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毛主席逝世20年后,林克吐露了主席晚年不为人知的举动,惹人泪目

2022-09-04 17:05:04

林克六十年代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2年。

毛主席逝世20年后,70多岁的林克在接受杂志社访谈时,深情回忆起与毛主席相处的那段时光,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访谈中,他吐露了毛主席晚年许多不为人知的举动。

通过这些举动,我们能进一步窥探毛主席的伟大品格,惹人泪目!

图|林克与毛主席合影

在访谈中,林克讲述了与毛主席的初次见面,以及成为主席秘书兼英语老师的经过。

接下来,让我一一为大家细述。
一、毛主席拜林克为英语老师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但是世界政局动荡、矛盾冲突不断,很不稳定。毛主席意识到,如果不能把握“乱云飞渡”的时局,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居于有利地位,那么新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建设都无从谈起。

毛主席觉得雇佣一名懂英文的国际问题秘书,是十分必要的事,任务下达给中央组织部,经过他们几经物色,当时还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被幸运选中。

1954年10月,林克被安排住进了中南海静苑的一个四合院。静苑共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前院有高耸的苍松、翠柏和假山。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住在前院的三间西屋里,林克住在后院的三间西屋里。走出静苑,东侧就是丰泽园的大门,毛主席的菊香书屋尽收眼底。后来,由于工作安排,林克又搬进了菊香书屋的东院。

11月,在广州越秀山的一个游泳池边,林克第一次见到了将来要服务十几年的领袖毛主席。池水清澈,波澜不惊,林克却恰恰相反,他此刻的内心非常忐忑。

刚刚在泳池舒展完身体的毛主席,兴致极高,见林克已经来到面前,微笑着请他坐在自己身边。

“小同志,哪里人啊?今年多大年纪了?”

林克虽未脱拘谨,但在新华社历练多年,使他回答的话语简洁而规范。

“主席,我是江苏人,今年29岁。”

“口音不太像呀!”

“是的,主席。我从小就随父母搬到河北保定,‘七七事变’后,全家人又迁到了北平,后来考上了燕京大学,在那读的国际经济专业。”

毛主席年轻时云游祖国大江南北,曾经到过保定,林克提到保定时,立刻触动了主席的神经。他说:“你应该晓得保定的那个莲花池吧!那是北洋军阀曹锟派人修的私人花园。”

“去看过。”

谈到历史,毛主席的兴趣便更加浓厚了:“曹锟曾经花5000银元买一张选票,收买了500多个糊涂议员,下了血本啊!他是一个很出名的贿选总统呢!”

曹锟贿选总统期间,毛主席在广州参加革命,他当时还专门发表文章,抨击了腐败的军阀政治。事情过去了快30年,可他依旧能随口谈论事件的一些细节,可见主席的记忆力真是异于常人。

一段简单的对话后,毛主席话锋一转,诚恳地对林克说:“你做我的老师,教我学英语,可好?”

图|毛主席

毛主席突然请人当老师这一举动,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有些始料不及,林克听完也愣住了。

主席继续说道:“过去我也当过老师,现在要拜师学英语了,这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林克不好意思接受了主席的请求:“我以后会尽全力辅导您的!”

说完,毛主席抱拳给林克行拜师礼。

从这天起,林克开始了给毛主席当英语“老师”的生涯。

毛主席一直对外语学习十分重视,多次主张将学习本国语言和学习外国语言、学习现代汉语和学习古代汉语相结合。他早在延安时期,就曾自学过英语。可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太过恶劣,他忙于指挥战斗,学习时间非常稀少,可能没有坚持下去。

解放后,有了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学习英语成为了他的一个爱好。他开始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倡干部学习外语。

1958年1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建议在自愿的前提下,中央和各省的主要领导要学会一种外语,并争取在5到10年内达到中等水平。

50年代毛主席已经进入花甲之年,尽管在学习上到处碰壁,但他学习英语兴致还是很高。无论在中南海办公,还是在外地出差,他总能抽出时间学英语。有时个把小时,有时三四个小时,学得最起劲时,甚至可以一直学7、8个小时。

在学习英语这一举动上,毛主席再次显示出他伟人的气魄,“决心学习,至死方休”。他给自己的学习定下一个目标,就是至少要能够看懂英文版的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文章。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后,毛主席特意给林克写了一封信:“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问是否翻译完毕?如已翻译完毕,我们一人一本。”

1960年,“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后,他又写了封信给林克:“莫斯科声明英文版出版没有?请你找来两本,我准备和你一起学习。”

此外,毛主席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着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

图|毛主席

主席湖南口音比较重,在湖南方言中“n、l”不分,所以在读英文时,他常常将“night(晚上)”读成“light(光)”。即使这样,主席也会跟个学生一样,虚心接受林克的更正,他不像其他人一样,读错一次就不敢开口了,他总是先行改正,然后大声朗读。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英语学习的执着。
二、毛主席要求林克加强理论学习

