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仅凭二十六个士兵,却挡住匈奴万余大军进攻?东汉军队就是这么猛

2024-02-20 17:05:04

在东汉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特别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个名叫耿恭的将军,仅仅带着几十个士兵,坚守一座小城,却愣是挡住的匈奴上万大军的进攻!

尽管当中汉军的主力,都已经撤退了,但这位将军,却依然带着这几十个士兵,坚守在原地。为了汉家男儿的骄傲,不管匈奴开出什么样的价码,他们都坚持不投降,死战不退。

最后,当他们坚守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终于等到了汉朝的援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等到他们跟着援兵,回到汉朝这边的时候,将军身边,却只剩下十三个人了。

这就是历史上‘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身为将军的耿恭开始说起。耿恭的爷爷名叫耿况,当年在东汉开国之前,曾经是上谷郡的太守。后来,在刘秀刚到河北,准备建立东汉的时候,耿况第一个带着整个上谷郡,投靠了刘秀。

而且后来,在东汉开国过程当中,耿况和他的几个儿子,尤其是大儿子耿弇,更是为东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等到东汉开国之后,耿家就拥有了东汉政权的一部分原始股,成了东汉的大股东。

而耿恭,就是耿家老四耿广的儿子。

因为家族比较特殊,所以耿恭从出生开始,就可以轻松躺在家族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这就叫真正的躺赢!

不过,耿恭却不甘心做一个‘混吃等死’的世家子弟。虽然家族的权势极大,但耿恭却从小就梦想着上阵杀敌,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可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可惜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耿恭的这个梦想,都没有办法实现。因为自从东汉统一天下之后,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国家一直在全力休养生息,基本上没啥仗可打。

再加上耿家比较特殊,东汉前两任皇帝,刘秀和刘庄,都担心这种功臣家族尾大不掉。在这三十多年里,就算国家边境有一些叛乱,皇帝也不敢用他家的人。这样一来,耿恭自然就更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不过,这种情况,到了公元73年,终于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因为汉朝已经恢复了国力,所以开始重启对外战争。也就是在这一年,汉明帝派出大军,杀向西域,打算夺回当年丢失的西域地区。

而接下来,随着大军集结,耿恭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因为当时在西域领兵的主将,正是他三叔家的儿子,耿秉。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耿秉做了主将,自然得带上其他耿家人。

就这样,耿恭很快就去了自己堂哥麾下,开始直接参与这场平定西域的战争。

接下来汉军进入西域之后的战争,其实没啥值得多说的,因为这是东汉历史的主线剧情。因为当时东汉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很快就击退了西域天山一带的匈奴人,并且占领了今天的哈密地区。这样一来,汉朝就斩断了匈奴通往西域的关键通道。

而在击败了匈奴之后,下一步,汉朝就开始依托天山,打算组建一条完整的战略防线。天山横贯整个西域,而且绝大多数地方,海拔都比较高,匈奴人根本翻不过去。唯有少量隘口,可以允许匈奴人通过。

这样一来,只要汉朝派遣少数军队,守住这些关键节点,就能依托天山,组成一个完整的防线,彻底把匈奴人挡在天山以北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留在了西域。而耿恭则是带着几百人,驻守在新疆奇台一带。这地方当时叫金蒲城,而当时耿恭的任务,就是一边种地,一边防备匈奴人的进攻。

从大军出发,到完成天山防线的驻守,东汉这边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到了公元74年秋天,这条天山防线,就已经彻底完成了。

耿恭驻守的这个地方,就是天山一线的关键节点之一。而在其他关键节点,汉军同样也留下了相应的军队驻守。最终,这些节点连成了一条线,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防线。

就这样,等到布置完这条防线之后,东汉大军的主力,撤回了汉朝。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当时东汉主力要撤回去呢?既然已经击退了匈奴,切断了匈奴和西域的联系。那么接下来,东汉大军为何不一口气横扫西域,彻底收复所有的西域小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补给跟不上来。

要知道,西域这边,地理情况比较特殊。整个西域,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只有少部分绿洲才能供人类生存。整个西域,当时最多也就只能养几百万人而已。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汉朝派过来的军队太多,很难在当地直接获得足够的补给。就算汉军可以就地屯田,可问题是,以西域这边的地理环境,根本没那么多土地,可以供汉军耕种。

那么这样一来,如果有太多的军队,驻守在西域。汉朝就必须得从中原那边,运输大量的物资补给,穿过整个河西走廊,送到西域。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汉朝可以凭借强大国力,支撑这种运输工作,势必也会造成过大的消耗。

