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1年宁波80岁老农挖开儿子坟墓,取出包裹,里面的物件惊动中央

2022-06-28 17:05:05


1951年,在宁波市一个山区小村,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铁锨,艰难地朝着山里走去。

走到一处墓地,老人停下脚步。

此时,老人已经八十高龄,虽内心激荡、却眼神坚定。

只见老人吃力地挖开了坟墓。但奇怪的是里面并没有尸骨,仅有一个普通的黑色包裹。

随后,老人让儿子找来了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满心不舍地将手里的包裹上交。

政府工作人员打开包裹,看着里面的东西,大感吃惊。随后立即上报,引起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最后,这个包裹直接上交到北京,惊动了中央。

这个包裹里面到底是什么物品,引起如此重视?

这又是谁的坟墓?背后有些怎样曲折的故事呢?
年少离家

老人名叫张爵谦,家住宁波市霞南村,一个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普通农民。彼时老人已经80多岁了

可就是这位普通的老人,却养育了一位英雄儿女。

1898年,张爵谦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张静泉。

为了给儿子取个有寓意的好名字,张爵谦拿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拜托十里八村唯一的书生帮忙取名。

静泉,希望儿子一生可以安宁、免受动乱之苦。

张爵谦对于儿子,是给予厚望的。尽管家里已经到了吃糠咽菜、难以为继的时刻,还是坚持送儿子去读书。

张爵谦一辈子不认得一个大字,没什么本事,只能老实本分地种地、干活。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地过着平淡的一生。

张静泉,自小也很争气,十分懂事、孝顺。

家里的简单活计,都能帮得上忙。在学堂里也是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优异。自幼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

张静泉心思敏捷,做事很有主见,对很多事情往往能够看清本质。

对于农村的落后生活,张静泉自然不甘心。但也深知,凭年幼的他,根本什么也改变不了。

唯有长大,学好本事,才能去改变父母的生活。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年幼之时,就立志改变生活。

就是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张静泉很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送往镇海中学读书。

其实,这个时候,张爵谦是不想送张静泉外出上学的。

不单单是希望长大后的张静泉,能够帮家里分担压力。更重要的是不放心孩子外出读书。

因为,当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正爆发。

这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家的革命,很快就席卷全国。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宣布脱离清朝独立,全国各地进入了军阀割据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革命的目的旨在建立新中国,但混战也是不可避免地爆发。

作为穷苦农民的张爵谦,哪里有什么新思想,哪里能意识到革命的重要性。他所考虑的问题,只是家人是否都能安稳地活着,是否都能吃上一顿饱饭。

所以,当时的他是很反对张静泉外出读书的。

兵荒马乱的年代,哪个父亲能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

但张静泉认为,通过学习,接触到了一些新思想,加之其性格使然,坚决要求外出读书。最后在教书先生的劝说下,张爵谦同意了。

可是,让张爵谦深感意外的是,没有过去多久,张静泉的思想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张静泉说什么也不读书了,要去大上海独自闯荡。

张爵谦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张静泉不想读书的原因,只当是年少轻狂。

1913年,仅仅15岁的张静泉,选择了辍学。他没有回家务农、帮助父母,而是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寻找出路。

几年里,张静泉并不怎么回宁波老家,对于他在外面的情况,家里也不甚了解。

就这样,几年时间过去了。

眼看着张静泉就快要20岁了,张爵谦开始为孩子的婚事操心起来。

托人捎带口信,让张静泉务必回家一趟。

不明情况的张静泉匆匆赶回家中,原来是父母为他说了一门亲事。

在父母的强力要求下,没多久,张静泉就与妻子顾玉娥结婚了。

可惜,红颜薄命,两人仅仅在一起生活了几年,顾玉娥就因病去世了,两个人也没有留下孩子。

从那时起,之后的十余年中,张静泉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在外面都做些什么,家里也完全不知道。

直到1927年,张静泉突然回来了。
接受儿子的嘱托

1927年,眼看着年尾了,张爵谦正在院子里忙活。

心里想着,又一年过去了,二儿子还是了无音讯。虽然担心,也无可奈何。

在那个时候,农村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是迷茫和心存畏惧的。张爵谦虽然担心儿子,但也从没动过出去寻找的念头。

就在这时,院门突然被推开了。

张爵谦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定了定神。

果然,是儿子张静泉回来了。

看着眼前已经快30岁的儿子,十余年的思念,张爵谦一时间老泪纵横。

可张静泉,却有些心不在焉,看起来还很着急的样子。

张静泉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改了名字多年,现在叫张人亚。张爵谦没有多想,那时候换个名字很正常的事情。

在家里没待多久,张人亚就悄悄地叫住张爵谦,找了个无人的地方说话。

张人亚眼见四下无人,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包裹,交给张爵谦。并嘱咐父亲,务必收好这个东西,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也不能告诉。

