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铁人”王进喜47岁病逝,葬入八宝山,5个儿女的职业让人感叹

2022-09-15 17:05:04

“中国人不可能在他们的国家找到石油!”1938年,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苦苦寻找石油无果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美孚石油公司的这个观点与其前辈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一致。

威尔德曾于1922年来到中国进行地质考察,可却一无所获,回国后他便发表了“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的观点。


不仅是美国人,就连抗战时期霸占东北的日本人也曾在那片土地上掘地三尺,最后同样两手空空,至此就连部分国人也不禁感叹,难道我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真的贫油吗?

石油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一项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建国时缺油,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国家都表示:新中国由于没有石油,所以在进行现代化工业建设时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就在此时,刚回国的地质学教授李四光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不仅不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并且还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外国人之前之所以没有找到,是因为不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

他的这个观点也让新中国的领导人们喜出望外,因此1954年,中央决定正式成立矿产勘探学会,并让李四光担任委员,中央的态度很明确,有没有石油不能让外国人说了算。


新中国石油勘探工作便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1955年,一支由中苏联合成立的地质勘探队前往新疆,他们的目标是希望可以找到一片油田,打破“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这个由来已久的说法。

而这次这支勘探队把目标重点放在了一个叫克拉玛依的地方,克拉玛依是哈萨克语,翻译过来也称作“黑油山”。

当时苏联人并不相信中国内陆会有石油,他们依旧相信国际上流行的海生石油理论,所以每当我们的科学家让他们帮忙钻井时,他们总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在多次试探无果后,甚至甚至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在浪费时间,这里根本就没有石油,神话故事不可相信。


可队员们都知道的古籍里确实有许多对石油的记载,难道这么多老祖宗都是在骗人吗?

就在大家快要丧失斗志的时候,突然有人打听到一个住在此处的一个老大爷经常能搞到优质的灯油,大家决定去打听打听,可苏联人却认为是多此一举,他们不愿意跟随。

小组成员们只得自己去找到那个大爷了解情况,而在大爷的引领下,大家在一处叫黑油山的地方找到了石油。

当看到这黑色的液体往外冒时,大家都热情地拥抱欢呼,这证明了陆生石油的理论是正确的,同时,中国贫油的说法也不攻自破。


而克拉玛依的发现也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极大重视,中央立马组织了钻井队对克拉玛依油田进行开采。

1956年9月,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在大会发言中报告克拉玛依油田面积已达到13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在1亿吨以上,已经具备了建设大油田的资源条件。

这也让中国彻底改变了贫油的局面。

而能达到这些成就,除了李四光等科研人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外,一线的钻井工人也用自己的汗水为祖国抢得了工期。


这其中又以贝乌5队队长王进喜尤为突出,他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0月,为了表彰他,王进喜被祖国授予“钻井闯将”的称号,石油部长余秋里还亲自将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后来他还受邀出席了甘肃劳模会,并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


而此时王进喜入党还不到一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出生于旧社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没有读多少书,那时西北在马步芳三兄弟的统治下十分动荡,小时候的他为了活命只得带着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为了躲避兵役,他淘金、挖油都干过,还到玉门油矿当过童工,可以说早年的生活十分辛苦,但也正是这段磨难练就了他后期的一往无前,永不放弃的意志,最终让他成为大家所熟悉的铁人。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便报名参加了考试,随后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和他以前在油矿当童工时不同,这次再没有人对他们打打骂骂了,也不会存在拖欠工钱的现象,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出人头地。


这也让王进喜第一次在这个国家有了当主人翁的感觉,他总是对工人们说:“党把我们当主人,那我们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也正是因为他的责任心,他才能得到党对他的表彰。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他受邀前往北京参观阅兵式,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首都的建筑很雄伟,道路也很宽阔,时不时的还能看见小轿车呼啸而过,而最让他感到好奇的是上面挂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


那种“煤气包”非常大,可以覆盖住整辆车的车顶,王进喜很好奇这个气鼓鼓的包里究竟装着什么东西,他向北京本地人打听这才了解这个“煤气包”是怎么回事。

原来建国初期,我国的汽油和柴油十分紧缺,只能够烧天然气。所以每一辆公交车上才必须装个“煤气包”用来装它,而天然气密度较大,才会有那么大的体积。

这样的车子开起来十分艰难,车子开行前,司机要手摇火炉风机、添加木炭,产生煤气后再启动汽车。

汽车开启后,每过转弯时,前后车厢的售票员手持小旗,上身探至车外,摇摇晃晃地招呼行人注意行车安全。


一旦发生“抛锚”,则又得下去手摇火炉风机、添加木炭,其速度几乎可以和现在的拖拉机作比较,每开一次,司机师傅整个人都能累趴,和那些烧汽油和柴油的车完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虽然已经在克拉玛依发现油田,可石油从开采到使用还需一段时间,故而全国依旧是王进喜看到的那种公交车。

王进喜听完后,突然感到一阵羞愧,只见他跑到了一处没人的地方大哭起来,这种挂着“煤气包”的公交车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作为一名从事石油开采的工作人员,他觉得他有义务让每一个祖国人民坐上烧汽油或者柴油的公交车。


