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防御之狮莫德尔成名之战一一勒热夫战役

2020-08-11 18:00:20

沃尔特·莫德尔在将星云集的纳粹德国算得上是后起之秀,被称为“防御之狮”、“防御战术天才”。在众多擅长进攻的将领中,莫德尔显得尤为扎眼,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是在防守中显现出的近乎天才的指挥和组织能力,数次担当了希特勒的“救火队员”,屡屡为第三帝国逆天改命,堪称纳粹德国的防守之盾。

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期间,莫德尔主要做一些参谋工作。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莫德尔被任命为第三装甲师师长,在古德里安的指挥下作战。在明斯克包围战以及斯摩棱斯克包围战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斯摩棱斯克,莫德尔率领第3装甲师挡住了苏军一个集团军的反攻,为德军扎紧包围圈创造了时间。在随后爆发的基辅战役中,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再次充当进攻的矛头,仅凭41辆坦克就敢深入苏军防线275公里,其勇气以及指挥才能令人叹服。基辅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莫德尔就荣升为第41装甲军军长。在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莫德尔获得了重用,接任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

德军第9集团军驻守的勒热夫突出部,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不足100公里,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犹如斜斜刺入苏军防线的一把匕首,令苏军统帅部如芒在背,欲除之而后快。而德军统帅部则认为勒热夫突出部直接威胁苏联首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如果守不住会极大损害纳粹德国的国际声望,动摇盟友信心;而如果能够固守勒热夫突出部,苏军就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这样它就无法加强乌克兰方向苏军的力量,这有利于德军在南线的攻势,为下一步实施斯大林格勒战役创造了最佳战机。

莫德尔临危受命,他必须要守住勒热夫突出部。为此,他实施了一系列的防守部署,他的作战方式看似“老旧”,却在战场上非常奏效。莫德尔喜欢将装甲部队分开使用,让装甲部队能够支援步兵进行防御。同时莫德尔还喜欢将炮火集中使用,这样能够确保敌人主要进攻点获得足够的火力打击。莫德尔还发明了所谓的“弹性防御”战术,它允许一定程度的撤退,阵地分层分块,把师级作战单位拆分成团营级别的作战单位不断填补阵地空缺。这样就算第一层的步兵炮兵联合防御被打破,第二层的装甲师也可以协防阻挡敌军;情况不好时直接放弃第一层防御的步兵,令第二层防御的装甲部队及时后撤,然后重新组织起防御阵地。

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

在莫斯科之围解除后,苏军高层立刻策划了反击,调集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对德军发动攻势。驻守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军第9集团军三面临敌,直接面对苏军两个方面军巨大的进攻压力。苏军西方面军的司令是朱可夫,加里宁方面军的司令是科涅夫。1942年1月底苏军的攻势开始了,他们的两个方面军一起出动对德军防线实施全面打击,但是大多数地区的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西方面军几乎没有重大进展;加里宁方面军下辖的第39集团军和第29集团军多点突击,成功突破了德军防线,将第9集团军漫长而薄弱的防线撕成碎片。苏军第39集团军从奥列尼诺突入德军防线纵深100公里,随后跟进的第22、29两个集团军将坚守奥列尼诺的德军第23军包围。德军另外两个军在勒热夫外围抵挡着苏军16个师的围攻,无法回援,一股苏军甚至已经打到距离集团军司令部几公里的地方。

德军第9集团军危在旦夕,已经损耗至不足6万人,装甲战车只剩下区区165辆,却要扼守长达280公里的半圆形防线。希特勒也意识到形势严峻,若苏军围歼了第9集团军,就会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条无法弥补的缺口,整个中央集团军就有被歼灭的危险。希特勒为莫德尔抽调了3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党卫军“帝国”师及几个保安团,基本恢复了第9集团军满编时的60%,兵力达15万人。

莫德尔到任后立刻着手实施一系列反击,将防线连成一片。他的反击兵力着实可怜,奉命救援奥列尼诺的是党卫军骑兵旅3千人加第20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几百人,装甲火力是4辆III型突击炮。莫德尔认为,苏军官兵随身携带的弹药干粮已经所剩无几,后勤补给时断时续,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这个判断非常准确,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已经断粮,开始屠杀军马充饥。大炮虽多,炮弹奇缺,每天只能打五、六炮骚扰德军。1942年1月21日,德军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向奥列尼诺发起反击。苏军果然一触即溃,短短48小时以后,德军反击部队就同奥列尼诺守军取得联系。此后,莫德尔又命令第47装甲军由瑟乔夫卡出击,切断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第29、39两个集团军的联系,并将第29集团军包围在蒙察洛夫森林。此次反击使苏军第29集团军遭受重创,阵亡2.6万人,被俘5000人。德军击毁苏军坦克187辆,缴获苏军火炮343门。莫德尔的部队伤亡5000人。