张爵谦追问这包裹里的东西是什么。

张人亚告诉父亲,这里的东西,如果被不怀好意的人知道,会要了一家人的性命。而这个东西对张人亚来说,比命还重要,务必小心收藏。

随后,张人亚简单地说了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并且告诉张爵谦自己现在是共产党员,为了穷人不再吃苦而斗争。

张人亚在家里没有待上一天,就要离去。

临走前,反复叮嘱父亲。一定要记住共产党这个名字,如果将来他回不来了,务必将收藏的东西交给共产党,一定要确定好对方的身份,千万慎重。

张爵谦一下子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这涉及到儿子的生命,他怎么能不重视。

张人亚走后,张爵谦将东西在家里换了好几个对方藏起来。总是放心不下,生怕哪天被人不小心翻出来,惹出大祸。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爵谦吃不好、睡不好,看谁都不放心。

思来想去,张爵谦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东西藏到墓地里。那里常年没有什么人去,自己也要想办法守在那里。

张爵谦没有匆忙去做,而是开始想办法,尽量让这件事情看起来合情合理。

好在张人亚回来的时候,因为东西的重要性,一直躲避着旁人,没有人知道他突然回来过。

张爵谦开始逢人就念叨儿子,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在外面做了什么勾当,这个不孝子可能死在外边了。

慢慢地,家里人和周围的村民们,相信了他的说辞。认为张人亚,很可能死在外边了,要不然怎么会十多年都不回家看看。

就这样,张爵谦借口给祖宗前辈有个交代,给二儿子立了墓。

很快,张家祖坟地出现了一座新坟“泉张公墓”。

立坟的时候,张爵谦趁着三儿子不注意,偷偷将张人亚留下的包裹放进了空棺材里。

从那时起,张爵谦表现得更加思念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他更显憔悴。

张爵谦坚持给儿子守墓,陪伴在儿子身边。

就这样,这个老人像守护儿子的生命一样,守护着儿子留下的东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尽管家里的孩子们,不忍心老人独自在山上生活。可是谁劝也没用,老人一直固执己见,坚持留在山上陪着二儿子。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张爵谦陪着儿子的空坟,度过了二十多载春秋。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尽管张爵谦一直在山上生活,但他也知道了什么是共产党,也知道新中国成立,全国的穷苦人终于解放了。这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儿子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着一番伟大的事业。

尽管张人亚一直没有再回来,但老人并没有抱怨。儿子所做的事情,让他深感欣慰,自己能够在背后默默地帮助儿子,他很高兴。

1950年,全国都解放了,张爵谦开始惦记起儿子。

就算再忙也应该回来了。

这么重要的东西,张人亚一定会急着拿走才对。当时的张爵谦,深感时日无多,必须要做些什么了。

张爵谦不顾家人反对,拖着老迈的身体,前往上海。希望在儿子曾经战斗的地方,找到张人亚。

在上海,老人尝试了很多办法,张贴寻人启事,找政府机关打听儿子下落。

最终都没有音信。

1951年,张爵谦决定,挖开二儿子的坟墓,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交给政府。

他实在等不下去了,他怕哪天会突然带着秘密离去,有愧于儿子的嘱托。

终于,张爵谦挖开坟墓,取出里面的东西,交给了政府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打开一看,深感震惊,逐级上报。

原来,张爵谦老人珍藏的东西,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党章,以及最早期的《共产党宣言》。

后经鉴定,这里面一共21件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和9件三级文物,其历史价值无法估量。

后来,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6年,守护文物一生的张爵谦老人去世了。

临终前,张爵谦老人都没能见到二儿子最后一面。甚至人在何方,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令人惋惜。
英雄的一生

2005年,老人去世将近40年时,老人的后代依然在追查张人亚的情况。终于通过相关资料找到了张人亚,还原了第一代革命者张人亚的轨迹。

15岁离家后,张人亚在上海老凤祥银楼做工人。在这里,让他更深切感受到人民疾苦,阶级压迫,逐步接受新思想的改造,进步成为一名革命战士。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同年张人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上海最早期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并于次年由张静泉改名张人亚,决心以新名字、新生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1927年,在苏联学习三年后,张人亚回国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筹办《平民日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张人亚将一包珍藏的文件,送回老家交由父亲保管。

之后,张人亚一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先后辗转多地,担任领导工作。

其担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期间,组织印刷了大量进步文章,在思想上唤醒民众,投身革命。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至1932年,张人亚赴福建检查工作,途中染病殉职,时年34岁。

张人亚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爵谦老人为了完成儿子的嘱托,用一生的时光保护文物。

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2017年,在张人亚家的老屋,以张人亚名字命名的党章学堂正式挂牌。

展示张人亚同志的革命历程,以及张爵谦老人守护珍贵文献,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

2021年5月5日,由林永健,代旭出演的《理想照耀中国》之《守护》正式播出,真实还原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时,由林永健饰演的张爵谦,三次与代旭饰演的张人亚,对视的眼神让人动容。

我们在感叹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的同时,更加要珍惜眼下的生活。

是他们,用生命去坚守,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