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极大代价,最可惜的是这位科学家含憾陨落

2023-09-12 17:05:03

 

?前言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做马凤山。马凤山是位为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他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不畏艰辛,一路埋头苦干,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人物介绍

1929年5月8日,马凤山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东亭镇席祁乡马巷村,是一个农村家庭。马凤山的父母都是农民,一家人的生活贫困、拮据,对于马凤山父母来说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当时的年代。

生活所迫之下 马凤山的父母选择去做糕点生意,一家人踏踏实实的经营,渐渐的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父母在家庭状况好转后,选择送兄弟几人去学校读书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来改变他们的未来。

他曾在无锡道南中学、辅仁中学读书,1949年高中毕业。马凤山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在学习中专心致志非常刻苦,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母感到非常欣慰。马凤山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打拼着,他一步步的探索着走向自己理想的道路。

马凤山出生的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经历了几个中国历史的重大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见证了无数中国人民经历的磨难,看到了许多生命在日军的敌机下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他认识到了飞机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他想壮大中国的航天事业,想要提升我们自己国家的军事战斗力,让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机,不再是受别的国家的禁锢。他想打破这一僵局,希望通过提高航天水平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生命权益。

于是,他选择了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付诸于行动,埋头苦干。他高中毕业后选择考取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飞机结构专业。在1949到1952年间,他在这里完成了初步的学习。

?投身航天事业

学习完成后,马凤山根据国家的特殊安排,提前毕业,投身于国家航空建设的实操中。他被调去了哈尔滨工业制造厂,投身于国家的航空工业建设当中。担任了检验科副科长、设计室副主任。


这一时期,马凤山先后参与了多项飞机实验的方案设计和计算等工作。有松花江1号小旅客机、平401号短程喷气客机及和平402 号涡桨客机等。他在实践中不断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技术操作中,为中国航天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在1956年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59去苏联学习相关的先进技术,去考察了飞机静力试验和强度规范。当时的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方面对前去学习的人员说不用记录相关的笔记或者资料,等他们考察完成后,苏联会将所有的资料一同给他们。

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多人相信了苏联方面人员的话,没有记录相关的资料跟技术方法等,认为苏联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不会变,苏联也一定会遵守自己的承诺,但是令人意想不到事情还是发生了。


1960年8月13日,中苏关系“破裂”。这一重大的变故给了中国沉痛“一击”,中国人民至今铭记心中。苏联方面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走了所有的援助人员和设备,将相关的资料也全部带走或者摧毁。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因为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很多项目才刚刚开始合作,有了初步的进展,苏联专家的撤离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全部的努力都将白费。中国投入的资金和设备都是重大的损失。

留下来资料数据对于当时中国的科研水平来说,就像是数学题给了你答案却不告诉你计算过程一样。科研人员看着这这数据毫无办法,他们看不懂其中的数据跟资料,所有人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一场变故,对于马凤山来说更是难以接受。他见证了中苏合作中项目的初步发展,他原本心中充满了希望,认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终于要有转变了,但是苏联方面的撤离让他的希望破灭了。

虽然通过依靠苏联的援助来发现中国航天事业的蓝图破灭了,但是中国并没有放弃。在当时的赴苏考察中,马凤山也是其中一员。在所有人对苏联撤离这一事故束手无措时,马凤山拿出了自己在苏联考察是的笔记。

这一份笔记并不是普通的笔记,对于当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就是一棵救命稻草。这份笔记详细记载了大量的数据跟飞机结构,详细程度让大家感受到了希望。从这一天起,这份笔记被视为了珍宝。


这份笔记成为了当时科研人员的希望,笔记被盖上了章、套上了档案袋,成了“国防机密”。我国开始了仿制苏联图,开始了轰-6飞机的研发。这是中国当时研制的吨位最大的一架飞机,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都是根据这一资料开展工作。

在后来的考察中,发现马凤山的笔记上记录上的数据分毫不差,详细记载的内容为后来轰-6飞机的研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根据后来的人员说,马凤山的笔记重要程度以及重视度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据说相关的人员要看这本笔记要经过重重的审核才能使用,不能带出相关的区域,也不能在放笔记的地方过夜,不管这个说法是否是真,都能看出来当时对这本笔记的重视程度。


马凤山是当时轰-6飞机研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面对大大小小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比如说在当时大家对轰-6飞机是否能够携带“原子弹”、“氢弹”有所怀疑。

马凤山带领相关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计算,经过层层的检验和验证后得出了轰-6飞机能够携带“原子弹”、“氢弹”的结论,对当时“两弹一星”计划有着重大的意义。

