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沙巴激战:4000越军合围149师,149师突围激战10小时,结果如何?

2022-07-26 17:05:02

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有这样一个桥段:八路军新一团为了掩护总部机关撤出日军包围圈,在苍云岭苦战数日后,被战斗力强悍的坂田联队四面合围。当时八路军总部命令李云龙率部按原路撤退,这样一来,已经撤出包围圈的兄弟部队还可以帮新一团一把。

可李云龙不顾新一团武器装备不如鬼子、粮食弹药不足的事实,认为日军坂田联队是四面合围后,其指挥部梯队是整个包围圈最薄弱的环节,于是,率部从正面进攻,不仅端掉了日军坂田联队指挥部,击毙联队长坂田,还成功突围。

尽管这个桥段是经过艺术加工得到的内容,很多细节值得商榷,但在现实中,还真存在这样的战例。

1979年2月28日晚上11点左右,解放军149师446团2营由于天气原因,误入了越军316A师设下的口袋阵中,在越军强大的火力下,各连排建制被打散,在危急关头之际,各级干部主动出来指挥,全营官兵都想从正面突围,顺便吃掉这股越军。

激战一夜,解放军149师446团2营还真像李云龙的新一团那样,不仅吃掉了当面之敌,还顺利完成了师部交给的穿插任务。


战斗背景

1979年2月23日晚上,越军316A师麾下的148团在代乃地区吃了大亏后,余部迅速西撤至10号公里4号桥一带的吉光胡、奔西爱、威龙松等地区建立防御阵地,试图以此阻止解放军从10号公路南下攻打越南安沛。

越军316A师主力趁148团在代乃激战之际,在老街柳谷区至沙巴县城的公路上,又留下了7个步兵营、一部分炮兵,加上沿线的越南民军部队约4000人的兵力设防。

其中,该师麾下的174团1营驻扎在威龙松、蒙先、达果一带;2营驻扎在1796高地和高地东南侧的群山中;3营驻扎在马匝地区。98团7营和坝洒县独立营残部驻扎在新寨北一带,沙巴独立第6营主力位于沙巴县城附近。

越军的316A师,是解放军名将陈赓和韦国清两人手把手教出来的野战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

在战术上,善于运用小群多路、侧后穿插打法。进攻时,通常以3到5人为一组,利用夜色实施袭扰,为天亮前的大规模进攻做准备,防御时兵力分散但火力网紧密,阵地作战时,武器装备、粮草弹药充足,善于利用一兵多能的优势,将阵地战打出运动战的效果。

当防线核心区域被对手突破后,越军316A师便迅速以多梯队多方向撤离阵地,突围成功后,迅速集中剩余兵力伺机反击。

在老街柳谷区至沙巴县城的公路上,越军316A师的防御特点为:公路两端火力强,中间力量较弱,通常以班排为单位,以公路拐弯处、桥梁、山垭口为核心防御地段,炮兵部队占据高地反斜面,形成纵深梯次环形防线。

这股越军,在设立野战工事过程中,任何一处阵地周边,都有多个预备阵地。预备阵地上,除了有少量人员留守外,武器弹药充足。越军从某个阵地溃退的时候,往往都是丢弃所有武器弹药,轻装退入下一个阵地集结,拿起武器马上又能参战,而且其炮兵熟悉地形,闭着眼睛都能对刚丢失的阵地实施精准炮击。


2月25日,为了狠狠打击越军锐气,解放军西线兵团命令149师追击逃向沙巴县的越军316A师主力。解放军149师及其配属部队经过迂回穿插、逐步推进等战术后,对越军316A师形成合围。

2月28日晚上11点左右,149师446团2营从兄弟部队已经控制的3号桥地区西进,主要任务是在3月2日之前控制4号桥地区,保障团主力部队的行军安全。

遇险

2月28日一大早,当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到了晚上,也没有停雨的意思。沿途河流溪水暴涨,能见度非常低。

149师446团2营出发前,师级以上首长曾多次叮嘱,部队尽量不要走10号公路,要从公路两侧的山地穿行,以免遇到伏击。但是,这样的建议是行不通的,一整天的暴雨让土壤变成烂泥,2营的战士们要是从公路两侧的山地穿行,根本没法按时完成穿插任务。

此外,在倾盆大雨中,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两人相距30米,就算是喊破喉咙,对方也听不见。亚热带地区2月的天,气温不是一般的冷,冒雨行军,本来就是一件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的事情。

而10号公路是中国以前援建的柏油公路,2营的战士们在路面上行军,虽然有些冒险,但可以减少天气原因导致的不利因素的干扰。

3月1日凌晨2点左右,2营5连1排抵达4号桥北侧约300米处。


4号桥,并不是一座桥梁,而是连接奔西爱和威龙松两地的两座桥梁,南侧的桥梁是钢筋水泥桥,北侧的桥梁是可以通行坦克的木桥。按照师部的命令,446团2营抵达4号桥地区后,不要过桥,而是迅速控制周边有利地形,以此保障桥梁的安全。

因此,2营5连副连长伍良培迅速带着1排的战士前往奔西爱村搜索,战士们行至4号木桥北侧约100米处的一片小树林时,发现不远处有人员发出的动静。

由于天黑雨大,敌我难辨。此前,446团直属侦察排有战士在这一带实施敌后侦察任务,副连长伍良培担心误伤友军,只能命令战士们不要用冷兵器突袭,而是询问口令(当时的口令是“团结战斗”)。