莫德尔为了应对苏军接下来的攻势,将部队以团、营为单位,在攻防战中不断填补防线上的缺口。他还调集了增援部队准备全歼包围圈内苏军第29集团军。苏军在科涅夫的指挥下虽然有5200人冲出包围圈但是莫德尔歼灭了苏军14200人。在这一阶段中,莫德尔凭借这种比较灵活的阵地防御保住了勒热夫的补给铁路并且成功挫败苏军。苏军虽然取得部分进展但是并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对于莫德尔来说,心腹之患还不是突出部周围的百万苏军,而是1月份就突破进来的苏军第39集团军和第11骑兵团。这股苏军约6万人,盘踞在勒热夫以南地区,频频骚扰德军后勤补给线,着实让人感到头疼。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一直未能彻底切断这支苏军与其后方的联系。

苏军第39集团军占据一片长80公里、宽50公里的椭圆形区域,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森林沼泽,只有奥列尼诺公路穿越该地区的西北一侧。苏军在这条公路两侧构筑坚固防御工事,部署重兵把守。莫德尔认识到苏军占据地利条件,正面强攻必然伤亡惨重,必须派遣一支奇兵穿插迂回到苏军防线的后方。这支奇兵必须具备穿越森林沼泽的机动能力,和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胆气。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麾下8个步兵师的侦察营集中起来,临时组建一支特种部队,番号为“莫德尔骑兵旅”(总兵力约2千人,下属3个团,每团2个骑兵连、3个自行车连和1个炮兵连,旅部直属工兵连、卫生连、摩托化运输连。官兵人手一支MP40冲锋枪,每连配备24挺MG34机枪以及两辆马车,马车用来装载弹药给养)。为增强突击能力,骑兵旅额外配属了6个炮兵连和1个坦克连。经过6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强化训练,莫德尔骑兵旅成为了一支劲旅。莫德尔还制定了代号“塞德里茨行动”的计划,打算彻底消灭这股苏军。

7月2日凌晨3点,德军开始“塞德里茨行动”,并从四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第1装甲师沿着公路由北向南强攻苏军西北防线,而骑兵旅从东北方向穿过15公里的原始森林,向苏军防线侧后穿插。果然不出莫德尔所料,苏军沿公路的防守层次分明,阵地伪装严密,第1装甲师受到地形限制,部队无法展开,进展缓慢。苏军不认为德军能够穿越森林沼泽,因此骑兵旅的突击方向只遇到微弱抵抗。骑兵旅推进几公里后进入沼泽,坦克和机动车辆无路可走,只得停下来。自行车连官兵跟在骑兵后面徒步跋涉深及膝盖的泥潭,继续前进。经一整天强行军,该部在傍晚抵达目的地,重装备直到次日凌晨才陆续运到。正午时分,骑兵旅突然从森林杀出,猛攻苏军后勤部队,并迅速控制了一段公路。然后骑兵旅沿着公路由南向北进攻,苏军西北一侧防线腹背受敌,很快瓦解,这引发了雪崩效应。前后夹击的两支德军在别尔伊一奥列尼诺公路沿线的普希卡里村顺利会师。苏军第39集团军和第11骑兵团全部兵力及第41和第22集团军部分兵力被围。经11天激战,苏军第39集团军被全歼,阵亡1万人,伤俘5万人,德军缴获坦克230辆,火炮760门。经此一役,主动权回到了德军手中。在此次战役中,苏军总计投入100万人,其中阵亡27万人,伤俘50万人。

