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肯尼迪遇刺:凶手连开3枪,杰奎琳爬上汽车后盖,抓住打飞的头骨

2024-01-23 17:05:09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正在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和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车巡游达拉斯。

中午12:30,就在车队经过德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时,突然枪声大作,肯尼迪竟然在众目睽睽下遭遇了刺杀。尽管肯尼迪第一时间护住了额头,而其保镖克林特·希尔也试图为他挡枪,但子弹还是击中了肯尼迪,康纳利也被击中。现场极为惨烈,肯尼迪的头骨被子弹击碎,一块被打飞的头骨飞出车外,杰奎琳爬上汽车后盖,拼命将其抓住。

尽管第一时间就被送往医院抢救,但肯尼迪的伤势显然已经无可挽回。下午1点,肯尼迪在医院被正式宣布死亡。下午2点,消息公布,肯尼迪的遗体被送往华盛顿。随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按照“总统意外身亡或无法履职时,副总统接替”的原则,在空军一号上宣誓就职,成为了新一任美国总统。

约翰逊成为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肯尼迪遇刺案展开调查。他成立了由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的调查委员会,给予了该委员会极大的权力,让其全权调查此案。

然而,该委员会在经过了10个月的“独立调查”后,只是确定了肯尼迪遇刺的过程——凶手连开三枪。第一发子弹没有命中肯尼迪,第二发子弹从背后击中肯尼迪,穿过其喉咙后继续向前,又击伤了坐在前排的康纳利州长。第三发子弹直接击中了肯尼迪头部,造成致命伤,这就是导致肯尼迪头骨差点被打飞的一枪。

而委员会调查后认为,对肯尼迪的刺杀是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人策划实施的,没有发现其他人或任何集团参与这一阴谋。奥斯瓦尔德完全是出于个人情感杀死了肯尼迪,因此除了凶手之外,没有人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至此,委员会作出了最后结论,肯尼迪遇刺案告一段落。然而围绕着肯尼迪遇刺案的讨论并没有随着委员会宣布“结案”而结束,这个所谓的调查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显然不足以服众。整个案件疑点重重,此后依然不断有人对此案的结论提出质疑。

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没有被所有美国人接受,准确地说,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接受这一结果。据美国广播公司2003年的调查,70%的美国人都怀疑肯尼迪的死是一场阴谋。一半以上的美国人确信奥斯瓦尔德不是独立行动,背后必然有人策划。尽管对于具体的刺杀原因众说纷纭,但显然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肯尼迪的死没有这么简单。

最大的疑点在于,刺杀肯尼迪的这个凶手实在是太奇怪了,他的死也很蹊跷。

作为直接杀害肯尼迪的人,奥斯瓦尔德的证词显然可以成为肯尼迪案的关键证据。而奥斯瓦尔德也确实是当天就被捕了,然而此后对他的审讯却很不顺利。

奥斯瓦尔德长期在孤儿院中生活,出了孤儿院后又长期居无定所,他性格孤僻,很少和人交流。后来他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军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射击技巧,能精确击中200码外的标靶,远超他人。但即便在军中,奥斯瓦尔德也同样是格格不入。他同情苏联,经常和人发生争执,几乎没有人喜欢他。

后来奥斯瓦尔德更是前往苏联定居,苏联一开始不接受他,奥斯瓦尔德便割腕以获取苏联的同情,成功在苏联获得了一份工作,还组建了家庭。但不知为何,两年后奥斯瓦尔德又突然离开了他向往的苏联,带着一家人回到美国定居。后来奥斯瓦尔德在达拉斯的教科书仓库大楼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也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刺杀肯尼迪的机会。

了解了奥斯瓦尔德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与其说这个奥斯瓦尔德更像凶手,不如说他更像一个绝佳的“背锅”对象,很适合某些既得利益者用来推卸责任。

首先这个奥斯瓦尔德常年住在孤儿院中,早早离开了家庭,家族里的人不太可能为他说话。其次他性格孤僻,朋友很少,敌人很多,也不会有多少同情他的人为他说话。最后他还是“左翼分子”,还到苏联定居过,这在当时美国的主流社会看来毫无疑问是“离经叛道”的,是值得谴责的对象,美国主流媒体更乐于看到这样的人作为凶手被审判。

并且当时美苏冷战,两国关系紧张。这样的人“成为”凶手,很容易引发美国民众的联想:是否是因为奥斯瓦尔德同情苏联,所以才刺杀了曾与苏联激烈对抗的总统作为报复?或者这场刺杀行动就是苏联指使的?

