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最古老的止咳药——杏仁

2020-08-16 12:00:15

【药用来源】蔷薇科植物山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

【性味】性微温,味苦。

【归经】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杏仁

杏的栽培历史悠久,盛植于春秋战国时代,在我国古代文献《夏小正》、《管子》、《山海经》、《礼记》等书中都有杏的记载,整个杏属植物的原生种均起源于我国。杏树寿命较长,可活100年以上。古时候有一种“汉帝杏”,相传汉武帝上苑之种也,熟最早。王祯《农书》还说:北方杏肉甚佳,赤大而扁,谓之“金刚拳”。

经过千百年来人们长期辛勤培育,今日杏树品种繁多,据介绍,全国各地约有一千五百多个品种,其中济南的金杏,青岛的将军杏、栗子杏、海中红,河北遵化的香白杏,陕西三原的曹杏,华县的白沙杏,甘肃东乡的大桃杏,敦煌的李光杏,新疆库车的包仁杏等,都是杏中名品。醴泉大梅杏最大可重达200克;包仁杏或称包核杏,小若郁李,重不到17克。新疆库车的包仁杏,制作方法更为独特,先将杏子去核,晒干,再将杏仁包在果肉内,吃起来别有风味,堪称一绝。

董仙杏林誉古今

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人“董奉隐居庐山,日为人治病,不取钱,凡来乞医而治愈者,重症令植杏五株,轻者植一株,数年计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自号“董仙杏林”。董奉将卖杏所得,除换食谷之外,其余部分用来接济贫苦百姓。从此以后,人们便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家,“杏林”也便成了中医的代名词,杏花又被后人誉为“中医之花”。而今杏林何处觅?据《星子县志》载:“杏林在县西二十五里,醉石东。”醉石位于今庐山温泉工人疗养院的北面山脚处。醉石之东3华里为归宗寺,杏林即在醉石与归宗寺之间。此处曾建有董奉祠,祠虽已废,但留有不少词人的题咏。

董奉虽有十万余株的大片杏林,只是以杏所得来接济穷人,再也没有想到杏子能治大病。据1981年第10期《半月谈》杂志介绍: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岛国叫斐济,全国一百多万人口,至今没有发现一个人得癌症而死亡。不仅如此,那里的人民寿命都很长,素有“长寿之国”的称誉。为此,科学家们来到斐济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无癌之国”和“长寿之国”的奥秘。原来,斐济广产杏,人们普遍有吃杏干的习惯,有的人还把它当作粮食来吃。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长年饮用杏仁和樱桃仁酿制的混合饮料,也使得他们很少得癌症。美国《预防》杂志曾报道作家奥斯顿在当地调查时,饮用此饮料第三天,他手臂上的两个良性皮肤瘤开始皱缩,至第七天这些瘤便完全消失了。

在我国历史上,清代鲍相敖治疗腹腔肿瘤时,就是以杏仁、糯米、粳米、乳饼各适量煮粥食,一日三次,有一定疗效。清代曹庭栋《养生随笔》中也有用“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煮粥,微加冰糖”,用以治疗大肠癌便血,效果亦佳。近代上海医家王佑民以杏仁霜,和蜂蜜调成糊状,用于食道癌患者的放疗期,20例中有16例疼痛明显减轻。实验证明杏仁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杏干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正是这种特殊成分起到了抗癌效果。美国药物研究机构对250名癌症患者进行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7后,结果有248人得以治愈,另两人也有一定好转。杏仁的热水提取物对人子宫颈癌细胞抑制率在50~70%之间,对致癌真菌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及其毒素黄曲霉菌素B1、小梗囊胞菌素的抑制率均为100%,是受检的138种天然植物中活性最高的一种。

但是,中国有句民谚: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早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就指出:“杏有小毒,生食多,伤筋骨。”名医扁鹊亦曾说:“多食动宿疾,令人目盲,须眉落。”后人还有“多食生痰热,昏精神,产妇尤忌”之诫。所以,在食杏时,不能一次食之太多,而且要等杏子完全成熟后食之。

最古老的止咳药

古人曾称杏仁为“杏金丹”,又有“草金丹”之雅号,很多养生学家、美食家以及道家,对杏仁颇多研究。《左慈秘诀》中说过:“杏金丹亦名草金丹,皇子服之长年不死,夏姬食之寿年七百乃仙去。”宋代名医唐慎微对此曾指责:“久服寿至千百,其说妄诞可鄙,读者勿信其诳也。”另据《野人闲话》载:翰林学士辛士逊,在青城山道院中,梦皇姑谓曰:“可服杏仁,令汝聪明,老而健壮,心力不倦。”求其方则用杏仁一味。每盥漱毕,以七枚纳口中,良久脱去皮,细嚼和津液顿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另有一种“杏酥法”:用杏仁配合蜂蜜,好酒制作而成。唐代陈藏器认为“杏酥法服之润五脏,去痰嗽。”宋代苏颂称其“去风虚,除百病”。古代这种以杏仁作为滋补抗老的服食方法,现今基本上已不复再用了,其主要用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杏仁是中医最常用的止咳化痰药,两千多年来历用不衰,古今不知多少处方中均用到它,正如清代医家黄宫绣所说:“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凡肺经感受风寒,无不可以调治。”

