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47年,毛主席与周恩来互嗯一声,5天后一份厚礼送到胡宗南桌前

2022-06-13 17:05:02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进攻,中国内战全面爆发。解放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争序幕,第二阶段是战略防御,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第四阶段是战略决战


图片模式

对蒋介石集团而言,是分为四个阶段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全面收缩防御和重点防御。1949年3月,胡宗南进占延安,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改为战略进攻的过渡阶段,对国民党军亦是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收缩防御的转变阶段。

1947年3月的延安保卫战,似乎有着“虎头蛇尾”的意味,8日延安各界召开保卫延安的战斗动员大会,彭德怀在会上对延安周边赶来的民兵和农民讲话,表态一定要消灭来袭的胡宗南大军;可是在19日的时候,延安却已沦为一座没有解放军、没有共产党人、没有毛主席的空城。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那你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一定是有个起码的理解了。

《孙子·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毛主席与周恩来副主席,一同乘坐着一辆美式吉普车,沿着公路驶进青化砭的深谷。毛主席时不时地把头探出车窗,看看窗外的地理地势,不时啧一声咂巴着嘴。不知是看厌了,还是看明白了,他缩回头,对坐在右边的周恩来露齿一笑,发出“嗯”的疑问声。


图片模式

周恩来见状,似乎是明白了毛主席是何意,便也点了点头,同时肯定地“嗯”了一声。车上随行的卫士相视一眼,一起摇了摇头,不知道两位“老朋友”是藏了什么事情,打了什么哑谜。很快,答案揭晓了。毛主席给远道而来、占据空城延安的胡宗南,准备了一份足以让他“情绪高涨”的大礼。

1947年3月25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撤离延安的第五天,已到瓦窑堡一带,听到从南方青化砭方向传来一阵阵像春雷般的炮声。炮声停下没过几小时,胜利的捷报就被传到毛主席、周恩来耳中:西北野战军首战告捷,于青化砭歼敌31旅2900人,活捉其旅长李纪云。

这一仗,打得实在漂亮,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这份战报传到胡宗南桌前时,他整个人都懵掉了,这是从哪冒出来的解放军?装备如此精良的一个旅,来不及友军救援就没了?

胡宗南的脑子嗡嗡响,自己好歹上过军校,中国人、外国人都打过,打了20多年的仗,怎么会被赶出延安的毛泽东给随便收拾了一顿?这份厚礼,实在让胡宗南有些吃不消,都说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下真见识到了。

“蘑菇战术”,毛主席专门为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指定的作战方针。蘑菇战术,简单地说:就是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区疲于奔命,利用部队的假位置消息,伺机寻找合适战场,切断敌人的前后联系,一举消灭被吸引来的孤军。


图片模式

青化砭战役,正是蘑菇战术的一场实战“演练”。毛主席简直是钻到胡宗南的脑袋里,看过里面有什么东西,在想什么东西,接下来会怎么做,都一清二楚,一点秘密都没有,提前预知了胡宗南部的动向。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之前,毛主席就料到,只得到一座空城延安的胡宗南,势必不会甘心,绝对会衔尾追击而来。于是,毛主席与周恩来、彭德怀、王震集思广益,推断国民党军占据延安后,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行动;再商量我军该怎样做,才能在胡宗南部身上啃下一块肉,送胡宗南一份厚礼。

毛主席判断出,胡宗南拿下延安后会志得意满,绝对会想趁胜追击,试着与我军主力进行决战。

于是,毛主席等人决定,派出小股部队,映照出部队主力的假象,将敌人绝大多数的兵力吸引到延安西北方的安塞去;而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则藏到延安东北方的青化砭去,做好关门打狗的准备。

说得挺简单的,看起来也挺简单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小股部队佯装得足够真,恰到时间;需要想办法将胡宗南部的剩余部队,引来青化砭深谷的险地,来得还不能多。这都需要完美配合、将士用命和精心计划等。


