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1年毛主席接见志愿军一等功臣,得知其名后笑道:我给你改个名

2023-07-16 17:00:23

1951年10月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准时召开,一名小同志在会场中高高举起他的右手,随后站起身来,说:“增产节约是必须的,我们应该这样做?”

这个提议深得毛泽东的肯定,他问道:“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吊蛋,是太原人。”小同志回答。

他的名字让众人都忍俊不禁,就连毛泽东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苏同志,我为你改个名可以吗?”毛泽东看着他,真诚地说。

能够让毛主席亲自为自己改名,那可是莫大的荣誉,更是主席对自己以往功劳的一种肯定,还代表着一份关心。

他连连点头,开心地说:“请您为我改个名字吧!”

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随后说:“苏兆丹,这个名字你可满意?”

“我当然满意,这就像您写的诗句一样有气势!”苏兆丹高兴极了,只觉得心跳得极快。

这位小同志在一片轰鸣般的掌声中重新落座,他十分喜爱这个新名字,在手掌上一遍又一遍地模刻着那三个字。

“苏吊蛋是父母给我起的名字,代表着曾经调皮的我;苏兆丹是毛主席给我起的名字,代表着我已经是人民战士了。”

苏兆丹的话很质朴,却表达了他的心声。
第一个名字

苏兆丹是太原小店人,于1929年出生。

那时中国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但是这丝毫不耽误苏兆丹天天上山下河,满山坡跑,仿佛身体里有用不尽的力气。

因为他出生于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亲以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没有钱去读书,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所以他家里人都以干农活为主。

苏兆丹的母亲身体强壮,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追兔子。

虽说鲜美的兔肉可以拿去市场卖,也可以留在家里吃,但这可苦了调皮捣蛋的苏兆丹。

一旦他犯错,拥有“飞毛腿”的母亲便会从“十万八千里”之外飞奔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他追上,然后狠狠地用大棍揍他的屁股。

虽然苏兆丹每一次都会被母亲教训得很惨,但他就是憋不住那一股劲,还是经常调皮捣蛋。

无可奈何之下,父母就把他的名字改成“苏吊蛋”。

随着苏兆丹日渐长大,他调皮的性格却没有更改半分,父母对此十分头疼。还好苏兆丹的姐夫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战士,有一次姐夫前来探望时,对着苏兆丹说:“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加入共产党?”

苏兆丹的父母摇摇头,说:“虽然他有一身牛力气,但是性子太野,我怕军队里也管不住他,更何况他今年只有16岁。”

苏兆丹可听不得否定的话,他立马站起身来,拍着胸脯大声嚷嚷:“姐夫,你就带我去吧,我一定会做得很好!”

姐夫在家里待的时间很短,一个星期后,苏兆丹带着两件衣服、几个馍馍,随着姐夫一起前往山西。

在路上,姐夫叮嘱他:“打仗不是玩乐,你一定要管好自己。”苏兆丹摇头晃脑地答应下来。

他们很快便来到山西,经过姐夫的介绍,苏兆丹来到山西吕梁军区17支队,成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战士。

刚开始大家都对这名小战士十分照顾,但很快,所有人都发现根本不用太过照顾他。

苏兆丹头脑聪明,四肢灵巧,若真说战斗和打探情报,没有几个人能做得比他更好。

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虽然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仍在做困兽之争,山西一带大大小小的战斗还在继续。

苏兆丹可咽不下这口气,他朝地下吐了一口唾沫,恨恨地说:“这小鬼子怎么快失败了还要掀风作浪!”

说完这句话,苏兆丹就飞一般地跑出部队,战友们一个劲地去追他,却怎么样也追不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路的那一端。

到了第二天早晨,身上衣服已经被刮成布条的苏兆丹回到了部队,他兴奋地说:“鬼子要来扫荡太原县城南郊!”

