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与“勇”,一字之差,地位已是天壤之别

2020-12-21 17:05:02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有两千多年都处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清朝则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清朝一直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1644年,在吴三桂将清军放入山海关后,建州女真入主中原,推翻明朝统治后建立起了由满族掌权的统一政权,一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清朝的统治才划上了句号。

或许正是因为清朝距离现代太近,所以相较于其他朝代,人们对清朝的了解要更多一些,清宫剧也是层出不穷。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在这些清宫剧中,清朝士兵的服装也分为“兵”和“勇”两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待遇和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清军,自然就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武装力量了,穿着“兵”和“勇”的军服的士兵,都是为清朝服务的军队。相较于“勇”字军,“兵”字军的地位要稍稍高一些。

从性质上来看,兵就是清朝的国家常备军,勇则属于地方临时招募的武装力量。用今天的话来说,前者吃的都是国家饭,属于有编制的一类,后者则更像雇佣兵,多是为了战事临时组建,在战争结束后就会原地解散。

兵作为清朝的常备武装力量,在建州女真才入主中原时,仅仅指八旗军而已。后来为了巩固统治,急需扩编的清朝便开始征用汉人,为了和八旗军区分开来,清朝将汉人军队化为绿八旗,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绿营兵。所以兵指的就是八旗兵和绿营兵,身着写有“兵”字的服饰。

“勇”也叫练勇、乡勇,虽然也为清朝服务,但并不属于正规军,多是地方官员为了应付战事就地组建的杂牌军,比如曾国藩的“湘勇”、李鸿章的“淮勇”等,由下层穷苦民众组成。虽然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但为了生存,“勇”的战力也不容小觑。

由于“兵”才是清朝的正规军队,所以他们享受的待遇远在“勇“之上,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八旗兵。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整天耽于享乐的”兵“战力大大下降,清朝最后甚至要靠着”湘勇“等非正规军来维护统治。

通过对比,你就会发现”勇“的待遇完全不如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然而他们却是清朝最后的战斗力。因为勇多是地方官员自费组建,所以在清朝被推翻后,拥有这些”勇“的官员便发展成了后来的军阀。

”兵“和”勇“的发展也说明,要增强本国军队的战力,也要尽可能军民两手抓。更重要的是,要加紧对军队的纪律建设,基本的训练必不可少,同时还要杜绝骄奢淫逸的享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