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期间,哪一支部队表现最差?险些造成重大伤亡

2023-08-25 16:58:25

解放战争后期,48-49年的三大战役摧枯拉朽,我军在北方各战场累计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150多万人,战争胜利成为定局。参加决战的我军各野战军主力表现神勇,完全压制住了敌人,但个别的局部之战,有些部队其实打得并不好,甚至有可能影响全局,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11月,东北战场已经结束战斗,东野大军不辞劳苦,短短20多天内集结起80余万主力部队入关,力图与华北军区部队一起包围国民党傅作义华北集团。傅作义所辖部队超过60万人,本身比我军在华北的兵力多出近一倍,因此其心腹大患就是即将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并时刻探查我军动向。摆在东北野战军面前的一个难题,并非有没有实力围歼傅作义,而是如何能做到悄无声息实现包围切割,而不让傅作义受惊后提前率国民党部队主力逃出平津地区,给其他战区造成巨大麻烦。


我军各部队要吃透这样一个华北作战战略,就得上升到战争全局的高度。不过有的部队并没有充分重视,在平津战役早期甚至出现了军事错误。东北野战军入关,前锋部队是程子华兵团近20万人,即后来的四野第13兵团。程子华兵团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快速出击西线包围傅作义心腹35军。1948年12月,结合傅作义集团在华北一字长蛇式的布阵特点,军委决定实行切割打法,在西线包打战略要地张家口,同时将傅作义心腹王牌35军引出城外,减弱北平守军的实力。


按照战前计划,程子华兵团应当专注于35军这一目标,直奔战役西线。但是经过密云时,该部却被实力不强的国民党守军吸引,鬼使神差般停下来攻打密云,打算吃掉小股敌人后再继续前进。这其实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打密云很简单,但耽搁的时间却会引起战局突变。密云国民党军很快将东野主力入关的消息传给了华北剿总,并使得傅作义当即做出了兵力调动,几乎使35军原路返回北平。形势紧急,才有了军委的多封急电和华北杨罗耿兵团一路狂奔追击35军的场面。其实35军本不该在新保安被围,而应当在张家口附近。我军能够最终在新保安歼灭35军,说实话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机械化的35军是有很大概率逃回北平的。如果北平解放前傅作义尚有这支起家的王牌主力在手,他还能够最终选择起义吗?一旦爆发大战北平军民伤亡又会是什么程度?所幸这种局面没有发生。


由于平津战役时险些酿成这个乌龙,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在解放战争后期调离了一线部队,1955年大授衔,也未能获得军衔。而按照三大战役期间兵团司令的资历,如果尚在军队很可能被授予上将军衔。48年密云的这个插曲,被当成了我军早期大兵团作战的一个反面教材,在后来的战争和训练中多次被提及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