最关键的是,这种消耗,从战略角度来看,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占领了天山一线之后,汉军留在各个节点的军队加起来,已经有几千人了。这几千人,再加上西域一些附属小国的军队,完全能轻易凑出上万军队。在西域这边,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完全可以压制除了匈奴之外的所有小国。

而如果匈奴人来进攻的话,不好意思,匈奴人当时的补给能力,还不如汉朝呢!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匈奴人不可能长距离奔袭,进攻天山一线。

而等到天暖和之后,一旦匈奴主力过来进攻,汉朝这边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就算匈奴人能短暂奔袭天山一线的这些节点,那么当地的守军,也可以据城坚守一段时间。同时,得到消息的汉朝主力,可以再过来,彻底灭掉匈奴军队。

这就是当时汉朝这边,基本的作战思路。

所以接下来,汉军主力撤了。

就这样,在当地过了一个冬天之后,转过年就到了公元75年。就如同之前汉朝的预测一样,冬天的时候,匈奴人根本没办法来进攻。直到第二年开春之后,汉朝这边才得到消息,得知匈奴人再次来袭。

而耿恭这边,很快也得知,匈奴军队即将进攻他这一带。不过,当时匈奴人并没有直接打耿恭驻守的地方,而是主要进攻臣服于汉朝的车师国。车师国距离耿恭驻守的地方并不远,所以,得知匈奴人来袭之后,耿恭第一时间带着麾下的几百人,前去增援车师国。

但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汉朝的情报系统,出了一个小小的纰漏。原来,这次匈奴派来的军队,并不是一股小规模的袭扰骑兵,而是一支人数达到两万人的主力!

五百人打两万人,而且两万人那边,人家还是在围点打援,早有埋伏。所以这场野战,几乎没有任何悬念,耿恭败了。而且几乎是全军覆灭,只有耿恭本人,带着少量幸存下来的士兵,返回了之前他驻守的金蒲城。

对于这种情况,汉朝这边,其实也早有预案。所以接下来,耿恭很快派人,返回汉朝那边,去请求援兵过来支援。同时,耿恭还派人去通知周围其他附属小国,以及其他屯田节点,征调周围的军队,打算组建军队和匈奴人正面打一仗。

因为之前汉朝布置的比较完善,所以很快,汉朝这边,就在周围集结了数千人。靠着当地的城防工事,再加上这几千人的军队,耿恭完全可以和匈奴人来一场正面的攻守战,轻松拖到汉军援兵抵达。

其实一直到这个时候,耿恭都没有任何慌张。因为一直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在汉朝之前的预测当中。

所以,双方开始交战之后,接下来几个月的战争,大致是这样的。

公元75年三月,匈奴主力抵达。在短暂的接触战之后,耿恭那几百人在野战当中全灭。同时,耿恭开始召集其他地方的军队,向汉朝那边申请援兵。在此期间,匈奴人攻破了车师国,并且派遣少量军队,围攻耿恭驻守的金蒲城。

在短暂的围城战之后,耿恭带领麾下军队,最终击退了匈奴人的围城。而匈奴人暂时退却之后,在这一年五月,耿恭很快带着麾下军队,占领了旁边更便于坚守的疏勒城,等待汉朝援兵到来。

七月,匈奴人再次来袭。因为之前耿恭已经召集了数千人,坚守疏勒城。在匈奴人强攻之前,耿恭甚至还带着这几千人,主动外出迎敌,击溃了匈奴的先锋骑兵。

而等到匈奴主力开始围攻疏勒城之后,因为耿恭准备比较充足,而且在城内挖出了水井,破坏了匈奴人断水的谋划。而匈奴人这边,在发现自己不管怎么操作之后,都无法让城内断水,以为是有神灵帮助汉朝,根本不敢再强攻,只能撤退。

一直到这里,耿恭都没有任何慌张。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之前汉军的预测当中。

但是再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逐渐超出了耿恭的预料范围,情况就开始越来越糟了。

首先,就在耿恭坚守疏勒城期间,匈奴人联合了西域的龟兹和焉耆两国,一起进攻西域都护陈睦所在的区域。最终,陈睦全军覆没,本人也直接被杀。

而在陈睦被杀之后,匈奴人很快又包围了耿恭旁边,汉军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柳中城。

而随着西域都护被杀,柳中城被围,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就成了一座孤城!周围再也没有打配合的队友了!

