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刚愎自用的乾隆,究竟清算了多少个雍正朝老臣?确实“坑爹”

2023-10-11 17:05:05

雍正皇帝是大清入关的第三位皇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皇帝的疑点有很多,比如皇位、生母突然去世、死因等等,但不管雍正帝身上有多少疑点,都不可否认,雍正皇帝确实是一位宵衣旰食的勤劳皇帝。

不管是《步步惊心》还是《甄嬛传》,雍正皇帝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着后宫的妃子们,为情所困,为情所扰。但实际上呢?

雍正帝是一个工作狂,一年只休息三天,每日只睡四个时辰。

只要是有重要的奏折到了,即便是雍正已经睡下,也会立马起来批阅。

正如某位学者说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有作为而且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皇帝,他承上启下,才创造了大清的康乾盛世,让大清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如此雍正所实行的“摊丁入亩”,解决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火耗归共、养廉银等政策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中国历史中的诸位皇帝,雍正都是数得着的杰出皇帝。

我们都都知道每一位杰出能干的皇帝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干的臣子。

雍正一朝的能臣确实非常多,不管是汉臣还是满臣都值得一提:

张廷玉

李卫

田文镜

马齐

朱轼

李绂

鄂尔泰

允礼

允禄

....

这些精明能干、忠诚不二的臣子,辅佐雍正成就大业,是雍正非常信任、重用的股肱之臣;但雍正仅在位13年的时间便病逝了,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继位后,自然会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至于皇考留下来的,乾隆一开始非常尊重,但到后来呢?

这篇文章,我们便来看看,雍正朝时期的重臣,到了乾隆朝都遭遇了什么呢?
乾隆继位

乾隆皇帝可以算是整个大清最幸福的一位皇帝:虽然生母的出身并不高,但是因为自己争气,不仅得到皇考雍正的重视,而且还得到皇祖康熙的青睐,在皇祖病逝前一直养在皇祖的身边。

再加上雍正是通过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登上的皇位,所以不想自己的儿子再经历一遍。雍正在雍正元年便通过秘定皇储的方式,将弘历秘定为太子。为了弘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雍正主动帮儿子除掉争储的障碍皇三子弘时。

皇五子弘昼是个聪明人,很明白父皇雍正的心思,主动装傻,才躲过了一劫。

就这样在父皇的铺路下,弘历于雍正十三年很顺利地继承皇位,毫无波澜。

而且,乾隆从皇考雍正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王朝。

按理说,乾隆应该“感恩戴德”,应当坚持“凡是皇考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凡是皇考认为错的,便是错的”。但乾隆并没有这样做:

将皇考圈禁起来的皇叔都放了

将皇考下旨发行的《大义觉迷录》全部销毁;

将皇考推行的一些新政,也一一推翻;

就连皇考重用的臣子,乾隆也都不喜欢。

那些跟雍正一起为“康乾盛世”做出贡献的老臣们,在乾隆朝的下场大多都不是很好。这究竟是为何呢?

乾隆皇帝虽然继位非常顺利,但仍旧面临着每一位新皇帝登基后所要面临的问题:朝中的臣子都是先帝留下的,这些臣子大多是先帝的忠臣良将,并不是新帝的心腹大臣;其中并不缺乏倚老卖老的老臣。

每一位新皇帝继位后,会格外的重用昔日为皇子时与自己交好的大臣,或者是着急培养属于自己的新势力。那么先帝的老臣们,便成为乾隆要处置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些老臣都是威望、有成绩的重臣,乾隆自然不能贸然处置,需要寻找合适的机会。

乾隆皇帝是一位很自负的皇帝,能如此对待皇考留下的老臣倒一点都不意外。
雍正三大宠臣之一李卫

雍正的三大宠臣是:李卫、鄂尔泰与田文镜。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将李卫塑造成乞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卫确实不喜欢读书,不识得几个字,但是他的家境很殷实。正因为家里有钱,所以捐了一个监生的资格,正式进入仕途。

值得一提的是李卫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却非常善于做官。

康熙五十六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到雍正五年便做到了浙江总督的位置上。仅仅10年的时间,李卫便成为封疆大吏,其晋升的速度确实令人咋舌。

整个雍正朝,李卫都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身居要职。

当然李卫之所以能得此重用,是因为他一直把握两个重点:

一是对雍正忠心不二,只要雍正安排的事情,李卫都会尽心去做,而且经常是不按常理出牌,任务完成得漂亮;