图片模式

胡宗南拿下延安后喜不自胜,但看到延安城内空无一人时,又感到些许尴尬和难为情。不过这点小情绪不足以让这位“天字第一号门生”实话实说而不邀功。毕竟延安可是红色首都,对解放军来说意义重大,蒋介石也是早就想踏上这片土地了。

蒋介石召胡宗南至南京,商量进攻延安之事时,咬牙切齿地说:“摧毁匪方党、政、军神经中枢,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斗志,削弱其国际地位。”

记忆犹新的胡宗南,待到彻底占领延安后,立即给南京的蒋介石发去战争捷报,邀功请赏。另一边,他又集中5个旅装备精良的主力部队,向传出解放军主力消息的安塞方向前进。

胡宗南是贪心的,他不满足仅向西北方出兵,他还想利用手上还能动的机动部队,进一步扩大战果。一副攻守兼备、能进可退的阵仗,毕竟延安都拿下来了,不就从侧面证明解放军害怕自己吗?

21日,我军截获胡宗南发给27师的一封电报,得知其31旅将要经川口渡延河,往青化砭去构筑防御工事,进行长期的据守,为安塞方向的部队行动免除后顾之忧。

另外,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胡宗南的心腹秘书熊向晖,其实是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胡宗南率部来袭延安的作战计划,早在3月3日就传到中共中央,而胡宗南临时应变的作战部署,毛主席等人也是大概知道一些的。


图片模式

运动战中歼敌,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里常运用到的一种战术。胡宗南认定我军主动撤离延安,是自知不敌的仓皇北逃,企图固守在延水以北地带,掩护各机关顺利撤退;或是潜伏在绥延公路两侧,静待收复延安的好时机。基于这一战场判断,遂有胡宗南部向西北伸出一条粗壮的胳膊,向东北伸出五根手指的军事行动。

那时我西北野战军,存在兵力少、装备差、弹药缺、补给不足等问题,主力部队只有6个旅2万余人,又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掩护,提供物资等。敌31旅的动向,正好足够让我西北野战军吃饱抹净。

23日前,我军各部按照毛主席制定的伏击计划,来到相应的伏击地点。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教导旅、新编第四旅,进攻的进攻,封锁消息的封锁消息,阻击敌人的阻击敌人,一副井然有序的态势。

25日6点,敌人行动,向青化砭方向前进;10点时,敌人已全数进入我军伏击圈,只待一声令下把门关上,开始“打狗”。整个战役前后,满打满算就100分钟。敌31旅除91团外,全旅近3000人,上至旅长、副旅长、参谋长,下至火头军、通讯员、普通士兵,无一人逃出生天。

这歼敌近3000里,是充满了很大的“水分”,其中2500余人是被俘虏的,他们的装备大都完好无损地被我军缴获。那时敌人遇袭的时候,我军连骡马上的一些重火炮、重机枪,都没来得及卸下使用,敌军就开始大批举手投降。嚯,这可让西北野战军挣了个盆满钵满,兵员得到补充,装备物资也得到相应的补给。


图片模式

青化砭战役,是毛主席撤离延安后的首个大胜仗,打击了来犯敌军不可一世的气焰,也让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精神大振。

胡宗南刚占领延安不到一周,其一个旅就被我军轻松吃掉,而西北野战军的战损还不到200人。

青化砭战役结束后,并没有给陕北战局和西北战场带来多大的实质性转变,毕竟蒋介石在西北地区部署了34个旅25万人马,分南、北、西三大围攻集团。青化砭战役的胜利,初步证明了毛主席放弃延安的决策是英明的;或者说,此战的走向,是完全按照毛主席所制定的战略,达到了战略目标的预期。

青化砭一战过后,中央机关在枣林沟开了个重要的大会,为了保证意外出现时,对全国解放战局的影响大大减小,中央机关决定一分为二,一部由朱德、刘少奇率领,东渡黄河,抵达华北根据地,指导既定计划中的工作;另一部由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留在陕北,统揽全国大局,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这样一来,中央机关所能发挥的作用达到最大,可是保卫毛主席的警卫力量再次削弱了,有些走钢丝的味道,即使是遭遇敌人的一小股部队,那都是十分危险的境遇,一不小心就会在阴沟里翻船,万劫不复。