当然,一直到这里,情况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虽然战局很恶劣,但耿恭相信,只要汉军援兵抵达,一定会轻易解围,并且彻底消灭这支匈奴主力。

但问题是,接下来,就在耿恭坚守疏勒城两个多月以后,公元75年九月,汉朝京城那边,发生了一件大事。

汉明帝驾崩了。

汉明帝的突然去世,直接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域这边的情况。虽然京城那边,汉明帝去世之后,汉章帝很快就继承了皇位,这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风波。但皇帝换了人,京城那边都在忙接班的事情。这样一来,向西域派遣援兵的时候,就只能往后拖!

而且,皇帝刚刚驾崩,按照古代的规矩,国家也不好马上发动战争。除了礼仪之外,更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毕竟,在这种交接班的关键时刻,如果轻易动用大军,万一出现叛乱,很容易会出大问题。

就这样,因为汉明帝突然驾崩,短时间内,汉军就无法再向西域这边派援兵了。

如此一来,已经成为孤军的耿恭所部,就彻底成了一支孤军。在没有任何援兵的情况下,他即将面对的,是整个匈奴主力的围攻!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疏勒城保卫战,终于打响了。

尽管耿恭准备的比较充足,在城内提前囤积了不少粮食。但是在没有外部补给送过来的情况下,几个月之后,疏勒城内的补给,还是很快吃完了。

在城内的粮食吃完之后,耿恭就带着麾下的士兵,在城内吃一切能吃的东西。粮食吃没了就杀马,马吃没了就挖草根吃树皮。等到这些东西都吃没了,最后,耿恭就只能把城内的一些武器和铠甲给煮了,吃上面的兽筋和兽皮!

尽管已经惨到了极致,已经快要彻底饿死了,但此时的耿恭,以及麾下的汉军士兵,却依然没有任何人投降!

因为所有人都坚信一个信念。

汉家儿郎,可以站着死,但绝不能跪着生。而且,我们的国家,永远不会抛弃我们,援兵迟早会来!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耿恭带着麾下的这些士兵,硬是扛住了匈奴主力大军的围攻!尽管城内已经彻底断粮,身边的战友不断死去。很快,城内就只剩下了几十个汉朝士兵。

但最终,终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城投降。

就这样,面对这种疏勒城,匈奴人围城数月之后,依然没能拿下来。而对于这些汉家士兵的坚守,匈奴人这边,也是极为钦佩。后来,匈奴人更是直接派使者入城,想要劝降耿恭。他们提出,只要耿恭投降,他们可以直接给耿恭封王,以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结果,面对匈奴人的劝降,耿恭理都没理。他不但亲手杀了匈奴的使者,而且还当着匈奴人的面,在城头上烧了这个匈奴使者,以此来表达自己绝不投降的意志。

对于耿恭的坚持,匈奴人后来也发了怒,调集了更多的军队,开始围攻疏勒城。但结果,任凭他们怎么强攻,却都拿不下这座小小的疏勒城,奈何不了城内这几十个汉朝士兵。

匈奴人其实也很疑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这些汉朝人却依然不投降?他们永远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汉朝士兵不怕死!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

转眼,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这一年渐渐入冬了。

汉朝京城那边,终于完成了皇帝接班的工作,汉章帝也终于得知了耿恭这边的情况。此后,汉章帝迅速下令,从张掖、酒泉以及敦煌等地,就地征调军队,组成援军,前去救援耿恭。

就这样,公元76年正月,七千汉军精锐援军,终于抵达了西域。此后,汉军在今天的吐鲁番地区,终于对上了匈奴主力军队。最后,双方一场大战,这七千汉军援兵,斩杀三千八百匈奴人,俘虏三千人,重创匈奴主力。

在这之后,匈奴人不得不主动撤退,撤回了草原。而疏勒城这边的围困,也就此解除。

而当汉军援兵抵达疏勒城,最后见到的一幕,却让他们彻底震惊了。

城外,道路两旁,是最深超过一丈的厚厚积雪。这些积雪,让这座疏勒城,几乎成了一个死地!

而城内,此时仅剩下二十多个人,衣衫褴褛,形销骨立,却依然还在坚守。

就这样,在汉军援兵抵达之后,耿恭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跟着援兵回到了玉门关。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遭遇了匈奴人的伏击。再加上之前的饥饿,很多人都没能活着熬过去。最终,在回到玉门关的时候,他们就只剩下了十三个人。

这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在这十三人回来之后,汉朝官方给予了他们至高无上的评价,认为他们的节操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苏武。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被加官进爵,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但对于这十三个人来说,他们象征的精神,或许远比他们得到的荣耀,更加珍贵。

这些坚守疏勒城的汉家儿郎,用自己的坚守,证明了我们的骄傲。正是因为这种坚守,我们历史可以传承数千年不断,以后也会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