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解放军的歼1到歼4是什么战斗机?1954年7月26日美国击落2架歼2

2023-06-16 17:01:5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

解放军的歼1到歼4是什么战斗机?1954年7月26日:美国24架舰载战斗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上空袭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击落中方两架歼2战斗机。

很多人奇怪,解放军哪里有什么歼2战斗机?

我们只知道歼5到歼8以及歼10,其他都没听过。

其实,从歼1到歼10都是存在的。不过,从歼1到歼4不是官方代号,只是部队里约定俗成的说法。

我们一个个来看。

歼1

歼1是着名的拉9战斗机。

拉9的名气不小,是二战中苏军主力战斗机拉7的改进型。

一般认为拉7是二战中最优秀的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性能已经达到顶峰。

即便如此,在1944年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仍然对拉7进行了改进。

因为改进的要求太高,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拉9仍然没有改进成功。

拉9在1946年开始量产,生产了1500多架。要知道,当时已经是喷气式战斗机的时候,拉9还能生产这么多数量,可见性能的优秀了。

拉9采用全金属结构、层流翼型,装备4门23毫米机关炮,火力非常强。

它的最高时速为690公里,是螺旋桨飞机的顶峰了。它的机动性非常优秀,爬升率高达每分钟1020米,航程为1700多公里。

可以说,拉9是非常优秀的旋螺桨战斗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军还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对解放军控制的大城市多次轰炸。

为了尽快建立自己的空军,1950年1月从苏联进口了第一批战斗机,129架拉9战斗机。

这批飞机主要用于飞行训练,形成战斗力要到1950年8月。

在1950年,拉9属于比较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可以对付国军的野马战斗机。

第一批13架拉9战斗机,就用于首都北京的防空作战。

拉9就是歼1。

歼2

歼2是拉11战斗机。

拉11是拉9的最终改进型号,性能更为强大。

相比起来,拉11提高了航程,带副油箱后高达2500多公里。

拉11减少了1门机关炮,保留了3门23毫米火炮,火力已经足够了。

由于拉11综合战斗力强于拉9,新中国转而购买拉11。

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解放军空军陆续装备了163架拉11战斗机,加上驻扎上海的苏联空军转交的,总数有200架以上。

拉11的战斗力不弱,可惜生不逢时。50年代是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拉11这种螺旋桨战斗机不可避免过时了。在1953年,苏联就完全停止生产拉11。

事实证明,拉11难以同美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对抗。

1951年志愿军空军轰炸大和岛时,就不能只用16架拉11护航,还使用了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结果因为配合原因,米格15没有及时赶到,导致拉11单独面对美军的F86佩刀。

经过短时间激战,我军损失3架拉11,只击落1架F86佩刀。

关键在于,此战我军轰炸机被F86佩刀的几乎全部挂彩。如果不是因为F86佩刀的燃油不足,空战几分钟以后就返航,后果更不堪设想。

此战表明,拉11过时了,它也是苏联最后一款活塞螺旋桨战斗机。

拉11很快就退出一线,在60年代完全退役,它就是歼2。

歼3

歼3是米格9战斗机。

1951年5月朝鲜战争中,我军对现有的拉9和拉11很不满意,希望尽快装备喷气式战斗机。前线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美军手中,志愿军作战遭遇严重的困难,后勤补给断绝,轰炸中的伤亡也非常严重,继续新一代战斗机。

于是,解放军向苏联购买了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9是苏联二战后1946年研发,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9并不成功,整体设计有缺陷,发动机也不可靠。

当时苏联自己没有设计能力,发动机仿造缴获德国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

后来认为,米格9 的综合战斗力还不如拉11螺旋桨战斗机。

设计大师拉沃奇金曾告诉斯大林:如果马上就打仗,应该投产拉11,马上形成战斗力;如果战争一时半会不会爆发,米格9代表着未来。

因为前线的需要太迫切,我军顾不上挑选,就从苏联出巨资进口了6个师共369架米格9战斗机。

实战中,解放军却发现米格9的很多问题。

它的整体设计有问题,导致机动性很差,可靠性更是很烂。

飞机发动机仅能使用25到30个小时,故障非常之多,害死了不少苏联顶级试飞员。此外,虽然2门23毫米机炮和1门37毫米机炮的组合,带来了猛烈的火力,竟然也带来了敌机的故障。开火时的硝烟一旦被吸入进气道,就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