二是对百姓负责,李卫虽出身于富裕人家,但他善于体察民间疾苦,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逝的时候,李卫还在直隶总督的任上。

雍正病逝后,乾隆确实也很尊重李卫这位老臣,让李卫监管直隶总河;

乾隆二年,李卫因为秉公执法,而被赏赐四团龙补服。

雍正三年,李卫旧疾重发,乾隆特地派太医前去给李卫看病。

但终究没能留住李卫,很快李卫便病逝了,终年51岁。

其实我们这样看的话,乾隆待李卫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李卫是善终的,而且乾隆还赠予谥号“敏达”,肯定了李卫的一生。

不过事情往往有转折:有一次乾隆南巡,路过西湖,想要欣赏一番西湖的美景,却看到在西湖的花神庙中有李卫以及李卫妻妾的神像,称之为“湖山神位”。乾隆便不高兴了,直接让人将李卫等人的神像给拆掉烧毁了,然后说出了一番鄙视李卫的话:

“李卫仰仗皇考的恩德,格外的骄纵任性,从一开始就不是公正的纯臣。如此还让为其立庙,实在是诧异的一件事情。”

就这样,乾隆直接将李卫一生的功绩直接给否定了。
鄂尔泰与张廷玉

只要是提到鄂尔泰就不得不提张廷玉,二人之间的党争是乾隆朝早期不得不提的事情。

鄂尔泰西林觉罗氏是满人,隶属于满洲镶蓝旗,康熙年间的时候中举,被授予三等侍卫,由此而进入仕途。鄂尔泰在整个康熙朝,都没有得到重用,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

雍正继位后,鄂尔泰迎来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雍正元年,便被越级擢升为江西布政使;

雍正三年,擢升为广西巡抚;

雍正四年,便已成为官居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鄂尔泰在云贵任总督时,帮用这个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雍正初年,云贵地区的苗民经常会反叛,西南地区并不安宁,朝廷多次招抚但都没有效果,雍正为此而很困扰

在整个朝廷不知该如何是好时,鄂尔泰提出了“改土归流”的策略:直接废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朝廷直接派流派官前去统治。当然过程会非常艰难,需要朝廷派出兵马进行压制。

雍正非常赞赏鄂尔泰的建议,坚决支持鄂尔泰。

在鄂尔泰剿抚并用的手段下,成功在西南实行了“改土归流”。

雍正得知成功的消息,很是激动,是这样回复鄂尔泰奏折的“我实在是感谢你,不知道如何对待你,才能让你心安。”

雍正重用鄂尔泰除了鄂尔泰的“改土归流”外,还在于鄂尔泰的忠诚:康熙朝时,鄂尔泰还在内务府任职,雍正还是皇子想要结交鄂尔泰,但是被鄂尔泰严词拒绝了。雍正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欣赏鄂尔泰,作为微末小官,敢直接拒绝皇子,勇气可嘉。

雍正的重用与信任,让鄂尔泰在朝中的威望大增。

不过鄂尔泰在雍正一朝时,大部分时间都在京外,所以与张廷玉共事的机会并不多,但乾隆十年,鄂尔泰被召回京城,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居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而且还被封为伯爵,如此位高权重,鄂尔泰身边自然少不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如此一来,鄂尔泰便不再是原来那个“单纯”的鄂尔泰了。

正因为开始与张廷玉一起共事,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廷玉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还是大清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正儿八经地出身于官宦世家: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身边非常宠信重用的一位大臣,做到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一职。

康熙因为张英的缘故,对张廷玉也格外关注一些。张廷玉从康熙三十九年入仕途,康熙五十五年便坐到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康熙五十几年,张廷玉被擢升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在康熙格外的关注下,张廷玉的才干也崭露头角。

雍正继位后,急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一是因为张廷玉的学问确实不错,很有才干,二是因为雍正的老师便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所以雍正对张廷玉委以重任。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张廷玉便已经官居礼部尚书一职,跻身于枢臣之列。

雍正元年,张廷玉入值南书房,成为诸位皇子的老师。

雍正六年三月,张廷玉被擢升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雍正七年,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后,下旨命张廷玉、允祥与蒋廷锡一起管理军机处。之后不管军机处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雍正都会让张廷玉拟旨。张廷玉不仅掌管军机处,而且还监管户部、吏部,可见雍正对他的信任绝非一般。