一名战士喝问口令的时候,3个人影突然间钻入路边的树林,紧接着,对方迅速开枪,副连长伍良培和身后的战士们被迫还击。突然间,4号木桥东北侧有3枚红色信号弹升空,副连长伍良培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战士们迅速隐蔽,避免被越军火力覆盖。

红色信号弹升空后,4号木桥东北侧无名高地、西南侧无名高地和东南侧公里两边高地,都朝着公路上空发射了数枚照明弹,4号桥地区方圆500米的地段被照亮。此时,446团2营5个梯队,完全钻进越军布设的口袋阵当中。

营指挥所梯队正处在公路两侧山高路陡地段,营长江礼锡在组织营指挥所梯队隐蔽过程中,遭遇越军迫击炮急袭,被炸晕倒在路边水沟里,跟随营指挥所梯队执勤的通讯连15瓦电台被毁,2名通讯员战士壮烈牺牲,一时间,2营与团部失去联系,全营5个梯队建制被打散,连部联系不上营部,部队群龙无首。


正面突围

越北10号公路途径4号桥地区的时候,在奔西爱村4号木桥北侧向西南方向形成一个直径约为1500米的大拐弯,公路大拐弯周边处在几处高地的瞰制之下。

在4号木桥东北侧约300米处,是一处无名高地,是1662高地主峰向东南延伸的山脊,制高点被解放军149师编为5号高地,海拔高地约为1200米,坡度大于45°。5号高地又有3道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山脊,制高点编为1、2、4号高地,1号和5号高地中间还有3号高地。

在4号水泥桥西南侧约200米处,还有达果北山高地,在外约姆河东侧约150米处,有外约姆河东山高地。这两处高地主峰的海拔高度都超过1000米。公路大拐弯北侧,均为高度超过10米的悬岩峭壁。公路到外约姆河岸,则是高度超过50米的乱石陡坡和悬崖。公路大拐弯处多为依山傍谷、地势险峻地段。

防守4号桥地区的越军是316A师174团1营和148团残部的一个加强连,还有当地部分民军,兵力约为700人。其中,148团加强连驻扎在4号木桥东北侧高地;高地五处山包一共修建了40余个暗火力点,配有60迫击炮、40火箭筒、高射机枪、75无后坐力炮、轻重机枪、美制M79榴弹发射器等重火器。

看到情况对我非常不利,2营5连副连长伍良培联系不到营指挥所,也没法后撤,随即命令5连1排战士交替掩护,冲过4号木桥,杀进奔西爱村,掩护营主力部队向村庄靠拢。

随营加强指挥的446团副团长柯致祥,当时带着5连主力走在5连1排后面,发现情况不利后,迅速指挥5连主力以搭人梯的方式,抢占公路右侧有利地形,以扭转不利局势。带着4连行动的团副政委马文科见状,也命令4连的战士们抢占有利地形。


2营6连是后卫梯队,在行军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急促的枪炮声时,连长唐宜富随即命令战士们卸下所有不必要的随身物品,只携带武器弹药跑步前进。

在路上,迅速收拢了营指挥部梯队被打散的人员,发现营长、营指挥所通讯员都失去联系,副营长和随营加强指挥的团干部都不在的情况下,6连长唐宜富命令战士们从正面突围,以此保障前方连队的安全。

6连1排行至4号木桥北侧2号高地东侧山脚约150米处时,遭到越军密集的机枪火力封锁。6连长唐宜富命令副连长林友顺率1排对2号高地发起佯攻,吸引越军火力,自己带着连主力采用搭人梯的方式,携带40火箭筒迂回到2号高地北侧进攻。

凌晨3点20分左右,6连率先拿下4号木桥北侧2号高地,连长唐宜富迅速命令炮连的战士集中手中的迫击炮,加上在阵地上缴获的越军炮击炮,对着1号高地实施猛烈炮击,有效帮助4连夺取了1号高地部分阵地。凌晨4点左右,5连占领4号木桥北侧3号高地的部分阵地。

此时,2营与越军在4号桥地区形成对峙。柯志祥副团长随即组织战士们联络各梯队,利用2营仅存的步谈机建立指挥所,由副营长朱少成担任代理营长,继续组织部队作战。

在部队拿下3号高地部分阵地的同时,此前被越军炮弹炸晕的营副教导员黄坤尧醒来后,迅速带伤折回3号桥向团部求援。4点30分左右,师部因为联系不到2营,便派446团通讯参谋柳玉成率一个通讯班前来寻找,在半路遇到黄坤尧后,一边向师部汇报情况,一边赶赴事发地点。


凌晨5点左右,随2营行动的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曹吉成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抢救伤员的时候,发现了负伤的营长江礼锡,很快,营长江礼锡重新指挥部队作战。

团通信参谋柳玉成带来通讯班在接下来的反攻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营长江礼锡的指挥下,麾下各连只需派出一个尖兵组实施抵近侦察,发现越军火力点后,迅速使用步谈机告知后方炮兵,炮兵战士逐个敲掉越军火力点,2营逐渐扭转不利局面。

战至3月1日中午12点,4号木桥北侧1至5号高地上的越军被全部消灭。此战,446团2营在突然遭遇伏击的情况下,以自身牺牲76人,伤121人的代价,击毙越军316A师148团153人,缴获迫击炮6门,机枪6挺,为接下来歼灭4号桥地区316A师174团1营提供了良好时机。

参考资料:

[1]李建申:热血记忆陆军149师老军人南疆边境作战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M]中西书局,2011

[2]李吉华、谯家怀:回忆:对越自卫还击战[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