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十大元帅:彭德怀参加革命最晚,为何高居第二?他起点太高

2022-08-01 17:05:02

十大元帅:彭德怀参加革命最晚,为何高居第二?他起点太高!

十大元帅中,彭德怀参加革命最晚,他在1928年4月入党,当年7月他和滕代远、黄公略以及邓萍等人领导了平江起义,于次年年底率军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在彭德怀入党之前,十大元帅中的另外九位已经轰轰烈烈开展起武装斗争了。

贺龙、朱德、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陈毅、林彪都参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罗荣桓追随毛泽东在稍后发动秋收起义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参加了当年年底的广州起义。在1927年这个风云激荡的特殊一年,九大元帅悉数出场,只有彭德怀一直到年底,还是湘军中的一名代理团长。

显然,彭德怀是所有元帅中最晚参加革命的,但为什么他能够在1955年的授衔中成为仅次于朱德的第二元帅?

朱德的经历和职务过于“硬核”,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解放军总司令,还当过中革军委主席,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除此之外的八大元帅参加革命的资历均早于彭德怀,彭总为何能够在22年之后超越他们而高居元帅次席?

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十大元帅中,至少一半在参加革命时职务都比彭德怀高。

朱德在参加南昌起义前,已经是滇军名将,当过护国军旅长,一度担任云南宪兵司令,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军阀”,这也是陈独秀拒绝他入党的主要原因。

贺龙在南昌起义时是中将军长,是当时军界有名的实力派,是各方争相拉拢的红人。

刘伯承当时的职务也很高,也是中将军长,而且是第一个担任国民革命军军长的共产党人。鲜为人知的是,我军最高的起义是泸顺起义,最高领导人就包括了刘伯承和陈毅等元帅。

叶剑英是第4军参谋长,粤军中的头面人物,深为张发奎所倚重。

聂荣臻早在几年前就是黄埔军校教官,很多后来威震军界的高级将领见了他都得毕恭毕敬地行军礼。

只有4位元帅在1927年时职位不如彭德怀,彭总起义前是湘军团长。徐向前在广州起义时不算重要领导人,当时负责工人赤卫队的训练;陈毅没赶上南昌城的战斗,在被任命为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团之前,只是一名准尉文书;罗荣桓和林彪分别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他俩的职务差不多,都是部队中的连级干部。

那么,彭德怀为何能够后来居上?事实上,他成为十大元帅中的第二名只是授衔的结果,而在军中成为仅次于朱德的存在却早在红军时期就开始了。

彭德怀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起点太高了。

平江起义时,虽然他的职务仅是团长,但起义后成立红5军时,彭德怀担任红5军军长——这是我军历史上一支十分重要的武装,几个月后,彭德怀把红5军拉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当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经过“三湾改编”后,把起义军带到位于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就是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就在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刚刚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时候,朱德和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来投,井冈山一下子沸腾了,这一次,朱德和陈毅带来的足有一万多人,虽然其中绝大部队都是湘南的农军,但因为有南昌起义的队伍作班底,战斗力不可小视。

彭德怀率红5军上山,对井冈山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红5军基本由湘军组成,湘军的战斗力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素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朱德、陈毅的南昌起义部队,彭德怀的平江起义部队,这两支正规军的加入,对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力是一种极大的提升。

随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和陈毅等领导人又先后投入中央苏区的创建。

朱毛和彭德怀率井冈山红军转战赣南、闽西,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逐渐成型,这是彭德怀的一个高光时刻。

之所以叫中央苏区,不仅仅因为这是全国大大小小几十块苏区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红军数量最多,而是后来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在这里成立了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红军的总部也在这里。这里聚集了党、政、军的中央高层领导,因此被称为中央苏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朱、毛、彭为主要领导人的第一方面军也被称为中央红军。

正是在中央苏区,朱德成为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他同时还担任中革军委主席,而且和他长期并肩作战的彭德怀则成为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和中革军委副主席,朱正彭副的军中最高领导格局初步形成。

这个领导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的人民武装都是由朱德担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和朱德的坐镇总部不一样,彭德怀虽然是副总司令,但他更喜欢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红军时期他还担任红3军团军团长,无论是反“军事围剿”还是长征中,彭德怀都率部冲杀在前;八路军时期他经常深入太行山区,和刘伯承、邓小平和陈赓等人指挥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更是以解放军副总司令之尊兼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在陕甘宁和胡宗南大打“蘑菇战术”,搞得这位天子门生苦不堪言,最终西北五省全境都被彭德怀所部解放。