张廷玉之所以得此重用,是因为张廷玉是一个非常知检点的人,他一直参与雍正机密朝政事务的处理,却不从泄露与他人,即便是家人,张廷玉都是守口如瓶;而且张廷玉还是一个活档案,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雍正十年之前,雍正一朝其实并没有很明显的党争,因为鄂尔泰一直在京外任职。自鄂尔泰回京后,朝中局面便不同了。

张廷玉其实发迹比鄂尔泰要早,而且张廷玉不仅是康熙朝的宠臣,还是雍正身边的重臣,一直在京中任职。鄂尔泰虽然发迹比张廷玉晚,但他出身与显赫的西林觉罗氏家族,出身显贵,再加上立下大功,还是雍正“三大宠臣”之一,鄂尔泰身上难免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鄂尔泰回京后,便位居首辅,这难免让一直深受重用的张廷玉心中不舒服。

如此一来,慢慢地,在朝中便形成了党争:

朝中的满臣都以鄂尔泰马首是瞻

朝中的汉臣都追随张廷玉。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前,将张廷玉、鄂尔泰任命为乾隆的顾命大臣,并且承诺“张廷玉百年后,可以配享太庙”。

就这样,乾隆继位后,鄂尔泰与张廷玉成为总管事务大臣。

即便是到了乾隆朝,鄂尔泰与张廷玉之间的党争仍旧不消停,甚至愈演愈烈。

乾隆刚登基,鄂尔泰与张廷之间便发生了第一次大的冲突,起因是贵州、古州一带再次发生苗民反叛。乾隆对待苗疆事务的态度,跟皇考雍正的态度截然不同。

鄂、张并未直接正面冲突,而是张广泗(鄂党)与张照(张党)互相攻讦。

这次党争的结果是:乾隆不想一方独占鳌头,威胁到皇权。所以在未形成自己的势力之前,维持双方势均力敌,互相牵制。

乾隆六年,鄂、张两党之间再次发生大的冲突:

监察御史仲永檀(虽为汉人但属于鄂党),状告张党受贿、泄密。

此案审理的结果让乾隆很意外:乾隆重用重新的大臣鄂善(非张党非鄂党)居然索贿,乾隆下旨让其自尽。鄂善纯属是受到了党争的牵连,而死的。

乾隆继位后,所任用的雍正旧臣中,鄂尔泰与张廷玉的地位是最高的。自从乾隆恢复军机处以后,宗室王公都不被允许入军机处任职,鄂尔泰是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居于次位。二人虽然互相树立门户,互相倾轧,但是都没有威胁到乾隆的皇权。

可见乾隆是一个非常善于制衡群臣的高手,而且还非常善于鄂尔泰与张廷玉,推行朝廷的新政。对于乾隆这样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来说:朝中只能有明君,不可有能事的大臣;朝廷可以有党争,但是不能分君权。

所以鄂尔泰与张廷玉始终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即便是如此,二人的晚年都很坎坷,尤其是张廷玉。

乾隆十年,鄂尔泰病逝,乾隆下旨准许配享太庙,入贤良祠。然而十一年以后,鄂尔泰死后都不得安稳,因为侄儿鄂昌与门生胡中藻一案,鄂尔泰被直接撤出了贤良祠。

其实鄂尔泰在生前便被乾隆多番斥责,鄂尔泰也终于认识到“乾隆并非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而是天资聪颖、经验丰富的老手”,所以开始蛰伏起来。但即便鄂尔泰再低调,其门生、家人都没有那么安稳,只要是出事,便会连累鄂尔泰。

但相对来说,鄂尔泰的晚年还算安稳一些,毕竟只是遭受了一些斥责。但张廷玉便不同了: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请辞归降养老。但是鄂党的要人史贻直开始拿着张廷玉配享太庙的事情大做文章,多次在乾隆面前提到:张廷玉从没有立过大功,不配配享太庙。

乾隆本就对张廷玉不亲自谢恩一事耿耿于怀,史贻直一告状,乾隆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便直接削了张廷玉的爵位,暂时保留其配享太庙的殊荣。

之后,张廷玉多番受到乾隆的斥责。

其实乾隆之所以对张廷玉如此苛刻,跟乾隆十三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乾隆最爱的发妻孝贤皇后突然病逝。