在林克刚进入中南海时,在毛主席办公厅任副主任兼秘书的田家英对林克说:“你要有心理准备,要有坐冷板凳的准备,要刻苦钻研,充实多方面知识,否则三五年内,可能都帮不上主席的忙。”

毛主席也亲自要求林克加强理论学习,同时,他并不对自己的秘书作硬性规定,而是让他们创造性去完成工作。

林克回忆道:“主席让我看材料选材料,不仅要求我能够分析,还要求我把看过的材料,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上去分析,从战略的视角去审视,说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适应毛主席的这些要求,从未做过秘书的林克必须要非常努力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满足主席的要求。

毛主席说过:“人一旦有了学问,就好像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就好比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断,十分苦闷。”

1957年8月2日,林克收到毛主席写的短笺:“我这几天感冒未好,心神不定,暂不想学英文,你不感到寂寞吧?你可以看点理论书,没有兴趣的话,可以培养。稍微读几本,引起兴趣,如倒啖蔗,渐入佳境就好了。供参考。”

图|林克与毛主席

10月2日,毛主席又给林克写信:“多日不见,有些寂寞吧?寂寞的话,不妨多看点书,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建议略微向理论文章偏重,逐步培养这一方面的兴趣,是我的希望,年纪大起来了,是下苦功学习的时候了,但以不损害健康为原则……”

1959年秋,毛主席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半年内至少读完《哲学小辞典》(第三版)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

林克回忆道:“整个读书活动,我都有参加,主要学习的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每次十多页,并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边读边讨论。每次这样的座谈会,主席总会引经据典,从文学作品中拿出一些生动的案例。在谈到家长制的兴衰时,主席拿出《红楼梦》举例子。‘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积攒自己的私房钱。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在毛主席的指导和鼓励下,林克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经典着作,看待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也为他后来参与经济、政治类书籍的编撰奠定了基础。

空闲时间,林克还教毛主席学习英文版的《矛盾论》、《实践论》、《共产党宣言》等理论书籍。学英文之余,毛主席有时会阐述书中的某些观点,畅谈他的体会。他那引人入胜的言谈,激发了林克对理论的兴趣,培养了林克学习理论、研究思考问题的习惯,这让林克受用一生。
三、毛主席要求林克读好“无字之书”

毛主席一生热爱读书,并且还经常教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除了鼓励他们读有字之书,还要他们多读“无字之书”,多去实践中学习。

1960年,国家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困难,农村中一些隐藏很久的严重问题大量暴露,各地粮食缺口很大,很多地方大规模暴发浮肿病,出现不少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毛主席忧心不已,每天眉头紧皱,唉声叹气。

12月25日,是林克最难忘的日子。这天中午,毛主席将他、高智、叶子龙、李银桥等9个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请到家里吃饭。

第二天是毛主席67岁诞辰,聚餐时,大家都对主席表达祝福。毛主席很高兴,与他们侃侃而谈。他从自身经历说起,谈到“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人就是要锻炼”等结论。

于是,他提出:“让林克、高智、冯耀松等同志去农村接受锻炼,参加地方正在开展的整风整社工作,你们怎么看?”

图|毛主席与青年同志(林克左一)

他们回答:“主席的指示,我们坚决服从!”

主席补充了一句:“只是现在各地都苦得很,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能接受吗?”

他们异口同声道:“能!”

“能就去,下去后记得每周按时汇报当地情况,直接写信给我就行。三个月后回来向我汇报工作。”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要他们到实际中学习,去读好社会、农村这本“无字大书”。

临行前,毛主席嘱咐他们:“下去后,要过好三关:一、过好生活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不能搞特殊化;二、要过好政策关,从实际出发,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三、要过好群众关,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向我反映真实情况。”

1961年1月16日,林克从北京来到河南参加省、地、县工作队。整个工作队一共120多个人,进驻村子后,与村民一起吃公共食堂,一起住土砖房,一起劳动。工作队员还要逐户访问农民群众,了解生活、生产等问题。

他们下乡不久,便遇到了毛主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吃饭问题。按照配给他们每人每个月的口粮是27斤,可实际上他们连一半都吃不到,这一半还是稀饭配蔬菜。所谓粮食,只是红薯做的淀粉汤,根本见不到玉米,更别说大米、面粉了。林克与其他同志胸口以下全是浮肿,但工作队的大部分同志都熬过来了。

7月中旬,林克等十几名同志回到北京汇报情况。由于少部分同志在整社过程中搞特殊化,缺乏自我批评,又不愿接受其他同志批评,难以统一思想,最后没有形成结论。

当时,毛主席在江西,林克写了一封信,将整社的基本情况和总结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如实汇报给了毛主席。

