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红墙医生马晓先:李讷与丈夫之间存在的问题,江青一眼就看了出来

2023-07-06 17:00:52

前言:

马晓先原本是北京医院的一名护士,后来中南海领导们的身体都出现了问题,周恩来亲自给北京医院的院长打电话,提出组织医务小组进中南海的建议,马晓先就被选入其中。马晓先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是1968年2月17日。

在中南海的那些日子,是马晓先最难忘的时光,她见证了许多曲折而有意思的瞬间。

马晓先

进入中南海

马晓先出生在天津一个先是农民后来成为工人的家庭,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家境贫寒,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马晓先是家中第一个孩子,由于当时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父母认为没有男孩就不能传宗接代,所以,继马晓先后,母亲又连续生了6个女孩,直到第八个孩子才是个男孩。可作为普通工人,父亲的工资只有七十元,这远远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支出。

这种入不敷出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天津解放,马家的生活才慢慢缓和起来。从小到大,马晓先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果按部就班,她一定能上一个好大学,将来也能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

但是家中姐妹太多,父母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学一点儿文化,只能委屈马晓先降低要求,读中专护士学校,以便她能早点出去工作,减轻家中负担。

马晓先(前左二)

就这样,马晓先带着养家的重托,步入了自己并不满意的中专学校。由于底子好,她在学校的成绩依然保持在前几。毕业时,学校每个班挑了一两个学生去北京,到中央卫生部报到,马晓先就是其中之一,之后她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医院。

在十五个实习生中,马晓先被分配到了三楼的特殊病房,那里是中国党政最高领导医疗时所住的病房。在三楼实习要比在普通病房多一年的实习期,而且最开始是接触不到首长的,只能扫地、擦桌子之类的打杂。

不过,马晓先并不觉得吃亏,她反倒认为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因为身边不乏医术高明的教授,跟着他们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经验。在病房教授们的指点下,马晓先的业务水平提高得非常快。

以至于后来进入中南海工作时,马晓先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最基本的技能,是所有人中最扎实的一个。

周恩来

1968年2月17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马晓先和北京医院的部分医生、护士被指派进驻中南海。他们有几个小时的收拾行李的时间,马晓先还是单身,所以很快就将自己的东西装好了。

到时间后,马晓先和同行的六位医生、两位护士被大卡车连人带行李拉进了中南海。在进入中南海时,马晓先就了解到,中南海之前是有一个负责中共领导人医疗保健的工作班子,叫中南海保健办公室,但在1965年后,这个班子就被解散了。

马晓先等医生护士进入中南海时,他们这个班子还没有正规名字,因为在原来的中国海门诊工作,所以叫做中南海门诊部。

进入中南海后,马晓先他们就住在门诊部对面的一座工字型的楼房内,那里曾是周恩来的秘书顾明、毛主席的卫士贺清华和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的住处。

中南海给马晓先的感觉非常好,她不知道的是,她进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一直到退休。

因为有规定,如果没有特大事件是不允许外出的,马晓先是单身,所以她几乎没迈出过中南海的大门。一道红墙隔绝了外面的纷扰,马晓先乐得自在,更加喜欢上了这里。尤其是到了春天,门诊部南面的桃树林花都开了,微风吹过,漫天的花瓣像细雨一样,美丽极了。

那个年代的任何阶层都非常勤劳,就算是进入中南海也改不了劳动的习惯。在门诊部楼房到海边中间,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门诊部的医护人员就在那里开垦起来,种上了自己喜欢的蔬菜。每天清晨,总能看到医护人员们挽着袖子在地里劳作的身影。

门诊部的人们也都非常热心,到冬天万物休眠的时候,蔬菜少了,大家就会拿出秋天就储存的蔬菜拿出来一起分享。其乐融融的门诊部就像一家人,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每次回忆起这段日子,马晓先都会感觉特别美好。

马晓先(中)

照顾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马晓先在中南海中照顾过很多领导人,1971年入冬后,她还照顾过一个和她年龄相近的人,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在刚进入中南海的时候,马晓先并不会时常见到李讷。因为李讷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先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参加劳动,后来又根据自己提出的要求,在井冈山地区插队锻炼,和农民一起生活劳动,再后来,李讷又回到了“五七”学校。

当马晓先再次见到李讷的时候,李讷已经结婚了。李讷嫁给了“五七”学校中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小两口回到北京工作。当时李讷住在中南海南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中,也就是毛主席的住所。