突然失去挚爱,让乾隆一时间接受不了,便大开杀戒,朝中不管是皇子、王公还是大臣很多都受到了牵连,即便是像张廷玉这样的三朝老臣也避免不了被点名指责。

面对乾隆咄咄逼人的申斥,张廷玉只想赶紧辞官归乡,但乾隆就是不准,告诫张廷玉应当记住自己作为臣子的天职。

然而,张廷玉“思乡”之情越来越深,已经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乾隆也动了恻隐之心,松口放张廷玉离开。

本来张廷玉谢恩以后便可以荣归故里,没想到张廷玉临走之前又犯了糊涂,向乾隆乞恩:请求乾隆在他百年后准许他配享太庙。

这毕竟是皇考临死之前便答应下来的,乾隆也不好直接拒绝,便勉强答应了。

没想到张廷玉竟然以“天寒地冻”为由没有亲自去谢恩,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张若澄代替自己前往。乾隆大怒,认为是张廷玉大不敬,将自己积压已久对张廷玉的不满全都发泄了出来。张廷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亲自赶到宫里请罪,但张廷玉此举非但没有亡羊补牢,反而授人以柄。

乾隆历数张廷玉多年来的罪状,大加斥责,可以说张廷玉是颜面扫地。本来廷议的结果是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革除其大学士之位,削掉其伯爵的爵位;但是乾隆并未全部照准,只是削掉了其爵位。

在经历一波三折后,张廷玉的事情还没有完,老脸丢尽的张廷玉在度过一个提心吊胆的寒冬后,本可以启程回乡;但没想到再次惹怒了乾隆:

乾隆长子永璜突然病逝,张廷玉是永璜的老师。永璜的初祭刚过,张廷玉便迫不及待要回乡,乾隆觉得张廷玉实在是太没有人情味,越来越嫌弃。

同时,蒙古额驸、超勇亲王策凌病逝,策凌是身经百战的大将,死后配享太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如此一来,张廷玉作为汉人,没有立下过大的功劳,准许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越来越觉得勉强。

于是不久,便拿着策凌配享太庙一事大做文章,于乾隆十五年四月直接颁布上谕,说明了张廷玉不能配享太庙的理由。就这样,乾隆直接修改雍正帝遗诏,免去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张廷玉侍奉三朝君王,为大清奉献了50年的时间,一辈子谨小慎微,结果临了临了名誉扫地,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老家桐城。

祸不单行,张廷玉刚回到乡里,又受到自己的亲家朱荃的牵连;乾隆本就对张廷玉余怒未消,恰好借着朱荃一案,狠狠地又将张廷玉斥责一番。不仅罚了张廷玉15000两银子,而且还查抄了其在京的住宅。

乾隆二十年,战战兢兢的张廷玉终于病逝,乾隆又做出一副缱绻老臣的姿态,准许张廷玉配享太庙,谥号“文和”。张廷玉终于到死后,挽回了一丝丝颜面。
结语

除了李卫、鄂尔泰、张廷玉外,其他雍正朝老臣的结局:

田文镜在雍正十年便病逝了,乾隆五年,河南巡抚上奏乾隆将田文镜撤出贤良祠,理由是“河南的百姓非常痛恨田文镜”,但是乾隆并未允准。

庄亲王允禄:是雍正为乾隆留下的顾命皇叔,乾隆准允禄食亲王双俸;但是因为允禄参与了弘皙谋反一案,而被罢免所有官职,停止亲王双俸;虽然之后乾隆还算后代允禄,但再也没有了以往的辉煌。

果亲王允礼:跟允禄一样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顾命皇叔,跟允禄一样的待遇。只不过允礼比允禄要谨言慎行,得以善终。只是去世的比较早,乾隆三年便病逝了。因果亲王一脉无嗣,乾隆特地下旨皇弟弘曕入嗣果亲王一脉。

讷亲:讷亲钮祜禄氏是康熙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的亲侄子,辅政大臣遏必隆第六子尹德的儿子,若是按照辈分的话,讷亲应该是乾隆的表叔。

讷亲的叔叔阿灵阿因为曾依附于皇八子胤禩,在雍正继位后而被清算,阿灵阿一脉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雍正为了安抚其他的亲贵,便决定扶持尹德一脉,而讷亲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雍正重用的。

乾隆继位后,尤其是鄂尔泰病逝后,讷亲得到乾隆的重用与重新,一跃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其地位直接超过张廷玉。但是乾隆十四年,因为讷亲金川失利,而被乾隆下旨处死。

当然也有善终的老臣,比如朱轼,乾隆皇帝的帝师,于乾隆元年病逝,被乾隆称之为“帝师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