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妙瓦底的保护伞,克伦边防军这支武装是怎么来的?

2024-01-20 17:05:03

从本文开始说说缅甸的克伦邦。

克伦邦很有故事点,笔者准备分几篇来讲,包括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妙瓦底电诈、双胞胎“上帝军”,先暂定这三个吧。

本文说克伦族反政府武装。

我们先从克伦邦的位置说起。看图:

缅甸行政区划图(图源网络,侵删)

如图所示,克伦邦位于缅甸东南内陆一隅,北部为掸邦高原的边缘地带,东侧是山地,萨尔温江自北向南流经其中部。

按逆时针方向,克伦邦与克耶邦、掸邦、曼德勒省、勃固省、孟邦相连,东部与泰国接壤。而妙瓦底就处在克伦邦与泰国的交界处,与泰国仅有一河之隔(丹银河)。

克伦邦卫星图

克伦邦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省减一个上海市的面积),人口约165万,首府在帕安。

一、克伦族的信仰

顾名思义,克伦邦是克伦族的聚居地。除了克伦邦,克伦族还广泛分布在以克伦邦为中心的四周,包括克耶邦、孟邦、勃固省、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德林达依省,以及毗邻的泰国一侧(克伦族泰缅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超过500万,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

克伦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青藏高原,大约在公元六七世纪迁居至缅甸。克伦族支系众多,据统计有十余个分支,包括斯戈克伦、波克伦等。

克伦族最初没有文字,1830年美国传教士采用部分缅文字母创制了斯戈克伦文,1840年另一传教士创制了波克伦文。这与缅北的克钦族文字历史很相似,克钦文字也是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创制的。

与文字伴生的就是Z教信仰。

首批掌握文字的是克伦族的头人(上层掌权人士),在教会和传教士的“软化政策”下(如建立福利院、收养儿童等),克伦族上层就信仰了JD教(缅北克钦族也是如此)。

因此,今天的克伦族,迁居城市和进入上层的多信仰JD教,居住在平原尤其是与缅族杂居的多信仰佛教,居住在山区的多信仰原始教。

知道这一点,对接下来理解克伦族的武装斗争很有必要。

二、克伦族与缅族的斗争历史久远

可以这么说,克伦族反政府武装是缅甸历史最久的,是最坚定、最顽强的老字号“反缅派”,无解。

历史上,克伦族就一直与缅族不对付,相互攻伐,但多以失败告终而退入山林,是受缅族打压的重点对象。

但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克伦族与缅族的斗争状况得到好转。

三次英缅战争期间(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日不落帝国就充分利用克伦族与缅族之间的历史恩怨,让克伦族给英军带路、提供情报并协同英军进攻缅军(贡榜王朝)。

在英属缅甸时期,为加强对缅甸的有效殖民统治,英国采用了“民族制衡”政策,广泛征召高原山区少数民族的上层子弟,通过教育和训练授予军政高官,以此来压制平原地带数量庞大的缅族群体,还时不时的挑拨各少数民族与缅族之间的关系。

克伦族就是英国扶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英国殖民当局的重用下,克伦族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还获得了很大的自治权,与缅族的矛盾也随之加深。

二战时期,昂山所代表的缅族群体投靠日本阵营,开始了“联日反英计划”(后见日本败事已定又倒戈站在盟军一方)。在其内应下,1942年1月,日军从泰国越境攻占缅甸毛淡棉,3月攻占仰光,4月攻占曼德勒和腊戍,5月攻占缅北,不到半年,日军就占领了缅甸。

昂山“30志士”部分成员(图源网络,侵删)

当时,缅族基本站在日军一边,包括克伦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基本站在英国(盟国)一边,与日军和缅军作战。在盟军的扶持下,克伦族建立了多支武装,包括“克伦国家联盟”、“克伦中央组织”、“佛教克伦”以及“克伦青年”等,成为缅甸战场上重要的抗日力量。

英国还向克伦族许诺,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其拥有独立建国或建立高度自治邦的权利。

三、争取独立和自治

二战胜利后,1945年7月,以苏山西坡、苏巴吴基为首的克伦族土司和上层人士发起成立了“克伦族中央协会”(KCO)。

成立这一组织的目的,是将克伦族的政治力量形成一个整体,并使德林达依省、勃固省(勃固县至良礼宾县)以及缅泰边境的克伦族聚居区联合成为由克伦族自治的、在英国女王统治下的克伦邦。