自从李讷夫妻回到菊香书屋后,马晓先突然觉得这里又有了生机。因为从50年代中期,毛主席就喜欢住到游泳池,江青也搬到了钓鱼台,菊香书屋便没有人住了。

李讷

马晓先因为照顾李讷,所以见过李讷的丈夫,还曾为他安排过一次小小的手术。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接触中,马晓先却发现李讷夫妇缺少一种长期共同生活的维系因素,这也是后来导致李讷离婚的重要原因。

李讷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她的历史文化的底子非常扎实,而且李讷受到她父亲的熏陶 ,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读书人的气息。但是她的丈夫就不同了,他是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历史方面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所以让人看着,就感觉李讷夫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夫妻之间唯一能聊到一起的,也只是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的话题,可这点共同点经不住时间的消磨。

以江青的阅历和对人的观察,一下子就看出了女儿与女婿之间的问题,因此,对女儿的婚姻,江青在内心深处不是很满意。果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李讷与丈夫之间出现了矛盾,以至于后来双方提出了分手。

江青

马晓先被派去照顾李讷,是因为当时李讷发起了高烧,等痊愈后,李讷便到东北搞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回来东北后,马晓先就回到了门诊部。

门诊部的事情比较多,马晓先又是那个处理起事情来比较利索的人,领导很认可她的工作。至于李讷那边,门诊部另外派去了两个护士去照顾。

然而没过几天,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亲自找马晓先谈话,要她再去照顾李讷,说是她之前派出的两个护士承担不了李讷那边的工作。另外,马晓先还被告知,前不久李讷尿检呈妊娠阳性。

张耀祠说:“李讷怀的孩子,是毛主席家的后代,一定要你这样负责任、护理水平高的护士去,是重点保护对象。组织上派你去,是出于对你的信任。”

张耀祠

在这之后,马晓先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与李讷相处的,而在这段时间,她才对李讷有了更深的了解。李讷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非常爱读书,和毛主席一样,李讷的书可以从床上堆到地上,可以从地上一直堆到顶棚。

因此,马晓先常常看到李讷为了要找她要看的书,在书架前的爬上爬下,有时候会蹲到地上找书架最底层的书。

接触李讷后马晓先才知道她的睡眠很不好,常常需要安眠药才能睡着。但李讷又是爱看书的,所以经常发生刚吃了安眠药就突然想看书的情形。

有一次,李讷在刚刚吃了安眠药,突然动了要看书的念头。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唐诗三百首》,递给马晓先:“你看着书,我背。”马晓先估摸着时间,心里想着药效一会儿就要发作,但是李讷背起书后精神很充足,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马晓先十分震惊。

李讷

马晓先就好奇地问:“你怎么会记得那么清楚?”李讷笑笑说,她从小的记忆力就很好,到后来已经能一目十行,而且只要看一遍就能记住。

看到李讷的样子,马晓先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便脱口而出:“我觉得你随主席。”这一说不要紧,李讷的精神头更足了,她立马从床上坐起来说:“没错,我是我们家最随我爸爸的。”

每次提到毛主席,李讷就很兴奋,那种从心底的佩服很明显地表达出来。李讷还告诉马晓先,她和毛主席的头发都是一样的,都是一边多一边少,而且只要厨房师傅送来的红烧肉肥肉多她就高兴。

肥肉多为什么会高兴?马晓先不明白,李讷解释说,只要她的肥肉多毛主席的肥肉就少,因为保健医生不让主席吃肥肉,以防胆固醇增高。

毛主席和李讷

从李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上,马晓先深深地感觉到李讷是非常爱她的父亲的。

然而令马晓先诧异的是,与对父亲的爱慕和尊敬相比,李讷对母亲江青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甚至让马晓先分明地感到她对江青有些敌视。

有一次,江青从钓鱼台给李讷送来一封信,马晓先正好在场,李讷把信递给她说:“你看是谁来的信。”马晓先看看信封上的署名说:“是你妈妈。”没想到,李讷听后拿过去,信封都没拆,就直接撕了。

这一幕令马晓先震惊不已,结果李讷说她早就猜到江青会写什么,一定是那几个样板戏。马晓先对这件事也有过特别说明,她说李讷也并不总是这个样子,恰逢那段时间情绪不太好。

李讷

对于李讷,马晓先印象深刻的还有她的超强记忆力。李讷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过一段时间,马晓先的一位好友正好和李讷是同事。有一天,这位好友来找马晓先谈到李讷时她说:“李讷的记性真好,有时候我们都忘记文件放在哪儿了,只有她还记得。”

