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绥远起义困难重重,特务公然放话:参加的人,没有好下场

2022-09-22 17:05:03

作者:我看行历史

1949年3月,就在北平傅作义所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绥远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过,身为绥远省保安司令董其武,却忧心忡忡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董其武要组织起义,眼下有“四怕”:

一怕,我军发动进攻,引发绥远部队内部混乱,对起义不利;

二怕,不支持起义的少数顽固军官,暗地里唆使不明真相的士兵,向我军发动进攻,制造冲突;

三怕,蒋氏停发军饷和补给,造成部队生活困难,难以稳定局势;

四怕,蒋氏手下的特务,公开进行破坏活动,阻挠部队不能全部参加起义,或延误举行起义的日期等等。

想想也很正常,蒋氏怎么可能坐视绥远数万大军,这么轻而易举地举行起义呢?那么,董其武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董其武开始一番操作。

董其武上将

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董其武忽然找到第111军的参谋长樊折桂,布置给他一个的任务:代表董其武,去南京述职。这位支持起义之路的参谋长,顿时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到底是绥远的部队难以起义了?还是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

奇怪,董其武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是董其武请示傅作义,并经主席点头同意后的一招妙棋。

据樊折桂事后回忆,董其武是这样对他说:“目前咱们处境十分困难,生活都成了问题,走向和平还需要等待时间,南京多次来电催促我去述职,是企图阻止绥远走和平的道路。”

“现在又派飞机来接我,傅先生让我敷衍一下,我再三考虑不便亲去,你表面上待我去述职,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幌子,请求在经济和物资上接济我们,应付局面拖延时间,等待时机。”听了这话,樊参谋长总算松了一口气。

但董其武还是不放心地说:“你此去南京,估计他们不会那么痛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同样会以敷衍的态度对待我们,要尽力争取时间;快速解决,给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争执。如果拒绝接济,那也好,我们下一步行动将会得到更多人同情和理解。”

临行前,董其武还将事先准备好的写给李宗仁、白崇禧、徐永昌、顾祝同等蒋军高级将领的介绍信,让樊折桂带上,信中的内容,以“保卫西北”为理由,请求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就这样,樊折桂在省田粮处长王映荣的陪同下,乘坐“天雄号”飞机直飞南京。

樊折桂这次前往南京,经四处求援,总算要到一小部分黄金以及12万银元。可是单靠这笔经费,根本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

1949年6月19日下午,当董其武召集高级将领,正式公布关于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各项决议后,可把蒋氏手下的军统、中统特务看得目瞪口呆,他们马上采取报复行动。

其实,早在《协议》正式公布前,绥远地区的特务们,就已经打起舆论战,他们大肆散布各种谣言,说什么“美国海军司令白吉尔,就要率领舰队打过来了;在缅甸训练的几十万军队也要回国参战了;绥远部队再学习,再改造也没人要,等战争结束后,再来算老账。”

等到《协议》公布以后,根据蒋氏的指令,原华北“剿总”调统室主任兼军法处少将处长张庆恩,亲自赶赴绥远坐镇指挥各路特务,极力破坏绥远起义准备工作。

特务一面百般挑唆当地百姓制造声势,施加压力;一面公开威胁,“有人要暗杀王克俊,有人要干掉董其武,参加起义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一时间,将归绥、包头等地区的社会秩序搞得一塌糊涂。

更糟糕的是,特务们并不是光动嘴,他们公然向傅作义身边的秘书王克俊下手,他的住处遭到特务投掷手榴弹袭击。保安司令部政工处长李俊秀别有用心,每天将一封又一封带有威胁口吻的匿名信,悄悄放在王克俊、政工处宣传处长李竭忠的卧室内。

而顽固派的第111军军长刘万春,更是恫吓支起义工作的王、李等人,说“在鼓楼、南街等地,每天都有人拿枪、带刀等着呢。”幸好,王克俊不为所动,与董其武一起参加讲解《协议》的会议,让更多军官了解到走起义之路才是真正的光明大道。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阎锡山偏偏也过来凑热闹。

他利用晋军与绥远部队传统的关系,趁着绥远部队补给发生困难,部队没有单衣只能掏掉棉花当夹衣穿,以及军饷大幅缩水困难之际;采用金钱收买、给予名誉地位的方式,加紧笼络董其武手下个别军官,妄图彻底架空董的司令位置。

都说屋漏偏逢连日雨,1949年7月19日,奉蒋氏之命,蒋军的军令部长徐永昌,空军司令王叔铭专程坐飞机飞抵陕坝,与董其武会面。

一下飞机,徐永昌与董其武还没聊几句,就直截了当地说:“董司令,实不相瞒,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劝你尽早西撤。西撤只是第一步,将来撤到缅甸才是最大的胜利。”

一旁的王叔铭则随声附和说:“劝董司令西撤,不仅是上峰的命令,也是我们的心愿,这也是为你和数万大军考虑。不撤,就无法保持实力东山再起啊。”

面对徐、王二人的威迫利诱,董其武却一反常态气愤地说:“北平解放与绥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停止了绥远部队的一切补给呢”。这不是要困散我们吗?我们的部队是吃过苦的,想困散我们是妄想,真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我就带领大家走北平的路。”

看到董其武因为欠饷的事发火,徐、王二人马上改口称研究解决方案,但同时也提出一个要求,部队必须西撤,董其武居然一口答应了。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只是董其武应对徐、王二人的另一招,缓兵之计。

按照之前的设想,他命令张世珍率领忠于职守、装备最好的独立第7师向西开赴河套地区,并且再三嘱咐说:“你师进驻河套地区后,坚守住乌不浪口和西山嘴,没有我的命令,向西逃窜的部队一律就地阻截歼灭,关键时刻要防止西边的二马向我发起进攻。”

可以说,董其武派部队假装西撤,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不但让蒋氏蒙在鼓里,补发部分欠饷,另拨给黄金1900两;而且还让董升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之职。

当然,董其武也早已看出来,这都是蒋氏偷梁换柱的把戏,企图排挤掉他,让孙兰峰、刘万春控制绥远的诡计而已。

为此,董其武来了个将计就计,直接向蒋发电报称:“目前电拨欠饷及电委均已收悉,可解绥将士燃眉之急,并表示诚挚谢委。遂请选派贤能来接替敝职的一切职务。”

董其武将军在起义通电文稿上签字

董其武能够成功组织绥远起义,可谓困难重重。特别是在起义前期一系列应对之策,彻底扭转了原本危机四伏的局面。蒋氏打消顾虑,电令:“绥远仍由董副长官其武掌管。”这为绥远起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