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号称“王中之王”的大清铁帽子王究竟有多牛?

2022-05-21 17:05:02

努尔哈赤画像

01

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治离世。

国失其王,且仓且惶。

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未选定继承人,为今之计,只能由宗室人员议定储君。

按照女真的制度,大汗之下设有八旗诸贝勒议政会,成员构成是四大贝勒与九小贝勒。

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努尔哈赤次子)、阿敏(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皇太极(努尔哈赤八子)。

依传统,汗位继承人当从四大贝勒中优先选出。

代善画像

代善年纪最长(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早死),加之军功卓着,下辖正红、镶红二旗,还一度代政,他是最有希望的人选。

但因为两件事,让代善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

其一,他被指与努尔哈赤第四任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孝烈武皇后,多尔衮之母)有染,尽管查无真凭实据,但人言可畏,令努尔哈赤非常不满;

其二,代善原配福晋早逝,留下岳托、硕托二子,奇葩的是,这位年轻的父亲居然嫉妒儿子的待遇比自己好,使出各种手段,意欲霸占岳托的宅子,同时逼走硕托,甚至还向努尔哈赤参本,声称硕托投靠明朝,罪不容诛。

后经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努尔哈赤震怒,调查代善的情况,发现岳托兄弟一直享受着远不如几个异母兄弟的待遇,很明显,被老爸做了手脚。

为此,大汗怒斥代善,强令他们子孙分家,顺带废掉了代善在心目中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资格。

代善失势,其他人闻风而动。

02

五阿哥莽古尔泰,尽管功勋卓着,但性格粗野,不适合独当一面,更何况其母因不被努尔哈赤喜爱而赐死,子以母贵,莽古尔泰几无可能成为继承人。

阿敏是旁支,竞争力更为薄弱。

皇太极画像

唯独八阿哥皇太极,文武全才,深谙治国安邦之策,更兼掌握着“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后转为正黄),实力强劲,朝中鲜少有负面新闻。

其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虽已故去,但努尔哈赤对她的爱依然刻骨,爱屋及乌,皇太极自然也被老父高看一眼。

可大汗新丧,皇太极也不能公开的抢班夺位,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替他说出心里话。

谁?皇太极的“大侄儿”,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这么做是为了报恩,当年岳托被代善嫌弃混不下去,是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心下不忍,将其收在身边与与皇太极一起抚养。

岳托懂得投桃报李,于是便想将这恩情还给皇太极。

于是,岳托拉上异母兄弟萨哈廉劝说父亲代善:“国不可一日无君,此事宜早不宜迟,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又是老罕王中意之人,我朝上下心悦诚服,不如拥立之!”

代善原本有心争位,奈何名分上已是后天失势,再看两个儿子胳膊肘都往外拐,便顺水推舟,放弃与皇太极抗争,在大会上主动让贤。

众贝勒见此情景,也不好再说什么,大家联名向皇太极劝进。

见宗室诸人倾力相扶,但皇太极还是要做做样子,他严词拒绝:其一,没有先汗立自己的旨意;其二,我是老八,前面还有这么些位兄长,越级继位,于理不合;其三,自身力有不逮,怕辜负各位。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不过是些欲擒故纵的借口,代善带头嚎哭,“老八你这是大不孝啊!”

说罢,不容分说,带着大小贝勒一拥向前架上皇太极,直奔努尔哈赤灵位前,演了一出灵前登基的大戏。

终于,九月初一,皇太极正式登上后金汗位,宣布次年改元天聪。

03

时光荏苒,十年之后(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由“大汗”改称“皇帝”。

为了酬谢开国之初立下大功的皇室宗亲,皇太极特选出几位封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代善一家因有拥立大功,一口气封了仨:礼亲王代善、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不过萨哈廉已于之前病故,爵位只能算追封。

此外还有: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六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之前的四大贝勒,除代善以外,位高权重的莽古尔泰和阿敏,怎么没捞着“铁帽子王”呢?