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

莫德尔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朱可夫便还以颜色。7月30日,苏军集结4个集团军35万人,以加里宁方面军第22、第41集团军和西方面军第20、第31集团军分别从西、东两个方向向勒热夫突出部发动强大攻势。虽然暴风雨使路面变得泥泞不堪,苏军西方面军的进攻因此被推迟,但科涅夫率领的加里宁方面军进展顺利。根据计划,第30集团军要在第二天结束前攻下勒热夫。方面军炮兵司令赫列布尼科夫将军在日记中写道:“敌军主要防线的两处首要位置已经被摧毁,那里的德军几乎完全被消灭。”当天结束时,德军防线被突破,但仍有援军源源不断的赶来。德军第6步兵师乘火车赶来增援,勒热夫战役变成了一场肉搏战。对某些人烟稀少地势较高地区的争夺持续了数天,勒热夫北面是波卢尼诺村和海拔200米的高地。德军第6步兵师的营长豪克记录道:“我们正朝前线进发,我们的战壕不断遭到敌军火炮和迫击炮的狂轰滥炸。苏联人正在摧毁我们的火炮和武器,将我们的阵地夷为平地,但苏联步兵的进攻却一次次被挫败。”

两天以后,苏军第20集团军突破了德军防线,先头部队抵达瓦祖扎河和格扎蒂河,现在他们只需要强渡这两条河并攻下德军据点,就可以达成战役目标:在8月7日前夺取瑟乔夫卡,切断维亚济马—勒热夫铁路。很快,德军就失去了这条主要交通线,但是苏军在瓦祖扎河和格扎蒂河河岸遭遇德军顽强抵抗。

在瓦祖扎河防线打破德军防御后,苏军立刻派出精锐的近卫第2骑兵军,在第6坦克军的配合下快速挺进。3天之内苏军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了几个缺口。苏军进攻时莫德尔正在德国养伤,他得知情况危急,立刻赶回前线,施展通天本领,索要增援部队。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军统帅部先后向第9集团军增援了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其中包括党卫军“大德意志”师,第9集团军终于达到了满编状态,总兵力达29万人。本来德军计划在8月初发动“旋风行动”,将两条铁路干线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一条是从莫斯科途经勒热夫到大卢基的铁路;另一条是从托尔什克途经勒热夫和瑟乔夫卡到维亚济马的铁路。德军准备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夹击,切断向西的突出部,包围苏军。

但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莫德尔已经顾不上“旋风行动”了,他把为进攻准备的全部兵力都用来阻挡苏军的进攻,一场坦克大战由此展开。

当时苏军离瑟乔夫卡和德军主要交通线只有几公里远,但这短短的距离却变成了天堑。苏军每推进100米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继续进攻意味着不必要的牺牲。朱可夫决定退守己方据点,并对德军防线枢纽卡尔马诺沃发动进攻。这是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塞,前面有亚乌扎河天然屏障,侧有难以逾越的沼泽地。尼古拉·库芝瓦回忆道:“我们来到了卡尔马诺沃,在这里,森林消失了,只有草地、田野和小河。卡尔马诺沃伫立在高地之上,德军在那里修筑了防御工事,卡尔马诺所有建筑都是砖石结构,他们待在那里如同待在堡垒里一样,我们大约1000人向其发起进攻。”

8月21日,加里宁方面军攻下波卢尼诺,并向瓦祖扎河突入,使卡尔马诺沃被围。8月23日,这个村子完全脱离了德军的控制。此时的苏军已经精疲力竭,再无力发起进攻。

尽管这次战役没能完全按照计划行事,但朱可夫和科涅夫战果显着,他们成功打乱了德军的作战部署,德军围攻苏希尼契的计划始终没能实现。在解放了大片领土后,苏军离勒热夫—瑟乔夫卡铁路已经很近了。1942年8月,勒热夫地区是前线苏军唯一收复的一片土地。

这时,西方面军总部接到了莫斯科一个令人意外的电话。电话由斯大林亲自打给朱可夫:“你需要尽快赶到最高统帅部,想想由谁来接替你的职务。”

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德军已经抵达城市以南和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朱可夫被召回组织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工作。科涅夫成为西方面军司令,而勒热夫战役的策略也随之改变。科涅夫决定不进军瑟乔夫卡,而是加强对勒热夫的攻势。他选择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办法夺回莫斯科—大卢基铁路,那就是将德军逐出勒热夫。

战斗于1942年8月下旬打响,苏军的目标很明确,希望用一次快速突击,一举切断德军的补给线,使整个突出部的德军陷入难以为继的绝境。然而,随着德军预备师源源不断的开赴前线,尤其是党卫军“大德意志”摩步师、“帝国”师的加入,令第9集团军实力大增。但莫德尔却无视德军统帅部的命令,直接将这些精锐部队拆分成小单位,去及时填补防线上的漏洞。这使得苏军多次调整进攻部署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

苏军在猛攻了近两个月后,未能撼动德军防线。8月23日,苏军精疲力竭,停止进攻。第9集团军又逃过一劫,莫德尔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此役苏军共投入34万人,其中阵亡5万人,伤俘14万人。