8月7日,毛主席写了回信,大概意思是:“信已经看过了,我同意你的建议,希望下去的同志不要搞特殊化,不要脱离群众,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极少数,搞特殊化、脱离群众的同志,我会严肃批评。”

经过下放锻炼,林克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如何同群众打成一片,如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如何给基层干部做好思想工作,这些都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他也在这一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又促使他加强理论学习,并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图|毛主席

这些应该就是毛主席讲的“无字之书”,只有结合实践,读无字之书,才能深刻理解有字之书,使有字之书中的理论发挥作用。不参与实践,不去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会失去其应该发生的价值。
四、毛主席教林克要敢于创新

毛主席很欣赏禅宗慧能,赞赏他对佛教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六祖坛经》一书,他经常带在身边,不时就要拿出来翻一翻。他多次向林克谈及慧能,要他了解慧能的身世和学说。

主席最先谈到的是慧能身世,慧能出生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家境贫寒。皈依佛门后,在寺庙干的是舂米等苦力活。后来,禅宗五祖弘忍寻觅新的掌门人,要众僧作法偈,以观各人的修行。

他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深得众僧推崇,可弘忍不满意。慧能反其道而行之,另作一首,却得到了弘忍的赏识,授其法衣,使其为禅宗六祖。

毛主席还给林克讲了慧能的学说,以及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他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造了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复杂的佛教教义简化;另一方面使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本土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也是中国佛教的始祖。在他影响下,印度佛教在中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动摇了,甚至出现‘喝佛骂佛’的现象,后世将他的建树称为‘佛学革命’。”

最初,林克并未领会,毛主席三番五次赞叹慧能这一举动的良苦用心。直到他晚年回忆与毛主席相处的岁月,开始整理并翻阅了大量与慧能及其学说有关的论述时,才有所理解。

林克意识到:“慧能自幼辛劳勤奋,在建立南宗禅时与北宗禅相对峙,历尽磨难的经历;他不屈尊于无上的偶像,敢于否定传统的规范条文,勇于创新;把外来的宗教中国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的特点,与毛主席一生追求变革,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民族化的思想,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毛主席在与林克一起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时,看到了上面写的序言:“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他感慨道:“可惜教条主义者不懂这个道理啊!”

毛主席反对将马列主义教条化,他认为理论必须跟着时代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苏联给我们提供的发展蓝图是,先搞重工业,再搞其他行业。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搞农业,同时搞重工业,农业促进工业发展。

图|毛主席

毛主席多次与林克探讨慧能的佛学革命,一方面是向他表明:中国共产党不能自缚手脚,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要在实践中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理论;另一方面,是通过赞扬慧能的佛学革命教诲林克,希望他也能做一个不被权威教条束缚手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五、主席一生简朴但不是苦行僧

从1954年来到毛主席身边,到1966年离开毛主席,林克在毛主席身边服务了12年。

在林克眼中,生活中的毛主席一生简朴,但绝对不是苦行僧。

林克说:毛主席一辈子确实勤俭节约,但没有像其他人所描绘的,好像主席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比如有的宣传资料上讲,毛主席改善伙食,就是吃红烧肉。这里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如果是战争年代,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况,但建国后绝对不是这样的。

毛主席是湖南人,他平时最爱吃的是鱼、冰糖肘子、火腿、鸡鸭和螃蟹,还喜欢吃竹笋、香菇、青菜和辣椒。主席在吃饭上不挑三拣四,但营养还是很注意的。

有些宣传册子上说,毛主席三年困难时期,20天不吃一粒米饭,天天吃野菜、菠菜充饥,而且得了浮肿病。

林克反驳道:“三年困难时期,我就在毛主席身边,从没见过、也没听过毛主席得什么浮肿。那三年,他老人家带头节衣缩食,有一段时间不吃肉、不吃蛋倒是真的,但党中央、保健医生、厨师还是尽一切可能保证他的营养,保证他身体健康。如果真像小册子上讲的,那保健医生和服务人员岂不是太不尽责了?况且中央其他领导也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

图|毛主席

另外,毛主席虽然不讲究穿着,但十分注意礼仪。有文章回忆毛主席,说他的内衣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他还经常穿有窟窿的袜子会见外宾。

据林克所知,这些说法太夸张和失真了。有些衣服或毛巾旧了、破洞了,经过缝补他会接着穿,这是真的。但没有破十几个洞,如果毛巾破了十几个洞还能用吗?毛主席平时不注意衣服的新旧,但他很庄重、重视礼仪,尤其是在接见外宾的时候,他可从来没有穿着有窟窿的袜子出席会议。

林克认为,有的作者以为只有把伟人的生活说得越艰苦,他的形象才会越高大。其实他们都忘记了,夸大和失真只会显得荒唐可笑。

晚年,林克在亲朋好友的邀请下,将他眼中的毛主席写了出来,书名就叫《毛泽东的人间世》,他决定用这本书表达对主席的缅怀。

1996年12月,林克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