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康熙重臣,大清名臣于成龙!一生有多牛

2023-10-07 17:05:05

前言

在清朝时期,由于满人统治,汉人要想做官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出身贫寒的汉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却有一个人不畏艰辛,通过努力不仅成为一方官员,还升至封疆大吏,他就是于成龙。

于成龙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见他的身影。他一生为官清廉节俭,忠诚正直,康熙称赞他为‘当世清官第一’,同僚评价他为‘闽省廉能第一’,乾隆更是将他视为天下官吏的楷模。

那么于成龙有何贡献,能让人们给予如此评价?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于成龙剧照

早期经历

于成龙,汉族,祖籍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生母田氏早逝,由继母李氏养大。

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23岁的于成龙在太原参加乡试。由于考官公然行贿受贿,于成龙便在考卷上揭露其行为,结果只获得了副榜贡生的成绩。之后,战乱四起,导致科举没有举行。

直到大清建立,顺治八年(1651年),35岁的于成龙第二次参加乡试,结果仍未上榜。后来,他的兄长去世,父亲年迈,家庭重担便落在了他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于成龙便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

乾隆剧照

初入仕途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于成龙的父亲去世。在家守孝三年后,44岁的于成龙以明朝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选官时,通过掣签被派往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一职。

当时大清刚刚平定广西,战火过后的环境十分恶劣,特别是罗城,城内百姓只有六户,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漏雨,衙门更是只有两间茅草屋,这也导致于成龙上任后不得不暂时在关帝庙办公。

为了尽快恢复以往的繁华,于成龙首先四处走访了解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政策。其次,他带领百姓重新建设房屋,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然后,他鼓励农耕,减少赋税,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实施后,罗城很快就呈现出一股新气象,那些此前四处逃难的百姓也逐渐回归。

邻县柳城的村民看到罗城的变化后,有些人便化作了土匪,企图抢劫罗城。于成龙知道后,立即招募乡勇,组织防御,抵御他们的侵袭。最终,土匪们竟然主动请求和谈,并将原先抢掠的物品如数奉还。

此外,于成龙还修建了学堂,并且亲自教学,以提高当地百姓的文化水平。

顺治剧照

两获‘卓异’

于成龙在罗城担任县令七年后,该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两广总督卢兴祖和广西巡抚金光祖两人的举荐下,于成龙被评为广西当年唯一的“卓异”,康熙更是将他升为四川合州(今合川)知州,官居五品。

在合州上任后,于成龙发现城内只有百户人家,一年的税收不足二十两,而衙门的衙役人数众多。于是,他首先整顿内部,然后召集百姓,开垦荒地,由朝廷提供牲畜和种子。很快,附近百姓纷纷加入,一个月后,合州城由原先的百户发展成千户,人气也逐渐旺盛。

两年后,于成龙因出色的政绩被康熙任命为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

在黄州,民风彪悍,经常有盗匪抢掠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于成龙上任后,为了摸清盗匪的情况,经常微服出巡,扮成商贩或乞丐到处查访,还随身携带小册子将盗匪的名字、人数详细记录。回衙后,他招募乡勇将盗匪绳之以法。很快,黄州治安迅速好转,于成龙因此被百姓称为“青天于二府”。

康熙十二年(1673年),57岁的于成龙因在黄州的表现突出,受到湖广巡抚张朝珍的举荐,再次被评为“卓异”。

康熙剧照

平定叛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于成龙被调往武昌任知府,恰巧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派湖北籍的将领回乡起义,发动战乱,当时黄州‘蕲黄四十八寨’的首领刘启祯计划带兵起义,于成龙由于先前在黄州表现良好,所以被调回黄州平叛。

回到黄州后,于成龙先书写安民告示,安抚人心,然后只身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刘启祯处招抚,刘启祯因先前在于成龙手下做过乡勇,所以两人也有一定感情,加上于成龙的威望,最终刘启祯被说服,归顺大清。于成龙因此成为黄州知府,官居四品。

不久之后,黄州再一次发生战乱,人数足有数万人,清军因为被吴三桂的部队牵制,所以无法支援,而黄州只有百人守城,于成龙便又将之前招募的乡勇召集起来,利用城池的优势与叛军决战,终于历经24天取得了胜利,还受到了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赞赏。

吴三桂剧照

再获‘卓异’

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州遭遇了灾情,于成龙不仅捐出了自己的全部俸禄,还鼓励富豪乡绅开仓救济灾民,因此很少有灾民饿死。

第二年,于成龙被任命为湖广下江防道道台,随后又升任为福建按察使,官居三品。在离开湖广前往福建之际,湖广百姓一路为他送行,当看到他用萝卜作为路上的干粮时,不禁纷纷感动落泪。

然而,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63岁的于成龙抵达福建后发现,清朝为了对抗郑经,实施了“海禁”政策。然而,沿海村民依靠打鱼为生,不少百姓迫于生计,冒险入海捕捞。但当地统治者不顾百姓生死,对于那些出海捕鱼的渔民不问缘由,一律按“通郑”罪名处以极刑,结果造成大批冤案。于成龙随后联系了福建总督姚启圣,将数千被误判的渔民重审并释放。

由于他的这一举动受到百姓的拥戴,他因此获得了第三次“卓异”的赞誉,并被调任为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向朝廷举荐,称呼于成龙‘闽省廉能第一。

姚启圣剧照

成为封疆大吏

于成龙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封为几辅直隶巡抚,成为当时的二品官员。

第二年,康熙皇帝在紫禁城亲自召见了他,并称赞他为“当今清官第一”,并赐予他白银、御马等物品以示嘉奖,还对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关心。

不久之后,于成龙又被提升为江南、江西两江总督,这一年他刚好65岁。由此,他成为了康熙皇帝器重的封疆大吏。

于成龙剧照

死后荣哀

于成龙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时已经68岁,且患有重病,但仍尽心尽力处理公务。然而,他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在五月底病逝于两江任上。

康熙皇帝闻讯后深感悲痛,对于成龙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亲自将他封为“天下廉吏第一”,并追封为太子太保,赐谥号“清端”。康熙皇帝还亲自为于成龙书写碑文,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品德。

于成龙去世后,两江的官员们纷纷前来送别他。他们发现他的家中别无他物,只有几斗米和盐制的豆鼓。这一情景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到动容。百姓更是因失去这位爱民如子的官员而悲痛不已,每天都有成千的人员前往总督府前为于成龙祭拜。

此外,雍正皇帝继位后,将于成龙入祀贤良祠;乾隆皇帝继位后,更五次派人祭奠于成龙。这充分说明了于成龙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乾隆剧照

总结

于成龙是大器晚成的人,早年因为照顾年迈的父亲,所以没有外出做官。

直到45岁才成为县令,后历任知州、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在每个职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政绩。他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爱护百姓,为百姓谋福利。康熙信任他,同僚赏识他,百姓爱戴他。

他的廉洁奉公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