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哈萨克斯坦:摆脱俄罗斯没胆,投靠美国不甘,骑墙酿致今日暴乱

2023-10-21 17:05:05



1991年12月25日,伴随着镰刀锤子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存在了69年之久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所有从原苏联分离出来的加盟共和国都不同程度继承了苏联时期留下来的遗产,而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则更是接收了苏联绝大部分丰厚的财产。

事实上,除俄罗斯将苏联留下的巨额遗产收入囊中外,在苏联众多加盟共和国中,哈萨克斯坦可以说是苏联解体后最大的受益者。哈萨克斯坦不仅摆脱了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期处于从属地位的命运,而且还从苏联手中获得了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土地面积足足占到了整个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的一半,使得原本深处内陆的小国一跃成为世界领土面积排行第九的区域性大国。

尽管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在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运动中,哈萨克斯坦要摆脱俄罗斯,完全走出一条“泛伊斯兰突厥化”之路,短时间内既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5世纪末的哈萨克汗国。公元1219年,蒙古黄金家族后裔在征服欧亚大陆众多国家和地区后建立了金帐汗国。200多年后金帐汗国衰落,黄金家族术赤系的苏丹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率部脱离金帐汗国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此时的哈萨克汗国虽已创建,但统一的哈萨克民族并未形成,直到一个世纪后这个民族才逐渐整合而成,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哈萨克族方才作为一支政治力量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

16世纪初,哈萨克汗国渐渐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此后俄罗斯帝国翻越乌拉尔山向东、向南疯狂扩张,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也在中亚迅猛崛起。在两大强敌的环伺之下,中玉兹、小玉兹不得不加入沙俄,而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吞并。

清帝国灭掉准噶尔汗国后,大玉兹、中玉兹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之国,直到晚清衰弱俄罗斯帝国趁火打劫吞并了大、中玉兹,哈萨克人世居之地从此变成了沙俄的地盘。


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分布图

后来继之而起的苏联继承沙俄的衣钵,哈萨克斯坦作为加盟共和国又成为苏联旗下的从属国家。从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沿革来看,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哈萨克始终处于俄罗斯人的统治之下,而“俄化”对哈萨克斯坦本民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尤其是在苏联时代,莫斯科为强化对哈萨克斯坦的控制,在1940年以政令的形式要求哈萨克斯坦改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同时大幅压缩哈萨克语在基础教育以及公共服务当中的使用范围,致使本就力量薄弱的哈萨克语的普及率急剧下降。

在苏联的强力压制下,到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有超过30%的哈萨克人对自己的母语一无所知,只会讲俄语的人占比高达惊人的60%,在城市地区,能够流利运用哈萨克语的人不到总数的1%。

而据后来的研究显示,当时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当中能够读写哈萨克语的比例不会超过35%。也就是说,哈萨克人的母语至此几乎快到了灭绝的危险边缘,俄语已经牢牢掐住了哈萨克斯坦的命门。

莫斯科同化的手段还远不止如此。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曾将本属于俄罗斯的科斯塔那州、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卡拉干达州与巴甫洛达尔州的五个州“赠与”给哈萨克斯坦。

美其名曰免费赠送土地,实则是让俄罗斯族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五个州来稀释哈萨克族人口的数量。哈萨克族总人口本来就不多,再在俄罗斯人的稀释下很快全国种族比例出现严重失衡。

据《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70年》介绍,在1979年苏联巅峰期内,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约为1468万,哈萨克族只有528万,哈萨克境内俄罗斯族人数竟高达599万。此时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族总人口已经超过了哈萨克斯坦的原住民。

再加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政治运动和大饥荒导致哈萨克族人口锐减,以及同期斯大林的民族流放政策则导致哈萨克斯坦作为流放目的地接收了来源庞杂且数量惊人的外来人口等各方面的因素。

此时的哈萨克斯坦不仅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族裔全面超过哈萨克原住民的局面,而且其它外族裔人口数量的猛增也深刻改变了哈萨克斯坦的人口格局。

到了1989年,伴随外来流放人口譬如德意志人、乌克兰人、朝鲜人、鞑靼人等人口数量在哈萨克斯坦的急剧增长,哈萨克斯坦原住民数量不仅被快速稀释,而且还使得该国境内的民族总数竟高达140个之多。

不同种族在哈萨克斯坦聚集,也就带入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一时之间,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各色教派混杂其间,使得哈萨克斯坦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人口、种族、宗教朝着全面复杂的方向衍生。