战友们虽然半信半疑,但这个机会实在难得,他们便选择相信苏兆丹,派遣一支部队来到城南郊。

果不其然,一支20多人左右的鬼子小队出现在路面上,大家都屏住呼吸,使劲往下压低身子,等待鬼子到达埋伏圈,便准备一鼓作气,杀他个措手不及!

等到日本兵来到水渠附近时,队长的声音响起:“冲啊!大家一起上!”

原本静悄悄的灌木丛中突然冲出十多个八路军战士,二十多名日本兵被击毙18人,另外还有两个日本兵被打伤了腿,在半路中又被俘虏回来。

经此一战,大家都对苏兆丹佩服极了,纷纷问他情报是从哪里来的?

苏兆丹骄傲地扬起脸庞,身上散发着一种少年才会有的气息,他高兴地说:“情报当然是靠我的两只耳朵得来的,你们可不要太崇拜我!”
身经百战

好不容易盼来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一炮打响。

苏兆丹又一次投入战斗之中,在1948年太原解放战役中,苏兆丹还荣获一等功。

当时,苏兆丹是偷偷从医院溜回来的。

虽然他之前中弹受伤,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他躺在病床上好好休养,可是苏兆丹放心不下部队里的兄弟们,他又从医院偷偷溜回军队里。

大家看到苏兆丹,惊讶地问他:“你的伤口好得这么快?不会是偷偷溜回来的吧!”

苏兆丹哈哈大笑,调皮地说:“我怎么可能会受伤?”

来不及说太多话,前线的枪炮声又响起,大家变得忙碌起来。

苏兆丹也跟着大部队来到战场,这时他才发现,已经变成一片焦土的战场上架着好几台机关枪。

枪林弹雨之下,我方战士很难突破。

苏兆丹连忙大声喊:“我要上!让我上去突围。”

混乱的现场里,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长官的应答声,苏兆丹只听到一个“好”字,便像兔子一样,一蹦就跳出了壕沟。

敌人的炮火立马转移到苏兆丹这边,他的身后也传来数发子弹的“嗦嗦”声,“是战友们在掩护我!我可不能浪费这些子弹。”苏兆丹想到这里,脚下的速度更快了。

只见他一会儿跳到这个壕沟,一会儿跑到那个草垛里,这使得敌人的枪炮根本无法瞄准他的身体,对方被苏兆丹弄得晕头转向。

下一次苏兆丹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发现他手上拿着一个圆形的物体,还没等敌人分辨清楚那是什么,一个手榴弹就这样被抛了过来。

“轰”的一声,敌人暂时停止了攻击,这为我方战士赢得了宝贵的十秒钟,就是这黄金十秒,我方战士全部勇敢地冲向前去,将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战役之后,人们在一个小土坡的旁边找到苏兆丹,这时他的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他用肉体凡胎挡住敌人的攻击,吸引对方的兵力,为我方最后赢得战争提供了宝贵的贡献。

战友们连忙将他送去医院疗养,在路上他还一直打趣着说:“真希望当时我手中有十个手榴弹!”

大家对他说的话,是又心疼又生气。

时间来到1950年,抗美援朝成为中国的首等大事,许多战士被重新召集起来,前往异国他乡参与战斗。

苏兆丹自然也在抗美援朝的队伍中,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1师第401团,在部队中训练时,他的天赋和长处被发掘出来,长官安排他去反坦克炮兵部队。

听到这个消息,苏兆丹显得异常高兴,他说:“跑步和炮弹,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到了朝鲜战场后,这里艰苦的环境和苏兆丹的想象大相径庭,冬天的朝鲜异常寒冷,但是解放军战士只能窝在山洞和丛林之中,自然更为艰苦。

而且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为了能打赢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不得不提高每一个战士的身体素质和配合能力,上面所制定的每一次战略部署都必须万无一失。