中央一分为二,毛主席的保卫部队,只剩下4个连队了,400多号人,对毛主席贴身保卫的只有一个排。为了不让敌人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毛主席等人的位置,也为了让毛主席处于更安全的位置。这支小部队改名为“昆仑纵队”,任弼时为纵队司令,陆定一为纵队政委,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也开始化名生活。


图片模式

毛主席改名李德胜,周恩来改名胡必成,意为解放战争得胜,中国革命必成。毛主席和周恩来不愧是一辈子的好搭档,即使是身处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险境,也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给自己取这样寓意深远的名字,还给纵队化名昆仑。

昆仑是我国神话传说中最重要的神山之一,别名玉京山、天柱,是道教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的道场,有着中国第一圣山兼华夏龙脉之祖的美誉。昆仑纵队,寓意深远,标志着它不俗的本质。

毛主席、周恩来取名李德胜、胡必成后,任弼时听着也感到有趣,便请毛主席给自己也取一个好名字。毛主席思考了一下说::“你是昆仑司令,就叫史林;陆定一是昆仑政委,就叫郑位吧。”任弼时听后哈哈大笑,说要告诉陆定一他改名了。

青化砭战役仅仅是开始,枣林沟会议后。毛主席、周恩来等机关部队,全部都轻装前行,弃车步行,用脚进行转战陕北的作战计划。

当时毛主席的肺炎刚刚好,身子骨有些虚弱,身边的警卫员就提议,说要做个担架,请他上去,自己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他跟玩一样。但毛主席坚持不坐。主席怎么想的,不难理解,他作为统帅,应当以身作则。正是因为他的以身作则,坚持和其他普通战士吃一样的苦,所以转战陕北的途中,一直没有人喊放弃,说丧气话。主席吃的了,你凭什么不能吃?


图片模式

不坐担架,拄拐杖总行吧。卫士孙振国从自己挑东西的棍子中,挑出一根柳木给毛主席。毛主席拿起来,试了试,还真不错,很合手,便笑着感谢:“谢谢你了,有这东西省力多了。”后来,这根棍子在毛主席手上,拄遍陕北的山水沟壑。

而胡宗南呢,被我军刚撤离延安后的当头棒喝后,开始转变思路,开始使用国防部制定好的“方形战术”。什么方形战术,不过是凭借着兵力优势,把部队分成数十米宽的方阵,一起前进,一起扎营,进行“高效率”、大范围、无死角”的扫荡。

可后来的羊马河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又让胡宗南部来不及支援,损失惨重,西北野战军获得大量兵员、武器、弹药、粮食、服装等补充。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危险的,最危险的一次,敌人的先头部队距毛主席的昆仑纵队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警卫员焦急地劝主席快点转移,主席却坐在老乡家的锅台上,神情自若,毫不慌张,思考着全国解放的战局。

有时劝得太烦了,毛主席还会发脾气:“什么十里地八里地,中国土地广阔,差这一点距离?不要婆婆妈妈的。”直到枪声越来越近,毛主席才肯动身,大家都劝渡过黄河去。毛主席却不同意,哂笑一声说:“走这条路,是落入敌人的圈套。我们要在这里同敌人周旋,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跟他们兜圈子,直到彻底消灭他们!”

这一豪气冲天的讲话,舍毛主席其谁。


图片模式

毛主席领着这支精干的小部队,朝敌人来袭方向轧过去。任凭敌人怎么想也想不到,毛主席竟与自己擦肩而过,就在山梁的另一边。毛主席就像是“蘑菇战术”里的诱饵蘑菇,“调动”着胡宗南的精悍美械师,往西北野战军的“口袋”里钻。

敌人伤心烦恼日,正是毛主席开怀大笑时。那天主席走出窑洞,半躺在椅子上,脱去棉衣和外套,享受着难得的阳光,笑着请叶子龙给自己拍张照。咔嚓一声,这一刻变成永恒,被照相机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