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初代飞翼——生不逢时的XB-35

2023-11-05 17:05:04

各位看官,你们是不是以为美国B2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它那酷似回旋镖的炫酷外形确实是外星黑科技般的存在,但是有着这么一款同样诞生于美国的飞机,和B2有着类似的外形,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B2隐身轰炸机的祖爷爷——XB-35洲际战略轰炸机。

XB-35,B2的远祖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图为B2



1941年的二战初期,从B-17到B-24,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它们坚固耐用,全副武装,但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军方,那就是他们的先进轰炸机装上炸弹之后最多飞行3000公里。而此时小胡子的纳粹德国已经吃下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隔着英吉利海峡的大不列颠就像是德国人嘴边的肉,随时都可能被吃掉,一旦希特勒占领了全欧洲,由于没有可以依靠的机场,像B-17,B-24这样的轰炸机只能在美国本土干瞪眼,根本无法派上战场出力。

B-17轰炸机



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新型长航程的洲际轰炸机,直接从美国本土起飞,飞抵欧洲进行作战呢?说实话,基于四十年代的航空技术,要想实现这一想法,确实有点天方夜谭了,但似乎又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这种洲际飞机绝对是个巨无霸般的存在,至少比当时的轰炸机大上两大三倍,巨大的翼展下吊挂着一堆发动机,内部装着慢慢的燃油,飞行速度应该也快不了,而德国的防空部队肯定很喜欢这样笨重的活靶子。

于是乎,当时时尚的飞机设计师杰克-诺斯罗普对这种老式设计嗤之以鼻,他的理念是飞机就应该一门心思追求飞行,除了能够产生升力的机翼之外,像外置的发动机,尾翼,机身这些会产生计生阻力而不会产生升力的地方,统统都该去掉,一架优越的飞机,就只该有机翼,如果能让这个升力最大化,阻力最小化的家伙飞起来,不就是军方朝思暮想的洲际战略轰炸机吗?这个画面在如今不就是妥妥的B2的造型吗?

诺斯罗普的想法其实并不是一厢情愿,在1940年时,他就做出来一架飞翼原型机并成功首飞,他向空军保证,这种飞翼轰炸机的速度能够比现有的B-17,B-24快上百分之三十,且升限更高,能够大大提升战场生存率。新型的全机翼设计能够装载两倍于常规轰炸机的有效载荷,拥有能够飞往欧洲的作战航程,美国空军被这种新型的理念所折服,于是乎,诺斯罗普团队开始着手新轰的研制。

B-24



为了能够往返欧洲作战,新型飞翼轰炸机必须有9000多公里的航程,需要连续飞行24小时,28缸的大型双涡轮增压活塞式发动机安装在机翼内部,能推动新轰达到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由于去掉了尾翼,所有飞行控制面都位于机翼上,称为升降副翼,6个翼下炸弹仓能够容纳4.5吨炸弹。机身上还布置了20挺机枪,来对付来袭的战斗机。

1946年4月,第一架原型机亮相。面对着这样一个类似外星科技的飞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新轰被命名为XB-35,空军的想法很雄伟,要造数百架XB-35来轰炸德国。那么为什么亮相后,不但XB-35没有实现量产,更没有出现在战场呢?原因并不是因为飞翼本身,随着战争的发展,英国人顶住了德国的狂轰乱炸,并且还能给德国予以反击,加上XB-35本身存在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工程师和其他生产资源需要给更加迫切的项目让路,XB-35的研制进度一推再推。但是美军方并没有放弃,仍然认为诺斯罗普的飞翼有着巨大的前景,也是飞机的未来。到了1946年,终于完成13架预生产型,型号也变成了YB-35。

上为XB-35 下为YB-49



随着战后航空业的飞速发展,空军要求将两架原型机升级为喷气动力型,重新命名为YB-49,活塞动力和喷气动力的飞翼在接受美军方的全面评估后展现出飞翼机型的惊人优势,一时间各种梦幻的飞翼概念开始出现。根据诺斯罗普的说法,飞翼才是航空的未来,是飞机设计的下一个进化!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仅在短短几年内,这种被称为革命性的飞机都被拆成了废品,这是为什么呢?

搭载活塞式发动机的XB-35其实一直饱受各种故障的困扰,几乎每次试飞都会因为发动机过热,螺旋桨叶片等问题提前结束。到了1947年,喷气动力的YB-49总共改装了8架,从理论上讲,会更快更可靠,但喷气式发动机需要更多燃料,会使航程减少到设计的一半以下,为了给更多的油箱腾地方,不得不牺牲两个弹仓,由于机型限制,飞机无法实现更高的速度。



尽管如此,诺斯罗普仍然信心满满。到了1948年,第一架YB-49交付空军进行评估,交付一天后,5名试飞员开始试飞,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升空40分钟后,YB-49竟然解体了,5名试飞员当场牺牲!诺斯罗普认为是飞行员把飞机推得太猛,但军方指出在高功率时速的情况下,飞机的操控特性会变得难以琢磨,其余的YB-49在经过测试之后,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特性,经常发生不受控制的偏航问题,几乎不可能实现精确轰炸。这个问题如果放在现在,仅需要一个飞控系统就可解决,但当时可是四十年代末啊,飞控对于当时的技术根本就是遥不可及。

1950年3月,灾难再度降临,一架YB-49机轮,在高速滑行过程中损毁,直接导致起火报废。此时新型B-36战略轰炸机已经服役,美军方认为YB-49确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得不放弃,此时B-47也开始试飞,传说中的B-52也开始设计。这些新的轰炸机都可以携带原子弹发起轰炸,而YB-49只能装载老式的铁炸弹。只能说飞翼有着它的前卫,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显得太过时。很快,剩余的飞翼都被拆散成了废品。

B-47轰炸机



备受打击的杰克诺斯罗普也在1952年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公司,飞翼计划就此折翼。1980年年事已高的诺斯罗普,他坐在轮椅上终于见到了正在研发中的B2轰炸机,使用了与他四十年前设计的飞翼相同的外形和翼展。并且在隐身方面,飞翼终于找到了他的用武之地,据说诺斯罗普当时眼含热泪,低声说道,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上帝让他活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