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书上一笔带过的橡胶股灾,其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2024-03-23 17:05:03

转发自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1910年初的上海街头,无数人拿着钱涌入钱庄和银行购买一种叫兰格志的股票,当然这群人不知道兰格志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兰格志所宣扬的橡胶产业到底如何,但他们知道兰格志可以实现他们暴富的美梦。

早在1908年的时候,兰格志就在各个银行和钱庄发行每股60两的股票,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太注意到这家股票。

清末民初上海街头

但短短一年,兰格志就蹿升到每股1160两,一年上涨十八倍,而且有价无市,无数人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提前买,哪怕只花60两买一股,现在也能有千两家产了。

不光升斗小民捶胸不已,就连一些官员们都眼馋这种暴富之路,纷纷借钱购买兰格志的股票,在他们狂热的带动下,兰格志股票一路飙升,最高峰的时候甚至冲到了1675两。

而在兰格志的带动下,其他和橡胶有关的股价也纷纷飙升,无数人都在暴富的诱惑下深陷其中,他们相信,兰格志会突破2000两一股,甚至更高都可以,到时候自己卖出去立马身价百万。

就在无数人做着做着股价继续高涨的美梦的时候,来自国际上的橡胶价格大幅度跳水,消息传来,伦敦股市关于橡胶的股票一泻千里,又影响到了清朝这边的股市,这其中自然包括大家追捧的兰格志股票。

1940年兰格志拓植公司股票

仅仅一个月,原本1675两一股的兰格志股价瞬间跌至105两,股价暴跌的苦果,自然由这些追捧股票的清朝民众自己承担。

当然,如果你以为股灾只是影响这些股民的财富就大错特错了,橡胶股灾如同蝴蝶的翅膀,扇动着历史的走向,也是因为这次股灾,成为压垮清朝垮台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估计谁也没能想到。

换句话说,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这次股灾。

至于如何影响的待会再说,先看看这次橡胶风潮是如何兴起的。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自己发明的三轮机动车申请了专利,至此全球的交通工具开始从马车、铁路后逐步转变为汽车,不过一开始的汽车还是奢侈品,能买得起的毕竟是少数人。

随着美国的亨利·福特发明T型车并改良了生产流水线,极大的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也让汽车一下子从奢侈品变成了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的产品,而随着生产的扩大,对生产汽车轮胎的橡胶的需求急速增加。

而人工合成橡胶技术还未发明,橡胶的获取只能靠橡胶树来获取,因此很多人嗅到了机会,纷纷开设橡胶公司,只不过当时清朝对于橡胶还比较陌生,将橡胶称之为橡皮。

汽车也来到清朝

由于橡胶的火爆,伦敦交易市场上橡胶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1909年,一磅橡胶的价格不过3先令左右,但到了1910年,一磅橡胶已经飙升到12先令以上,要知道这只是商品的价格,还不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可想而知这些公司的股票到底有赚钱。

而伦敦橡胶的股票的火爆自然引起不少清朝人的注意。

说实话清朝对于股票并不陌生,早在洋务运动的时候,轮船招商局就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华商股票,随后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企业也相继发行股票,到后来一些外国商人看到机会也发行股票,就这样清朝迎来了第一次炒股风潮。

而一开始只有100两一股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也不断攀升到260两的高位,如此一来,一时间清朝股票市场异常的红火。

但在1883年的生丝大战中,红顶商人胡雪岩一败涂地,最终破产,由此引发了参与其中的各个钱庄纷纷倒闭,更让其他原本信誉良好的股票也迅速崩盘,引发了第一次股灾。

胡雪岩

而过了二十年后,大家似乎忘记了这场崩盘事件,再度将真金白银投入股票市场,最终将目光投向了火爆的橡胶股票。

但清朝股民购买橡胶公司的股票其实有几个问题的,首先就是清朝不生产橡胶,大家去海外购买自己并不熟悉的股票总会有些犹豫,其次就是清朝也没有成熟的股票制度和交易场所,也就是说大家有钱买不了海外的橡胶股票。

因而大家都知道海外橡胶股票赚钱,但就是不知道怎么买,也不知道如何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洋行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利用自己海外的优势注册橡胶公司,然后在清朝售卖。

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位于上海的英国人麦边开的麦边洋行,他看到大家都想购买橡胶股票却又谨慎的时候注册了一家橡胶公司,然后在上海交易股票。

