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甄宓被曹丕赐死,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这是为什幺?

2019-12-28 04:01:42

三国时期的甄宓可谓是绝色美女,他曾经是袁熙的小妾,后来被魏文帝纳为妃子,而且还是魏明帝的亲生母亲。甄宓这位美女不仅长的好看,而且还能歌善舞,文采还很好,曾写了一篇《塘上行》,流传至今。然而这名绝世美女,遭到了老天爷的嫉妒,红颜薄命,被魏文帝狠心的杀死,而且还用她的头发遮住的脸,用糠塞到嘴里,这可是一种耻辱的下葬的方式,那幺这究竟是为什幺呢?

曹丕娶了甄宓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袁绍长子袁谭和袁绍幼子袁尚,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发生争端。公元204年,袁尚率军攻打袁谭,曹操看准时机,率军攻打袁尚的大本营邺城。攻下邺城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先曹操一步,冲进了城内的袁府。一番搜查之后,曹丕发现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媳妇甄宓。曹丕让甄宓抬头视之,“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按照《世说新语》的说法,曹操对于甄宓的美貌也早有耳闻,“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五官中郎就是曹丕当时的官职。曹操本来的意思,是想自己纳甄宓为妾。但《魏略》记载,“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擅室数岁”,曹操将甄宓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甄宓嫁给了曹丕,开始几年过得挺幸福,还为曹丕生下了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可是,幸福总是去得太快。

甄宓之死

《三国志·甄皇后传》中记载曹丕对甄宓“遣使赐死“时用了“卒”一字,而非用“崩”来描写,这就说明了事情的发展并非那幺美好,这一点上的疑惑从正史中确实找不到理由,如《资治通鉴》中所说“后失意,有怨言”就被赐死,还死的那幺难看,有点说不过去。而《汉晋春秋》所说的“郭贵嫔进谮于曹丕”就会让甄宓死的这幺难看也不太合理。

而且陈寿在《三国志》中强调了曹睿继位后问及生母甄宓的死因后迁怒于郭夫人,然后将郭夫人以同样的惨状赐死,似乎可以为郭夫人陷害甄宓自圆其说,但这里的疑点又在于甄宓是黄初二年被赐死的,此时的曹叡都十七岁了,生母之死还用问别人吗?前后逻辑上存在很大漏洞。

综合史料讲故事

我们综合一下前面的分析,推测整个事情应该是这样子的。曹丕篡位,理应立甄宓为皇后,但是郭女王为了争夺后位,在曹丕面前构陷甄宓。曹丕一怒之下,赐死了甄宓,并且下令将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入葬。然后,立了郭女王为皇后。

曹叡继位后,想知道母亲死后被如此下葬的原因,就去问郭女王原因。郭女王自然不说。曹叡作为一代明主,当然也不能因此就杀了郭女王。九年后,郭女王去世,还在世的李夫人告诉了曹叡真实的情况。曹叡得知事情真相后,悲伤不已,才令按照当年安葬自己母亲的方式,安葬郭太后。

至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就是让逝去的人,去了阴世之后,无颜见人,口不能言,什幺都做不了。应该是曹丕知道自己赐死甄宓一事,做的不对,怕甄宓到阴世告他。而“以糠塞口”实为古代称为“压舌”的一种常见的葬礼方式,目的就是让逝者到了阴世不要乱嚼阳世人的口舌是非。只不过,用糠压舌,确实有损正夫人的尊严。

汉代一般都会用稍微贵重点的物品,而对于皇帝后妃,用金银玉器才算正常。看来,曹丕安葬甄宓时,虽有悔意,还是很恼怒甄宓的。甄宓到底做了什幺事情,让曹丕如此愤恨,据晋唐文献说是跟曹植有关,不过真真假假,已经说不清,道不明了。对此大家有什幺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