可以说,平江起义之后的红5军军长,这个极高的起点是彭德怀之所以成为第二元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后来他先后担任中央红军副总司令、八路军副总司令和解放军副总司令,则成为他超越其他8位元帅的根本原因。

彭德怀的出身极苦,这在十大元帅中算是最苦的,没有之一。

朱德的出身也很苦,以至于后来出生的弟弟妹妹无法养活,都被迫溺死了,这在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详细描写。

但彭德怀显然更苦,大年初一冒着刺骨的严寒和年迈的奶奶以及年幼的弟弟出去讨饭,以至于饿得昏厥于地。

从小残酷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彭德怀嫉恶如仇、性格倔强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他一生性如烈火,对恶势力绝不屈服,不肯轻易向人低头的个性更是深深地刻在骨子里,这在他的童年时代就露出端倪:宁可饿死也不吃要来的饭。

彭德怀很耿直,脾气大,喜欢骂人,被人骂过的有瞎指挥的李德,彭德怀说他“崽卖爷田不心疼”;也有在关家垴战斗中主张撤退的老战友刘伯承,彭德怀情急之下说要“撤销129师番号,杀头不论大小”;甚至还有毛泽东……

至于被他骂过的部下就更多,不过,彭德怀骂人是对事不对人,多年之前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说彭德怀在崇明岛视察海防前线时,有一位团长因为犯了错误被他痛批,但在吃饭时彭德怀还是向他承认了错误,说自己骂人是不对的。

有人对彭德怀有偏见,认为他只会硬拼,靠着蛮力打仗,特别是在关家垴战斗中,以8个团的兵力围攻日军600多人的冈崎大队,最终不但让冈崎大队跑了,自己还伤亡惨重。

他骂刘伯承就是在这场战斗中,因为刘伯承不主张硬拼。

关家垴之战各方评价不一,主流意见是这场战斗该打,因为不打的话日军气焰会更嚣张,经常以一个营(大队)的兵力就敢在太行山“扫荡”,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具体的打法却有不同意见,多数赞成刘伯承和陈赓等人,主张先放日军下山,再另寻有利时机歼灭之。

但这并不能说明彭德怀只会蛮干,相反,彭总实际是一个韧性极强的人。

前文提到他在大西北和胡宗南周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时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刚刚组建,不过可怜的几万人,而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宁波老乡深得器重,手下几十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就是在这种极端劣势下,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的万千沟壑中和胡宗南兜圈子,经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沙家店等战役,拖得国民党军生不如死,让老胡彻底没了脾气。

后来在第18和19两大兵团的协助下,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前西北野战军)的35万人横扫大西北,当年不可一世的马步芳集团就是被彭总一举歼灭的。

单论解放的国土面积而言,彭德怀排第一,就敌我实力的悬殊而言,彭德怀也是环境最险恶和最困难的,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出来,并一举解放大西北全境, 怎么可能只靠蛮力?

如前所述,彭德怀之所以成为十大元帅中仅次于朱德的第二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平江起义的起点太高,红5军是井冈山的骨干力量,彭德怀在井冈山成为和朱德、毛泽东、陈毅并驾齐驱的红军创始人之一;二是随后他成为军中排在朱德之后的最高领袖,无论是中央红军还是八路军亦或解放军。

彭德怀能够做到这一点,凭的是他高超的军事造诣和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这一点几乎贯穿了彭德怀22年的军事指挥生涯。

但这还不是终点,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当仁不让,成为志愿军首任司令员。

要知道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位,当时中美实力差距极大,美国通过二战让自己成为“世界首富”,而中国刚刚结束解放战争,国内经济千疮百孔,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军事观察家都认为中国绝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彭德怀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这个天生的战士不惧敌军的强大,也看不起打退堂鼓的可怜虫,他力排众议支持毛泽东,他的勇气、魄力、韧性和顽强证明他是志愿军的最佳主帅,因为这也是志愿军的特质!

当然,即使没有志愿军司令员这个背书,彭德怀也已经铁定是第二元帅,只不过率军入朝更加体现了彭德怀的指挥风格,哪怕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军,彭德怀也从此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名敢于和世界两大强国搿手腕而丝毫不落下风的元帅。

某种程度上,彭德怀的风格,就是中国军队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