古往今来,大有“止咳必用”之势,惟独近代着名医家时逸人对“杏仁止咳”颇有异议。时逸人曾指出:“异哉!医治咳嗽之例用杏仁也。”他把治咳嗽用杏仁当作怪异之事。时逸人对历代医家治疗“咳嗽一症,于杏仁一物,咸无方不用,无法不收,延及后世,遂相习成风,牢不可破,奉为至典。余尝疑之。”他通过古代许多医家治疗咳与喘的方剂做了大量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结论:“杏仁为喘病主药,为咳嗽禁药,可断然无疑。”最终时氏发出感叹:“奈后世庸医,是非颠倒,其治咳嗽概用杏仁,以致病者枕籍,可胜痛哉!”。

当然,时氏之论,似有失公允,读罢让人有一种“矫枉必须过正”之感。现代曾有人单用杏仁与冰糖制成杏仁糖浆,用于慢性气管炎,治疗124例,一般3-4天见效,对咳、痰、喘均有治疗作用。古时《杨氏家藏方》中有张名方——杏仁煎,或称“蜜饯双仁”,可谓是一保健药膳方:炒甜杏仁与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先将二仁研细放在一锅中,加入蜂蜜,拌匀至沸即可,有补肾益肺,止咳平喘作用,经常食用,可治肺肾两虚型久咳气喘之证。寓治于食,确有独到之处。

3. 杨贵妃的驻颜秘方

杏仁有苦杏仁与甜杏仁两种,前者力较急,适用于壮人实证;后者力较缓,适用于老人体虚及虚劳咳喘者。若处方中只写杏仁,药房即配给苦杏仁,要用甜杏仁时则须写明白。《本草纲目》中有一种“叭嗒杏仁”,或称巴旦杏,即杏之栽培种中一些甜仁品系,是属甜杏仁中之佳品。巴旦杏以“仁甘美”而成为“点茶上品”,早已成为西亚地方土特产而闻名于华夏。《花镜》中说:“仁可食者,系关西巴旦杏,实小而肉薄,核内仁独甘美,点茶上品。”

杏仁作为茶点,国外颇多讲究,罗马人很爱含杏仁,称之谓“希腊果仁”,在宴会上的“杏仁奶”,备受人们欢迎,希腊人在饮酒时,常伴食杏仁,认为可以解酒,地中海的居民喜欢用甜杏仁为原料,制成糖果、杏仁酱等上百种传统食品,英国人用杏仁酱和奶油、苹果制成馅饼,法国人用杏仁粉和柑橘粉制成蛋糕,丹麦人烤制杏仁咖啡卷,美国人用锅煎或蒸杏仁配金枪鱼拌面条等等。

杏仁还有一种特殊功效,即润肤驻颜,可以说,它是古代养生家润肤美容的主要药物,因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具有润泽肌肤,通利血络等较好的美容效果。《本草纲目》称其能“去头面诸风气鼓疱。”明代《鲁府禁方》记载有“杨太真红玉膏”一方,为杨贵妃所用驻颜秘方,就是以杏仁为主药,配滑石、轻粉,经调制,敷之能“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河南灵宝一带还流传一个关于杨贵妃与杏的故事。

相传贵妃年幼时,脸色黝黑,皮肤粗糙,长相也不漂亮。她家院子里有棵杏树,每逢杏子黄熟时,贵妃经常食用。到了及笄之年,贵妃竟出落得冰肌玉骨,貌美如花,因而被选入皇宫。后来,人们便把这种杏叫做“贵妃杏”。《太平圣惠方》中的“变白方”,药仅三味,其中就有杏仁,制成面脂,临睡前涂面,能消除面部斑点瘢痕,使面部光净润滑。杏仁还能治疗手足皱裂,古人以杏仁与瓜蒌瓤同研,用蜜糖调和,制成“手膏”,坚持擦手,能“令手光润,冬不粗皱”。此外,杏仁还具有良好的增白防龋作用,《食疗本草》有“杀虫去风”之说,杀虫可以防龋,去风可以止痛。《太平圣惠方》所辑“揩齿方”,药用盐120克,杏仁30克,同研成膏,用来揩齿,防治牙齿黄黑,效果明显,既使牙齿白净,又能防治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