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巴甫洛夫大将一问三不知,前线溃败被召回,被斯大林给枪毙

2023-10-03 17:05:09

文|清源

编辑|t

苏德战争初期,当斯大林极度关心战事走向时,身处前线的巴甫洛夫大将竟然是一问三不知,全军上下最终只能靠德国广播来确认苏军溃败的消息。

纵观整个苏德战争时期,尽管前期苏军打得相当之差,但是被处决的将领少之又少——斯大林表现出了惊人的克制。

然而,巴甫洛夫不仅被铁木辛哥元帅痛骂,还成为了方面军司令级别的将领中唯一“吃席”的一个。

那么,巴甫洛夫大将究竟做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真的就没有挽救自己的机会吗?


(巴甫洛夫大将)


德军调转枪口,苏联首当其冲

1940年5月,当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即将被德国击败之时,希特勒命令军队停止前进暂时修整,决定将被困联军交给戈林解决。

希特勒的这一决定,使英国得以从敦刻尔克撤出约33万远征军,这一事件被称为“敦刻尔克的奇迹”。


(敦刻尔克奇迹)

由于英国有英吉利海峡的天然屏障,加之皇家海军实力强大,德国入侵英国的前景并不乐观。

最终,德国对英国本土的进攻计划基本破产,对英作战的失败使希特勒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为迫使英国退出战争,希特勒决定先击败苏联,断绝英国在欧洲大陆寻找盟友的希望,于是将目光转向了苏联。

为此,德国通过武力征服、政治外交攻势对苏联实行了战略包围。

而此时的苏联浑然不知强大的敌人即将进犯,各项防御工事相当潦草。


(希特勒)

德军的准备堪称夸张:

在东欧,拉拢罗马尼亚等国,使其成为进攻苏联的基地;

在北欧,以苏芬战争中失去的领土作为诱饵,鼓动芬兰坐上德国的战车。

1939年德国击败波兰后,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密约,苏德瓜分了波兰领土,苏德两国领土由此得以接壤。

翌年,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中占领了立陶宛的大部分领土,与德国的东普鲁士开始接壤。

这两地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德两国直接接壤的地区,同时也是德国部署重兵的区域。


(费多尔?冯?博克元帅)

在这一区域,中央集团军群处于德国整个战线的中心,同时也是兵力最为强大的1个集团军群,指挥官为费多尔?冯?博克元帅。

因此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也最为艰巨,它将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进攻摩棱斯克。

最终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15分,继拿破仑入侵俄国129年后,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沿岸的战线再度响起火炮声,苏德战争以德国的不宣而战拉开了帷幕。


巴甫洛夫部署失当,德军铁钳围苏军

德军炮火打响的当天,巴甫洛夫出任苏联西方方面军,坐镇白俄罗斯,直接迎击德国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


(巴甫洛夫)

但是从战争正式开始前的部署上,巴甫洛夫就已经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将西方方面军集中在比亚威斯托克——从地图上看去,这是一个“突出”的地区,三面进入别国腹地,横纵宽约百余公里,完全不利于防守。

更夸张的是,巴甫洛夫把自己麾下的三个集团军在此处“一”字排开,沿北、中、南设防。

按照常理说,尽管此地不利于防守,但是撤退并不困难。

但是巴甫洛夫将所有军队紧靠着国界线部署。

这种部署方式令人大跌眼镜——攻是攻不出去的,因为一旦深入敌境,很容易就被敌军切断后路;

而守也是守不住的,只要敌军从后包抄,那么三个集团军就相当于是被包了饺子,只能苦守阵地、等待援军。

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巴甫洛夫的军队部署问题很大。


(西方方面军惨败)

久经沙场的德军将领——费多尔?冯?博克元帅一眼就洞察了苏军部署的漏洞,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侧包抄苏军。

两路德军就如同铁钳的双臂,紧紧地包围住了苏军;

“双臂”最终在白俄罗斯首府顺利会师,彻底地将苏军包围在中间。

但是费多尔?冯?博克元帅认为这样周密的计划仍然不够保险,继续派遣德国步兵师沿直线推进,将南、北两面的苏军彻底隔开。

这一次,苏军面临“铁壁合围”,几乎是插翅难逃。


(巴甫洛夫的军队被围在中间)

包围完成后,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并未急于与苏军肉搏,而是令德国空军轰炸苏军——数千架德军飞机将被围在“口袋”里的苏军炸了个天翻地覆。


主将竟一问三不知,“吃席”在所难免

德军的作战计划如此凶残,西方方面军元帅巴甫洛夫大将却是毫不知情。

面对着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德军,他又做了一个彻底将苏军带向地狱的决定——苏军部队全部拔营,将阵线前提。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荒谬的。

