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三国最奸诈的小人,曹操刘备都深受其害,却被罗贯中成功洗白

2022-10-03 17:05:05

提起罗贯中,中国人可谓家喻户晓,主要是因为他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号称“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名着。

在这本小说中,由于大部分人物和事件都与历史一致,因此让很多人把它当作了真实的历史。可是,罗贯中在小说中其实将很多人的形象都做了颠覆,其中有一人就洗白的最成功。明明最为奸诈,连曹操和刘备都深受其害,结果大家都以为他是忠厚之人。

此人是谁?就是那个“三让徐州”、惺惺作态的徐州牧陶谦。在《三国演义》中,这位陶谦大人虽然年迈浑庸,为人懦弱,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是非常好的印象。

为什么呢?因为同情,因为钦佩。同情他不幸得罪曹操,跟曹操结下大仇,不得不请刘备帮忙;钦佩他一心为公,自愿让出徐州。可惜的是,这只不过是罗贯中将他好好地包装了一番,大家都被骗了。

在历史上,陶谦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形象和小说中的完全相反。在真实的历史上,陶恭祖不仅不懦弱、不昏聩、不善良。而且完全相反的是,他比刘表还要奸诈。而且,陶谦的野心和手段丝毫不比曹操差。
一、哗众取宠,博得虚名

陶谦从小就很有名,而且家族在地方上也很有实力,被地方举荐为官。他的经历还挺丰富,先是举荐茂才,做县令;后来官运亨通,当上了幽州刺史,而且还有机会随同当时的车骑将军张温前往西北讨伐叛军。

在这里,陶谦开始表现自己。在讨论时,陶谦不仅反对张温的策略,还当众叫板。靠着这份勇敢,陶谦居然因此名声大噪。

后来,陶谦在讨伐黄巾军后被封为徐州牧。徐州在和平年代,绝对是一块宝地。人口稠密,人才众多,可以作为争霸天下的资本。

可惜的是,陶谦却并无实干才能,在位期间,任用豪强,宠幸奸佞,排斥忠义,结果导致徐州混乱,人心动荡。后来,诸侯讨伐董卓,陶谦作壁上观。不仅如此,还悄悄地派人和董卓交好。

后来,董卓被杀,局势再度大乱。陶谦果断拥护德高望重,但没有实权的右车骑将军朱儁。很显然,陶谦此举不怀好意拥护一个拥有势力的诸侯,显然会降低自己的实力,可是拥护一个名望高但没有实力的人,自然能从朝廷得到好处。陶谦很显然不是什么老实人,而是有野心的奸诈之徒。不过,话又说回来,真有人相信封建大官有老实人?
二、忘恩负义,挖走刘备

陶谦很快就为自己的狡猾付出了代价。本来想巴结曹操,派人去护送曹操的父亲。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曹操的父亲曹嵩糊里糊涂地死在了徐州。这下算是彻底得罪了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向袁术、公孙瓒求救。公孙瓒还是讲义气的,二话不说,就派出自己大将田楷和好哥们刘备率兵增援徐州。

曹操退兵后,陶谦开始忘恩负义了,竟然试图扣下田楷和刘备。田楷严词拒绝以后,回归了公孙瓒。为了留下刘备,陶谦暗中送给刘备四千精锐的丹杨兵!一直苦于没有本钱的刘备这下开心了,有人有钱有粮食,刘备于是跟随了陶谦。

而刘备之所以愿意留下来,绝非是“仁义”,而是被陶谦挖走。

这件事,在《三国志》里面说得很清楚:

“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挖走刘备,自然不是为了徐州百姓,而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保镖。至于是不是挖墙脚,陶谦才不管这些。
三、虚伪狡猾,死占徐州

收留刘备以后,陶谦总算是安心了不少,毕竟刘备能打,而且还拥有关羽、张飞这种猛将。此时的陶谦,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不过,丝毫没有为徐州的将来考虑,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英雄梦中。吕布杀董卓后,汉献帝落单。由于汉室名存实亡,诸侯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不过,陶谦却愿意。不得不说,陶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的是,陶谦一门心思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想到自己命不久矣。临终时,才终于说出“看来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的话来。

可事实上,临终前再来安排人事,哪里还来得及呢?况且,一直到死,陶谦也没有做出明确“让徐州”的安排,导致刘备后来仅仅是成了名义上的徐州之主,根本得不到徐州豪强的拥护,没多久就丢了徐州。



从陶谦这一生的经历来看,陶谦显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忠厚仁义的老实人,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极度地贪慕权势,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完全相反。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成功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