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黄桥决战粟裕指挥“叶王陶”联袂击敌,战后哪个纵队立了第一功?

2022-08-14 17:05:02

黄桥决战,在陈毅的统一领导下,在粟裕的具体指挥下,“三剑客”叶飞、王必成、陶勇联袂击敌,打得极为铁血漂亮。

那么,叶王陶三个纵队当中,哪一个纵队相对来讲打得更好,立了第一功呢?

粟裕在战后黄桥决战总结中曾这样说道:陶勇的“第三纵队虽然武器装备差、弹药少,但是很好地完成了防守任务,值得表扬”。看来,在粟裕的眼中,陶勇的三纵打得最好。

让我们看一下,陶勇的三纵凭什么在黄桥决战中立下头功呢?


靠奇中见奇的排兵布阵最大限度掌握机动兵力坚守黄桥。

经常带兵打仗的人都知道,打防御战最艰苦。硬顶硬伤亡通常较多,而缴获通常又少。这次黄桥决战,陈毅粟裕决定采取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战役成败的关键就是始终确保黄桥不丢,黄桥这个轴心始终能够转动。

当时,叶王陶三个纵队,以武器装备和人员而论,叶飞的一纵最强,其次是王必成的二纵。陶勇的三纵人数最少,满打满算就2千人,武器装备也较差。

考虑到这次黄桥决战,必须掌握大量机动兵力,做到能够重锤猛击,毕其功于一役,陈毅粟裕决定实力强的叶王两个纵队担任机动作战任务,而把坚守黄桥的重任交给了陶勇纵队。

人数少、装备差,又得把黄桥守住,怎么办?

粟裕亲自来到黄桥坐阵,他与陶勇商量,首先在排兵布阵上做足文章。因为这么点兵力守住黄桥四城是不现实的。于是他们决定采用奇中见奇的排兵布阵:把四分之三的兵力放在重点方向东面上,西面、南面不放部队,由后勤、伙夫担子担负警戒,北门只放一个班。可以说,除重点防御方向东面外,其他的几面基本上是唱空城计。粟裕和陶勇这样摆兵布阵,风险虽大,但却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掌握了机动兵力。

靠灵活的防守反击战术打破敌人的多次总攻坚守黄桥。

粟裕和陶勇深知,坚守住黄桥,光靠被动的固守是不行的。如那样的话,敌人凭借优势的兵力,来几次冲锋,黄桥势必不保。于是,粟裕与陶勇决定打好防守反击战。即在敌人主动进攻前,先行出击,把敌人的阵势打乱,以争取战场主动。

第一次出击的时节点:当时正值顽军对黄桥发动第一次总攻。就在防御战已打到顶点的时候,恰好我军从江南赶来增援的一个营抵达黄桥,这使新四军士气大振。粟裕乘势令守城部队主动出击,一举挫败了顽军的第一次总攻。

第二次出击的时间点:对战场感知极强的粟裕和陶勇,根据战局发展判断敌第二次总攻可能于黄昏再度发起。于是,决定以一个团先行主动出击。果然,原准备组织第二次总攻的顽军,被新四军的主动出击一下子打乱了步伐。不但没有总攻成,还让出击的新四军俘获了部分人和枪。

第三次出击的时间点:考虑到敌两次总攻均以失败告终,顽军决定次日拂晓发动第三次总攻。没想到敌这一想法被粟裕陶勇预见在先。粟裕陶勇令两个团于凌晨2时主动出击。原本上顽军以为拂晓总攻时间够早的了,结果新四军午夜2时出击,第三次总攻就这样又被生生地给打乱了。


靠前敌总指挥坐阵黄桥司令参谋长带队冲锋坚守黄桥。

黄桥决战,既然称之为决战,那就说明双方都是毕其功于一役。陈粟打不好,那么江北指挥部的新四军部队就真的如顽军所说的那样,被赶下长江喂鱼;韩德勤的顽军打不好,那么苏北的抗日主导权便被新四军生生夺过来,灭共溶共大计自然也就成为泡影。

面对战略和战役战术上均以少打多,领导坚强的战斗意志无疑将成为影响决战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时,作为战场总指挥的粟裕亲自坐阵黄桥,亲自调兵遣将,亲自指挥控制。名将坐阵、总指挥坐阵,这无疑是对守黄桥部队的一个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当江南的一个营关键时刻赶来增援时,粟裕亲自作宣传鼓动工作:同志们,江南增援的主力部队过来了!战士们群情振奋:我们坚决打退敌人进攻,迎接江南主力!

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知道粟裕亲自坐阵的良苦用心。这支部队可是粟裕的老底子部队,把这样的艰巨任务交给三纵,既是信任更是考验。陶勇和张震东没有辜负粟裕的信任。战事最吃紧时,敌一部“居然在尘土硝烟中突进了黄桥的东门”。此时,陶勇和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冲出去,硬是将顽军杀出东门”。

靠三纵指战员们的革命英雄气概奋勇杀敌坚守黄桥。

两军初始交战时,应该说顽军的气势并不低。他们以为凭借绝对的优势兵力,定可一举拿下黄桥。然而,没想到经过铁血比拼,三纵人少气多,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始终压敌一筹。他们坚定沉着,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轻伤能坚持战斗,重伤也不下火线,始终与顽敌血拼。23军战史这样记载道:

“第三团在向顽军反击作战中,全团十个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个个英勇作战,冲锋在前,先后有八名光荣牺牲或负伤。在反击时,有一个战士党员负伤后从昏迷中醒来,忍着全身十多处伤口的剧痛,继续冲向顽军炮兵阵地,英勇地歼灭了敌人。”

整个战役下来,三纵不仅打得铁血,还打破了打防御是苦差事,战场缴获少的惯例。由于他们多次主动出击,歼敌竟高达“6千余人,缴获长短枪1千多支,轻重机枪1百余挺,并生俘顽军第33师少将师长孙启人”。可以说,三纵用他们的铁血善战与傲人战绩,为粟裕表扬他们加了一个最生动的注脚。


主要参考文献:《新四军战史》《粟裕战争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