总之,米格9除了时速达到900多公里,几乎没有优点。

相比随后出现的米格15,米格9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差距。

解放军认为,米格9的综合性能很差,比不上美军相对落后的F84雷电,甚至不如成熟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

这引起了解放军的恼怒。苏联老大哥明知道米格9的性能低劣,为什么还以高价卖给我们整整6个师的战斗机?这不是当面欺负人吗?有这么做的吗?

知道这个情况后,斯大林许诺无偿援助同样数量的米格15,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即便如此,解放军也装备了高达300多架米格9。

后来米格9主要用于战斗机的训练和教学工作,却因为可靠性极差,被判定为是新手飞行员的棺材,被迫在1956年全部退役。

歼4

歼4是米格15

米格9的性能有很多问题,尤其可靠性差,很难同美军对抗。

这尚且是其次,关键我们还花费巨资购买了300多架废物一样的米格9。这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由于苏联许诺的空中支援迟迟不到,加上卖劣质飞机坑害我们,引起了解放军的普遍愤怒。

斯大林为了缓解两国关系,决定无偿提供6个师372架米格15(只收运费),替代不堪使用的米格9。

米格15才是性能优秀的战斗机,能够同美军正面对抗,痛打了F-80和F-84。

1950年11月10日,苏美空军在中国丹东地区上空首次交战。苏军第28歼击航空兵师中尉飞行员谢戈列夫击落1架美军P-51野马螺旋桨战斗机。11日,该师又在同一地区击落美军F80“流星”战斗机和P47“雷电”战斗机各1架。12日,由第50歼击航空兵师139团大队长哈里科夫斯基少校率领的两架米格15战斗机,在朝鲜新义州附近击落号称“超级空中堡垒”的美军B29轰炸机1架。14日,该团的8架米格15战斗机与美军一个庞大的机群相遇。战斗中,苏军击落美军轰炸机3架。在战争初期空战中,苏军仅损失2架米格15飞机。

这还没完:1951年4月12日,美国空军出动152架飞机对中朝边境安东鸭绿江铁桥及其附近的目标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其中B29轰炸机72架、F80和F84战斗机48架、F86“佩刀”战斗机32架。苏联空军第50歼击航空兵师共出动歼击机60架与美机展开空中格斗。这次空战持续40分钟,苏军共击落美机34架,其中B29轰炸机20架、F80战斗机14架,而自己无一损失。这一天也被美国空军官员称为“朝鲜战争空军最黑暗的一日”。

美军发现米格15出现在朝鲜后,紧急部署了更为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

虽然米格15在苏联飞行员手中很厉害,但解放军接手米格15却太迟了。

6个师的战机装备解放军才半年,朝鲜战争就结束了。

在志愿军最需要空中掩护的时候,米格15或者说歼4,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不过歼4曾经是解放军的主力战机,在1955年底已经装备了1000多架。

歼5

歼5是米格17

歼5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米格17战斗机,是苏联援助的重大军工项目之一。

歼5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意义深远。

从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歼5共生产767架。

在整个60年代,相对落后的歼5仍然是我军主力战斗机,击落过很多入侵我国领空的战机。

歼6到歼8

大家都很熟悉了,萨沙也不多说。

歼6是米格19,歼7是米格21,歼8是米格21的改进型号。

歼9

60年代,面对美苏的高空轰炸机、高空侦察机,我军深感难以应付。

即便是最先进的歼7,飞行高度也不过是1万8000米。

而美军SR-71黑鸟式侦察机,飞行高度就有2万2000米。

当时我国非常需要一种高空高速的截击机,这就是歼9项目。

大跃进的特殊年代,规划的飞机各项指标也高得离谱:最大马赫数2.6,升限26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