身着哈萨克民族服饰的老人

照此形势下去,同化哈萨克斯坦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剩下的基本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就在哈萨克斯坦即将被全面俄化之际,苏联却在1991年12月25日突然宣告解体,从狂飙突进的苏联时代走出的哈萨克斯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情势依旧不容乐观,刚刚获得真正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国内民族繁杂、宗教林立、俄裔人口总量庞大、俄语几乎取代哈萨克语、关键部门被俄裔种族把持,总之,整个哈萨克斯坦依旧处在滚滚向前的俄化之路上。

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哈萨克斯坦全方位的独立,凝聚统一团结的哈萨克民族,实现哈萨克斯坦的现代化就必须要敢于摆脱俄罗斯大刀阔斧实施“去俄化”。用此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话来说:

“我们必须理解两大不容更改的原则:第一,没有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现代化是不可能的;第二,为了向前走,一个民族必须将那些阻碍发展的过往因素留在身后。”

纳扎尔巴耶夫言出必行。1991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后,从上任伊始他就便将摆脱俄罗斯影响,全面去俄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此,纳扎尔巴耶夫采取了以下三大措施推行“去俄化”:

一、大力鼓励哈萨克人生育,国家提供生育服务一揽子政策,快速增加本民族人口数量比重,同时向全世界号召哈萨克人回归哈萨克斯坦。

二、不断将俄裔种群排除在国家精英阶层之外,废除俄语教学,将哈萨克语列为官方语言,全面推行哈萨克语交流。

三、福利待遇政策大力向哈萨克族倾斜,不承认俄罗斯等外族裔人的双重国籍,并且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北方的阿斯塔纳,以进一步巩固对北部五州的控制。

经过纳扎尔巴耶夫三重板斧挥舞下去,俄罗斯人、德意志人、乌克兰人、鞑靼人等族群纷纷逃离哈萨克斯坦返回自己的母国。俄罗斯人从苏联解体前的622万人口降至1999年的447万,减少了近200万人口。而截止到2021年2月,哈萨克斯坦的140个民族中,哈萨克族占比回升到了68%,俄罗斯族却猛降至20%。

伴随着其他外族人口的离开和哈萨克斯坦本民族人口增量的持续攀升,哈萨克斯坦国内以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外族人口不断暴跌,曾经纷繁复杂的民族矛盾问题、宗教林立问题至此得到很大程度上缓解,摆脱俄罗斯大肆去俄化取得了实效。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在哈萨克斯坦全面去俄化的道路上如火如荼之际,其它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也都纷纷试图采取各种方式摆脱对俄罗斯无形中施加的影响力。这对于新上位的政治强人普京来说自然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将彻底名存实亡,俄罗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将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荡然无存。

而作为战略地缘位置极其险要的中亚地区,俄罗斯断然不会放任其彻底挣脱东斯拉夫人的束缚,所以,在中亚其它四国也大张旗鼓搞去俄化的过程中,普京对其采取了多番敲打,精明强干的纳扎尔耶夫见苗头不对此后只好暂缓去俄化的步伐。


纳扎尔巴耶夫

实际上,作为哈萨克斯坦而言,无论俄罗斯对其去俄化介入与否,哈萨克斯坦都无法从根子上彻底摆脱俄罗斯,完全摆脱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巨大影响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哈萨克斯坦这个民族从沙俄时代到现代,经历了长达将近500年的俄罗斯化。

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政治制度乃至民族秉性,等等,都给哈萨克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哈萨克斯坦想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抹干净数百年的俄化痕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从安全角度来讲,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五国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且又处于战略地缘位置极为重要的四战之地上,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搞好同俄罗斯的关系,争取到俄罗斯的支持,自然就成为他首要考虑的第一要务。

再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哈萨克斯坦的去俄化取得了不错的实效,但俄罗斯人仍旧在经济技术等部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例如1998年时,首都阿拉木图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俄罗斯人占据了67%,哈萨克人只有14%,专家总数,俄罗斯人更以68%的绝对优势占据第一。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俄罗斯人在哈国境内重要部门仍有着不可小觑的能量。

因此,从现实角度而言,哈萨克斯坦不敢彻底摆脱俄罗斯,是因为她既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既然不敢彻底摆脱俄罗斯,那能不能投靠到美国的怀抱里呢?