麦边洋行曾经就在外滩一号

1908年,兰格志拓植公司在荷属东印度政府注册成立,然后发行了每股60两的股票,对于这个新公司,大家其实还是非常谨慎的,毕竟不懂橡胶,其次对这个新公司并不看好。

为了能卖股票,麦边开始动脑筋了,花钱在各个报纸上刊登关于橡胶未来前景的广告,吸引大家的关注。

当然这一点还不够,为了鼓动大家购买股票,麦边又花真金白银给购买股票的股东分红,每股分红12.5两,又宣布每三个月分红一次。

这样一来,每年靠分红就有五十两的收入,这诱惑力着实不小,而为了给股民信心,麦边又和其他外资银行合作,宣布只要股民拿兰格志的股票做抵押就可以贷款,坚定大家兰格志股票确实很值钱的心。

眼看麦边的一通操作让股价大涨,其他跟着他开的橡胶公司也纷纷玩起了他的手法,比如分红什么的,且分红的力度比麦边还大,加上国际市场的和橡胶有关的东西价格也的确上涨了。

大家坚信橡胶股票确实能赚钱,甚至能暴富,就这样,在1909年的时候,上海彻底点燃了对橡胶股票的热情。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想买要去哪里买呢?现在大家可以去证券交易所进行购买,但当时清朝可没有,只能选择洋行购买,而洋行又会和外资银行合作。

因此为了让股民放心,当时和橡胶有关的交易大部分都是大洋行和大银行,毕竟他们的名声本身就是一种担保,而这其中大家最为信赖的就是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大楼

晚清的时候,汇丰银行已经包揽了绝大部分外资在清朝的汇兑、存款和商业放款的业务,甚至还获得了清朝关税和盐税的存放业务,深刻影响了清朝的金融市场,也因此汇丰银行成为很多橡胶公司合作的首选。

而一些橡胶公司利用股民信任汇丰银行的心理,开始找人扮托,比如一家叫祥茂洋行就深谙此道。

祥茂洋行当初代理了一家橡胶股票,在代理成功后他们宣布必须在某一天去汇丰银行缴纳资金,而到了这天,除了真的要购买的股民之外还有祥茂洋行请来的许多托,一时间大家推搡着挤进去购买,一度造成了混乱,汇丰银行被迫宣布暂停营业。

有了这个声势后,祥茂洋行宣布是因为购买的人太多而造成的,而为了保证大家都能买到,之前承诺给一百股的现在只能给十股,毕竟要“分”给其他人。

就这样大家更加相信橡胶股票的红火,大家也彻底对这个疯狂了起来。

1910年,整个上海都在聊关于橡胶股票的事情,甚至还有人高价购买关于介绍橡胶公司的书,眼看橡胶股票价格节节攀升,很多人掏空家产,不惜贷款,还要找门路托关系才能买到股票。

而买到股票后,一部分等股价攀升后卖出去,然后继续购买股票,而一部分则去银行抵押,贷款后继续购买,相当于加杠杆,利用不多的本金赚取更高的收益,就这样原本价格很低的橡胶股票彻底起飞了。

1908年刚刚推出每股60两的兰格志股票到了1910年5月已经涨到了每股1650两,足足27倍,而在高额的股价下则是无数人投入的资金。

根据推算,大家在橡胶股票的投资已经有4000万两白银左右,而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不过1亿两,可见火爆的橡胶市场吸收了多少资金。

兰格志股票

虽然股价上涨很喜人,但必须一直涨下去,毕竟很多人是加杠杆进去的,如果不涨价那就是赔钱,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橡胶股票是吸引不了这么多钱的,这里面绝大部分资金其实就是各个商人、银行和实力雄厚的钱庄,钱庄一方面吸取股票抵押借出去资金,一方面也下场直接购买股票,上至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可以说人人都为橡胶股票而疯狂。

当然疯狂之后就是深渊。

1910年6月底,橡胶需求量大国美国宣布货币紧缩政策,同时开始限制橡胶的消费,直接带动了国际市场上橡胶价格的下跌,而和橡胶公司有关的股票也开始下跌了。

听闻行情不好,麦边立即带着赚来的钱逃往英国了,而他一走,直接导致橡胶股票的暴跌。

眼看橡胶股票不断下跌,很多股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中最着急的就是掌管正元、谦余、兆康三个钱庄的陈逸卿,其中光正元钱庄就直接购买了约400万两的橡胶股票,这还不算其他借贷和抵押。

陈逸卿(无法证实是不是其照片)

而他借贷的钱又都借给股民炒股,这些钱最终还是回到外资银行手上,而随着股价的暴跌,外资银行不仅要他兑现银票,还要提前还款,他哪里有这么多钱?