原来早在封王前五年,明清在大凌河交战,莽古尔泰不听号令,与皇太极拔刀相向,被夺去爵位,待遇也削去不少,一年后,莽古尔泰暴病而亡,后被人控告有谋反之心,皇太极当即就以大逆之罪把莽古尔泰这一支除籍了。

至于阿敏,在皇太极登基之后的几次对外征战中,有畏敌不前、失地丢城的罪过,更兼被举报心怀异志,妄图在朝鲜圈地搞独立,被皇太极下令幽禁,革去爵位,财产划归兄弟济尔哈朗。

04

铁帽子王,看上去无比的尊崇荣光,可伴君如伴虎,很快,几位王爷就感受到了皇太极的手段。

皇帝最不放心的是大哥代善,但这位礼亲王辈分最老,轻易动不得。

那就从另一位铁帽子王——岳托动手。

岳托剧照

岳托虽然有拥立之功,可时间一长,特别是封王之后,就有点飘了。

皇太极一直在找个合适时机敲打敲打他。

正好,皇太极独宠的宸妃诞生皇子,为此,他下旨在盛京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运动会”——摔跤和射箭。

这场party其实就是为了给立太子造势,几位铁帽子王不能不去捧场,可没想到岳托却借口生病,拒绝了。(虽然他当时的确是身感风寒,腰酸背痛,十分难受)

可皇太极不管:“你成亲王如同朕的左右手,你若告假,其他人有样学样咋办?身体贵恙?没关系,坐着亮亮相就行了。”

岳托无话可说,只能拖着病体参加。

比赛当天,人山人海,皇太极还特意给岳托准备了一个靠枕,以示荣宠。

岳托正准备舒舒服服的享受,那边却传旨:请成亲王下场展示箭法!

这不是成心让自己出洋相吗?

可圣命难违,岳托拖着身子下场,刚一拉弓,双臂一阵痉挛,差点没趴下,弓也掉到地上,缺心眼儿的下人捡起弓二次递给主人,岳托脸都绿了,再次拉弓,依然脱手而出,接连数次,丢人丢大发了。

岳托不由怒火上身,冲着主席台喷去一阵垃圾话,还将弓给扔了过去。

重大场合失礼,岳托犯下大罪,刑部为其定性“妄自尊大,不可姑容”,要杀一儆百。

建议书送到皇太极手里,他念在拥立之功,只下诏将免去岳托兵部主管的实职,并罚银五千两了事。

次年,岳托在山东境内患上天花,医治不及去世,年仅41岁。

皇太极得知噩耗,从马背上摔下,跌足大哭,之后下令在岳托生前主掌的镶红旗界内给他修造一座规模庞大的坟茔,还专门开凿一条开放型的墓道直通墓室,便于自己可以直接入内祭奠。

05

再说那位夭亡的“铁帽子王”萨哈廉。

《大清太宗实录》记载过一件趣事:萨哈廉病重之际,一天午憩时皇太极居然梦到了萨哈廉、岳托、硕托。

叙谈间,皇太极意外发现原本卧病在床的萨哈廉气色红润,状态很好嘛!

两人相谈甚欢,末了,萨哈廉突然请求能赏赐给他一头牛。

皇太极很奇怪,未置可否,等到离开时,硕托急匆匆赶了回来奏请“臣弟萨哈廉托臣向皇上乞求一牛。”

哟,还没完没了,这是什么路数?

皇太极心里犯嘀咕,猛然一觉醒来,便安排几位善识阴阳的谋士解梦。

当时清制草草,礼法仪式这档子事都是参考《大明会典》,一查,上面写着这么一句:“凡亲王薨,初祭,赐一牛。”

果然,不出数日,萨哈廉故去。

多尔衮画像

06

随着岳托、萨哈廉等人去世后,一代枭雄睿亲王多尔衮站到了前台。

当时皇太极定的基本国策为:南下与大明争雄。

多尔衮成了这一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卢象升、洪承畴、祖大寿等一干大明良将,都败在他手。

除了军功赫赫外,多尔衮还受命掌管吏部,为六部之首。

除此之外在他周围,还聚集了豫亲王多铎、英郡王阿齐格等一干同胞兄弟,统辖正白、镶白二旗。

当然此时多尔衮也不是一家独大,肃亲王豪格也靠军功迅速崛起,先后掌管了镶黄、正蓝(原先的旗主莽古尔泰已衰败),再加上皇上老爹皇太极统辖的正黄旗,从实力对比上来说,不输多尔衮。

虽然多尔衮和豪格一直在进行军备竞赛,但皇太极将两大势力的关系维系得恰到好处,大家固然心知肚明,却依旧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但是,等到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盛京,情况就不一样了,几位“铁帽子王”谁也不再藏着掖着,开始大打出手。

