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张学良晚年为何不回大陆?宁肯客死他乡也不愿归国,是有人阻拦吗

2023-12-18 17:05:03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一个传奇人物,他继承父亲数十万东北军,坐拥东三省的庞大地盘,对日军身负杀父之仇,这本是乱世枭雄崛起的剧本。

然而在面对日寇入侵时,张学良却带着兵强马壮的东北军,退出关外,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军。据说在沈阳,日军接收了张作霖为东北军积攒下的,包括飞机在内的大量军械。

或许这是张学良一生最后悔的决定,以至于抗日成了的执念。后来蒋介石消极抗日,喊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一直追缴我党的力量。

张学良为了迫使蒋介石抗日,不惜发动兵变,在西安软禁了蒋介石,一手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不过这也让这位“少帅”的军旅生涯留下“犯上叛乱”的污点,同时也遭到蒋介石数十年的囚禁,还专门将他带去台湾。直到九十岁,张学良才得到李登辉的释放,恢复自由。

晚年,张学良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心中一直放不下的就是那份爱国情怀,与我党也多有接触。不过,虽然张学良后来担任了东北大学的名誉校长和哈工大的名誉理事长,却一直没有再回到过东北。

2001年10月,已经101岁高龄的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的一家医院中病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享尽了荣华富贵,又饱历了囚禁之苦,离世时还带着一个无尽的遗憾——未能落叶归根。

实际上,我党多次邀请张学良回国,也给予了他高度评价,毛主席还亲口承认,张学良是让我党抱憾的民族英雄。

那为何他晚年直到魂寄异国,也一直没有回大陆呢?其中有身体因素、有政治因素,但有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人的阻拦。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01

不是英雄汉,好色似英雄

张学良出生时,张作霖正落魄飘零,不过估计张学良对这段艰苦的日子并没有印象。因为不到一年后,张作霖就接受了政府的招安,成为一名管带(相当于营长)。

而且就是从这个管带开始,张作霖走上了他“东北王”的康庄大道。3年后升统带,一年后升统领,又过了4年,张学良10岁那年,张作霖已经身兼两个统领,手握15个营,上万兵力,称得上是一方大员。

而这时,张作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袁世凯上任民国大总统,任命他为中将师长,并手握奉天省的军政大权,已经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但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小小的一省之地,他将目光放在了整个东北。通过种种手段,先后挤走了顶头上司段芝贵、竞争对手冯德麟、吉林督军孟恩远,通过安插亲信的方式,终于在1919年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为“东北王”。

这一年张学良18岁,父亲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大大的“江山”,而他刚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就直接担任了东北军团长。

需要承认的是,张学良取得的成就,实际上要超过了张作霖,他所带的团,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唯一打了胜仗的东北军。后来又率领第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成为入关主力,帮老爹拿到了北洋政府的领导权,帮助张作霖成为民国政府临时总执政,也就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而在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果断宣布“东北易帜”,并帮助蒋介石打赢了军阀大战,实际控制了整个北方,并当上了三军副总司令,地位仅次于蒋介石,而那时,他也不过29岁。

不过张学良为大家所熟知的,却并不是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而是感情生活。他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之一,几段风流情史,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作为一个庞大势力的继承人,张学良的婚姻是不可能自己做主的,他还没有成年时,就奉父命,娶了于家大小姐于凤至为妻。

张学良曾经坦承自己对于凤至并没有男女之情,但在生活中,他却一直非常尊敬这位原配,婚后一直称呼她“于大姐”。

不过这种尊敬却改变不了张学良风流的本性,特别是在成年后,他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不知传出了多少风流韵事。

于凤至出身大族,从小学到的手段足以让那些普通的莺莺燕燕掀不起什么风波,但架不住张学良遇到自己的真爱。

1926年,张学良同时认识了2个女人,一个是曾任政府交通次长、金融家赵庆华的四女儿赵一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赵四小姐。另一个则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媛的蒋士云蒋四小姐。

而这两位名媛也都爱上了张学良,但不同的性格却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赵四小姐陪伴了张学良一生,还不计名分给他生了个儿子,却成为少帅习以为常的“朱砂痣”。