众所周知,美帝是全球各地不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南斯拉夫到阿富汗,铁一般的事实向全世界人民昭示,美国政府是世界各地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始作俑者或者说是幕后黑手。

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她信奉的是本国利益高于一切,至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构架动荡与否、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无保障统统都不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

于美国而言,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不过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即便是与他有着同种同源和相同文化信仰的欧洲,充其量也只是他手中的“高级打手”而已。

因此,对于地处四战之地,且在文化、种族渊源方面有着天壤之别的哈萨克斯坦,美国人怎么可能竭心尽力帮助其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呢?

美国政府不仅不愿意真诚帮助哈萨克斯坦,甚至还希望哈萨克斯坦能充当起“围剿”俄罗斯南面的“打手”,助其成为绞杀俄罗斯无数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这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是万万不可能接受得了的。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美国政府的虎狼之心尽管昭然若揭,但不愿长期寄人篱下的哈萨克斯坦,要想在去俄化道路上走得更远,势必就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打交道。


纳扎尔巴耶夫与普京

吸纳西方民主政治,试图以西方文明解构长久以来的俄罗斯影响力就成为哈萨克斯坦的必选项之一。因此,在哈萨克斯坦不断大踏步向去俄化迈进的同时,积极发展对美关系也成为她的外交新着力点。

可是哈萨克斯坦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就使得哈萨克斯坦必须要实施“强人政治”,否则国内容易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届时何谈振兴现代化的哈萨克斯坦?

而“强人政治”素来与西方走马观花式的政治博弈游戏格格不入,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

如果哈萨克斯坦不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盲目引入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西方民主制度,势必会彻底解构国内的“强人政治”,一旦失去了“强人政治”的强力领导和庇护,本就矛盾错杂丛生的哈萨克斯坦必然大乱。

倘若真投靠美国,哈萨克斯坦又岂会甘心就此葬送大好安稳局面?

因此,纳扎尔巴耶夫在长袖善舞与美国谨慎周旋的同时,用套用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的外壳的办法,以尽可能缓缓消解俄罗斯的影响力,另一方却又刻意保持与美国的距离,使得美国的阴谋无法得逞。

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始终以骑墙的姿态两不得罪,实在是亏难了纳扎尔巴耶夫这个精明强干的政治老手了。

然而,尽管纳扎尔巴耶夫将骑墙的功夫做到了“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极致,可终究还是发生了本月初因天然气价格上涨而引起了多地抗议活动。

这股抗议之风开始起于西部,后又逐渐向中、东部扩散,紧跟着,便是演变成暴徒有组织手持枪械弹药与哈萨克斯坦军警交火。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些打着天然气涨价由头闹事的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正当的民意诉求,实则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暗中操作下的“工具人”。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光看现象似乎好像是哈萨克斯坦的骑墙酿致今日的祸患,但实际细细品味,绝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身处夹缝中求生存的哈萨克斯坦,其所采取的骑墙平衡外交策略不仅符合其本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性稳定,因此,

从这一点来说,纳扎尔巴耶夫的骑墙之术并无过错,甚至堪称高明之举。


哈萨克斯坦暴乱

其次,

美国长久以来的野心就是在俄罗斯周边尽可能多的钉入“楔子”。

“楔子”越多越好以尽快将俄罗斯这个世界面积第一的大国肢解得七零八落。

而作为地处要道上的中亚五国之首的哈萨克斯坦,其地缘战略意义实在是太过于重要,倘若用哈萨克斯坦反俄,在俄罗斯腋下插上一刀,岂不美哉?

美国人的算盘打得啪啦直响,但纳扎尔耶夫可不会轻易上美国人的套,因此对美国政府的这些渴求,纳扎尔巴耶夫素来只是打哈哈,佯装没瞧见。

美国人见软的不行,也不敢在俄罗斯人眼皮子底下对哈萨克斯坦大打出手,只得退而求其次扶植哈国境内的代理人,让他们自己内讧去,这就是美国人的真实意图。

当然,最后一点,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行此下三滥的招数,还在于哈萨克斯坦几十年如一日的去俄化运动极大削弱了俄罗斯在哈国的影响力,这使得代理美国利益的傀儡们在实施暴行时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因此综上所述,“去俄化”是一把双刃剑,为“去俄化”摆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没胆;转投美国怀抱,会被解构“强人政治”,哈萨克斯坦不甘。因此,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哈萨克斯坦只能玩起骑墙之术,但没想到,美国终究没放过哈萨克斯坦,暗中培植起了傀儡势力,最后成了哈萨克斯坦的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