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歼11完全仿造苏27?从内到外的改装,俄飞行员试过后表示是新战机

2023-12-13 17:05:04

引言:

此前,一篇美国海军研究协会的文章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声称“中国战机拦截美国侦察机”,强烈批判中国侵犯美国的“飞行自由”。

然而,文章的草率之处却在于对歼-11战机的描述,竟然误将其标记为俄制苏-35。虽然歼-11和苏-35在外形上相似,气动布局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经验丰富的读者立刻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并直指文章的错误。

面对舆论的质疑,美国海军研究协会不得不连夜修改文章。这本应是一篇针对中国的文章,却因为低级的战机辨识错误,最终成了网络上的笑柄 。

歼-11:苏-27的复制还是独创?揭秘中国战机的蜕变之路

回顾中国歼-11战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其根源深植于1990年引进的俄制苏-27战斗机。

苏-27驾驶员

苏-27的卓越机动性令当时的中国飞行员赞叹不已,将其视为比国产歼-8II更为优秀的机型。这种认可直接催生了引进苏-27全套生产线的决策,为中国的国产化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

经过中俄谈判,苏-27生产线于1996年正式引入国内,沈飞集团成为国产化项目的承担者。

中国向俄罗斯下达了200架战机的订单,而这200架战机在国内组装,但前期核心零件却全部依赖俄罗斯供应 ,包括AL-31F发动机和N001多普勒脉冲雷达。

1998年,歼-11A的机型设计定型,试验机通过军委验收,正式投入空军服役。尽管有关“歼-11是苏-27完全仿造”的说法,实际上更准确的表述是歼-11A对苏-27的仿造。

歼-11A

虽然中国仅负责组装,但幸运的是,俄罗斯透露了关键技术,我国专家们记录并深入研究。这种技术交流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对我国航空工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歼-11系列战机的成功组装和国产改造,我国实现了从苏-27的仿造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苏-27

这一过程不仅让我国真正踏入了现代重型战机俱乐部的门槛,更使我国战斗机研发水平取得了20年以上的飞跃提升 。

当谈及中国歼-11战机,也许会有人认为它与苏-35师出同门,但我们不能简单将其视为苏-27的仿制品,因为它已经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了全面改装和自主研发。

苏-35

首当其冲的改进体现在座舱设计上。沈飞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舱,与美式战机同款,同时搭载多个座舱显示器,将苏-27繁复的机械表盘大幅简化,为飞行员提供了更清晰、更直观的信息显示,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武器装备方面,沈飞确保了歼-11的全面国产化。火控雷达的升级是其中之一,以适应国产霹雳-12空空导弹。

国产涡扇-10A “太行”发动机

沈飞大胆地替换了老旧的N001多普勒脉冲雷达,引入了更轻、性能更卓越的1474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探测距离更远,使歼-11在雷达技术上甩开了与美式机载雷达的差距。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改进在发动机方面。涡扇-10A “太行”发动机的国产化改进,相比于原先的AL-31F发动机,不仅推力更大,后燃推力更强,同时油耗更低,续航能力更为出色 。

歼-11B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歼-11的整体性能,也展现了中国对于核心部件实现国产的坚定决心。

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新一代歼-11于2007年成功定型,得名歼-11B。

从此,中国歼-11系列不再局限于苏-27的影子,而是崭露头角,展示了自身独特的特色和卓越的性能。

俄罗斯飞行员

在武器试验中,即便俄罗斯飞行员亲自试驾中国的歼-11B战机,也赞不绝口。他们深感,尽管是仿制型号,但与原版有着显着不同,充满了中国战机的独到之处,同时在性能上也表现卓越。

歼-11B的成功定型标志着中国战机发展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歼-11的不断改进,更是将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歼-11B vs. 苏-27:内外兼修,中国战机新姿势

当我们审视歼-11B战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与苏-27相近的外形。

实际上这并非偶然,因为苏-27的气动布局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誉,成为众多衍生机型的基石。

如果要想改变这一优秀的气动布局不仅牵涉到前期设计、风洞测试和模拟飞行等复杂过程,更等同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

测试飞行器的风洞

其实,当飞行员踏进歼-11B的驾驶舱时,一场内外的变革已然展开。

歼-11B的内部改进可谓深化至极。驾驶舱内,清晰明了的电子液晶屏幕与苏-27那冷战风格的繁杂机械表盘形成了鲜明对比 。

歼-11B的内部改进

这不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更为飞行员创造了一个先进、直观的工作环境。改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和全玻璃化座舱的引入,使得驾驶员能够更专注于战斗任务,减轻了在繁琐操作中的负担 。

然而,这些内部改进的真正价值却在战斗模拟中得以彰显。美国参联会主席佩斯对歼-11B的性能细节进行了介绍,强调了我国在苏-27战机基础上的多项卓越改进。

战斗机的火控雷达

其中包括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机身结构的强化,以及火控雷达性能的提升。这些改进使得歼-11B的雷达截面积(RCS)从苏-27战机的15平方米降至仅有3平方米左右,实现了更为隐蔽的飞行,提高了生存能力。

而在寿命方面,歼-11B也有了显着的进步。经过细致的改良,其寿命比苏-27战机增加了10000小时。虽然机头进行了配重,但整体却减轻了700公斤,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和适航性 。

歼-11B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内外的升级让我国不再依赖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的苏-27系列战机。

歼-11B的成功量产标志着我国在战机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升级后的歼-11:超越苏-27,日本F15J也无力回天

我国空军的力量不断崛起,歼-11战斗机在这一壮丽征程中扮演着绝对主力的角色。这一点在与日本F15J战机的空中对抗中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日本F15J战机

回顾2013年4月的一天,日本F15J战机挑衅性地闯入我领空,试图测试我军的防空反应时间。

然而,他们或许没有预料到,这一次他们将面对的并非老朽不堪的对手,而是我国空军精锐的歼-11战斗机。

日本F15J战机闯入我领空

这场空中对抗充满了紧张和激烈。日本飞行员自信满满,坚信他们的F15J战机仍是东亚最强的制空战机。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时光已在F15J战机上留下深重的印记。这款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太监版”F15J战斗机在金属疲劳问题上已经相当严重。面对现代化的歼-11战机,F15J战机早已显得力不从心 。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飞行员在演练中展现了先进的反介入技术。这一技术的精妙运用让日本飞行员束手无策。

当他们在反光镜中看到歼-11战机牢牢掌握住高度和速度,不断迫近并牢牢咬住F15J战机后,日本飞行员只能选择退出巡航,匆匆返回基地 。

在这场技术巅峰对决中,我国飞行员的娴熟操作让F15J战机彻底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以美国航母飞行员500公里半径上进行2分钟作战的空战规则来看,F15J战斗机在空中早已频频败退,根本无法逃脱歼-11战机的迅猛攻击 。

而这次对决清晰地展现了歼-11战机的强大实力,将老朽的F15J战机迅速甩在身后。

从歼-11的复制到后来的升级改造,不仅让歼-11系列战斗机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而歼-11B的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骄傲,同时也是对先进科技和创新的有力证明。这不仅提升了我国空军的整体实力,更展示了中国军工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歼-11B的腾飞,是对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最好注脚,也是我们在保卫国家安全、捍卫和平的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