而蒋四小姐虽然与张学良鸿雁传书、互诉衷肠数年,后来还是毅然转身,远走国外,后来嫁给了着名金融家贝祖贻,成为张学良永远无法忘怀的朱砂痣。

如果张学良一直身居高位,或许这些情债,只会是他波澜壮阔的人生里一些点缀,但1936年,他为了国家存亡,联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却也把自己推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02

半生囚禁、远走异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虽然蒋介石承诺过绝不会为难张学良和杨虎城,但刚回到南京,他就变卦了。两位将军都遭到审判并被判刑,其中张学良被关押在浙江,杨虎城被关押在重庆。虽然后来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宣布特赦张学良,却依然将他软禁。

当时,张学良身边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原配于凤至,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四小姐赵一荻。

起初,于凤至身处国外,得知张学良被囚禁后,心急如焚。为了揭露蒋介石道貌岸然的嘴脸,她远在英国向媒体公开了当场蒋介石发给东北军的一封电报,内容就是让东北军对日寇不做抵抗,退入关内。

这封电报的公开,洗清了张学良被蒋介石扣上的“不抗日”罪名,却也让蒋介石恼羞成怒,更加严格地看管张学良。

为了照顾丈夫,于凤至不顾个人安危,回到国内,陪在张学良身边,就此开始了与赵四小姐轮流陪护张学良的日子。

或许在我们看来,完全无法理解于凤至,能够忍受与另一个女人共享丈夫,但或许这就是“少帅”的魅力,她不仅与赵四小姐结为姐妹,还竭心尽力为营救张学良奔走,就连宋美龄那里都求过了。

可惜的是,蒋介石深恨张学良的“背叛”,始终没有放松对他的看管,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求情,就放他自由。

而除了于凤至外,其实外界也有很多人在为了营救张学良而努力。既有他在东北军中的旧部在谋划,也有我党的努力。

冯克昌就是张学良旧部中,离成功营救张学良最近之人,他从苏联回国后,担任国民党中央航校副校长,下定决心要营救张学良。

利用自己的身份,他组织了一次航校学员到会稽山(张学良关押地)的野外训练,骗过警戒的特务,见到了张学良。

两人见面后,冯克昌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先利用大批学员将少帅救出囚禁地,再用飞机将他转送到香港。

其实当冯克昌见到张学良时,这个计划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只要枪声一响,附近的特务,绝对不是大队军校学员的对手。

然而张学良却主动拒绝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向老部下弹力,自己虽然因力主抗日而被囚禁,深感悲愤,却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逃离。

因为这只会让蒋介石更加愤怒,极有可能破坏好不容易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甚至让国共双方发生内战,这就违背了张学良的初衷。

最后张学良说了一句话:我是为了抗日大计,光明磊落被囚禁,要走,也得光明磊落地走,而非为自身之私欲。

就连于凤至都被张学良的这一番话说服,冯克昌等人更是被少帅舍身为国的大义所感动,最后只能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

而共产党也在明面上做了努力,在我党的支持下,张学良的弟弟、共产党员张学思被派遣到各地联络东北军旧部,共同上书蒋介石。

为张学良写“求情信”的,包括67军、53军、51军、49军和骑兵军等5个军的军长,以及国民政府财政厅厅长、参政员、安徽省主席等多名高官,还请出了当年为张学良安全做担保的宋子文。

然而,面对舆论汹汹,蒋介石不仅视而不见,还大发雷霆。这也让宋子文无颜面对社会各界,此后一直居住在香港,不再过问政事。

总之,各方对张学良的营救,在蒋介石一意孤行的态度面前,都无疾而终。这让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都忧心忡忡,于凤至甚至因抑郁而患上了乳腺癌,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疗。

命运对这个女人是不公平的,在于凤至带着孩子们好不容易靠着炒股在美国站稳脚跟时,一个噩耗从国内传来——张学良与他离婚了。

原来,1949年,张学良被蒋介石带着转移到台湾,后来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在宋美龄的要求下,他只能保留一位妻子。

而当时陪在他身边的是赵四小姐,再加上于凤至身处美国,无论于公于私,都不再适合回到台湾,于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赵四小姐。

于凤至虽然伤心,但心中依然放不下对张学良的爱意,依然以张学良夫人的身份自居,在美国长期为丈夫奔走呐喊,给蒋介石施加压力。

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的前夕,这位在美国等候丈夫五十年的女子,因病去世,她不只将自己在美国赚下的巨额财产留给了张学良,还在自己坟墓旁预留了一个空位,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张学良葬在一起。