换句话说,克伦族这是在要求英国兑现其在二战期间向克伦族许下的承诺。

1946年2月,“全缅克伦人大会”在仰光召开,克伦人中央协会向大会提出的成立克伦邦的提议获得通过。7月,苏巴吴基率领克伦族代表团前往英国,要求英国议会通过成立“克伦国”的特别法案。但没有得到英方的明确支持,不置可否。

于是,1947年2月,苏山西坡、苏巴吴基将“克伦族中央协会”改组为“克伦民族联盟(KNU)”,由四支武装力量组成,分别是前面提到的“克伦国家联盟”、“克伦中央组织”、“佛教克伦”和“克伦青年”。

与此同时,1947年2月,在昂山(昂山素季之父)的倡议下,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即当时的缅甸政府)、掸邦、克钦邦、钦邦四方代表在掸邦彬龙镇签署了《彬龙协议》。签订这份协议的目的,是缅甸本部、掸邦、克钦邦、钦邦这四方为了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共同争取独立。

《彬龙协议》与会代表合影(图源网络,侵删)

同时发生在1947年2月的这两次事件,可视为日不落帝国留给缅甸政治遗产的一个历史缩影。缅甸脱英独立后第一个起事的就是克伦民族联盟,由此揭开了缅甸70多年的混乱政局和武装斗争的序幕。

克伦民族联盟(KNU)成立后的一个月,也就是1947年3月,克伦青年组织(KYO)退出,转与昂山领导的同盟合作。这是克伦民族联盟(KNU)的第一次分裂。

1947年7月,克伦民族联盟成立克伦民族保卫组织(KNDO),苏巴吴基明确提出,“克伦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克伦民族保卫组织是克伦民族联盟最早的武装部队,一直至今。

1947年9月,《缅甸联邦宪法》出台。克伦民族联盟反对宪法中关于成立克伦邦的条款,要求成立拥有全部权力的包括德林达依省、勃固省等在内的克伦邦。也就是说,克伦民族联盟认为宪法所划定给克伦邦的辖区小了。

1948年1月,缅甸正式脱英独立。

克伦民族联盟没有参加庆祝大典,预示着武装举事即将来临。

四、克伦族走上民地武之路

缅甸独立后,“大缅族主义”盛行,缅甸主体民族缅族对少数民族开始打压,对《彬龙协议》所承诺给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利采取限制、削弱和收回等措施。

1948年8月,克伦族率先发动武装起义。

紧接着,缅G、孟族、钦族等反政府武装达成协议,建立人民统一阵线,组建民主联军。

缅甸内战爆发。

很快,民主联军就包围了仰光。当时,民主联军的主力军就是克伦族武装,有七个营的精锐兵力,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和英美对其的武装,实力强悍。而身处仰光的吴努政府手中只有不到两个营的缅族部队,且作战能力很弱,被调侃为“仰光政府”。

本来,民主联军可以一举拿下仰光,端掉新生了缅甸政府,论实力,其实克伦武装一家就够了。但此时的民主联军发生内乱和权斗,不断有部队溃散和反水,主要原因是政治路线分歧、缺乏统一指挥、利益诉求差异等。比如缅G与克伦军发生武装摩擦,缅G内部也出现红旗派与白旗派之争。对缅G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近期历史文章。

此时,有一支“南下勤王”的部队来到仰光城北,吴努政府这才长舒一口气。这支勤王部队就是克钦族武装,班底是英国“LAVY”克钦支队和美国“101”克钦突击队,有5个营的作战兵力,由罗相指挥。

一支是克伦族武装,一支是克钦族武装,这两支在缅甸抗日战争时期,分别是下缅甸、上缅甸与日军作战的王牌,且都得到英美的训练和装备支持,一南一北给日军以重创,彼此闻名却不曾相见。两强相遇,谁更胜一筹呢?