第二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

朱可夫认为苏军冬季大反攻的侧重点应该是莫斯科方向,目标是围歼勒热夫突出部的第9集团军,进而消灭整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斯大林经过考虑权衡,于9月26日做出决定,同时发动两个战略反攻,目标分别是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军第9集团军。莫斯科方向的反攻由朱可夫指挥,代号“火星”,参战部队两个方面军,总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火星”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7个集团军将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德军第9集团军发起向心攻击,其中主攻方向位于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朱可夫打算从这里腰斩德军防线,围歼第9集团军,然后挥师南下,会同其他5个集团军向维亚济马发动钳形攻势,进而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为了避免在恶劣天气下穿越复杂地形,苏军各部队将以装甲集群为突击箭头,对德军防线进行正面强攻。这样,仅两个月后,朱可夫卷土重来,再向勒热夫突出部痛下杀手。

朱可夫的战役部署显然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第9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将近一年,对这块战场了如指掌。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以后不断增援莫德尔,先后有5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也奉命驰援。

11月25日,苏军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反攻开始一周以后,“火星”作战正式打响。勒热夫突出部北侧,刚重建的苏军第39集团军发动牵制性进攻,突入德军防线10公里以后便停滞不前。勒热夫突出部东侧,隶属苏军西方面军的第20、31集团军总共20万官兵,在500辆坦克的支持下发动正面强攻,在他们面前,德军第27军4万官兵严阵以待。经过3天激战,苏军第31集团军无法撼动德军第102步兵师扼守的防线,裹足不前。苏军第20集团军的第一攻击波突破了德军前沿防线,由第6坦克军和第2近卫骑兵军组成的第二攻击波立刻向纵深挺进,切断德军的生命线——勒热夫-维亚济马铁路。突破苏军一路遇到星罗棋布的德军据点,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阻截,暴露在雪原上的骑兵部队伤亡惨重。德军第5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沿勒热夫-维亚济马铁路南北对进,发动凌厉反击,切断突破苏军的后路。29日晚,突破苏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转头向东突围,经过苦战返回苏军防线。激战5天以后,苏军第20集团军伤亡3万余人,损失200辆坦克,无力再战。

勒热夫突出部西侧,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展就可观得多。第41集团军在重镇别尔伊南面成功突破德军防线,索罗马津的第1机械化军冲开一个宽达20公里的缺口,突入德军防线40公里。第22集团军在别尔伊以北的卢切萨河谷也突破德军防线,卡图科夫的第3机械化军冲开一个宽8公里,深15公里的缺口。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驻守别尔伊的德军第246步兵师虽然身陷重围,却依托坚固工事沉着应战,吸引了苏军大量预备兵力。突破进来的苏军第1、3机械化军遭到德军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摩步师的顽强抵抗,开始举步维艰。

第二周,苏军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都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而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苏军攻势成了强弩之末,莫德尔立刻抓住机会翻盘。12月7日,德军反击突破最深的苏军第41集团军,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摩步师一个团从北面,第19、20装甲师从南面,向苏军据守的突出部两侧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德军南北两路会师, 4万苏军被包围。索罗马津奉命就地死守,等待救援。

朱可夫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面对各条战线传来的坏消息,他表现出超人的果敢,孤注一掷将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企图从勒热夫突出部东侧击破莫德尔的防线,救援被围苏军。12月11日,苏军第5、6坦克军2万官兵和350辆坦克,在宽仅4公里的正面猛攻德军的坚固防线。第5坦克军的战史这样记载:“一支信号火箭在空中爆炸,战场上立刻回荡着‘为了祖国前进’的呐喊声。这是上午10点,第243、247步兵师率先发起人浪冲锋,立刻遭遇敌军凶猛的火力。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天,整个突破面陷入瘫痪。第5坦克军的装甲集群投入战斗,硬冲德军防线,但是遭到敌军坦克的凶猛反击,被迫后撤。关键的高地几度易手,战场上到处都是燃烧的坦克和被毁的大炮。”苏军前仆后继的波次冲锋如同海浪冲击礁石,在德军坚固防线和精准炮火前撞得粉碎。经三天激战,苏军损失坦克300辆,官兵伤亡数万,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16日凌晨,别尔伊以南的被围苏军在索罗马津的带领下丢弃所有重武器向西突围,付出惨重代价以后返回苏军战线。至此“火星”作战以惨败告终。此次战役苏军共投入140万人,其中阵亡26万人,伤俘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参战坦克的总和),大炮1100门。德军的伤亡在4万人左右。