一方面,苏军进一步深入别国腹地,缺乏后援;

另一方面,苏军向前推进,就意味着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无人设防——而这正是德军第一阶段作战计划的重点地区。


(巴甫洛夫的军队几乎全部分布在突出位置)

巴甫洛夫的荒唐调度,使得苏军完全进入了德军的包围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于是乎,从战争打响的那一刻起,西线战场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第一天,3万余苏军阵亡;

第六天,明斯克陷落,50余万苏军投降。

德军如有“神速”,悠闲地在苏联领土上推进。

但巴甫洛夫大将对于这场悲剧似乎仍不知情。


(斯大林)

尚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还是从德国广播里知晓了苏军溃败的消息——此时,巴甫洛夫什么消息也不知道,什么消息也没有从前线传回莫斯科。

德军的攻势似乎一张无形而密不透风的大网,屏蔽了一切。

当斯大林尚且对苏联集团军被包围的事实心存侥幸时,巴甫洛夫一句“我认为德国广播消息可靠”,彻底让斯大林暴走。

西方方面军几乎名存实亡。

在明斯克陷落当日,怒气冲天的斯大林直接将一问三不知的巴甫洛夫从前线召回,撤去其西方方面军的职务,转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手这一烂摊子。


(铁木辛哥)

见到铁木辛哥的那一日,巴甫洛夫满面愁容,小心翼翼地探询是否还需要报告一下消息。

铁木辛哥只留下一句话:

“不用了,一切最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当巴甫洛夫仍然试图为自己的失当举措辩解时,来自莫斯科的“逮捕令”已经下达。

回到莫斯科当日,巴甫洛夫被贬为一介庶民,他的幕僚也一并被收监入狱。

在斯大林的怒火之下,西方方面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全部被判处死刑——枪决立即执行。

巴甫洛夫也因此成为了苏德战争时期,第一个“吃席”的苏联将领。


巴甫洛夫有无自救的机会?

客观而言,西方方面军被迅速击溃,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巴甫洛夫一人。

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当波兰作为苏德之间的缓冲地带尚存之时,苏联就应该预见到德国的野心。


(巴甫洛夫墓碑)

波兰被苏德瓜分后,苏德之间“血与火的兄弟之情”变得危机四伏。

但是苏联上下,包括斯大林在内都陷入了盲目的自信之中。

当希特勒决定入侵苏联后,就发动全国为这场战争做准备。

为了能在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集结足够军队,德国准备先增加通往东部特别是原波兰地区铁路的运力,再根据时间表分五阶段将部队和物资运往东部前线。

按照计划,前四阶段将在战斗发起前完成,第五阶段则是在战斗发起后开始,其任务是运输总司令部预备队奔赴前线。

前三阶段任务为调动步兵部队,而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装甲、摩托化部队将在行动发起前的最后几周集结完毕。


(苏德战争期间投降的士兵)

在向东运输部队的同时,德国欲盖弥彰,对外宣称对英入侵计划和准备工作仍在继续。

1941年6月21日,德国最终完成了入侵苏联部队的集结。

此时,对于巴甫洛夫而言,倘若想要完成自救,不仅需要从苏联膨胀自满的气氛中挣脱出来,还要在战争伊始就迅速率军后撤,死守明斯克。

但是,巴甫洛夫显然是没有这样的头脑的。

苏德战争前,苏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军官指挥水平参差不齐。

军队内部的大清洗,造成大量富有作战经验的军事指挥人员缺失。

铁木辛哥元帅继任苏军首领后,厉行改革,从提拔和重新启用受迫害军官开始。

这些提拔或重新启用的指挥官,包括了在此后苏德战争中大有作为的诸位将领,如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基尔波诺斯。


(铁木辛哥)

但是,仅6月份1个月的时间内,铁木辛哥就晋升了约1000名高级指挥官。

平庸的巴甫洛夫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提拔,并且迅速被任命为白俄罗斯方向的统领,这实在是太快了些,也太不切实际了些。

巴甫洛夫惨败的事实也表明,苏军军官的频繁调动,在短期内造成的混乱大于即刻提升战斗力的美好愿景。

在自己平庸、敌人强大、上级自满的情况下,巴甫洛夫几乎没有自救的机会。


参考资料:

环球网.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一批卫国战争爆发当天的历史文件. 2021-06-22.

安德罗尼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四卷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闪电战”的破产. 1981.

列夫·别济缅斯基.交战前夕的希特勒和斯大林. 2003.

康斯坦丁·普列沙科夫.斯大林的失误:苏德战争前十天的悲剧. 2007.

Rear-Admiral H.G.Thursfield.Brassey’s Naval Annual. [M].NewYork: Macmillan,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