就在这样充满紧张感的战场中,苏兆丹所在的四连部队与指挥部失去联系,整个部队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前方有美军的炮火连天声,后方已经再无退路,是死是活?是存是亡?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为了不让美军看出任何破绽,当时身为炮长的苏兆丹立马跳上炮位,装弹、瞄准、发炮一气呵成,五发炮弹应声而出,凭借苏兆丹多年来的经验,他的五发炮弹每一发都打中敌军。

美军的一辆坦克被炮弹炸毁,一辆坦克的顶部被炸了一个大窟窿,尝到苦头的美军立马掉头逃跑,四连保住了胜利的果实。

看到美军慌乱逃跑,苏兆丹这才从炮位上下来,他的双腿还有一些颤抖,他侥幸地说:“他们好像眼神不好,没看见只有一个炮位在打仗吗?”

说着说着,苏兆丹开怀大笑起来,身边的战友一拥而上,将他抛在空中,大家都十分佩服他!

由于苏兆丹战功赫赫,所以在1951年10月,他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出席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这就是他改名的那次会议,刚刚踏入会议场所的苏兆丹便在人群中看到了毛泽东,他心底暗暗吃惊,心想:“居然能够看到这位伟人,他和画报里长得一模一样,这趟来得太值了!”

在后面的会议中,他认真倾听每一位发言人说的话,当谈到关于粮食与生产的问题时,他高高举起右手,向大家提出“增产节约”的建议。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毛泽东注意到这个小伙子,经过一番了解,毛泽东十分欣赏他,对他说:“英雄出少年,原来你就是当年那个扔炮弹的好战士!”

经过这场会议,苏吊蛋的名字变成苏兆丹,而他本人却并不张扬,除了主席改的名字他时时挂在嘴边,他在战场上所获得的荣誉勋章全部压箱底,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的光辉战绩。
大隐隐于市

1955年,苏兆丹来到狄村砖厂。

因为常年征战沙场,他的体格十分健壮有力,扛起砖头来比任何一个同龄小伙子都要快,活脱脱一个劳动标兵。

但身处这片砖厂的工人们却并不知道,这个浑身都是力气的小伙子从哪里来。

他们只知道他为人直率仗义,许多年龄比他小的工友,自愿叫他一声“苏哥”。

他也很喜欢帮助别人,也不求什么回报,只想让别人叫他一声哥,苏兆丹从小便十分顽皮,直到长大后身上还透着一股机灵劲。

“哥,听说你的名字是毛主席为你取的,这是说谎吗?还是你在吹牛?”工友们在吃饭的时候问起苏兆丹。

苏兆丹一拍桌子,神气地说:“那还能有假?这可是毛主席说的话!”

其他工友忙问:“那么你肯定是一个英雄吧!在战场上面立过功的那种,要不是主席能给你取名字吗?”

苏兆丹摇摇头,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

在砖厂没有干多久,他又被安排到太原耐火材料厂。

无论苏兆丹去到哪一个地方工作,他都是红人,因为直率,天真而又义气的性格,让他深受众人的喜爱。

此后他一直待在太原耐火材料厂上班,虽然这里的化学污染比较重,但苏兆丹没有任何怨言,他一直干到1992年才退休。

退休后的苏兆丹就和其他退休老头一样,生活简单又普通,花白的头发下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他的身体依旧硬朗,还保留着军人的气质。

21世纪初,为纪念人民解放志愿军入朝鲜作战五十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发起一个“找英雄、颂英雄”的活动。

经过层层寻找,苏兆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负责人找到苏兆丹时,发现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战士,居然穿着一身已经洗得发白的灰色衣服,裤腿上还打有两个补丁。

苏兆丹没有因为往日的功绩而向组织要求其他优待,他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在工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多年,他的战绩无人知晓,几乎隐姓埋名近50年。

电视台立马将他的事迹宣扬于世,同时他被毛主席改名的事迹也被传扬出去,成为一段佳话。

就像毛主席曾对他说的那样——“英雄出少年”。

苏兆丹勇敢、低调、活泼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少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