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安徽北部曾经存在一个大湖,连邻省地图上都有标注,为何今已不见

2023-09-14 17:05:03


最新版本的安徽省标准地图上,淮河以北的区域并没有显示有湖泊,以至于与多湖泊的淮河以南区域相比,显得有些空白。

今天安徽省标准地图中淮河以北并无大湖


但是在清末以来绘制的一些高精度地图上都显示这里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泊存在:
1864年的《湖广邻省合图》湖北与安徽一图中显示有:清油湖;1880年的《江南省全图》中显示有:清油湖;1895年的《河南省全图》中显示有:清油湖;1911年的《中华民国分省精图》中显示有:清酒湖;1917年的《中国新舆图》中显示有:清游湖;1905年的《大清帝国全图》中显示有:青游湖。

1864年《湖广邻省合图》中的清油湖


1880年《江南省全图》中的清油湖

1895年《河南省全图》中的清油湖


以上地图中标注有“清油湖”的有3个,标注“清酒湖”的有1个,标注为“清游湖”与“青游湖”的各1个。除了“清酒湖”的标注应为地图绘制者之误之外,“清油湖”“清游湖”“青游湖”则是同一名字不同的标注而已,这在古代十分常见。这个湖泊在民国及清代《涡阳县志》《亳州志》有记载。

1917年《中国新舆图》中的清游湖


1905年的《大清帝国全图》中的青游湖


民国十五年《涡阳县志》“山川”记载:
芡水,发源于县西南四十里清油湖……清游湖本作清油,上承清水、油水,潴为陂湖,得古高陂之一部。

清光绪二十一年《亳州志》“山川”记载:
按亳州之水,涡为大、肥次之,芡次之……芡河,在城东南八十里,首受清游湖水,东南流经花沟集工记寺,至砖桥寺入蒙城县界东南流入淮。

之所以亳州和涡阳均记载有芡水及青游湖,是因为涡阳县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才设立的县,由亳州、阜阳、蒙城、宿州4州县各划出一部分区域组成,其中亳州东部13保96圩划入涡阳县,清游湖的绝大部分就在这一区域内。

乾隆《颍州府志》亳州图中亳州东部与清游湖


就像《涡阳县志》《亳州志》中记载的那样,清游湖因清水、油水的汇入,因而名字为“清油湖”。此湖为古代安徽省北部一系列“陂”:大漴陂、高陂、江陂水、鸡陂中“高陂”的一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明水又北,高陂水出焉”又云:“夏肥水又东为高陂”。唐朝《元和郡县志》则记载有高陂的大小:“城父县有高陂,县南五十六里,周回四十三里多,鱼蚌菱芡之利。”

唐朝的城父县及高陂


虽然后来再没有清游湖大小的记载,仅在民国《涡阳县志》中有“旧时湖宽四十里视外”一句,可以推测清游湖在民国面积已有减小,但仍然“河决湖水涨溢,上泻兜沟下拥乾溪,波浪汹涌,横无涯际”,可见减小的也是比较有限的。

这一点在上述各地图也有显示,这些地图由于引入了西方精确绘制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精度,可以看出来清游湖的覆盖范围并不算太小。那么如果按照今天的语言来表述,清游湖究竟有多大呢?

清游湖的大小就以“周回四十三里”一说为准,换算成公里的话周长约22公里。当然这个湖周为不规则形,为了方便计算,就假设此湖为正方形、圆形两种形状,看看它究竟有多大:
如果此湖是正方形,每边长5.5公里,面积为30.25平方公里;而如果按圆形计算,其半径约为3.5公里,面积则为38.5平方公里。

从估算情况看,清游湖的面积相当于6个杭州西湖大小的面积。

如果具体到涡阳县、亳州,其覆盖范围则据《亳州志》记载:
为七家湖之地,盛涨则合为一,稍落则分离为二水,发时高公庙、彪狸铺、临湖铺、李门集、张村铺、篱笆、楚店集七处之水俱注于湖。

基本上覆盖了今天的涡阳高公镇、标里镇、临湖镇、公吉寺镇、楚店镇和利辛县的张村镇一带。

《亳州志》记载的部分区域在今天涡阳县地图上的区域


清游湖的成因主要是上游诸多河流汇到此处,但排水却不畅,所以才有“潴为陂湖”一说。

“潴”在汉语里,当名词讲有水积聚的意思,比如潴积、潴留,当动词讲有蓄积之意,一旦失去了“潴”的条件,湖泊自然就消失了。

首先是就是黄河改道的影响,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夺涡河、颍河等淮河支流的河道,处于黄河改道路线上的清游湖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黄河水富含泥沙,对清游湖的低洼之地起到了一定的淤垫作用。

其次就是位于清游湖旁边的人民的改造作用。由于沿岸人民深受水患影响:“亳之明河、油河所行地尽在州东南污下之区,每河南涨发众水,全汇于清游湖,清游湖之地,本低于涡河,为众水所归,一入其中,则侵溢而南……既入清游湖四而皆为泽国,田壤淹没、行路阻绝”为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新中国,沿湖人民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排除积水。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多次治理,将清游湖积水排尽,湖底逐步成为了良田。

1972年涡阳县地图上的清游湖区域


自此,一个面积不算太小却影响深远的湖泊消失在地图上,今天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在原来的湖址一带只有诸多带有湖、楼等字的地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