07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一样,走得匆忙,没有在生前指定继承人。

因此竞争焦点集中在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身上。

豪格此时掌管户部,更兼三旗实力在身,又是先皇长子,继承大统实至名归。

多尔衮才兼文武自不必说,身后支持势力也不容小觑,除了两个兄弟,其他旗也有部分宗室支持他,比如郡王阿达礼(萨哈廉子、勒克德浑同母兄)、贝子硕托都是他的粉丝。

阿达礼甚至邀约多铎、阿齐格,一起跪谏多尔衮自立。

但多尔衮自觉时机不成熟,也无必胜把握压倒豪格,一直默然不语。

一看多尔衮不就范,阿达礼转过身就去找半退隐的爷爷代善,希望老头能出面主持大局。

代善年纪大了,可不糊涂,他先稳住这个不知进退的孙子,回头就禀告了多尔衮。

多尔衮借坡顺驴,拉上德高望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表明态度:“我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干脆咱爷俩共同主持大局吧!”

济尔哈朗是初封的“铁帽子王”里唯一一位非努尔哈赤直系的亲王,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

于是,在以代善为首的“铁帽子王”及宗室诸王的宣誓见证下,多尔衮、济尔哈朗行摄政王权利,联合发诏:奉迎皇九子福临登基,是为:顺治。

秋后算账,阿达礼、硕托以涉嫌“叛逆和扰乱国政”的罪名被处死,这也算多尔衮为掩人耳目,丢卒保车的一招。

勒克德浑虽未参与此事,也受到牵连,削爵并废黜宗室名分,但不久后又被多尔衮启用,充当伐明前驱。

1648年(顺治五年),勒克德浑晋封多罗顺承郡王,掌管刑部,正式顶替父亲萨哈廉,成为“铁帽子王家族成员”。

08

1648年(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平定四川后班师,顺治于太和殿设宴洗尘,没料到这次人生的至高荣耀反而成了豪格的人生终点。

早就对豪格心存芥蒂的多尔衮,以“隐瞒部将冒功真相、起用罪人之弟”等若干罪名,逮捕了他,还下令将其“肃亲王”爵位削除。

豪格性格刚烈火爆,受不了这无端陷害,他与几个儿子都被关在牢中,放话威胁多尔衮:“若不将我释放,立马就砸死这几个孩子!”

但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不出数日,儿子们活着,40岁的豪格却暴死。

弄死了政敌,政敌之妻也不容错过。

豪格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堂姐)早就与多尔衮暗通款曲(这也被猜测是豪格致死的原因)。

如今豪格没了,多尔衮更是无所忌惮,公开在自己的摄政王府大肆操办婚礼,惊动了大半个北京城的官员上门随喜。

也许是冤有头,债有主,两年后,多尔衮在古北口围猎,不慎跌下马,一命呜呼。

顺治早就看多尔衮不顺眼,趁火打劫,连抄家带定罪,把多尔衮身前荣耀尽数扫地,甚至挖坟掘墓,焚骨扬灰。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09

至于剩下那几位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靠着出卖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才保住性命,于1648年(顺治五年)十月去世,享年66岁。

1649年(顺治六年)三月,豫亲王多铎染天花故去,年36岁。

1655年(顺治十二年)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辞世,年57岁。

加上之前离世的萨哈廉、岳托、豪格、多尔衮,“铁帽子王”激荡二十年,烟消云散。

10

乾隆年间,皇帝见宗室王爵制度混乱,遂重新进行资格审定,将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类。

凡战功所得,一律“世袭罔替”;凡恩封所得,则“以次递降”。

同时,还为多尔衮翻案昭雪,恢复其爵位,重修墓园,对之前遭受打压的豫亲王多铎等人也将待遇恢复如初。

顺便说一句,靠恩封所赐的王爷,后世也有若干位被冠以“铁帽子王”名号,也就是说并未“依次递降”。

如:十三爷允祥,因拥戴有功被雍正封为怡亲王;道光六子奕訢,因让位有功,被咸丰封为恭亲王;道光七子奕譞,辛酉政变有功,被慈禧封为醇亲王;乾隆曾孙奕劻,因出任总理衙门大臣,被慈禧倚为栋梁,恩封庆亲王。

以上四位“铁帽子王”加上“八大开国铁帽子王”,并称“十二大铁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