,进驻高原轮战。

下期咱们接着讲,图-4进驻格尔木机场后发生的故事。


参考资料:《平叛西南立战功》作者:陈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