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二战时期,德国为啥敢单挑全世界?它到底拥有多少筹码?

2024-03-06 17:05:03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带给全人类沉重灾难的大战。整场大战,全世界各国损失的人数高达7000万人以上,中苏两国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2660万人。

而这场世界大战带给全人类的影响,直到今天依然还尚未完全消散。

但是可能很多人心中始终都会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纳粹德国在欧洲的盟友不多,有数的几个盟友也都并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国家,实际上二战的欧陆战场,就是德国“一神带群菜”。那么纳粹德国到底是有什么底气,敢于挑战全世界呢?

(二战)

一、英美的绥靖政策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历史上我们的抗日战争前期,是美国始终在对日本提供物资供给,刚刚开战的时候,也是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二战爆发之前,也是美国在不断的对德国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在1929年,德国70%以上的外资,全部都来自于美国,而德国几乎全部的长期贷款,都是来自于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英国对于德国的帮助,主要在于《洛桑协定》的签署,使得德国的赔偿金偿还压力大大减少,而美国则是帮助德国恢复经济的直接责任者。

那么英美两国这么做,又有着什么样的理由呢?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苏联的崛起。尤其是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苏联不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国力更加强大的时候,英美这两个金融国家对于苏联的忌惮也变得越来越深。

(大萧条)

这也就有了后续英美法三国,对于纳粹德国的一系列绥靖政策。西方国家希望重新武装起纳粹德国,然后让德国去进攻苏联,和苏联“狗咬狗”。之所以西方国家如此笃定希特勒会进攻苏联,就是因为在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已经明确了自己对于布尔什维克的敌视,尤其是对于苏联的敌视。

但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却没有意识到,希特勒在反共主义者之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希特勒虽然不喜欢苏联,但是未见得就会喜欢西方,在两个敌人之间,希特勒只会选择最迫在眉睫的一个。

(希特勒)

希特勒在进攻波兰的时候,实际上和英法之间是有着“默契”的。英法希望希特勒能够“一路东进”,在拿下波兰之后就去进攻苏联。这也就是英法在二战初期,在法德边境与德国进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很难说当时希特勒是不是也是有着相同的想法,毕竟如果希特勒进攻苏联,西方国家反倒有可能对其提供帮助。

但是偏偏在希特勒拿下波兰之后,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了贸易封锁,德国在1939年就损失了15万吨的货物。这使得当时德国的情况变得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当时仅仅只有苏联可以继续对德国提供战争物资的情况下,这也使得当时的苏联对德国来说变得非常的重要。

(纳粹德国)

因为如果德国转而进攻苏联,西方未见的会解除封锁,但是如果德国转向进攻英法,那么苏联肯定不会断供德国的战争物资,因为对于苏联来说,英法也是敌人。然而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德国,只是为了逼迫德国进攻苏联,如果希特勒真的去打苏联,封锁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解除。

但是英德双方,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也使得希特勒并不能够确定,如果自己进攻苏联,英国就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而不是站在斯大林那边。为了打破这种封锁,纳粹德国选择了首先进攻法国。

(希特勒)

而希特勒当时的底气,反倒是苏联,而希特勒当时所面对的局面就是,只要自己选择进攻一方,那么另外一方就会支持自己,所以对于当时的希特勒而言,进攻法国并不等于单挑全世界。

可是有一件事情,却使得希特勒错误的预估了形势,以至于作出了最为致命的决定,那就是两线作战。

(希特勒)

二、苏联就是一栋破房子

1939年11月底,仅仅在德国拿下波兰数周后,苏联就对芬兰发动了冬季战争。而正是这场冬季战争,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苏联这头红色巨熊脆弱的一面。希特勒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对于苏联的实力好像高估了。

而英国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德国在进攻波兰时表现出的战斗力,击溃苏联“轻而易举”。这也就意味着,德国进攻苏联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准备工作,而趁着苏联的大军进攻芬兰的时候,进攻苏联,肯定能够给予苏联致命一击。

(纳粹德国装甲部队)

而且纳粹德国在对苏战争中,准备的越不充分,那么对于英国的仰仗也就越深。英国想要催促德国尽快打苏联,但是又不能明说,英国对德国的封锁,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希特勒很想打苏联,但是却被英国禁运,因此只能先打法国。

而在纳粹德国拿下法国,并且意识到以自己当前的实力,奈何不了英国的时候,希特勒选择了“兵出险招”,那就是转而进攻苏联,寻求破局的机会。

这也是希特勒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如果希特勒选择直接进攻苏联,站在西方一边,他的结局未必会这么差。

如果希特勒选择完全站在苏联一边,就是一门心思的打西方,那么希特勒的结局也未必会这么难看。可是希特勒却偏偏选择了同时作战,因为希特勒简单的认为,苏联是一个非常好对付的国家,连一个芬兰都打不过,更何况德国呢。

(东欧平原)

我们看苏联的地形,从波兰东部一直到乌拉尔山脉,苏联的地形几乎全部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这种地形简直天然就是为大规模装甲集群所准备的。所以希特勒毫不怀疑,自己能够在数个月内就拿下苏联。

而且希特勒也确实把芬兰的曼纳海姆拉进了自己的阵营,希特勒指望曼纳海姆能够像是冬季战争时一样,用芬兰自己的兵力牵制住百万苏联大军。可是希特勒万万没想到,曼纳海姆倒是在列宁格勒一线,和苏联红军玩起了“静坐战争”。

希特勒的这一系列的错误判断,也导致了纳粹德国最终的败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希特勒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身不由己,希特勒可以放过英国,但是希特勒必须拿下法国。

(德法和平条约签订)

三、身不由己的希特勒,身不由己的德意志

在戴高乐将军选择和德国和解之前,德法之间可谓是世仇,从普法战争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双方之间始终保持了一种敌对的关系。一战后,法国更是极力希望肢解德国,之后更是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数年,并且一直都在强迫德国还债。

可以说德国在一战后陷入持续的经济停滞以及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法国的步步紧逼所造成的。

这也使得当年的德国群众,相比于布尔什维克,更恨法国人。在当年的德国普通群众眼中,一战德国的战败是由于布尔什维克在背后的起义,以及犹太人的叛国行为所导致的。

而在德国战败之后,一直骑在德国头上的则是法国人。因此相比于虚无缥缈的布尔什维克,德国人更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犹太人,以及真的无时无刻都骑在德国脑袋上的法国。在希特勒带领着纳粹德国重新崛起之后,自然不少德国人都希望能够打败法国,一雪前耻。

但是希特勒带给德国的崛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崛起,而是依靠不断的举债,而维持的崛起。德国国内的大亨,以及美国的银行家们,都是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债主。这也使得希特勒必须要发动战争,因为如果没有战利品拿来还债的话,纳粹德国就会破产!

可是相对于千疮百孔的苏联,法国以及近在咫尺的巴黎,肯定是更能榨出油水的战利品。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纳粹德国必须要进攻法国,因为只有快速拿下法国才能够快速的变现,这也是德国发动二战最客观的经济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希特勒)

但是这个原因,长期以来始终被历史爱好者所忽视了。因为在历史上,纳粹德国的经济并没有直接暴雷。

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纳粹德国扩张的速度很快,因此也能够以战养战,其二则是因为纳粹德国的崩溃速度也很快,在经济问题凸显出来之前,纳粹德国就已经崩溃了。

至于二战结束后西德的经济问题,就已经不再是最为世人所关心的问题了。然而事实上,我们总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可是政治很大程度上却是经济的延续,一切起源于经济,一切都因为经济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