几年后,张学良来到美国,拖着风烛残年的躯体站在这位原配坟前,泪流满面,虽然他最爱的并不是于凤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感情纠缠了一生,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与此同时,恢复自由又寄居美国的张学良,终于与大陆方面有了直接接触,我党多次通过故人向张学良转达对他重回故乡的邀请。

而且根据资料显示,张学良也对回国充满了渴望,但这个双向奔赴的行程却没有实现,其背后,又有着一段曲折的缘由。

03

君子重义,一诺千金

张学良离开台湾后,大陆第一时间派开国上将吕正操前往拜访,而且还带上周恩来夫人邓颖超的亲笔书信。在信上,邓颖超表态:张学良回国,可以用任何身份,可以扫墓、探亲,更可以定居。

无论是与老部下吕正操的重逢,还是邓颖超这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都给了张学良很大的触动。

要知道,早在张学良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之时,他就公开向媒体流露出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大陆省亲的意愿。

为此,在初次见面后,张学良专门安排了时间地点,与吕正操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密探,然后也给邓颖超回了一封亲笔信,吐露心声: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在吕正操回国前,张学良又到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馆中,与其再次谈话3小时,所谈内容,涉及祖国方方面面,无不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

不过这一次邀请,张学良最终还是表示: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

三个月后,张学良结束了美国之旅,回到台湾。但很快,他得到当局允许,正式移居美国夏威夷,一直到他去世。

在这期间,大陆依然对张学良发出了邀请,甚至双方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行程安排,但最终依然没能如愿,而这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大量猜测。

有媒体报道,是因为张学良的身患多种疾病,导致回国行程一推再推。张学良患病确实是一个事实,在遭囚禁期间,他就患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甚至发生过吐血,经抢救才恢复。

后来,他还在医院诊断出了骨刺,医生交代如果不治疗好,肯定会影响行动。而最为严重的是,在1993年,张学良突然晕倒,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危及了生命,抢救过来后,被认为是医学上的一个奇迹。

而且他身边的赵四小姐也确实一直以身体原因,公开表态不支持张学良返回大陆,她曾说过:张学良现在连走路都要坐轮椅,还能乘飞机长途旅行吗?

还有媒体猜测,张学良之所以在行程确定后,没有回国,是因为当时日本天皇访华,他不愿意与杀父仇人站在同一片土地上。

在1992年夏,当面采访了张学良的台湾记者程川康报道,张学良预计在当年9月回大陆为父亲张作霖扫墓。其言之凿凿,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

然而一直到第二年,张学良都没有回国。就有媒体解释,说是因为当年10月,日本天皇正好在北京访问,张学良出于国仇家恨,果断取消了自己的行程。

以上猜测,看似理由充分,但实际上都不是张学良没有回国的主要原因。

首先,张学良的疾病,经过治疗后,并没有影响他的生活,他也多次出席了公开活动。其次,张学良不仅不会因为日本天皇而回避归国,甚至他还主动表示过,希望能去日本看一看,了解日本现在的样子。

另外,赵四小姐公开说不同意张学良回国的话,或许确实有为其身体考虑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安台湾方面的心。

是的,其实阻挠张学良回到大陆的,一直都是台当局。原来当初李登辉之所以释放张学良,也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迫于海内外舆论,特别是东北大学旅美校友会那些在美国大有影响力成员的压力。

但在允许张学良前往美国之时,李表示让他不能前往大陆,否则“岛内民众会如何看待?”

而在张学良心中,也一直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政治压力。要知道,他对两岸统一是一直抱有殷切期盼的,因此他本人也无奈地表示过: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在张学良去世后,他的“白月光”、曾多次探望故友的蒋士云透露:李劝张学良勿回大陆,他又是讲义气的人,不愿为难李登辉。

可怜少帅被囚禁半身,晚年虽然恢复自由,却只能客居他乡,临死前还在怅望神州,这样的结局,既是他本人的一大遗憾,也是我国的一件憾事,让无数人为之唏嘘。

时过境迁,少帅已经去世二十余年,他一心期盼的两岸统一还未能实现,希望随着国家的强大,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