简而言之,奥斯瓦尔德没有刺杀肯尼迪的动机,但却是用于推卸责任、转移注意力的绝佳对象。因此也有许多人怀疑他根本不是凶手,而是美国利益集团精心选定的替罪羊。

美国警方找到奥斯瓦尔德的时候,他正在影院观看一部名为《战争是地狱》的电影。这就很奇怪,因为电影已经播放了一段时间了,难道奥斯瓦尔德这么喜欢电影,在刺杀完成后第一时间就跑去看电影了?按一般逻辑,刺杀后不应该是迅速逃走,逃得越远越好吗?

而奥斯瓦尔德被捕后也否认了所有指控,坚称自己并未刺杀总统。美国警方对奥斯瓦尔德进行了11个小时的审讯,也未能取得任何成果,但还是将奥斯瓦尔德列为了嫌疑犯。在警察局的时间里,奥斯瓦尔德反复声称自己没有作案动机,他从未想过刺杀总统。

两天后,达拉斯警察局准备将奥斯瓦尔德转移到县监狱去。此时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在转移奥斯瓦尔德的过程中,一名酒馆老板不知通过什么方式竟然带着枪支混入了戒备森严的警察局,随后直接开枪打伤了奥斯瓦尔德。并且这个枪击过程还是现场直播的,大量美国民众都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

奥斯瓦尔德随即被送往医院,但还是在一个小时后去世。直到死前,他依然拒绝承认自己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是:“我只是一只替罪羊。”

而这也是美国民众普遍质疑调查结果的重要原因,因为奥斯瓦尔德从未承认自己是凶手,一切指认他是凶手的结论都是调查委员会的单方面结论,更何况刺杀肯尼迪对奥斯瓦尔德个人并没有任何好处,调查委员会也没有找到任何奥斯瓦尔德被重金收买的证据。最后只能以“精神病”草草结案,认为奥斯瓦尔德精神失常,情感失控从而杀死了总统。

但这一结论显然无法服众:因为情感失控就要杀人,还偏偏精准命中了美国总统?这是什么逻辑?就算奥斯瓦尔德是一个死不认账的顽固分子,那他最后死得也太蹊跷了。

而那名向奥斯瓦尔德开枪的酒馆老板也当场被捕,他确实是杀死奥斯瓦尔德的凶手,这是大量目击者亲眼见证的。此人名为杰克·鲁比,但他究竟为什么要杀死奥斯瓦尔德,以及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也成了一个谜。

要知道,美国警局即便在平常也不可能让持枪分子接近,要是有人敢带枪进入警局,恐怕刚进门就被击毙了。更何况转移奥斯瓦尔德的时候达拉斯警局更是戒备森严,调动大量警察层层设防。一般民众根本无法接近,这个鲁比又是怎么持枪混入警察局的?鲁比固然是凶手,但达拉斯警察局显然也有极大的责任。

而鲁比被捕后交代了自己杀死奥斯瓦尔德的原因,这个原因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鲁比声称,如果奥斯瓦尔德要被审判,那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也要出庭作证,他认为杰奎琳这样势必陷入回忆往事的痛苦之中。为了免除她的痛苦,鲁比决定直接杀掉奥斯瓦尔德,杰奎琳也就不用出庭作证了。

这个理由实在不合逻辑,鲁比自己后来也推翻了这一点,说都是他的律师怂恿他这么说的。但对于刺杀奥斯瓦尔德的真正原因,以及他是怎么进入达拉斯警察局的,鲁比又拒绝交代。他对首席大法官沃伦说,在达拉斯他们是得不到真相的。如果警方能把他送到华盛顿去,他就愿意交代一切,然而沃伦却拒绝了他的请求。

于是,鲁比就这样一直被关押在达拉斯,也没有说出真相。1967年1月,鲁比突然患上肺癌,并在达拉斯的帕克兰医院死去。更诡异的是他竟然是和肯尼迪、奥斯瓦尔德死在同一家医院的,鲁比死前还宣称自己在狱中被人下毒了。

不止鲁比和奥斯瓦尔德,整个肯尼迪遇刺案都笼罩着层层迷雾。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内,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甚至就连采访过奥斯瓦尔德和鲁比的几名记者都神秘死去。显然是有什么势力阻碍着他们,不愿意此案调查下去。

那么究竟是谁策划了肯尼迪刺杀案呢?有人认为是副总统约翰逊所为。因为肯尼迪这个总统一死,约翰逊就能继任成为总统了,他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后来还有几段约翰逊在肯尼迪遇刺前的录音流出,让人感觉约翰逊似乎对肯尼迪的行程过于关心了。尼克松也曾对秘书斯通说:“我和约翰逊都想当总统,但我和他的区别是:我没有杀人。”

但也有人认为,仅仅凭这些来断定是约翰逊策划了刺杀,未免有些证据不足。约翰逊或许也参与了,但他背后很可能还有更大的凶手。肯尼迪当选总统以来的改革和对外政策让美国的垄断集团极为不满,他们应该才是杀害肯尼迪的真凶。但他们是怎么策划实施的,又有哪些人具体参与了此事,至今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