1968年轰-6飞机研制成功并且成功的试飞成功。这一项目的成功对中国来说迈出了中国航天事业重大一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不管是马凤山本人还是马凤山的笔记,都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轰-6飞机的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事业的被动局面大大改善。

马凤山也因此立下了大功,但是他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希望中国可以自主研发出自己的国产民用大飞机。

国产大飞机在中国航天事业上是一个短板,因为没有自己的民用客机遭到了很多国家的歧视跟嘲笑。可是民用客机的制造与研发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民用客机的研究与制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的整个制作体系非常的繁琐。虽然轰-6飞机的研制成功弥补了中国航天事业上的空白,但是民机的制作并没有任何的经验。

经过研究与商讨,国家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1970年,第一家国产大飞机运—10正式项目立项。

航空界各个领域按部就班的接受自己的任务,具体到零件的制造研发与制造等,为了这一次的研发,航空界把自己的资源差不多全部运用到了上面。


虽然运用了大量的资源,但是面对技术领域的空白,整体的研制工作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全国开始搜罗技术人才,就在这时马凤山站了出来。

马凤山没有犹豫,果断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他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怎样的一条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他知道前路的艰难,但是丝毫没有退缩。

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轰-6飞机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研究。他所带领的团队人员是一群富有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一股干劲,在不懈的努力下完成整机的设计与组装。


但是大家对于能不能是非成功心里并没有底,而马凤山则坚定的说飞机一定能够试飞成功!他的底气是来源于哪里呢?

可能是来源于自己深厚的知识与技术,也可能是自己和团队的艰苦研究,也可能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待。

?运-10出世所有人都无比的激动。

在1980年9月26日,运-10成功试飞,并且安全降落,这一天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弥补了中国航天事业上的又一项空白的领域。


其他的国家也为中国的运-10的面世感到震撼不已,不再轻视中国的航天事业,不再把中国看作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运-10的产生,是一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何为误判?

那这场误判又是什么呢?运-10既是马凤山的骄傲,又是打击到他的一个事物。1982年,他成了上海飞机研究所所长。当他对运-10大飞机批量生产充满信心时,却收到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

由于外国公司的阻碍和资金不足,运-10被要求停产。这对于马凤山来说是沉重的一击。这就相对于他和团队的研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发展又将停滞不前。


马凤山不忍心看到这一悲剧的发生,自己辗转了好几个地方,跟相关的人员不断地沟通,但是都没能挽回这个局面。在第二年,运-10的项目彻底终止了。

运-10的成品被“废弃”了,在制造厂里像展品一样摆在哪里。这个突然的变故对与从事航天事业的人来说是一次打击,谁都没有想到大客机的希望就这么破灭了。


那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在运-10停产后,国家选择了跟外国公司合作的道路。首先选择了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但是这第一步就是错的,美国麦道公司本身就存在着设计短板。

后来因为技术不行一直受制于美国的波音公司,最后以被波音收购的悲惨结局收尾。因此我国与麦道公司的合作因为判断失败而结束,中国又损失了一批资金。

美国的其他公司看中国的此时处于困境,就顺势挤进中国市场,占据了中国航天市场的半壁江山,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更加让人惋惜的是,为了给其他飞机制造厂腾出空地,把有关运—10的所有设施都卖掉或者转让了。


马凤山等人的努力彻底连影子都不剩了,相关的研究人员也选择了离开,整个研究队伍以经不成模样了。很多人都为运-10的悲惨结局感到无奈和不解。

我们因为这一次的误判,损失了巨大人力和物力。很多人都在假设,如果当初没有做出那个错误的选择,是不是中国早已经实现大飞机自由了?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假设,错了就是错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并且将用更加实际行动来挽回和弥补我们的过错。


1989年国家改变了战略,已经年近60的马凤山被任用为干线飞机的总设计顾问,又重操起了旧业。但是这时的他已经忍受着来自病痛的折磨了。

马凤山在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最后的一份力量。1990年4月24日,马凤山离世。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航天巨星陨落了。


将近20年后,大飞机C919立项,二十多年前从事于运-10大飞机研究的老人们再次回到了自己曾经的岗位上,继续操刀,重新担负起重担,开始了大飞机C919的研究。

前路必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是这一次我们选择一往无前,不会再次重蹈覆辙!终于2017年C919成功试飞,这一成果对我们来说是来之不易的。


2020年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运-10上榜,希望能够通过这份名单来警戒后人,铭记历史,不要重蹈覆辙!

?笔者认为

马凤山为了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其中的波折与困境,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后人中国的航天事业仍需要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