李讷在爱好方面非常像毛主席,晚年时期外貌也更加像毛主席,由此,大家都认为李讷是所有兄弟姐妹中最像毛主席的人。
马晓先眼中的中南海领导人们

马晓先进入中南海的时候,住在那里的中央领导人主要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陶铸、陈毅、李富春、李先念还有邓小平。没过多久,邓小平和董必武便离开了中南海,不过,他们的治疗和护理还是由马晓先负责。

马晓先(左)

除了中南海的领导人,马晓先还照顾过钓鱼台的康生、陈伯达等人。在马晓先的印象中,康生总是神神秘秘的,但他的字确实写得很好。有几次,马晓先碰巧见过康生写字,其中一幅“风华正茂”的大字送给了江青。

有一段时间,马晓先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周总理的事。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向马晓先描绘了周总理工作的情况,他说,周总理日理万机,有时候连续好几天不睡觉,结果在批文件的时候,把字都写到了文件外面的玻璃板上。

作为一个护理人员,马晓先非常心疼总理。从70年代开始,周总理的身体就不太好,病魔让他整个人变得异常消瘦,他本可以将工作放下,但他不放心,他知道只要有他在,天还不会塌。

朱德是马晓先进入中南海第一位护理对象,那段时间,她每天早晨都要骑自行车到西楼的朱德元帅家进行常规检查。

朱德

按理说在马晓先之前,一定有照顾朱老总的护士,交接起来也比较方便。但马晓先去的时候上一任护士早已被调离,相当于她对朱老总的情况一无所知。幸而她从以往的工作记录中,找到了曾担任朱老总保健大夫的顾英奇,从他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晚年的朱老总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有好几项检查必须每天做,像注射胰岛素、点眼睛、做治疗还有化验尿液。因此,马晓先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忙。

虽然朱老总每天都被病痛折磨着,但马晓先却觉得朱老总的精神还是非常好。令马晓先印象比较深的,是朱老总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做派,他的生活习惯非常规律,都不用人提醒,他本人就好像一个人形闹钟。

每天早晨,朱老总必备的是做操,而且每天都不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马晓先非常支持。朱老总做的操并不是从哪里学的,而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从头到脚都能活动到,非常有意思。据朱老总之前的工作人员讲,他们也曾跟着朱老总锻炼了好长一段时间。

朱德

做完操,朱老总还会散散步,之后便坐在书房里面看报纸。朱老总笔挺地坐在那里,一坐就一上午,除了翻阅之外,几乎一动不动。马晓先非常佩服朱老总的军人风范,即便是老了,也不丢失年轻时候的风骨。

当时马晓先还参与了护理刘少奇的任务,当时的刘少奇出现了各种病症,还断断续续发生了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等。一到夏天,刘少奇的病情就更加严重,有时候需要经过抢救才能脱离危险。

在马晓先的记忆里,刘少奇的病情一直很糟糕,反复在他身上出现的是支气管肺炎,这种病一旦发作就处于高热状态。每逢出现这种情况,马晓先就感觉分外忙碌。马晓先说,在治疗刘少奇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都是竭尽全力的,当时还为刘少奇成立了最好的抢救组。

但是刘少奇的生命还是停止在了1969年11月12日。

刘少奇

马晓先等医务人员除了照顾中南海的领导外,其实还需要照顾中南海里面的警卫人员。当时警卫员人的医疗费只有4毛钱,如果不省着点用,就会不够用而造成财务困难。

因此,马晓先等医务人员想了很多治疗办法,比如用针灸、拔火罐、理疗等治疗方式达到打针吃药的治疗效果。马晓先本来对针灸就非常感兴趣,现在要用在治疗战士们的病体上,她就更加有了兴趣。

她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针灸穴位,针对战士们的症状,试着通过针灸治病。结果显示,针灸疗法非常有效果,大部分战士第二天病情就有所好转,如果没有效果,就换一个穴位重新施针。

经过多次试验、翻阅各种书籍,马晓先的针灸水平进步非常大,而且名气也在中南海传开。有一段时间,针灸成为了战士们缓解病痛的救命良方。

马晓先

那段工作经历,让马晓先看尽了中南海的风光,她也将自己的医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但她仍然怀揣着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衷心的敬意,因此,她经常想的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用实际行动报答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