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越军教材到底是如何评价解放军打仗的?几大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2023-07-28 16:59:49

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

膨胀自傲的越南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对中国采取了很多武装手段。本以为凭借自诩为“世界第三”的军事实力,能轻松打败中国,但最终的结果让越南捶胸顿足。

中越战争暂告一段落后,越军在教材中针对解放军打仗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及评价,而这些特点显然令越南人印象深刻。

越军作战绘画作品

解放军作战特点一:集中优势炮火强力打击

在越军的教材中,有相当的篇幅提到了解放军的炮火打击。

相较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爆发的抗美援朝,在中越老山轮战爆发的时期,中国解放军的炮火装备历经几十年发展,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所谓“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火力覆盖”,在中国解放军尚未组建起完善强大的炮兵部队时,战斗部作战更重视战术。

长津湖战役一角

举个例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初期,在清川江、长津湖一带,中国志愿军面对装备优势数倍于己的美军,主要采取“三三制”等战术进行穿插作战,将美军部队截断后,再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等到上甘岭战役时期,志愿军已经有了装备充分的炮兵部队,还有性能出色的“喀秋莎”火箭炮。这之后志愿军在战斗时,会充分利用炮兵。而这样的作战特点,在老山战场上被解放军进一步放大。

老山战役期间解放军集中炮火优势打击敌人

越军在战术教材中直言不讳:

“解放军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管中国的地面部队有什么的行动,都能得到炮兵的有力支援和掩护。”

而这样的战斗手段导致越军长时间处于被动局面,在解放军猛烈的优势炮火打击下,越军的有生力量损耗严重,这对于部队的士气打击也很大。并且最让越军难受的是,解放军炮兵的打击精确度很高。

解放军在老山作战

每次作战时越军辛苦构建的重要节点都会遭到重点打击,被摧毁得一塌糊涂。越军最后会彻底失去作战的锐气,与长期处于解放军的优势炮火打击环境中有极大关系。
解放军作战特点二:善用“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

在越军教材中,还提到了解放军作战的第二个特点,即善用“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

这里需要说明,起初越军并不承认中国解放军的战术优势,他们强行将中国能在老山轮战中获胜的原因归于火炮武器的强悍。

解放军炮兵在战场上

不过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越军不得不在自己的战术教材中,将解放军在战场上常用的“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写入。这个“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总结来讲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展开多方攻势。

这种战术是解放军的传统战术之一,从红军时期开始,因为硬件条件的不足,我军作战时总是想方设法地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敌人松懈,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让敌人首尾顾及不暇,最终只能咽下失败的苦果。

解放军在战场上

而为了达到预期的战斗目标,我军要求采取“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时,战士们的进攻必须充分迅猛和突然。借助这一战术,我军总是打得越军措手不及。

此外,由于这种战术会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看着层出不穷的解放军战士,越军承受的心理压力极大,往往坚持没几轮就不得不撤离原地,接受战败。
解放军作战特点三:协同作战能力很强

在推崇解放军“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的同时,越军还不得不承认,解放军拥有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解放军拥有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越军经过多年与解放军的作战,充分意识到,“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要顺利实行,对战斗部协同作战能力的要求很高。

越军在教材中总结说,解放军的步炮兵配合十分默契,每次作战时解放军炮兵总是针对性地轰炸越军重要节点,限制越军的视野,而解放军步兵会趁机朝目标地点靠近。

解放军步兵朝目标地点靠近

等到解放军炮兵停止进攻,解放军步兵战士已经抵达作战目的地,完全不给越军士兵战前准备的机会。

虽然越军构筑了连环防御体系,地堡地道相互勾连,要突防并不容易。但越军所使用的防御体系本身源自中国,解放军很清楚要如何打破之。

故而在老山战场上,越军面对协同作战能力足够强的解放军,很难占据作战优势地位。

协同作战能力足够强的解放军

解放军作战特点四:非常强调机动性

除了上述的三个作战特点,越军认为解放军在作战时体现出的极强机动性,也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从原理上来说,解放军在老山战场上所使用的战术并不复杂,但越军就是无法破解。

造成这种情形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解放军非常重视机动性,每次解放军发动攻势时,都会利用强机动性尽快控制目标周围的制高点以及重要节点,随后以此为据点对越军实施强力打击。

解放军机动性很强

就“多波次连续突破战术”自身来讲,其迅猛和突然两大特点,就要求作战部队拥有出色的机动性才行,否则解放军是没有办法充分掌握战争主动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