来自北方的克钦族部队。

罗相率领的克钦族部队先是在仰光击败克伦军,后又在勃固山区打垮了缅G,新上台的吴努政府保住了。随之罗相目睹了在缅G根据地制造的“莫诺丁惨案”,后北上起义,兵败后率346名战士撤入我国境内被安置在贵州,被称为“贵州老兵”。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近期历史文章。

回到说克伦民族联盟(KNU),其在鼎盛时期拥兵6万,是缅甸独立后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日后的佤联军、坤沙蒙泰军(MTA)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1949年6月,克伦民族联盟一度在东吁建立克伦革命政府,苏巴吴基任总理。

1950年8月,苏巴吴基在与缅甸政府军作战中阵亡,给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士气造成重大挫折。

此时,印度援助缅甸吴努政府的10个师装备陆续到位,政府军实力大增。轰动一时的民主联军也一哄而散,在政府军的反攻下,各少数民族武装转入各自传统领域进行斗争。

克伦民族联盟(KNU)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

五、分裂中反抗

这个矛盾主要就是在本文开篇时说的Z教信仰矛盾。

继1947年3月克伦青年组织(KYO)退出后,1963年,克伦族头人冉纬也带着一部分克伦武装转投缅甸政府,这是克伦民族联盟(KNU)的第二次分裂。

最大的一次分裂发生在1994年。

在此之前的1989年,缅北四大军区脱离缅G,相继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议,轰轰烈烈持续50年的缅G落下了历史帷幕。在此背景下,克伦民族联盟就成为缅军的重点清剿对象。

1994年12月,克伦民族联盟中信奉佛教的中下层官兵与信仰JD教的上层军官产生矛盾并引发内讧。佛教派自立门户,成立了“民主克伦佛教组织”(DKBO),并组建了以克伦民族解放军第16营为主的“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

1995年初,民主克伦佛教军与军政府签订停战协议,军政府给其一定权利。自此,民主克伦佛教军便经常配合缅军打击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解放军。

然后,缅甸政府军在1995-1997年对克伦民族联盟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由此引出来一对不足10岁的双胞胎兄弟组建“上帝军”的传奇故事(笔者另文专题,不表)。

“上帝军”领导人约翰尼和卢瑟(图源网络,侵删)

2010年9月,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被缅甸政府整编,成为“克伦边防军”(BGF)。这支武装就是今天妙瓦底电信诈骗的保护伞,就如同果敢的“五大家族”。

同期,在缅北发生果敢2009年“8?8”事件,时任国防军第二特战局局长敏昂莱通过策反白所成等四人赶走彭家声,同年12月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至此,缅甸军政府实控果敢,果敢也进入五大家族“统治时代”,贩D、涉H、搞D诈。

这件事使敏昂莱在军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得到当时军方最高领导人丹瑞的赏识,2010年敏昂莱接替瑞曼成为了缅甸国防总司令,成为军方全权代表人物。

而整编克伦边防军的执行者国防军第四特战局,局长是敏昂莱的亲信钮温瑞(Nyunt Win Swe)。

但是,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有一部分不愿接受整编,在苏拉培(Saw Lah Pwe)领导下,于2010年11月成立民主克伦佛教军5旅(DKBA-5),后于2012年4月更名为“民主克伦仁爱军(DKBA)”。

2022年8月,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解放军(KNU/KNLA)和民主克伦仁爱军(DKBA)达成协议,民主克伦仁爱军(DKBA)重归克伦民族联盟旗下,共同反对缅甸军政府。

此前的2022年7月,被克伦民族联盟解职的克伦民族保卫组织(KNDO)总司令尼达米亚(Nerdah Mya)组建了哥都礼军(KTLA)。

尼达米亚表示,组建哥都礼军不是克伦民族联盟的分裂,而是对解决政治问题的领导人不再有信心,独立行事可以做得更好,哥都礼军依然是克伦民族联盟下的反政府武装力量。

克伦民族保卫组织(KNDO)原总司令尼达米亚(Nerdah Mya)少将(图源网络,侵删)

自2023年10雨润缅北发动战事以来,克伦邦反政府武装也在频繁进行策应作战。

综上,克伦族反政府是有深刻历史渊源的,从英殖民时期到二战,从缅甸独立到现在,克伦族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完全有权利和资格建立本民族国家,至少也是具有高度自治权的“邦”。

克伦民族联盟(KNU)是老牌抗缅组织,构成该组织的军事武装力量可以追溯至二战、乃至英属缅甸时期,因此,该联盟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进行武装斗争最长的政治组织之一。而分布在克伦邦的反政府军事武装,都可以与克伦民族联盟(KNU)沾亲带故,都是由该联盟分裂或衍生出来的。

不止如此,克伦民族联盟(KNU)还向外输出军事武装力量。缅北“10.27”行动三支民地武中的是德昂军(德昂民族解放军,PSLF/TNLA),就与克伦民族联盟关系紧密,是其一手帮助建立起来的,此事笔者历史文章已经交代。

下一篇,妙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