很快,机会来了。1959年9月26日,我国在大庆又发现了油田,勘探人员在最后喷油的松基三井不远处发现了曾经日本人打的油井。

这口井的深度是1000米,而松基三井是在打到1300米的时候喷油的,也就是说,日本人距离发现石油只差了300米。

王进喜听闻大庆又发现了石油,他更是一刻也不想等了,他知道祖国实在是太需要石油了,他要尽快将大庆油田拿下,让更多的人可以坐上烧汽油或者柴油的公交车。

1960年3月25日,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开启了他的石油大会战。


只见他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立马便赶到了工作场所,“抓”住一个工作人员就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他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可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所以在石油的开采方面许多工具还很落后,如果按部就班来,可能需要等很久,而王进喜等不了了,祖国人民也不愿意再等了,他立下誓言:

“就算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他不是来工作的,而是来玩命的,他把油田的开采现场当作了一个战场,哪怕是倒在战场上,他也要让中国人民迅速使用上国产石油。

然而很快他就面临到了一个问题,当时他们的钻机虽然已经到位,可是却并没有足够的吊车、拖拉机和汽车去拉,如果用现有的车辆慢慢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运过去。


王进喜思考了一下,决定带领工人们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

仅用时4天,他们就架起了一座40米高的井架,随后又因为没有打井用的水,又带领职工们破冰取水,硬是用普通的脸盆、水桶挑够了50多吨水。

4月19日,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顺利完工,仅用时5天零4个小时,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可王进喜并不满足,他很快又投入到了第二口井的开采上。

可打这第二口井却没有第一口那么顺利了,在开挖没有多久,王进喜的右腿便被砸伤,别人都劝他到医院休息一下,进度赶得赢,可是王进喜哪还有心思休息,他一心只想迅速拿下大庆油田。


于是他决定“轻伤”不下火线,只见在工作场所,王进喜拄着一根拐杖在那里指挥工作,工人们都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大家也都拿出了全部的劲头努力工作,然而糟糕的情况又发生了。

在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由于地层的压力太大发生了井喷,井喷是石油或石油气开采中非常忌讳的意外事故,它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的危害较大。

而要将其控制只能进行压井,即把井里的气或油排出来,再用重泥浆替换原来太轻的泥浆,只是当时事发突然,现场并没有搅拌器来让水泥和泥浆充分混合,眼看局面越来越糟,王进喜也什么都不顾了。

只见他把拐杖一丢,奋不顾身地跳往了泥浆池,用他的血肉之躯搅拌泥浆,此举也令工人纷纷效仿,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压住了井喷。


最终,在王进喜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一年内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的伟大成就。

而这些伟大成就的背后却是王进喜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拼搏,就连王进喜的房东也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呐!”

这句话也传到了石油部长余秋里的耳朵,他在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强烈号召4万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大油田,王进喜也被树立为了“五面红旗”之一。


而王进喜依旧不想停下。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1963年,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王进喜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只用了三年就拿下了大庆油田,这在当时让无数人感到自豪。

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王进喜看着公交车终于不用再顶一个“煤气包”的时候,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次尽管取得了胜利,可付出的代价也不小,特别是在挖井的方法上还有待提高,故王进喜也在此后一直致力如何提高钻井质量方面的研究。

由于在大庆的出色表现,他很快被推选为了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并在发言中提出了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随后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表示:“我看这个工业,就要这个搞法,向你们学习嘛!要学大庆!”


这也让王进喜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而他却并没有骄傲,依旧一门心思地扑到了石油的开采上,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认为既然别人叫他“铁人”,他就应该不知疲倦的工作,因此不休息成为了他工作的最大标签,可他又终归不是铁人,多年对身体累积下来的消耗让他最终不得不停下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970年4月,王进喜在301医院被诊断出了胃癌晚期,时日无多了,但他依旧不想躺在病床上消磨时光,他是铁人,他选择继续工作,因此他抱病参加了在玉门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会上他疾呼:“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


他还想做点事情,可真的没时间了,在参加完国庆阅兵后,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在将最后的300元交给家人后,铁人永远地倒下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病逝世,年仅47岁。

在王进喜同志的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众多干部、群众都纷纷来向铁人告别,并最终决定将王进喜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墓。


1972年,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的文章,号召大家向王进喜同志学习,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铁人精神将会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些表彰也描写出了王进喜同志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表现,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优秀的党员。

他不仅工作上成就很大,生活中也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王进喜全家有10口人,开支很大,可是他却将每月30员的补助都给了困难职工。

上级给他分配了一辆威利斯吉普车,他也从来没有私用过,都拿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了。

以至于他母亲生病他也只能推着自行车送去卫生所,其他同来的职工家属都转成了正式职工,而王进喜的爱人却一直只是家属。


他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却值得儿女们永远保存,他的儿女们也没有给父亲丢脸。

王进喜的长子王月平在父亲去世后,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他退伍后来到了1205钻井队当钻工,如今已经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下资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了。

次子王月甫走出校门后,在父亲和兄长工作过的1205钻井队干了5年,后来因工作需要调到宣传部。


长女王樱也曾在大庆油田钻井当工人,其后嫁给了石油公司的一个大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勘探新的油田。

次女王月珍在一所医院当药剂师,爱人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小女儿王月琴曾在家乡当过服务员,后因病去世。

王进喜的儿女们的职业令人感叹,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父亲虽然已离开,可父亲的“铁人精神”却一直影响着他们。

当然,不止是他的子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铁人精神,并争取成为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王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