德军第9集团军12月15日的战报,算是对朱可夫“火星”作战的盖棺定论:“敌军统帅虽然在战役策划和最初实施阶段展示了不俗的技巧和适应性,但随着攻势的进程再次表现出一系列痼疾。敌军统帅虽然有所长进,但他显然还是不能抓住有利局面扩大战果。历史反复重演,敌军虽然开局雄心勃勃,进展顺利,一旦遭遇不测和伤亡以后,立刻失去理智,疯狂而徒劳地冲击坚固防线。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多次出现。在逆境中俄国人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俄国人本质上迷信蛮力,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盲目遵循战前部署,不会随机应变。”

第二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

1943年1月26日,克卢格向希特勒建议从勒热夫突出部大规模撤军缩短战线。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提出了“继续撤退,以便诱敌深入”的建议。但是,因为勒热夫突出部是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前进基地,当时有着“对准莫斯科心脏的手枪”这幺一种说法,放弃就意味着放弃进攻莫斯科,所以希特勒迟迟难以做出最后的决断。

但是随着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占领了勒热夫突出部后方的铁路枢纽大卢基城以后,这种撤退的必要性变得愈发迫切。

2月6日,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再次提出同样的要求。固执的希特勒终于同意放弃勒热夫突出部以拉直战线。这样,腾出来的第9集团军的兵力可加强到中央集团军群危机四伏的南翼去。这次撤退行动德国方面称之为“水牛行动”。

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总计29个师共25万人以及他们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要完整撤出。此外还有6万苏联劳工的疏散,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和其他经济资产也要撤离,如此庞大的规模,其难度可想而知。

莫德尔反应迅速,他立即命令所部进行了近4周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工作,撤出勒热夫突出部将由200列火车和具备1000吨运载能力的汽车车队完成。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步兵上将后来回忆说:“在‘水牛行动’中,莫德尔就像个规划大师,他让所有的行动都那幺有序,像钟表一样精准。当然,莫德尔是一个很难伺候的上司,属下们感到害怕,因为他的训斥总是很严厉,接近于人格侮辱了。”

为了防止撤退时部队陷入溃败,德军在中间地段设置了一些用于过渡的筑堡和基地,所有的这一切必须在3周内完成。莫德尔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机构来负责整个行动,整个计划被分解成很具体的行动方案。全军的工兵、建筑工程师、战俘营的技师等被命令首先经韦利日和基洛之间的铁路,在这一地带的步兵、炮兵和反坦克阵地都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和修缮。在完成这一段的任务之后,所有的情况要上报、汇总到特别行动机构,该机构由一个高级参谋和一个工程师负责。然后再下达新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分区。那些伤愈归队、休探亲假的官兵也被动员了起来。每个师及炮兵指挥部的任务,特别是建立新火力防御的计划被要求最迟不得超过3月1日递交到陆军总部。

由于每个师的工作组接管了新防线的责任,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军队里的工程师们开始搭建桥梁,铺设新的电源线,放置完整的电话网络,这个新的电话网络是安全撤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工兵们返回突出部铺设雷场。炮位、固定的铁丝网及碉堡亦在一一到位。

这一年的2月,天气特别冷,下了多场雪,厚厚的积雪(后来又突然解冻了)妨碍着部队的机动,构建足够多的雪橇及马车是必不可少的,德军后勤单位被迫加大了雪橇的产量。

为了清除障碍,第9集团军加强了在辖区内的反游击行动,许多手无寸铁平民被杀害,莫德尔还曾亲自下令,撤走所有的男性居民,以免这些人成为苏军的兵源,同时没收所有的粮食,甚至往井里投下毒药……至少22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这些暴行对“水牛行动”性质的转变产生了新的影响。

疏散车辆和平民的行动,大多是在夜间进行的。苏军虽然不知道德军的计划,但是他们也在积极地行动,进行着各种侦察,试图寻找出德军防线的薄弱之处,以期发动攻势时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退路,将其围歼于勒热夫地区。

2月21日,德军从杰米扬斯克开始退却。苏联最高统帅部曾命令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务必要拖住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后撤的步伐,以阻止德军收缩防线。苏军不断地炮击那些他们认为是德军指挥所的地方,前沿攻击、战斗侦察等活动也在加剧,但他们决想不到德军会做如此长距离、大范围的转移。