这个指标高到什么地步?不要说60年代的中国,就算英法等航空大国,也没有这种设计和制造能力。

无可奈何下,我国沈飞601所反复研究,从越南战场上缴获的美制F4鬼怪战斗机,试图学习这些技术,却始终吃不透。

直到1975年,歼9已经试验了8个型号,全部失败。

到了1980年,国家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废弃了部分久拖不决的军事项目。

歼9项目由此被中止,10多年内研发费用高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当时工人月薪二三十元),相当于今天至少二三十亿。

歼10到歼11

歼10是自研的战斗机,很多技术来源于以色列的狮式战斗机。

歼11是苏27的中国山寨。

歼12

歼9夭折是因为技术上实在达不到,歼12完蛋则是一开始就胡乱规划。

歼12是60年代解放军自行研制的一种轻型喷气战斗机,试图完全脱离苏联战斗机模式。

特殊年代奉行全民皆兵的游击战,军队强调政治突出,无条件跟进。

结果就是,空军竟然提出空中游击战的作战模式,也就是着名的“空中李向阳”战术。

空军要求研制、装备一种超轻型前线战斗机,重量不超过4吨(歼6都有8吨多),可以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部署;飞机要求机动性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盘旋性能突出;这种飞机完全是打空战,歼灭敌人战机,打了就迅速降落,刚降落就用卡车转移躲避起来。

这就是空中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打了就跑,歼灭敌人空军有生力量。

自然,这种思维是莫名其妙的。

当时中国非常封闭,设计师也是闭门造车,根本不管世界航空技术有什么发展。

苏联、美国以及世界其他航空强国,从没有搞过这种奇怪的战斗机,总是有一定道理。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果一种飞机只有你一个国家在搞,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

到了70年代末期,该项目就被终止了,军方自己也知道不伦不类。

作为超轻型战斗机,歼12根本就解决不了很多固有问题。飞机重量只有3吨多,无法安装雷达和较多的空战武器,更别说安装现代化的机载设备。

歼12考虑不安装雷达,在地面雷达站指导下空战,结果发现表现极差,根本就不能和敌人战机对抗。无法安装雷达一项,就可以判处歼12死刑了。

歼13

歼13的命运也差不多。它是从70年代初期开始研发的新式战斗机,目的是淘汰歼6。

歼13被设计为高机动性能歼击机,它是中国第一种采用边条翼、机腹进气的歼击机,要求在80年代仍然能够对抗美苏的第四代歼击机。

歼13从开始设计,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发动机。

本来要求配备涡扇-6 发动机,却发现该发动机性能落后,1982年研发成功后根本就没有装备。

70年代末期,根据埃及提供的米格-23MS,我国仿造了R-29-300型发动机,定名涡喷15,性能先进的多。

歼13的发动机迟迟不能研发成功,解放军只靠考虑使用涡喷15。

可惜,更换发动机对飞机来说,可是脱胎换骨的大事。采用涡喷15,意味着歼13等于从头开始。

于是,歼13在80年代也作为不成熟的项目砍掉了,直接研制费1221万元。

事实证明,歼13停止是好事。如果真正使用了涡喷15发动机,该飞机也无法和欧美主力战斗机对抗。

歼14

歼14最为神秘,官方没有相关的介绍资料。

一般认为,这是80年代的一个研发项目。当时沈飞601研究所的一个项目,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出歼8下一代战斗机。当时歼8的战斗力,同西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歼14希望利用歼13的一些研究技术,结合中美蜜月期可以得到的技术,有着实时性的巨大突破。

歼14的常规布局采用大边条中等后掠角切尖三角翼,要求起飞重量15吨左右,作战半径1200公里,可以携带先进机载设备和武器。

没想到,1989年中美所有军事合作全部停止,歼14项目深受打击,只能自力更生。

这样折腾到1994年,才大体完成核心技术。到1999年,研发了歼14第一架原型机。

然而歼14的性能很不理想,技术也不成熟。就性能来说,同1993年沈飞引进的苏27,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将歼14作为下一代战斗机,它又不是隐形设计。

最终歼14项目就被否决了,由歼10、歼11、歼20取代。

歼15、歼16

歼15是以乌克兰提供的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以及大量技术资料为基础,融合了歼11B的很多技术改进而成。

歼16就是苏30的中国山寨版本以及改进版本。