更要命的是这笔钱里有210万两是川汉铁路公司的工程款,而保管这笔钱的川汉铁路驻沪总收支施典章当初眼红橡胶股票的火爆,拿出来给陈逸卿去炒股,意图赚钱,而后施典章又挪用另外70万两购买了兰格志的股票。

当然陈逸卿还可以选择寻求外资银行的帮助,但外资银行听说了这件事立马联合起来,停止对上海这些钱庄的借款,甚至还要讨回此前的贷款,如此一来,彻底压垮了上海的股市和钱庄。

1910年7月15日,正元、谦余、兆康三个钱庄宣布破产倒闭,又牵连了其他和他有关的小钱庄倒闭,惹了这么大祸,陈逸卿想要出逃,结果被上海道台蔡乃煌给抓了。

不过因为美国的压力,清朝无法参与会审,显然陈逸卿得到了美国人的庇护,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陈逸卿不久服毒自杀,也让一些想要挽回损失的人希望彻底破灭。

而上海钱庄的倒闭风潮,又开始影响了清朝当时的两个大钱庄源丰润和义善源,股灾的爆发,无数人在这两个银行里挤兑,爆发了挤兑风潮。

晚清钱庄

而为了遏制挤兑风潮,蔡乃煌先从外资银行借了350万两白银,又拿出300万两上海官银救市,但始终压不住,而后清朝又得拿出190万两进行庚子赔款,但这钱也在源丰润和义善源里,显然不能抽走,甚至驳回了蔡乃煌暂缓取出的请求。

蔡乃煌一气之下不管了,钱拿走了,源丰润也倒闭了,再次引发更大的股灾,至于义善源还能坚挺,就是因为他的掌管人是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楚,但也只撑到了次年3月。

两家全国性的钱庄倒闭有牵连撤到了清朝全境,无数工商业又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或者停工,无数产业工人顿时失业,相当于给清朝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也从金融和经济上掏空了清朝最后一丝元气,而这丝元气被吹掉的就是因股灾爆发的四川的保路运动。

此前清朝因为没钱修筑铁路,同意让招募民间资本修筑铁路,在各地修筑风潮下,四川总督锡良打算修一条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但始终未能募集所需要的五千万两白银。

为了能够完成修筑,锡良下令多征收全省百分之三的田赋,相当于全四川的农民都成为了川汉铁路的股东。

随后锡良又玩了一招,他表示川汉铁路每股资金为五十两,靠土地吃饭的农民什么时候能凑齐五十两?所以说锡良既吸收了钱又可以不分红给农民。

而这一招也被四川的乡绅们看到了,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入股,可以拿百姓的钱修路又不要给百姓分红,亏了大家一起扛,赚了自己内部分,一时间大家纷纷购买川汉铁路股票,仅仅一年就吸收了两千万两银子。

有钱就该修路,但这些乡绅压根不想修路,只想拿着大家的钱去投资倒腾,最终把钱落在自己口袋里,结果募集了几年,啥都没修好,至于钱要么被瓜分,要么被投资。

保路运动

比如施典章就拿了几百万两投资了橡胶股票,结果血本无归。

而后清朝又宣布铁路公司国有化,至于之前的股金怎么办呢?退肯定不是不能退的,但会给民间换发新的股票来补偿。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就是投资亏了钱的四川乡绅,他们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让朝廷填上这个坑,但朝廷也不是傻子,查账后发现股金居然被花了只有八百万两,只能以八百万两计算,引起了这些乡绅的不满。

为了祸水东引,他们声称朝廷将钱都拿走了,吞的可是全省百姓的血汗钱,不明就里的百姓们就聚集起来讨说法,结果遭到朝廷的镇压。

保路运动

又听闻朝廷向洋人借钱修铁路,四川乡绅又说朝廷将川汉铁路抵押给洋人了,一下子掀起了四川保路运动,随后荣县宣布脱离清朝独立,为了镇压这群人,湖广总督瑞澂打算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给了同盟会的机会。

而后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终结了清朝。

而谁能想到,这次的起因居然是一次全民投机的橡胶股票风潮?又谁能想到因为这次风潮,清朝居然垮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