2月27日,勒热夫的德军部队接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从28日起, 主力部队在19个小时内全部撤离。这个时间限定要求部队有非常快的撤离速度。“水牛行动”正式启动了!这时,恰巧苏军集结了1000名士兵和20辆坦克正准备对第206步兵师阵地进行战斗侦察。尽管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德军仍按照计划,带走尽量多的物资和设备。

3月1日早上7时,最前线的部队开始撤退,但后卫部队仍保持着与苏军的接触。连夜的行军,携带着各种装备、弹药和工具让人疲惫不堪,长期的阵地战,长期的蛰伏,士兵们腿脚已经不灵便了,这些部队抵达第一道即设拦截阵地时,前线部队已经撤出了20英里。后卫阵地上的9个战斗群也只剩下了3个。天亮后,他们在空旷的阵地间流窜,东开一枪西打一炮。苏军进行了战斗侦察,但被德军后卫部队打退,于是没再生疑。

3月2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并不认为放弃勒热夫是失败,坚信这是胜利的开始,要求后卫部队必须留守到晚上。于是,后卫部队再次击退了一支200人的苏军突击部队。下午4时,最后一支德军部队撤离了。第9集团军的日记里这样写道:“1943年3月2日,德国在勒热夫的最后一个晚上,在没有敌人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放弃了这个城市……”最后撤离前,德国最高统帅部要求炸毁伏尔加河上的勒热夫大桥。这次爆破任务是由希特勒亲自督办的,为此专门拉了电话线直通元首大本营,希特勒通过电话亲耳听到了工兵们炸毁大桥时的巨响声。

德军撤出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苏军方面才得到消息。3月3日,晚上降雪停止,天空中万里无云,但是却异常寒冷。

苏军进入勒热夫,整座城市满目疮痍。城市躺在废墟当中,产业和基础设施全毁,全城5443所房屋仅存297所。遍地坑洼,到处是烧毁的房屋,电线和反坦克障碍散落各处,乡民及德军的尸体随处可见,死一般的沉寂和苍凉。3月1日,德军撤离前进行了围捕,带走了包括教会信徒在内的所有人,只有248名妇女、儿童和老人幸免于难。整座城是一个大雷场,清除地雷是一个长时间的工程。

直到德军已经撤出去50千米远,苏军的西方面军司令科涅夫才得到这些情报,他立即命令切列维琴科将军指挥的第5集团军实施追击。苏军的追击速度很慢,第9集团军经验丰富的工兵们用心良苦地构筑了一大片的“魔鬼的花园”:德国人炸毁了所有桥梁,道路全部被挖烂或炸烂,第聂伯河以西地区已转化为“沙漠地带”,德军的后卫部队监听到陷在雷区的苏军部队五花八门的呼救、告急的明码电报。于是苏军“禁止士兵进入任何建筑物”,一种“地雷精神错乱症”在蔓延,而这,正是莫德尔想要的效果。

第9集团军是分阶段逐次实施退却的,有条不紊地退向“弦阵地”(又称“水牛阵地”)。德军的后卫部队按照莫德尔的防御战术,边打边退,不断地炸毁桥梁,快速地布雷。第14(萨克森)步兵师巧设雷场,多次引诱追击中的苏军坦克陷入雷区,苏军遭受惨重的损失。这支部队来自莫德尔的家乡。德国步兵还很好地利用雪橇、军马这两种运输工具来实施转移。莫德尔要求各个师在中间区域利用提前构筑的工事扼守一两天。3月5日,第9集团军安全地退到了瑟乔夫卡的“白色防线”。至3月31日,苏军的追击才停下来,此役苏军总计投入87万人,伤亡4万8千人。

结果

从1942年1月8日到1943年3月31日间,苏军对莫德尔的防区发动了总共4次五十万人到一百四十万人红军参加的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但都被莫德尔麾下的部队击溃,苏军付出了62万人阵亡,110万人伤俘的代价。为了啃掉莫德尔这个硬骨头,斯大林甚至派出了他的心腹爱将战神朱可夫。但是在随后的火星行动中,朱可夫的攻势也被莫德尔化解,这是被宣传为无敌的朱可夫军事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从此莫德尔获得了“防御之狮”的美名。但历史的吊诡之处也正在于此,正是苏军在勒热夫付出的巨大代价牵制了德军的大量兵力,使得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解救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的第6集团军,间接导致了德军第6集团军的覆灭,从而改变了整个东线战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